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文化成為山東濟寧千年古都文化新名片

2020-12-20 齊魯網

  原標題:「詩仙」文化成為山東濟寧千年古都文化新名片

  太白樓,山東省濟寧市的地標性建築,它不僅是一座古樓,而且是代代濟寧人回憶的載體。日前,在寧波舉行的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年會暨第十屆中國歷史文化名樓論壇上,濟寧太白樓被納為第14名新成員。

  李白的濟寧印記

  中國有四座知名的「太白樓」,濟寧太白樓、安徽馬鞍山采石磯太白樓、安徽歙縣太白樓、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李白故居太白樓,都是後人為紀念李白所建的文化遺存。其中,濟寧太白樓的歷史最為久遠,影響最為深刻,規模最為宏大,與李白的關聯也最為密切。

  李白與濟寧的許多故事至今仍在濟寧地區流傳。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偕夫人及女兒來到任城(濟寧),此後的23年間,他一直在濟寧度過。我國二十四史之一的《舊唐書》、《李白傳》及多種版本《李白年譜》均印證在李白62年的人生旅途中,寄家濟寧生活有23年。以濟寧為中心,李白多次到周邊地區遊歷,留下了50多首詩文。

  濟寧市文物局副局長楊義堂介紹,當時李白飲酒的酒樓為賀蘭氏酒樓,他在這裡寫下了諸多的傳世佳作。後人為紀念李白,稱此樓為「太白酒樓」.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濟寧官員狄崇重建太白酒樓,將「酒」字去掉,改名為「太白樓」,沿用至今。明洪武以後,太白樓又歷經清、民國年間數十次較大規模的重修。現存太白樓坐落在濟寧明代城牆上,雄偉、古樸、壯觀,延續了明洪武年間的建築風格,又不失唐代樓閣的風韻。1952年,政府對太白樓再次重建。

  「李白一生在文學史上被後人傳頌為佳話的『竹溪六逸'』奉詔入京,供奉翰林『』李杜交遊『等事件都發生在濟寧。」楊義堂介紹。

  館藏文物豐富

  「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專業委員會致力於名樓文化的保護,挖掘名樓的歷史文化內涵,推動名樓文化保護機制的形成等,成立十年做了一系列的名樓保護工作。」在楊義堂的主持和推動下,從去年開始,濟寧太白樓開始積極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樓,並於今年4月正式遞交「中國歷史文化名樓」申請書。

  1984年,太白樓被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0月成立濟寧市李白紀念館,其館址設在太白樓上。不久前,太白樓躋身第四批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義堂介紹,太白樓上的李白紀念館館藏文物豐富。「目前,全國僅存與李白有關的傳世文物數量不多,現存與李白有關的文物,除《上陽臺》珍藏於故宮外,絕大多數在濟寧。太白樓內現存唐、金、元、明、清歷代名人題詠260多篇,題詠作者200餘人,館藏曆代原始刻石50餘塊。李白手書的』觀『字碑、乾隆皇帝的御筆刻石、羅振玉的石刻楹聯等堪稱太白樓的鎮館之寶。」

  2009年,這些珍貴文物走出「深閨」,李白紀念館免費對外開放。但隨著遊客的增加,近60年沒有大型修繕的太白樓出現了木質樓梯、木質地板顫動、脫漆、縫隙增大等現象,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濟寧市文物局多次組織專家論證,依據文物修繕「修舊如舊」的原則,斥資近300萬元對太白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

  古都文化新名片

  「濟寧是個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城市,孔孟文化、大運河文化、水滸文化……都足以讓這個千年古都熠熠生輝。但也恰恰因為這個原因,濟寧城區的傳統文化長期以來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一直從事濟寧文化研究的楊義堂認為,李白文化發掘的並不夠。

  「太白樓因為李白而成為濟寧千秋獨步的歷史名樓,它有著時代的烙印,體現了那個時代人們對李白和李白思想的解讀,也是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符號,它作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在傳承,並以實物為載體得以延續。太白樓獨有的文化內涵,使這座充滿詩歌氣息和文化韻味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情懷和唐風遺韻。」楊義堂這樣解釋當初申報「名樓」的初衷。

  盛唐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唐詩可稱為盛唐文化的代表,而李白無疑是唐詩的「代言人」.楊義堂認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太白樓當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李白的詩在日本、韓國、東南亞、我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一直有著深遠的影響,以太白樓當選『名樓』為契機,可以重新認識太白樓的歷史文化價值,使李白文化成為濟寧對外交往的又一文化品牌。」楊義堂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7—3366066,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從文化標籤到城市名片,西安這座十三朝古都有哪些文化輸出力
    「城市名片」是一座城市最直接、最現實的品牌,也是一座城市歷史、今天和未來的縮影,可擁有一張城市名片並非易事。大部分城市的定位或宣傳十分模糊,「千年」系列、「之都」系列、「故居」系列、「山水」系列等林林總總的標籤都在用所謂「亮麗的名片」來描摹出一座城市的特質和夢想,然而繁雜、同質化的定位只會讓人們失去興趣。
  • 山東十大文化旅遊地排行榜,看看濟寧網絡熱度
    15日,山東旅遊發布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山東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搜索熱度排行,涉及濟寧的魯風運河、東方聖地和水滸故裡分別位於排行榜的第四、第五和第十名。魯風運河 熱度:17023杭大運河山東段,全長645公裡,貫穿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五市,是山東省第四處世界文化遺產。根據大數據的分析整理,受關注的十大熱詞分別為:大運河、臺兒莊古城、棗莊、聊城、東昌湖、南陽古鎮、德州扒雞、臺兒莊、微山湖、景陽岡。
  • 詩仙李白在山東
    系山東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協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記者協會會員、華語作家聯誼研究會會員、中國詩歌網、中國作家網註冊會員等,江山文學網籤約作家、定陶區作協理事。詩仙李白在山東(散文)文/王義尚李白出生在唐朝中亞的碎葉城,十幾歲的時候就獨自出門遊歷天下,先是到了湖北安陸一帶,娶妻生子。然後又去長安生活了幾年。
  • 千年古都,百年重生──當京都不再是帝都,更現代化的保存文化傳統
    根據京都大學教授高木博志在《近代天皇制と古都》一書之中指出,移居新皇居的天皇,成為東京的象徵,而沒有了天皇的「古都」,則以「傳統」、「文化」的方式被組織起來,成為日本歷史上的「懷舊地」。有趣的是,因為有了維新的「近代」東京,才凸顯出「傳統」與「文化」的古都京都,「近代」是仿照西方船堅炮利的科學文明、政體是君主立憲、政教分離;而「古都」京都則是神道設教、傳統藝術與工藝文化的體現。然而,京都的發展策略並不是固守著原有的舊體制,而是在現代化的策略之下保存傳統文化。
  • 文化古都 × 電子競技 = ?
    文化古都 × 電子競技 = ?競遠投資創始合伙人顧宇灝先生從潮流文化、直播電商、周邊衍生品、雲遊戲、5G直播、VR、機器人等方面,分享了下一個5年會出現電競新消費的增長點。
  • 讓修學遊成為山東文化「入門課」
    記者從11月12日在泗水召開的全省修學(遊學)旅遊座談會上獲悉,我省將借加快發展修學(遊學)旅遊,打造山東文化旅遊新品牌,而濟寧成為實施全域突破建設著名修學旅遊目的地的「先行區」。   座談會由山東旅遊規劃設計院院長陳國忠主持,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王亞欣,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梁明珠,杭州師範大學日籍客座教授德村志成,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副研究員、助理教授戴維,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主任王德剛,江蘇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副總經理、靈山慈善基金副理事長趙一平,北京時代電影有限公司、水泊梁山影視基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信義等專家就山東省、濟寧市如何打造修學旅遊品牌獻計獻策
  • 曲阜尼山聖境:優秀傳統文化新名片
    2017/4/21 12:02:50   來源:濟寧日報     作者:梅花 宋思亮 趙加良
  • 千年古都牡丹「四季常開」,一朵花「綻放」一個產業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1500多年的牡丹文化,成就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佳話。洛陽牡丹的盛開與綻放,鑄造了一個光彩奪目的文化品牌。「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自1983年以來,洛陽已連續舉辦37屆牡丹文化節,演繹著「一朵花」與「一座城」的故事。
  • 「文化保定」成為亮麗新名片
    保定市20個縣(市、區)的文化館、圖書館進行了改建提升,全部達到三級館以上標準,且全部建成總分館,分館總數達到244個保定市城區東部新地標關漢卿大劇院已經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通訊員凌澤玉攝推動文藝精品創演,提高專業團隊業務水平;開展惠民文藝演出和藝術培訓,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去年以來,保定加快新時代「文化保定」建設,全面提升新時代保定形象,努力打造文化精神傳承高地。
  • 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期間視察濟寧,並在孔子研究院發表重要講話,對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出殷切期望。溫潤而關切的話語在濟寧市久久迴蕩。
  • 品味山東 | 全國融媒體濟寧行,蘆花雞變成「金鳳凰」、荸薺成為...
    孔孟之鄉 · 運河之都 · 文化濟寧品味山東201810月16日下午,「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大型採風活動在濟寧啟幕。在17日-19日,融媒體採訪採風團將走訪濟寧5個縣(市、區),深入採訪濟寧市高端高質農業發展情況,並以此為樣本品味山東特色產業發展活力。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10月18日,「品味山東2018·全國融媒體濟寧行」採訪採風團走進汶上縣山東金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 「最葫蘆·葫蘆文化絲路行展」走進山東濟寧
    ——尚屬首次的兩場同時展出的立體式展覽壬辰年初春,京杭名家藝術館開館暨「儒風雅韻·扈魯寫意葫蘆國畫作品展」(濟寧)成功舉辦。這是扈魯先生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推動葫蘆文化研究方面進行的又一生動實踐。
  • 把本土文化變成「全球語言」 南京推動千年文脈與世界聯通
    南北朝詩人謝朓的一句詠嘆,成為南京流傳千年的城市名片。近年來,通過「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今天的南京千年文脈可感知,天下文樞可品讀,古都魅力得以彰顯,一座生態、生活、生產與文脈、文化、文明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呼之欲出。
  • 煙臺十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出爐
    煙臺十大文化名片、100個文化符號出爐  啟動儀式上,旅遊、生態、城市地標、地理標誌、工業旅遊、物產、美食、非遺、膠東紅色文化、道教文化為代表的煙臺十大文化名片揭曉,同時發布了人文景區、自然風光、文化印象、文化遺址、特色物產、歷史名人、特色美食、多彩非遺、地標建築、場館街區10大類100個文化符號。
  • 濟寧成亞太地區修學遊目的地 文化濟寧走向世界
    「文化濟寧」作為「好客山東」的重要支撐,有孔、孟、顏、曾、子思五大聖人。周遊列國的孔子堪稱世界修學旅遊的先師和典範,我市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發展修學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 優秀傳統文化看濟寧:涵養城市文明 煥發時代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站在新階段,踐行新理念,闊步新徵程。本報推出「新階段新理念新徵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系列專欄,採擷文化建設實踐的智慧成果,探尋文化積澱歷程的深厚底蘊,講述文化自信培植涵養路上的動人故事,展示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文化繁榮、再創文化興盛的昂揚精神。
  • 六大活動、十大金牌小吃帶你暢遊濟寧
    這裡是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故事發生地,是古運河督署衙門所在地,擁有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聖地、文化、水鄉」是濟寧閃亮的三張旅遊名片。孟母教子,千年佳話,母教文化影響深遠。六藝城裡習六藝、尼山孔廟拜聖人、尼山聖境知禮儀、嘉祥曾廟拜宗聖;泗水泉林「逝者如斯夫」、鄒城嶧山「登東山而小魯」,沿著聖人的足跡,沐浴聖人的光輝!2「運河訪古」悠悠運河水,中華民族魂,走進運河遺產廊道,一步跨入千年!
  • 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濟寧太白樓
    太白樓在中國一共有四處,分別是濟寧太白樓、馬鞍山太白樓、歙縣太白樓、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李白故居太白樓。四處各具風格,濟寧太白樓肅穆沉靜,馬鞍山太白樓莊嚴輝煌,歙縣太白樓古樸素雅。其中李白在濟寧生活二十餘年,日日在太白樓上飲酒賦詩,李白在此得到玄宗皇帝的徵召,受到玄宗皇帝的賜還後又歸於此。所以濟寧太白樓與李白最為密切。
  • 梅花山與梅花節成為古都南京揚名的城市名片
    在南京,它是僅次於秦淮燈會的旅遊節慶,梅花山與梅花節已經成為古都南京的城市名片。如何豐富這張名片的內涵,把它「發放」到全球更多的地方,成為在海內外推廣城市形象、承載城市文化記憶的絕佳載體?(記者 李子俊 通訊員 黃昱東)文脈春秋時代就有梅樹種植南京梅文化傳承2000多年「無論是從植梅的歷史,還是梅花的規模品種來說,南京都是全國一流的,梅花可以說是南京一張獨特的城市文化旅遊名片
  • 《光明日報》頭版關注濟寧: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
    內涵是出新實質在應用不久前,濟寧高新區創建全國版權示範園區(基地)傳來了成功的好消息;同時,10個景區、非遺項目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10大文旅產品入選山東「六好」優質文化旅遊產品。今年11月,山東省研學旅遊現場推進會在濟寧舉辦,研學遊工作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