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寶爸寶媽們平時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給寶寶進行認知教育呢?
我今天早上出門上班,在小區碰到了一位家長,拿著一把西瓜扇子對嬰兒車裡的寶寶說,你看這是西瓜扇子嗎?綠色的邊兒,紅色的瓤兒,黑色的籽兒~
其實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把認知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套新書——歪歪兔《嬰幼兒超級認知力》。
這套書是專門給0-4歲的寶寶的認識書,一套有4冊,中英雙語,還附贈同名雙語動畫。
分別是《字母變形記》《形色碰碰車》《空間大冒險》《數字正反派》。
囊括了英文字母、基礎單詞、顏色、形狀、空間、方位、數字、正反義詞等寶寶4歲前必學的全部基礎認知內容。
認知類兒童讀物,最重要但也最不好選擇。
重要,是因為認知是小朋友未來學習更多知識的基礎,是早期閱讀中不可能省略的一步。
認知這個基礎沒有打好,是會直接影響未來閱讀和學習的。簡單地說,字母都沒記全,怎麼學得會單詞?顏色認不準,更進階的認知(如動物、身邊事物)怎麼辦?不認識數字,又談何計算呢?
不好選擇,是因為真正既有效又讓小朋友喜歡的認知書太難找了。
類似海報一樣可以貼起來的字母表、數字表,大家一定見過吧?價格便宜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你買個玩具也會送一張。同理還有差不多形式的書籍。小朋友能記住基本靠的都是反覆看,屬於機械的、短期的記憶,很快會忘記。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套歪歪兔《嬰幼兒超級認知力》是真正的讓認知內容「動起來」,讓小朋友們喜歡看、看了就能會的一套認知書。
我們一冊一冊地來看哈~《字母變形記》
這一本有很大的亮點,就是把字母分成了小組。之前咱們讀的關於字母認知的書,都是告訴小朋友「這個是A、這個是B」,然後再組個詞、配個圖的套路對不對?全靠小朋友生背呀,有個尖尖的是A,像8一樣的是B……毫無規律。
且看《字母變形記》
我們把26個英文字母兩兩分成一組,共13組。每組的兩個都是長得很像的兩個,通過充滿童趣的「變形」,只要記住一個,就能記住另一個,事半功倍,也不會記混淆。
書是大翻頁的形式,兩個調皮搗蛋的小孩串聯起整本書。
大家仔細觀察可以看出,他們倆每次出場的服裝也是不同的。這個服裝都是跟著單詞走的。
比如說他們在把H變成A的時候,一個穿的就是H開頭的單詞Horse馬的服裝,一個穿的是A開頭的Ant螞蟻的服裝。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單詞含義和字母融合起來,幽默有趣,又能加深記憶。
咱們每頁的角落處也有單詞的提煉,一目了然。
在書的結尾,還設置了一點小遊戲,考察一下小朋友。
在格子裡找到shark
咱們接著說,《形色碰碰車》。
這一本的內容是一步一步進階的。先幫助小朋友認識最基礎的形狀——方形、圓形、三角形,還有最基本的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
接下來,形狀和顏色們都動起來了,組成了複合圖形和顏色。
如兩個正方形疊加出了一個長方形。
然後越來越複雜,一個圓形和一個方形組成了一個扇形。顏色也發生了變化,黃色+藍色可以調和出綠色。
還有三個圖形和顏色甚至四個圖形和顏色組合的情況。
大家可以發現,組合出的新圖形進行了鏤空洞洞的設置,這就方便小朋友非常直觀地了解這個新形狀,摸一摸,摳一摳,也可以拿一張紙墊在下面描一描。
每一種顏色和形狀也都有對應的英文。
不僅有圖形和顏色的紙上認知,還與日常生活做了結合。
我們也可以啟發小朋友找一找身邊的事物,有沒有剛剛學習的顏色和形狀,把它們利用起來。
我們來說下一本,《數字正反派》。
同樣,難度也是循序漸進的。大多的家長都會教小朋友數數吧?甚至有的小朋友一歲多就已經能數到好幾十了。
這個呢,就叫做「唱數」。說白了,就是順著捋,像唱歌一樣,慢慢地就順下來了。但是他不一定知道這些數字都是什麼意思,不一定能和數量和字面上數字對應起來。
而這本書,就是在唱數的基礎上,教小朋友練習「點數」,進而理解數概念。
例如這頁,左面是數字三,右面是對應數量的實物,小朋友可以用手點著右面的毛衣,手點一下,嘴巴數一個數,一、二、三,三件毛衣。這就是「點數」。
除了數字,我們還搭配了常用的正反義詞。
如:
6扇大門,有開也有關。這裡的「開」和「關」就是一對兒正反義詞。小朋友可以通過圖片快速掌握這一對相反的概念。
數字和正反義詞同樣有英文。
在書的最後,還有簡單的加減法計算。
讓數字認知更實用。
最後一冊,《空間大冒險》。
這一本厲害了,互動探險遊戲。小朋友就是這場冒險遊戲的主人公,根據提示做出動作。
比如這頁,把手指放在紅點上。這個紅點就位於稻草人的上方,這樣小朋友就可以直接體驗不同方位,比單純地觀看平面上的畫要更有參與感、更能理解意義。現在,你的小手的位置,就是稻草人的上面,這樣的位置就叫做「上」。
拿到寶貝之後,一路翻山越嶺、歷經艱險,
開柵欄動圖
終於到家啦!
最後一頁也留了一個開放互動,讓小朋友來選擇置放寶貝的位置,獲得成就感。
就這樣,通過一場尋寶冒險,空間和方位的含義也就理解得差不多了。
這本也不例外,同樣有英漢對照。
每本書也都可以掃碼觀看同名動畫,書本動起來,理解更直觀;聽英文配音,不學啞巴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