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尚(筆名冬蟲夏草),1957年生,山東定陶人,政府職員、中共黨員。曾受聘於山東菏澤新聞學院《記者搖籃》報編輯部副總編。自1979年在部隊發表作品,已發表作品3000餘件(約200萬字),相繼獲得「金獎」、「金馬獎」等。作品散見於《菏澤日報》《大眾日報》《牡丹文學》《作家與讀者》《現代作家文學》《時代文學》《文筆精華》《世界詩歌文學》《大西北詩人》《北極光》《文學縱橫》《當代文學精選》《當代華語名家文選》等一些文學網站近百家,獲省、市級表彰獎勵70餘次。新詩入選《齊魯文學作品年展2017》。系山東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協會員、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記者協會會員、華語作家聯誼研究會會員、中國詩歌網、中國作家網註冊會員等,江山文學網籤約作家、定陶區作協理事。
詩仙李白在山東(散文)
文/王義尚
李白出生在唐朝中亞的碎葉城,十幾歲的時候就獨自出門遊歷天下,先是到了湖北安陸一帶,娶妻生子。然後又去長安生活了幾年。到了公元736年,36歲的李白攜妻女來到山東,將妻兒安頓在東魯(今濟寧兗州),在濟寧任城縣一住就是二十三年,23年之後,才帶著兒女回四川老家了。
據說,當時李白有很多親戚都在山東做官。叔叔在任城當縣令,哥哥在中都(今汶上)當縣令,族弟李凝在單父(今單縣)為主簿,從祖李之芳在濟南當太守,近世族祖李輔在魯郡(今兗州)任都督……所以他也是來投奔親友的。自此,他便開始了在齊魯大地的遊歷生活,這些在他的詩文中都可以看到記載。這20多年,詩仙李白住在東魯,訪友攬勝,足跡遍及四十餘縣,幾乎走遍了山東所有的名山大川、古祠勝跡。
山東出好酒。公元736年,李白第一次行經汶上。《酬中都小吏攜鬥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
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
意氣相傾兩相顧,鬥酒雙魚表情素。
雙鰓呀呷鰭鬣張,撥剌銀盤欲飛去。
呼兒拂幾霜刃揮,紅肌花落白雪霏。
為君下箸一餐飽,醉著金鞍上馬歸。
用白話說是這麼個意思:魯地的酒色如琥珀,汶水魚紫鱗似錦。山東小吏豪爽好客,提來這兩樣東西送我。我倆意氣相投,兩條魚一杯酒以表情意。這魚活蹦亂跳的,就像要從銀盤中跳去似的。叫來廚子殺魚,那魚肉紅的像花白的像雪,好看又好吃。吃飽喝足,才醉蒙蒙地上馬歸去。
魯地美酒,朝貢紫錦魚,小吏赤城待客心。好酒和進貢的紅尾紫錦魚,都是用來款待李白的珍貴之物,小吏的一片熱情待客之心更是真誠又感人。引得李白豪興大發,烹魚煮酒,與小吏對酌,喝嗨了才走。《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白話版:蘭陵酒的甘醇芳香就像鬱金香一樣香氣四溢(這比喻簡直不能更形象),盛在玉碗裡,泛出琥珀色的光澤,那叫一個晶瑩迷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我這外地人。喝到最後,恍惚覺得這裡就是自己家鄉吧。「詩仙」的豪放氣派立刻彰顯,全詩句句在講「喝酒」,「美酒鬱金香」「玉碗琥珀光」,微黃透亮的酒倒進晶瑩透亮的白瓷酒碗,看來對蘭陵酒是真愛。
山東有名山、名水。李白先生遍遊齊魯,指定少不了來濟南觀賞一番。如《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其一)
湖闊數千裡,湖光搖碧山。湖面正有月,獨送李膺還(其二)
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遙看鵲山轉,卻似送人來。(其三)
白話版:
[其一]老李,你說鵲山湖很近,來了才知道,這可真夠遠的!算了,反正也不趕時間,我們就慢慢划船回家吧。
[其二]湖面寬闊達幾千裡,湖光水波搖蕩著青山。湖西面正好有月亮,可以單獨送你李膺回府,不用怕天兒黑咯。
[其三]水向北邊流去,我們從南浦回府。遠處的鵲山就好像圍繞著船轉,要跟著送我們回家似的。在金代以前,鵲山腳下一直到大明湖北、華山腳下為一片汪洋,名叫「鵲山湖」。當時的鵲山湖水域遼闊,水面面積極大,趙孟曾做過畫作《鵲華秋色》。
還有與迷弟暢遊齊魯,說起李白先生的這位迷弟,也是聞名天下的大詩人。在他們相遇之前,這位迷弟就來過泰安,寫下著名詩篇——《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位迷弟就是「詩聖」杜甫先生,全篇詩詞沒用一句「我愛你,泰山」,完全白描展現出泰山的雄偉壯觀。東嶽泰山啥樣的?齊魯大地草木蔥蘢、生機勃勃。老天爺真是偏愛這裡,太陽照在高山上,為平原上投下巨大陰影。人在雲中走,飛鳥在眼前穿過。最後一語道破天機:山高人為峰!
山東有琴臺、名師。太白兄與小迷弟在河南洛陽遇到,兩人一見如故,相約同遊,後又遇到高適、陶沔先生,二人行變成四人遊,稱為四君子,共同遊歷。他們一起去單父(今菏澤單縣),在古琴臺彈琴懷古、孟渚澤騎馬射獵,一起喝酒寫詩;又去了曲阜、鄒縣遊玩,觀賞大庭庫,古木松風;據說這倆人還曾在飯顆山頭偶遇,也是緣分吶……倆人相親相愛到什麼程度呢,各位感受感受:「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杜甫小迷弟後來要去長安,太白兄在魯郡東堯祠亭上為他設宴餞行,依依惜別。《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些天我們一起遊遍了這附近的山水人文景觀,每日痛飲大醉,你這一走,就不知道哪天才能再一起喝酒聊天咯。我們各自飄遠,只能現在痛快淋漓的喝完這些酒啦!總之一句話:不捨得你走啊,我的弟。
兗州的青蓮閣就是為紀念李白而建,因李白號稱青蓮居士,故得此名,這裡依山傍水,風景迷人。青蓮閣掩藏於兗州的一個角落,它無言地為一個詩人承諾。雖然簡陋,可有一顆紀念詩人的心,還有一個飽含詩歌汁液的靈魂。
山東有名樓。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的太白樓就是為了紀念李白而建的。那麼,這座樓與李白究竟有什麼關係?清朝的乾隆皇帝是駕臨濟寧次數最多的皇帝,他為何如此重視濟寧?在乾隆皇帝駐蹕濟寧期間,只要條件允許,他都會登臨濟寧的太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山東濟寧自古有「東魯之大郡,水陵之要衝」的稱謂,大運河穿城而過,運河岸邊有一樓,即太白樓(原名為「太白酒樓」,現坐落在濟寧市的文化路),其前身是唐代開元年間的賀蘭氏酒樓。據記載,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詩人李白與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遷居任城(濟寧),每天至此飲酒,寫下了許多詩篇。賀蘭氏酒樓也因李白經常光顧而名聲大振。
唐鹹通二年(861年),吳興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賀蘭氏酒樓觀光,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並作《李翰林酒樓記》,從此賀蘭氏酒樓便改為「太白酒樓」,聞名於世。其後,在宋、金、元時期對該樓或重建或修葺,並「因白嘗醉虞此,故以名歸之」。酒樓原坐落於古任城東門裡,後任城因運河更道而北移,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太白酒樓」時,以「謫仙」的寓意,依原樓的樣式,遷移於城牆上,並將「酒」字去掉,名為「太白樓」。
1952年在舊城牆上重建,重建後的太白樓建築通高20餘米,坐北朝南,十間兩層,鬥拱飛簷,雄偉壯麗,系古樓閣式建築。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樓門西向,環以圍牆。高約4.5米的原城牆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樓為兩層重簷歇山式建築,灰瓦頂,青磚砌體,朱欄遊廊環繞,佔地面積約4000餘平方米,二層簷下,高懸一楷書匾額,上書「太白樓」三字。樓上正廳北壁上方鑲有明代人所書「太白詩酒英豪」大字石匾,字體豐碩,遒勁豪放,下嵌李白、杜甫、賀知章全身陰線刻「三公畫像石」。樓的北牆鑲嵌的兩副對聯特別引人注目。一副「把酒臨風,看帶郭千家,何處青山留謝朓;登高望遠,指布帆一片,當年春水別汪倫」,由當時濟寧知州王鹿泉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太白樓時,落成撰聯懸樓中,十四年後,王鹿泉逝世,濟寧各界人士感念王鹿泉政績,由羅振玉篆書,刻石永存。另一副是武陵人王以敏集太白詩句的楹聯 「青天騎白龍,我欲因之夢吳越;長風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表達了對李白高尚品格的敬仰。樓的遊廊和院內有《李白任城廳壁記》和自唐以來歷代文人墨客的讚詞詩賦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樓》等刻石碑碣60餘塊,還有罕見的李白手書「壯觀」鬥字方碑。
遠觀太白樓,翹角飛簷,凌空而立,蔚為壯觀。樓之四周院內,青松掩映,花木扶疏,方磚鋪路,古樸典雅。登樓四觀,高樓矗立,車水人流,古運河內舟來帆往,為太白樓增彩。
李白(公元701~762年),有「詩仙」之譽。據不完全統計,在李白傳世的980餘首詩文中,作於齊魯或在他地所作但涉及齊魯自然人文的詩文近180首(篇),約佔其詩文總數的18%,這些詩文,極大地豐富了齊魯文化寶庫。也正是由於李白與山東的這種親密感情,《舊唐書·李白傳》、《南部新書》、《諺周詩話》等歷史典籍中才誤將其稱為山東人。
2020年2月9日(農曆正月十六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