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CardiovascularSurgery
原創:趙金龍/勵峰
專家簡介:勵峰,現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心血管外科領域有豐富的理論和臨床經驗。在大血管外科、冠脈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方面都有深厚的功底。善於吸收國內外最先進的手術理論和方法,並有開拓性工作。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計劃著追生二胎,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很多人都面臨著高齡孕婦的問題。由於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的生育能力不斷下降,而在懷孕與生產過程中所承擔的風險也會比正常年齡生育的人大得多。其中,妊娠期心臟病是威脅母嬰健康的常見因素之一。婦女合併心臟病的發病率為1.0%-4.0%,但造成孕產婦死亡率可高達10.0%-15.0%,比無心臟病孕婦高出34-37倍,其中50.0%-60.0%為風溼性心臟瓣膜病,二尖瓣狹窄最為常見。妊娠期行心臟手術者少見,一般選擇內科保守治療,心功能衰竭無法糾正時才會選擇手術。文獻報導89.6%的妊娠期合併心臟病的孕婦在孕22周左右心功能惡化為III-IV級(NYHA分級) ,此時進行內科保守治療的效果較差,手術仍是結構性心臟病的最好治療方法。
36歲的高女士就遇到這樣的問題,今年1月份,懷孕16周的高女士開始出現胸悶、氣促症狀,後來進展到夜間不能平臥入睡,到當地醫院就診,查心臟超聲提示二尖瓣重度狹窄,瓣口面積只有0.9cm2(正常成人的瓣口面積4cm2左右),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輾轉上海幾家三甲醫院,給予強心、利尿等內科保守治療後高女士的症狀並沒有緩解。無奈之下,家屬決定轉至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引產手術。入院後婦產科黃亞娟主任看過病人後認為雖然高女士目前嚴重的心衰會危及孕婦及胎兒的安全,但是引起心衰的原因是二尖瓣狹窄,解除二尖瓣狹窄後是否可以繼續妊娠呢?畢竟是一個活生生的小生命啊!
黃主任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勵峰主任的想法不謀而合。但是,心臟手術不同於普通的外科手術,手術中病人的心臟需要停跳,而以一個叫做體外循環的機器暫時代替心臟的功能,同時病人的體溫需要降至32攝氏度左右(正常人肛溫37.3攝氏度),這無疑會對胎兒的健康產生巨大影響。
勵峰主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降溫!但是不降溫對心臟及其他臟器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為了儘量減少這種損傷,手術的操作必須要快,手術中任何微小的失誤都會影響胎兒及母體的生命!時間就是生命,入院後4天,勵峰主任給予高女士施行了「二尖瓣置換術」,手術過程十分順利,升主動脈阻斷時間只用了26分鐘,手術總時間2小時20分鐘,較常規心臟手術時間大大縮短。術後,胎心監測儀聽到了胎兒鏗鏘有力的心跳。手術後高女士恢復良好,打算出院繼續妊娠,這便遇到了另一個問題:機械瓣膜的抗凝。常規機械瓣膜置換術後需要終生口服華法林,但文獻報導華法林對胎兒具有一定的致畸作用,大多數心臟中心遇到這種情況仍會以低分子肝素代替華法林。但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不能進行實時監測,我們在臨床中也遇到一些因低分子肝素應用不足導致機械瓣膜卡瓣的悲劇事件。於是,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及總結以往遇到的此類病例的治療後,勵主任團隊認為5mg以下低劑量華法林對胎兒的致畸作用較小,高女士可繼續進行華法林抗凝治療。高女士繼續妊娠至37+4周,於我院行剖宮產術,順利娩出一男嬰,Apgar評分10(滿分為10分),術後第六天順利出院。
高女士的案例只是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成立以來遇到的相似情況的一例典型病例,近年來,隨著心臟手術及與之相關的體外循環技術的發展,妊娠期的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的可行性、安全性越來越高,妊娠中晚期心臟手術後繼續妊娠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妊娠期心臟外科手術已經成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外科的常規手術,勵主任團隊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診療制度,根據母嬰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母嬰均能得救已經成為常態。團隊也將繼續努力,和婦產科通力合作,為我們的孕產婦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