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後,如何指導孩子課外閱讀?腦科學研究揭開「閱讀腦」真相

2020-08-17 書果星球閱讀教育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閱讀很重要,尤其是近兩年新教改執行,加上統編教材和新課標,課外閱讀更被提升到了一個高度熱議的教育話題。

但是,我們都知道,幫助一個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不容易,尤其是孩子,真正意義上喜歡閱讀的就更是鳳毛麟角。

認知腦神經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人的大腦並非為閱讀而生。那麼,如何才能將原生態大腦「升級」為閱讀腦呢?我們將在今天的文章中一起探尋答案。


認知腦神經學家告訴我們,人們不愛閱讀是因為:

人的大腦並非為閱讀而生,把「原生態」大腦改造成「閱讀腦」需要長達十餘年、循序漸進地努力,才能完成。

這不僅僅只是進行認知層面的改變,更是要進行用眼睛可以直接觀察到、用儀器測試得到的大腦生理結構的改變。

事實上,認知腦神經學家證實,沒有經歷大腦生理結構的改變,我們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閱讀者。


01 非閱讀腦vs閱讀腦

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不識字、沒有閱讀能力的人與閱讀愛好者的大腦生理結構,確實存在顯著差異。

科學家在葡萄牙發現一些特殊家庭,這些家庭由於沒有錢讓全部子女都接受教育,會選擇讓年長的姐姐照顧家務,而讓弟弟妹妹去學校讀書。因此,科學家就篩選了6對來自這樣家庭的親姐妹,每一對姐妹的成長環境相似,社交活動相似,性別一致,各方面都相仿,唯一的差別就是——姐姐不識字,而妹妹受過教育。


科學家對這6對姐妹進行了大量的測試,通過磁共振成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等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觀察她們的大腦激活反應。科學家發現:


受過教育的妹妹們的胼胝體後部更厚。胼胝體連接著左右大腦半球,它的增厚使兩個腦半球的信息交換更多、更快、更有效。


不僅如此,更多的實驗也逐步證實,一個健康的閱讀者,無論是中文閱讀者還是其他語言閱讀者,都會不約而同地在左側枕-顳區,打造出一小塊專門處理文字信息的腦區,腦神經學家稱之為「文字盒子區」。


這塊腦區不但接受和處理文字信息,同時還把處理後的信息發送到相關腦區。假如你看到「紅燒獅子頭」這幾個字開始口舌生津,默默流下口水,這就是「文字盒子區」起了作用。越是優秀的閱讀者,「文字盒子區」對文字的激活反應也就越強烈越迅速。


02 閱讀初期的大腦vs成熟的優秀閱讀腦


不僅是毫無閱讀能力的人和閱讀愛好者的腦結構不同。在對文字刺激的反應和處理過程方面,正在學習閱讀的兒童的大腦和成熟閱讀者的大腦也大不相同。


閱讀,是一件需要視覺、語言、注意力、記憶力、感覺腦、甚至運動等各腦區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腦力活動。但在最開始,這種合作其實是不存在的。


舉個例子來解釋,就好像有一個大的存儲倉庫裡,有十幾個工人,但是沒有明確的分工。進貨時,十幾個人一起上去卸貨、入庫,出貨時,十幾個人又一湧而上去取貨、出庫。這樣一來,閒的時候都閒著,忙的時候都擠著在出貨,進貨卻沒人管了,最後導致一團亂麻。


這,其實就是閱讀者在初期大腦神經的狀態。

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初學閱讀的大腦中,興奮點分散並且不太有規律,左右腦的平衡激活,就好像那十幾個人的倉庫,一有進貨出貨,工人都以為這是自己的活兒,在整個倉庫中跑來跑去。


▲ 閱讀新手的大腦-左右腦平衡激活


當大腦被逐漸改造成優秀閱讀腦時,在閱讀中的反應就像高效的倉庫一樣有序:有人負責進貨,有人負責出貨,有人負責理貨,有人負責記帳……,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吞吐能力大大提高,失誤也大大減少。


這時,視覺區感受到文字,迅速將信息傳遞給「文字盒子區」,「文字盒子區」將文字處理後,又迅速把處理結果分發到各知覺、感覺、運動區。


▲ 成熟閱讀者的大腦-左腦高效處理文字信息



那麼,對於家長來說,怎麼科學地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呢?認知學家給出了幾條建議:


01 別讓孩子成為「詞貧」生


其實,閱讀並不是從孩子識字那天才開始的。閱讀專家發現,有一個指標可以在孩子還不認字時就能預測孩子未來閱讀能力,而且誤差還很小。


這個指標就是詞彙量。這裡說的詞彙量並不是孩子識字量,而是文本語言累積程度。


孩子從小聽到的文本語言詞彙越多,未來遇到閱讀困難的可能越低,閱讀成就越高。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對話,或者孩子可以到專業閱讀輔導機構,多與專業的閱讀導師交流。

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專業的閱讀導師會根據孩子閱讀水平,對於閱讀啟蒙階段的孩子多使用豐富的語言,哪怕孩子不能完全聽懂,豐富詞彙的刺激對孩子的語言也大有益處。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多為孩子讀書。任何一種語言,書面用語與口頭詞彙都大不相同。而書面用語是人們閱讀的一大難點,如果孩子在閱讀前已經掌握了部分書面語,閱讀的難度自然也就降低了。


02 不要過早逼孩子識字閱讀

既然成為優秀閱讀者這麼難,又耗時這麼長,是不是越早開始教孩子識字越好?

專家的意見是:錯!

閱讀需要眾多的腦區合作才能完成,不同腦區之間的聯繫和合作依靠髓鞘形成。在角回區髓鞘形成前,閱讀很難發生。

雖然專家並不排除有個別孩子天賦異稟,但絕大多數正常的孩子要到5-7歲角回區髓鞘形成才能基本完成。在專家對照研究中發現,一組不顧孩子大腦的生理成熟度而超前識字的孩子,到小學三年級以後,閱讀能力基本被普通孩子反超。


03 小說故事是個好東西

在很多家長的認知中,都覺得孩子讀小說對學習沒啥用處,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腦神經學家通過實驗確定,閱讀小說可以增強腦神經的聯結!


讀小說增強了人們語言處理和故事理解腦區的神經聯結,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因為閱讀肯定要動用這部分的腦區,但讀小說跟感覺腦區和運動系統腦區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這部分腦區的神經聯結也得到了加強?

對此,主持實驗的科學家格雷高裡-伯恩斯解釋:


「我們發現,在閱讀小說時,讀者仿佛『進入』了角色的身體,大腦中與感官和運動系統相連的神經會隨著角色的感覺和活動而變化。我們以前打比喻說好小說讓人感同身受。現在,我們發現,好小說可能還實實在在地在生理上改變了我們的大腦。「


我們已經知道,神經元的聯結是人類認知的重要生理基礎,聯結越多越穩固,人就越聰明。所以,再也不要說看小說對學習沒有用了。


04 培養每天閱讀習慣


特此強調:要每天閱讀!


由於人類的大腦並非天生為閱讀而設計,而閱讀腦的改造又是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把左側枕-顳腦區改造成「文字盒子區」這一步,既不可能發生基因突變而一夜成形,也不可能加速推進,唯一不變的法門就是每天閱讀,不斷刺激,不斷訓練。


所以,好好利用這塊腦區閱讀,幫孩子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吧。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閱讀,困惑於如何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那麼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閱讀機構吧!


你有過和孩子一同閱讀的經歷嗎?是否曾有意識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和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腦科學家揭露孩子不愛看書的真相,如何讓孩子擁有「閱讀腦」?
    導讀:腦科學家揭露孩子不愛看書的真相,如何讓孩子擁有「閱讀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腦科學家揭露孩子不愛看書的真相,如何讓孩子擁有「閱讀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少閱讀的孩子VS愛閱讀的孩子,這樣訓練幫孩子get「閱讀腦」
    所以,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專注閱讀,我們要想辦法把孩子培養成「閱讀腦」,一個優秀的「閱讀腦」具備什麼樣的特徵?又該如何培養?一般而言,大腦白質組織特性與閱讀熟練性有很高的關聯性。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兒童的閱讀能力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腦迴路充分發育,研究人員追蹤了55名7-12歲兒童在3年時間裡的閱讀熟練程度。
  • 腦科學實驗揭開孩子不愛閱讀的真相:「讀書人」的大腦與普通人截然不同!
    科學家對這6對姐妹進行了大量的測試,通過磁共振成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等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觀察被試者的大腦激活反應。科學家發現:受過教育的妹妹們的胼胝體後部更厚。當大腦被改造成優秀閱讀腦時,在閱讀中的反應就像高效的倉庫一樣有序:視覺區感受到文字後,迅速將文字信息傳遞給「文字盒子區」,「文字盒子區」將文字處理後,又迅速把處理結果分發到各知覺、感覺、運動區。
  • 「閱讀腦」的秘密
    ——[美]瑪麗安娜·沃爾夫(Maryanne Wolf)法國著名認知神經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所著《腦與閱讀》(周加仙等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一書,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探討了腦神經科學下的閱讀原理,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神經與文化相互作用的假說——「神經元再利用」假說。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彤彤大一點後就會讓她看一看描述簡單小故事的圖書。在朋友的有意指導下,彤彤的識字能力和聽寫能力都比同齡人要高出很多,而且因為從小的培養,讓彤彤把閱讀當成了一種樂趣和愛好。用腦,是有著相當大的希望的,腦的功能是越用越強的。應付考試時,想比別人的成績好,因而努力學習,從這點來說,腦功能的增強也是受益於讀書,反之,腦功能就不會增強。」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在教育孩子中,讓孩子愛好閱讀、學會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因為閱讀會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提升智力的有效方法。朋友的女兒彤彤從還不會講話不認字的時候,家長就開始有意識地給孩子培養閱讀方面的習慣。在彤彤小的時候會給她看一些帶有色彩、圖案的繪本,增加趣味性。彤彤大一點後就會讓她看一看描述簡單小故事的圖書。
  • 腦科學家揭秘孩子不愛看書的真相:因為孩子沒有「閱讀腦」
    科學家對這6對姐妹進行了大量的測試,通過磁共振成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等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觀察被試者的大腦激活反應。科學家發現:受過教育的妹妹們的胼胝體後部更厚。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它的增厚使兩個腦半球的信息交換更多、更快、更有效。
  • 《腦與閱讀》:世界級腦科學大師告訴你,如何提高閱讀速度?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得更多的知識是每個人的追求,對於一個文字工作者來說,尤其重要。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了《腦與閱讀》這本書。作者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是世界著名的認知神經科學家,腦科學領域大師級的人物,已在《自然》《科學》等知名期刊上發表過300多篇文章,並於2014年,與其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有「神經科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大腦獎(The Brain Prize)。
  • 走出實驗室的腦科學,正在破解兒童閱讀障礙
    記者 | 司雯雯 編輯 | 1 培訓機構熱捧的「腦科學」,在研究者眼中還是一個並未大規模應用的前沿學術領域。但對於備受閱讀障礙困擾的孩子,腦科學正在為他們尋找新的解決辦法。
  • 大語文時代,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腦」?
    今日父母越來越關注孩子「閱讀力」的培養,因為閱讀素養不僅和好奇心、專注力、思考力、想像力等能力品質密切相關,更是人生幸福力的基石。因此,如何從「0」歲開始進行閱讀啟蒙,日益成為新生代父母特別關注的教育話題。童書育兒法」理論創建者陳苗苗近年來專門從事0~6歲兒童家庭「童書育兒法」的研發與利用,線上線下服務近百萬爸爸媽媽,是廣受歡迎的實踐派學者。
  • 腦科學家指導你如何學會閱讀
    讀書很簡單,讀就行了,但讀書又很難,要不然這麼有那麼多孩子從小成績上就有非常大的差別呢?問題就出在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如果你的方法得當,同樣一本書,自然就會比別人更快更多的掌握書籍當中的內容,學的更多,效果自然好,你也就比別人進步更快,成長自然也就更快了。
  • 哈佛腦科學專家揭開孩子不愛學習的真相
    看點:大多父母都知道「自驅力」可以讓孩子自覺又主動的學習,但是如何培養孩子「自驅力」?全球知名腦科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尼爾·西格爾提出了概念「開放式大腦」,擁有開放式大腦的孩子,能自覺又主動地投入生活學習,真誠、充分地做自己。
  • 「孩子不愛學習」的秘密?耶魯腦科學家揭開!
    神奇的是,沒過多久,蓋吉從倒下的地方重新站了起來.經過治療,蓋吉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恢復健康後的蓋吉性情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從前那個性情溫順的蓋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兇狠暴力的蓋吉。為什麼鐵棒貫穿頭部,卻能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為什麼活了下來,又性格大變?為了弄清楚這些問題,蓋吉答應死後可解剖研究他的大腦。至今蓋吉的頭蓋骨與鐵棒仍保存在哈佛醫學院的博物館中。
  • 腦科學揭示「屏讀」和「紙讀」差異,影響孩子深度閱讀的是...
    信息化時代,我們的生活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閱讀方式以及概念也在悄然變化,屏幕閱讀正在逐漸成為日常。那是否就可以讓年幼的孩子們直接拋棄「紙讀」,用「屏讀」來獲取知識呢?本文就從腦科學角度為我們揭示「屏讀」與「紙讀」的差異,幫助我們更加客觀科學地認識和思考。
  • 耶魯腦科學家揭開「孩子不愛學習」的秘密
    >都與額葉有關腦科學家研究發現,額葉掌控著孩子的語言能力、抽象思維等,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進行理智思考。然而現在卻不大容易看到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了,為了去補習班,孩子連玩的時間都沒有,和朋友相處的機會也少了,不知要如何融入集體,不懂分享、體諒......歐美國家很早就開始了腦科學研究,他們清楚地知道讓孩子整天念書是愚蠢的事。因此學校下午通常都會讓孩子進行體育活動。
  • 名師品薦 程介明:最值得教師閱讀的腦科學著作
    作者本身是腦科學的研究工作者,但也是精神病醫生、心理分析家,同時還是作家、詩人。本書通過無數的例子,說明了經過人自身的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腦,能夠克服在腦部發生的疾病與缺陷。因此,書的副題是「在腦科學的前沿個人成功的故事」。一位65歲的教授,因為中風,半身不遂,不能言語。他的兒子不服氣,從簡單的動作開始,訓練父親由爬行、跪行、直立而至走路。
  •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手把手教你變聰明
    讀過很多書,卻不知道如何活用於人生?怎麼通過閱讀來改變現狀?閱書無數的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認為,用恰當的方法讀書,能夠磨練語言能力,鍛鍊大腦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更睿智地生活。而這正是《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的核心所在。
  • 專家告訴你,閱讀和不閱讀的孩子腦功能區別有多大!
    她認為,閱讀能力決定了學習能力,優秀的孩子都注重發展自己的閱讀腦!什麼是閱讀腦?為什麼很多人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卻偏偏不愛閱讀?我們聽聽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專家蘭紫怎麼說。文盲腦和閱讀腦發展差異,兒童不愛閱讀的原因找到了!
  • 教育對腦科學的期待 腦科學對教育的影響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於2019年10月10日至13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行,本次大會主要對近年來我國乃至世界神經科學的最新發展及腦科學研究成果進行研討交流。全國各大醫院、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神經科學家、專家及腦科學教育家等300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 PISA閱讀測評,這幾個城市居榜首,卻暴露了孩子閱讀的「可怕」真相!
    另外,閱讀研究還要特別開展閱讀的腦科學層面研究,包括閱讀障礙研究,閱讀障礙是透露閱讀奧秘的一種極端情況。閱讀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涉及感知、比較、概括、想像、預測、推論、評價等許多因素。閱讀是有興趣關鍵期、發展關鍵期和閱讀能力的梯度的,在關鍵期如何有效地指導,如何很好地把握閱讀梯度,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