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駿系列懸疑小說,總銷量已突破1000萬,蔡駿本人也榮登作家富豪榜單。這次他一改往昔風格,第一次寫了一本半自傳體小說《春夜》。取材完全來自於作者本人的真實私生活。
為什麼叫春夜?
「如春天的露水一般,溼漉漉,黏糊糊,欲說還休,欲斷還留……」同時,故事是從一個春夜開始,最終又在一個春夜結束。
很多不喜歡這部作品的朋友,會覺得完全是作者在自娛自樂,根本看不懂。尤其開頭幾頁構成很長的一整段文字,但其實,這正是這本書的文學特色所在。
這是我讀過的首部蔡駿的作品,看過後,這本書的確帶給我很大驚喜。小說充滿斷句、短詞組和上海本地方言,這也是蔡駿之前從未嘗試過的語言風格。
愛因斯坦講,太空光速旅行一年,歸來世界變樣,父母墳頭青草搖曳,愛人奄奄一息,稚子已到中年,而你依舊年少,沉睡谷裡,青絲滿頭,不如歸去。忘川樓的裝修,菜品,酒水,已調過無數趟,口味從寡淡到鮮甜,直至辛辣,調味料從油鹽醬醋到食品添加劑,老闆娘從妖豔少婦,變作時髦老嫗,死者遺像從老廠長,變成「鉤子船長」。唯獨不變的,是門口火盆,是豆腐羹,是魂靈頭。」
這段寫得有趣又活潑。時光雖不等人,但是熱愛的美食,卻能跨越時間的長河。最愛的味道乃至幾十年都不會變。
再如:
婚禮與葬禮,如同一對孿生子,教人雌雄莫辨。第一樁,皆是人生頭等大事;第二樁,都要選定良辰吉日;第三樁,來的都是至親好友;第四樁,要掛大幅照片,前者彩色,後者黑白;第五樁,有德高望重的人物致辭;第六樁,收到禮物或現金不少;第七樁,忙碌的不是主角自己,婚禮忙父母,葬禮忙子女;第八樁,大擺宴席,圓臺面越多越有臉面;……最後一樁,葬禮的意義,遠遠超過婚禮。若說有何不同?奈麼人的一生,只能有一趟葬禮,你沒第二趟機會,告別過去。」
這個說法第一次聽,很有趣,一個喜事,一個喪事,放在一起作比較,竟然有那麼多共同點。諸如此類,這本書很多地方讀過後都能發人深省。
《春夜》可以說是一部純文學小說,極盡地發揮了蔡駿的文學天賦。要知道,蔡駿的作品一直都是以懸疑而聞名的,文筆尤其出彩。他以往的作品,如《謀殺似水年華》《荒村公寓》《蝴蝶公寓》《地獄的第19層》等等,都十分受到粉絲的歡迎好評。
《春夜》這部小說,很自然地直接讓人聯想到,正在身邊上演的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於上海,而蔡駿本身就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全書以上海腔調娓娓道來,圍繞長達幾十年之久的,追討廠長非法集資詐騙的100萬,作為故事主線,將人的命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際遇,鋪展開來,給讀者展現了一個包羅萬象的真實世界。
最關心的,那最後集資款到底追討回來了沒有?
書中的故事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嚴重虧損,面臨重組改革。而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現象是,湧現了大量的下崗人員。
《春夜》就圍繞坐落在蘇州河畔的春申機械廠展開的,面對快要倒閉的工廠,下崗工人希望工廠能保留下來,集體湊錢購買了春申廠的原始股。後來,出乎意料的是,新廠長竟然捲款跑路,還逃到了巴黎,老一輩人便無力追討債務。
雖然金額不多,也過去很久。但討要集資款依舊是作者爸爸此生的最大心願,這件事,也無疑對有關聯的那些人的人生都產生了微妙的影響。
類似事件,如今仍在我們身邊上演著。
打開百度搜索」集資詐騙「四個字,至今仍然能看到很多相關新聞,觸目驚心。
大部分人上當的根本原因是相信這些詐騙者承諾給他們的高額回報,但這些人多半會捲款跑路。
我們往往都能從別人的故事中,讀出自己的人生來。
故事結尾,新廠長雖然逃到了巴黎,但這筆債務以另外一種方式償還回來了,小說的故事以一個圓滿的結局落幕了。
但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生活沒有盡頭,故事便沒有盡頭,每個人的故事遠遠比小說還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