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檢察工作|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時,應統籌考慮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202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民法典承載著人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嚮往,承載著引導、規範社會行為的重要使命。特別是把權利平等、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環境正義等價值理念外化為法律規定,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對於刑事檢察官們而言,將這部堪稱「公民權利宣言書」的民法典的精神要義融入刑事檢察工作,切實回應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和權利保障,是當前做好刑事檢察工作的重要遵循。

對標刑事檢察官的使命、責任與目標,如何正確理解民法典的立法精神,把握核心要義,在刑事檢察工作中貫徹落實好民法典的相關規定?來自不同維度和視角的聲音,或許可以為此提供一份借鑑與思考。

實現刑民有效對接 維護公民切身利益

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這部鴻篇巨製,關係著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宏觀視角下,民法典的出臺將深刻影響社會公共利益。

「現代檢察制度自誕生之日起就體現了代表公共利益的特質。刑事檢察是檢察機關維護公共利益的重要承擔者,刑事檢察官的使命、責任與目標,就是要維護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公共利益,要以公共利益作為辦案評判和利益衡量的標準,著重發揮公共利益對檢察官辦案的引領意義和導向作用。」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表示。

民法典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和身體權,生命安全、尊嚴和身體完整等受法律保護。

在最高檢第二檢察廳廳長元明看來,保障上述權利,刑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任何人均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生命,侵害他人身體,否則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對於侵害生命權、身體權的故意殺人、搶劫等犯罪行為,重罪檢察部門將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近年來,第二檢察廳指導辦理了淶源反殺案、邢臺董民剛案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正當防衛案件,對弘揚社會正氣起到了積極作用。該類案件在辦理中所遵循的法律主旨與民事領域自助行為的有關規定有著異曲同工的關聯。

「一般的自助行為如果民法上不構成侵權,刑法上也不宜按照犯罪處理,只有明顯超出合理界限的自助行為才應考慮入罪。」元明認為,在辦理涉正當防衛刑事案件時,應當統籌考慮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民法典規定了正當防衛的民事責任承擔規則,明確正當防衛不承擔賠償責任,防衛過當的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王勇認為,民法典的頒布將對刑法適用帶來一系列影響,檢察官在刑事案件辦理中,應當特別注意刑法和民法的平衡問題。在民法上不構成侵權的,刑法上理應不構成犯罪;只有情節惡劣、危害嚴重的民事侵權行為,同時符合刑法規定的,才能認定為犯罪。

對於近年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高空拋物墜物問題,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為保護老百姓「頭頂上的安全」作出具有針對性的規定,明確物業要盡到安全保障責任,有關機關要及時查清拋物墜物責任人。

在元明看來,對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責任認定問題,同樣需要做好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區分與銜接。「高空拋物在一些情況下屬於刑事案件。在辦理涉及高空拋物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時,要依照民法典的規定,仔細甄別,準確判斷其行為性質。」元明表示,在學習貫徹民法典過程中,重罪檢察部門將堅決避免「無動於衷、無所作為、無能為力」,積極主動服務大局,實現刑民之間的有效對接。

嚴格區分罪與非罪 妥善解決刑民交叉實體問題

採訪中,多位受訪者均表示,當前司法實踐中的難點問題之一,是刑民交叉案件中罪與非罪的認定和處理。

對此,上海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四級高級檢察官陳超然舉例進行闡釋:「刑民交叉案件,最主要的是由於行為人的一個特定法律事實被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雙重評價。比如,在『套路貸』案件中,既存在民事上的合同關係,需要認定合同是否有效,又要判斷是否構成刑法上的詐騙罪。」

如何強化刑事訴訟中民事權利保護的意識和理念?苗生明認為,要防止將民事、經濟糾紛當作刑事犯罪案件處理,嚴格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要嚴格區分民事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區分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區分合法財產和違法犯罪所得、區分企業正當融資和非法集資等界限;嚴防刑事執法介入民事經濟糾紛、嚴防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嚴禁超標的、超範圍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刑事強制性措施。嚴禁刑事手段介入民事經濟糾紛案件。進一步強化刑事訴訟法律監督,保障涉案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堅決糾正刑訊逼供、非法取證、漏捕漏訴、濫用強制措施、查封扣押凍結財物不當等偵查違法行為。

此外,還可以適時繼續發布涉民事權利保護典型案例,為各級檢察院提供參考指引。

民法典是一部權利保障之法,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大多涉及犯罪行為對被害人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利益的侵犯,怎樣妥善解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的民事實體法律問題?

記者注意到,對於案件進入民事程序和進入刑事附帶民事程序,結果存在差別等問題,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並不是從屬、依附於刑事責任而存在,而是具有完全獨立的地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也應體現這一要求。此外,民法典對人身損害賠償範圍進行了統一,規定同一侵權行為致多人死亡的同命同價賠償,明確對人身權益、具有人身意義特定物的精神損害賠償權等,這有利於改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對被害人救濟不足的局面。」陳超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秉持謙抑審慎理念 字裡行間彰顯民生關切

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被害人不僅關注案件的裁判結果,同時也十分關心賠償結果。而保障其獲得賠償的權利,也是對被害人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對於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的認賠問題,在陳超然看來,主要體現在「認罰」環節。「兩高三部發布的《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認罰』考察的重點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罪態度和悔罪表現,應當結合退贓退賠、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因素來考量。因此,民事賠償事項是影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一個重要因素。」陳超然說。

在認罪認罰協商過程中,難免出現被害人提出的賠償數額嚴重超出合理標準的現象。如何深刻領會民法典中相關法條的精神要義,創新機制解決認賠過程中「漫天要價」問題?

「除了對相關人員進行正面引導,促成和解,減少對立外,建議探索賠償保證金提存制度。」陳超然提到,有些地方已經針對交通肇事、輕傷害等輕罪案件中經常出現的因被害人訴求不合理造成無法達成和解等情況,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請向公證部門等第三方繳納一定數額賠償保證金,檢察機關審查後可以對其作出不捕決定,而案件經審判機關判決確定賠償數額後,由被害人持生效裁判文書至第三方申請取得賠償金,為實現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目標增加一定保障。

字裡行間彰顯著民生關切的民法典,在為刑事司法實踐提供依據和參考、強化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同時,也通篇貫徹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天津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吳佔英告訴記者,民法典是首部將「綠色原則」融入其中的法律。「這具有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重大意義。在刑事司法實務中,在對涉嫌環境犯罪的疑難案件的定性與定量處理上,遵循民法典中的『綠色原則』的實質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在辦案中,要樹立刑事司法保障是對民事權利保護的底線救濟思維,堅持謙抑審慎善意理念,以是否更有效地維護公共利益為判斷標準,強化案件社會危害性、刑事可罰性評價,健全非罪化、非刑罰化、刑罰輕緩化處理機制。堅持恢復性司法、和諧司法理念,把化解矛盾糾紛、減少社會對抗、犯罪損害修復等貫穿司法辦案的始終。在涉民事權益類案件中充分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檢察智慧,以『求極致』的高標準,努力實現『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苗生明表示。

相關焦點

  • 正當防衛致人死亡的,是否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正當防衛致人死亡的,是否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呢?近日,大足法院審結一起正當防衛致人死亡案件,依法判決駁回死者親屬提出的民事賠償訴訟請求。死者謝甲與被告謝乙系同胞兄弟關係。2018年6月9日,謝乙、謝乙共同參加在靈仙廟舉行的廟會活動並飲酒。
  • .| 涉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民刑交叉案件處理中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涉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民刑交叉案件處理中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認定 陳都冉內容提要:在發展實體經濟語境下,司法審判尤應注重對民營經濟的保護,在對涉及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民刑交叉案件處理中,應對民刑交叉案件實體與程序問題正確加以辨析和運用。
  • 涉正當防衛!這些數字兩年間翻了一番
    《意見》規定,認定防衛過當應當同時具備「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損害」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不應當苛求防衛人必須採取與不法侵害基本相當的反擊方式和強度。防衛行為雖然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但沒有造成重大損害的,不應認定為防衛過當。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 鼓勵正當防衛是否會導致防衛權濫用?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行兇...
    第二,要把防衛人當普通人,不能強人所難。正當防衛的具體適用,蘊含著價值判斷和事實認定問題,必須結合具體案件情況作出準確認定。實踐中,個別案件的處理結果與社會公眾的認知出現較大偏差,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辦案人員脫離防衛場景進行事後評判,而沒有充分考慮防衛人面對不法侵害時的特殊緊迫情境和緊張心理。
  • 【關注】2020年度十大刑事檢察熱詞
    對於拉拽方向盤、毆打司機等妨害安全駕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可以實行防衛;故意挑動對方侵害自己再予以反擊的,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9月3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具體適用和工作要求三大方面,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
  • 解讀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只有防衛行為與不法侵害相差懸殊、明顯過激的,才屬於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同時,在判斷不法侵害的危害程度時,不僅要考慮已經造成的損害,還要考慮造成進一步損害的緊迫危險性和現實可能性。記者:近年來,檢察機關在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中反覆強調要堅持「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正當防衛!警方通報「崑山砍人案」,白衣騎車男子不負刑事責任
    ,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於海明案件。鑑於此案社會關注度高,江蘇省公安廳、蘇州市公安局第一時間派出力量赴崑山指導案件偵辦工作。經現場勘查、走訪調查、詢問訊問、視頻偵查和檢驗鑑定等工作,案件事實已經查清。(一)涉案人員情況劉海龍,男,36歲,甘肅省鎮原縣人,暫住崑山市陸家鎮某小區,案發前在崑山市陸家鎮某企業打工。
  • 最高檢:涉強姦正當防衛認定應防止以「事後冷靜標準」去評判
    涉強姦犯罪防衛認定標準得到釐清。11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其中一起針對強姦行為實施的特殊防衛案件入選。最高檢透露,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強姦犯罪人數位於所辦理的刑事犯罪數第10位,且多年持續高發,嚴重侵害了婦女的性權利和身心健康,有的還因此失去了生命,「此案進一步釐清了強姦行為實施特殊防衛的認定標準」。
  • 何為正當防衛?如何正當防衛?請看權威解讀
    報告中有一段文字,吸引了代表委員的目光——媒體披露「崑山反殺案」後,指導江蘇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撤案,並作為正當防衛典型案例公開發布;指導福州市檢察機關認定趙宇見義勇為致不法侵害人重傷屬正當防衛,依法不負刑事責任,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 基層檢察院正當防衛適用困境
    9月1日,江蘇省崑山市公安局根據偵查查明的事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定,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決定依法撤銷於海明故意傷害案。其間,公安機關依據相關規定,聽取了檢察機關的意見,崑山市人民檢察院同意公安機關的撤銷案件決定。案件爭議的焦點之一就是於海明的行為是否屬於正當防衛。
  • 面對不法侵害,「兩高一部」撐你正當防衛
    李燕青說,在刑事政策上,當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難以明確清晰界定時,存在防衛者和不法侵害者的人權保障衝突問題。兩者發生矛盾時,權益保護的天平應當傾向於防衛者,更能合乎天理國法人情,「也正因為如此,崑山反殺案的辦理得到公眾認可」。 繼崑山反殺案,2019年3月,檢察機關認定正當防衛而不起訴為淶源反殺案畫上了句號。
  • 面對不法侵害,「兩高一部」撐你正當防衛!
    李燕青說,在刑事政策上,當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難以明確清晰界定時,存在防衛者和不法侵害者的人權保障衝突問題。兩者發生矛盾時,權益保護的天平應當傾向於防衛者,更能合乎天理國法人情,「也正因為如此,崑山反殺案的辦理得到公眾認可」。
  • 正當防衛,不是「誰死傷誰有理」
    回憶起兩年前參與提前介入公安機關辦理的崑山反殺案的情形,江蘇省崑山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李燕青依然心緒難平。  李燕青說,在刑事政策上,當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難以明確清晰界定時,存在防衛者和不法侵害者的人權保障衝突問題。
  • 正當防衛,不是「誰死傷誰有理」
    回憶起兩年前參與提前介入公安機關辦理的崑山反殺案的情形,江蘇省崑山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李燕青依然心緒難平。  李燕青說,在刑事政策上,當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難以明確清晰界定時,存在防衛者和不法侵害者的人權保障衝突問題。
  • 弘揚社會正氣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就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各地檢察機關嚴格落實司法責任,積極適應「捕訴一體」新要求,依法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對於認定為正當防衛,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案件及時作出不批捕或者不起訴決定,鼓勵正當防衛和見義勇為,伸張了社會正義。據統計,2017年1月至今年4月,全國檢察機關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中,認定正當防衛不批捕352件、不起訴392件。
  • 正當防衛新規:摒棄「以死為大」評判標準
    李燕青說,在刑事政策上,當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難以明確清晰界定時,存在防衛者和不法侵害者的人權保障衝突問題。兩者發生矛盾時,權益保護的天平應當傾向於防衛者,更能合乎天理國法人情,「也正因為如此,崑山反殺案的辦理得到公眾認可。」
  • 兩高一部」出臺《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全面系統規定正當防衛,不是「誰死傷誰有理」
    《意見》的出臺標誌著涉防衛案件「以死為大」的評判標準得以真正摒棄,執法司法機關用實際行動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法治精神,告知公眾——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更有溫度。  辦理正當防衛案件要合乎事理情理法理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是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
  • 「兩高一部」出臺《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全面系統規定 正當防衛,不是「誰死傷誰有理」
    李燕青說,在刑事政策上,當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難以明確清晰界定時,存在防衛者和不法侵害者的人權保障衝突問題。兩者發生矛盾時,權益保護的天平應當傾向於防衛者,更能合乎天理國法人情,「也正因為如此,崑山反殺案的辦理得到公眾認可。」
  • 正當防衛新規來了,這些情形,你可以勇敢出手
    上觀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辦理涉正當防衛不起訴案件同比增長110%。在9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表示,近年來,「於歡案」「崑山龍哥案」等涉正當防衛案件引發廣泛關注,億萬網民參與討論。
  • 民法典對刑法和刑事檢察工作的影響
    為此,本刊邀請專家學者和實務界人士圍繞「民法典對刑法和刑事檢察工作的影響」這一主題進行探討,敬請關注。 民法典對刑法和刑事檢察工作的影響 特邀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