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黃的顏色有深有淺,老一輩的人說,雞蛋黃顏色越深,證明是土雞蛋,其營養價值越高。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研究發現,雞蛋黃的顏色與雞的品種關係不大,而是取決於雞吃的食物。市場上,一般餵養五穀雜糧的雞,其蛋黃顏色越深。除此之外,雞吃越多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比如胡蘿蔔等,其蛋黃顏色會呈現深橙色。
而蛋黃的顏色跟蛋黃的營養價值是否有關呢?事實上,無論是淺黃色蛋黃,還是深黃色蛋黃,其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並沒有任何區別,但是顏色越深的蛋黃,其維生素含量可能會相對較高。很多人覺得蛋黃顏色越深,則雞蛋口感越好,這可能是心裡暗示的作用,雞蛋口感與烹煮時間、方式還有雞蛋的新鮮程度都有關係,當雞蛋不新鮮時,會容易出現腥味兒。
雞蛋選購的方法
1、 蛋殼表面應當是較為粗糙且沒有破損的,蛋殼越粗糙,則表明雞蛋越新鮮,而外殼破損的蛋容易受細菌侵入而影響品質;
2、 可以將雞蛋放在耳邊輕輕搖晃,如果裡面傳出的聲音越大,則表明蛋越不新鮮;
3、 很多店家會準備燈來照射雞蛋,可你知道正確判斷方法嗎?事實上,用燈照射雞蛋後,觀察到蛋黃位置居中,則表明雞蛋越新鮮;
4、 用4%左右的食鹽水來浸泡雞蛋,如果雞蛋一端向上翹起,則表明雞蛋不新鮮;新鮮的雞蛋會整個下沉;
5、 新鮮的雞蛋敲破後,蛋黃非常飽滿並且固定不破散,蛋清呈透明狀並且較為厚重。
蛋清中有線頭則表明是受精蛋嗎?
有些雞蛋打開後,蛋清中會有像線頭一樣的東西,很多人以為這表明雞蛋是受過精的。事實上,這個東西叫做系帶,由蛋白質構成,它在雞蛋的兩端並且埋在蛋清裡,並且還與蛋黃連結,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可以讓蛋黃固定在中央位置。
新鮮雞蛋是有線頭的,但是放置時間越久,系帶就會消失,因此系帶的存在是新鮮蛋的特徵,與雞蛋受精與否沒有關係。
雞蛋打開有血,還可以吃嗎?
蛋黃出現血絲的原因,是因為在蛋黃形成階段產卵管受傷或摩擦破裂出血,血液黏在蛋黃上;有時血斑會受化學氧化脫色或排卵管上有組織脫落,粘在蛋黃上,這就會呈現肉塊的樣子。血絲或肉塊的存在,並不影響雞蛋的營養成分,只需將血絲或肉塊剔除,還可以繼續食用。
但是,如果如果肉塊面積過大,比如大於0.3釐米,或者是擴散與蛋清中,則最好不食用。
雞蛋最適當的保存溫度是在7-12攝氏度,如果要長期保存,則最合適的溫度是在2攝氏度。不過一般家庭裡吃雞蛋的速度都算正常,因此放入4攝氏度的溫箱裡保存即可。雞蛋購買後如果不立即吃,就需要馬上放入冰箱中保存,並且要將頓端朝上,這樣有助於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