人民網北京6月25日電 (賈文婷 覃博雅 陳彥彥(實習生))本月24日,第六屆世界和平論壇在清華大學拉開帷幕。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張業遂在當日的午餐會上發表演講闡述了中國和平外交政策內涵、參與全球氣侯治理的行動、推動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容等。
張業遂稱,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是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的積極力量。中國堅持友好的周邊國家政策,促進亞洲繁榮與穩定,作為亞洲大家庭的一員,中國始終將自身命運與亞洲興衰緊密相連,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推進「睦鄰、安鄰、富鄰」政策,著力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中方積極倡導和推進亞洲區域合作,主張有亞洲特色、照顧各方舒適度的區域合作模式。尊重東協在中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堅持現有區域合作機制,協調推進,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不斷擴大區域合作的受益面。中方積極參與中國東協合作,東協與中日韓合作,中日韓、亞太經合組織,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主張加快區域夥伴關係談判,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我們積極維護亞洲與安全,主張循序漸進地建設符合地方實際,滿足各方需求的區域安全架構,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維護均衡、穩定的全球戰略環境。
張業遂指出,氣侯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認真履行《巴黎協議》,切實加強措施,加強應對氣侯變化行動,加快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這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我們繼續按照共同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積極參與全球氣侯治理的進程。
張業遂表示,我們努力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當前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令人關注,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中國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中國將繼續認真執行安理會有關協議,同時中方堅決反對半島「生戰生亂」,不希望半島出現新的「景觀」。阿富汗局勢關乎國際和地區安全,中方支持所有的包容性和解,將繼續與國際社會為阿富汗早日實現民族和政治和解以及國家重建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東形勢持續動蕩,中方呼籲國際社會和巴以雙方共同努力,早日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從根子上推動中東實現長治久安。敘利亞的前途和命運只能由敘利亞人民自己決定,中方認為推動敘利亞問題全面政治解決發揮積極作用,希望有關各方保持政治解決勢頭,通過政治對話不斷積累互信,達成兼顧各方可以關切的解決方案。中國同海外各國都是友好夥伴,希望海外國家通過協商妥善解決最近出現的風氣。
張業遂指出,當前在地區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勢逐漸趨穩降溫,這對各方都是好事。長期以來南海局勢主題上和平穩定,南海航行自由不存在任何問題,中國一貫尊重和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做飛行自由,但堅決反對有關國家打著飛躍自由的旗號,在南海地區炫耀武力和挑戰、威脅中國的主權和安全。中國和東協國家也就南海行為準則框架達成一致,為下一步「準則」磋商奠定了基礎。中國願與各國共同努力,繼續在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宣言的基礎上秉持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的原則推進磋商,力爭在不受外界的幹擾的前提下早日達成「準則」,共同把南海建設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和合作之海。
張業遂表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個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習近平主席在論壇上發表重要演講,指出「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表示中國願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但不會幹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更不會強加於人。「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複地緣博弈的老套路,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習主席強調要牢牢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成為共同努力的目標。習主席宣布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支持,習主席的講話從戰略的長遠視角為「一帶一路」合作指明了方向,同世界上許多偉大的建設一樣,「一帶一路」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挑戰,但我相信「一帶一路」作為重要國際公共產品的作用,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顯現。
(責編:徐祥麗、王欲然)
劉結一:推動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需綜合施策、多管齊下在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阿富汗問題公開會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大使說,推動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需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恢復阿安全穩定是當務之急,推進民族和解進程是實現阿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加強治理是推進阿和平和重建的重要保障,融入地區發展是阿和平和重建的重要出路。【詳細】
中方研究機構出版《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17)》《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17)》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出版發行。藍皮書指出,2016年,中日關係兩面性並存,總體有所穩定但博弈不減並競爭外溢,仍處爬坡過坎、不進則退態勢。兩國的矛盾與對抗集中在新老「兩海」問題,緊張激烈、持續廣泛分別是其特徵與影響。同時,安全困境難緩,外交博弈趨烈,且雙邊行為呈現外溢、泛化趨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