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丨陸慧
近年來,涉老年人刑事案件廣受關注,10月22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和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分別召開發布會,發布《涉老年人刑事案件檢察工作白皮書》,介紹檢察院涉老年人刑事案件基本情況。
白皮書
老年人犯罪前科率偏高
01
有前科劣跡的比例較高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浦東檢察院共受理涉老年人刑事案件479件610人。
此類案件主要特點如下:
(一)案件受理數量呈現「U」型變化趨勢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案件受理數量呈現「U」型變化趨勢。
(二)犯罪主體「五高一低」特徵依然明顯
即男性犯罪比例高、無業或職業情況不詳的人員比例高、本市戶籍人員比例高、作案年齡為60-65周歲比例高、有前科劣跡的比例較高、文化層次偏低。
(三)涉侵財類案件相對集中
從受案類型看,涉嫌侵犯財產類刑事案件超過受理案件總數的六成。從涉及罪名看,涉嫌盜竊案件佔受理案件總數的六成。
(四)「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和採納率「雙提升」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該院對涉老年人刑事案件中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共209人,佔比達90.78%;法院作出判決的181名涉案老年人中,對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採納率達98.82%。
02
老年人犯罪的前科率達33%
根據統計,2019年至2020年9月,靜安區檢察院共受理60周歲以上老年犯罪嫌疑人審查逮捕案件144件160人,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86件200人,案件較往年呈現上升趨勢。
根據《白皮書》顯示,老年人犯罪案件呈現出輕罪輕刑案件居多、屢判屢犯現象凸顯、認罪認罰比例較高三大特點。其中被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佔被判刑老年人總人數的88%;老年人犯罪的前科率達33%,明顯高於同期全年齡普通刑事案件的前科率,老年犯罪嫌疑人普遍認罪早、翻供少,靜安區檢察院辦理的老年人認罪認罰案件,僅一起因對贓物數量發生辯解當庭翻供。
《白皮書》還反映出以下特點:在老年人犯罪案件中,男性人數為女性的3倍以上,主要集中在60至65周歲,其中初中文化人數最多;老年人涉嫌罪名相對集中,排名前三的為盜竊罪、開設賭場罪和故意傷害罪。
犯盜竊罪人數佔老年人犯罪總人數的52%,其中盜竊超市商品類貪圖小利型案件數量佔比較高,這與部分老年人法律意識淡薄等因素密切相關。開設賭場犯罪案件中,老年人主要涉及組織百家樂賭博模式、賭球等,其中大部分為二人以上共同犯罪。故意傷害犯罪案件中,因家庭鄰裡糾紛引起的案件高達70%,且多為鄰裡之間垃圾堆放、停車問題、通行相碰等瑣事引發的糾紛,反映老年人在糾紛中的特殊心理狀態,特別對親屬、鄰裡之間素有積怨的,易引發矛盾激化等風險。
寬嚴相濟,不斷提升辦案質效
01
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優勢
(一)打擊保護並重,彰顯寬嚴有度
針對老年人實施的惡性犯罪案件,依法從嚴打擊,不因其「特殊」身份讓其逃避法律制裁。但對初犯、偶犯且主觀惡性程度較低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優勢,通過強化「釋法說理」,督促其與被害人達成刑事和解。
(二)創新完善機制,提升辦案質效
制定《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涉老型刑事案件辦理工作機制》,對案件適用範圍、專辦機制、適時介入、快速辦理、羈押審查、法律援助、回訪機制等方面進行總結提煉。
探索完善相對不起訴適用機制改革,與公安機關籤署相關工作機制,並在實踐中加以探索完善。
深化落實輕案快辦機制,對老年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刑罰,且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主動建議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提升辦案效率。
進一步拓展運用涉老年人刑事案件相對不起訴公開審查機制,充分發掘第三方「釋法說理」「警示教育」等獨特作用,提升辦案效果。
(三)延伸檢察職能,參與社會治理
如在辦理多起「竊電」案件中,浦東檢察院與公安機關、國家電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積極溝通,建議適時開展反竊電專項行動,並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有效遏制和減少竊電案件的發生。
02
當嚴則嚴、該寬則寬,降低案-件比
專辦組在辦理老年人犯罪案件時,在實體處置上,準確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一方面,「當嚴則嚴」。對於主觀惡性大、罪行嚴重或前科多的老年犯罪嫌疑人,充分履行逮捕、起訴等檢察職能,嚴厲懲治、嚴以執行;另一方面,「該寬則寬」。堅持少捕、慎訴、少羈押原則,依法運用好不捕、不訴、免予刑事處罰、建議緩刑等檢察職能,適時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對於犯罪情節輕微的案件,依法審查並召開公開聽證會,共決定相對不起訴10人。
在程序適用上,推進繁簡分流,實現快慢分道、提速增效,不斷降低「案-件比」。一方面,對老年人認罪的輕微犯罪案件,從快從簡,對老年人舉報、控告、申訴等案件,優先接待,優先辦理;另一方面,對涉老疑難複雜案件,堅持繁案精辦。
根據《白皮書》顯示,在侵害老年人權益案件中,由於老年人生理機能退化、反應相對遲鈍,風險識別和防範能力較弱,專門以老年人為作案對象的侵財類案件較為常見,其中涉嫌的主要為盜竊罪和詐騙類犯罪。據統計,同時期老年被害人案件有109件,其中盜竊31件、詐騙類52件。涉老盜竊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居家看護機會竊取老年人財物案件時有發生;涉老詐騙類案件中,犯罪分子多利用老年人貪圖小利、注重養生等心理特點和缺乏身心關愛的現狀,以購買保健品等為名實施詐騙活動,犯罪手段花樣繁多,部分案件犯罪金額較高,個別甚至高達上百萬元。
靜安區檢察院在對於嚴重侵害老年人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依法予以從重打擊時,也對老年被害人給予從執法方式、心理關懷到司法救助等全方位的保護:對年齡較大、居住較遠、行動不便的被害人主動上門詢問,調查時不開警車、不著制服,保護隱私、降低影響;對於犯罪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影響的老年人,積極對接心理疏導,最大程度減少心理創傷;對於因刑事案件造成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建立完善司法救助互通機制,開通「綠色通道」;對贍養、繼承、醫療等侵犯老年人基本權益問題突出的案件,積極對接運用民事行政檢察職能,加強檢察監督,提升辦案質效。
靜安區檢察院針對涉老刑事案件做了大量的數據統計與分析,並用其反哺檢察工作,有針對性地延伸檢察觸角,多角度發力。
一是全方位精準普法——探索多樣化宣傳渠道,走進社區、走近老人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宣傳。
二是深層次社會治理——充分藉助社區街道、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力量,積極探索矛盾糾紛解決多樣化機制,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修復社會關係。
三是全流程後續幫教——將工作觸角延伸至刑罰執行階段,與司法局會籤《關於加強靜安區老年社區矯正對象工作實施意見》,發揮檢察一體化的制度優勢,共建老年罪犯社區矯正工作長效協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