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比賽中會有不斷的進攻,同樣是進攻,但是他的進攻術語會有不同,就像攻擊聯防的Monk進攻,不懂的人會認為是防守。在比賽中的戰術組合的再好也會有一些不可預測的事情出現,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攻擊聯防的Monk進攻和2漏洞區域:突破、空切和傳球。
1、攻擊聯防的Monk進攻
Monk進攻只需要做非常少的調整就可以有效地來攻擊聯防,因為它有兩項天然的優勢。
第一,Monk進攻中的球員跑位和球的轉移都是無法被提前預知的,這樣對手區域防守中的轉換就會變得很困難。
第二,Monk進攻適用於上面提到的快速攻防轉換階段,不給對手組織起有效聯防陣型的時間。
上面的這兩點都是Monk進攻本身就包含的,只要球員熟悉了Monk進攻,就不需要再額外花時間單獨學習。如果一支球隊的Monk進攻已經練得很好了,那麼他們在面對對手的聯防時就會很輕鬆。
當然,我們還要對Monk進攻做一些微小的調整。
在攻擊聯防時,我們會減少掩護使用的次數,而鼓勵球員更多地利用空切和突破來進入到區域防守中的一些漏洞區域,因為這些漏洞區域就是聯防的命門。
而且,我們會命令球員去積極衝搶前場籃板,而不是之前Monk進攻中的鼓勵去搶。
在半場陣地進攻中,攻擊聯防的Monk進攻和攻擊人盯人防守的Monk進攻的落位是一樣的:兩名後衛,兩名側翼,一個球員位於強側高位肘區。
和之前的Monk進攻一樣,後衛傳給側翼然後空切籃下。第一次空切非常重要,它要迫使防守方馬上調整防守位置和防守陣型。
Monk進攻的原則是不變的,只是我們的一些進攻術語會有微調。
在破聯防的進攻中,我們使用"突破到漏洞區域"和"空切到漏洞區域"這兩個術語。
教學方法和之前的Monk進攻教學沒有什麼區別,因為Monk進攻本身並沒什麼變化。
2.漏洞區域:突破、空切和傳球
對於缺乏經驗的教練和球員來說,他們需要耐心地花上一些時間去理解它,進而能夠有效地辨識它。因為比賽中這些漏洞的出現經常是一閃而過而且不可預測的。
出現這些漏洞的原因在於聯防本身的特徵 :它要求防守隊員防守指定的區域而不是防守特定的球員。
這樣,防守球員在自己的防守區域內,需要根據持球人的位置來不斷調整和變化自己的位置,我們把這種調整位置的過程稱為轉換。
正是這些不斷地轉換造成了聯防的漏洞區域。
教練應對指導進攻球員去發現這些漏洞區域,並利用這些漏洞自由地去空切或突破。球員們練習Monk進攻來破聯防的目的就在於此。當進攻球員不斷跑位並及時轉移球時,就容易讓聯防露出破綻。
有時候,需要花上一些時間來辨識出這些漏洞區域,然後迅速空切或突破到那些位置上。我們使用Monk進攻練習中的5打5練習來培養球員這方面的跑位、空切、突破和傳球能力。我們不能等比賽時,對手使用聯防後再學習如何破聯防,應當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