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極十三式

2021-02-19 和美太極

 

 

和美太極——一個出類拔萃的太極拳平臺。有深度,有溫度;有營養,有影響。點擊標題下方藍字 和美太極 免費關注,相約每晚,不見不散。

問題:如何才能每天都收到這樣的文章呢?    

答案:只要點擊標題下 和美太極 關注即可

       武當太極十三式僅有一十三招,左右交替的動作架子(即單式演練,無套路),且伴以氣息行走要術。其具備養生祛病,延年益壽,交手應敵等多般作用。

初學太極十三字決

(一)靜:就是安恬靜靜、心平氣和的意思。

(二)意:太極拳是「以意行氣」,練意不練力的內功拳。

(三)柔:是輕柔、柔嫩。

(四)慢:學拳不克不及性急;在鍛鍊時應自始至終順從其美,漸漸運轉。

(五)真:就是仔細。

(六)正:就是正直,立品中正的意思。

(七)連:延續的意思。

(八)勻:就是平均、均勻。

(九)圓:圓就是圓圈、圓體。

(十)松:就是放鬆、松淨。

(十一)隨:就是追隨、相隨的意思。

(十二)謙:就是謙遜、謙虛。

(十三)恆:就是對峙,從一直頓。

十三字訣的總訣就是一個「練」字,舍「練」而空口說則總無益也。


 

太極十三式是第一代內家拳,為三豐祖師所創,十三勢是由起勢、抱球勢、單推勢、探勢、託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等功防意識較強的十三組動作組成,其中內含吐納導引、採補混元樁等三種道家內修養身功法,然十三勢動作亦是根據鍛鍊人體八脈的需要所編,而八脈又內連五臟,整個套路內含五臟八脈,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組合,容合道家養身丹術,故謂「太極十三勢」。其動作要領是:虛靈頂頸,含胸撥背,沉肩墜肘,舌頂上顎。練習時要求形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動作之中,綿綿不斷,如行雲流,松沉自然;動靜之中如綿裡藏針,剛中帶柔,柔中有剛,剛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開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細長勻,息息歸根。太極十三勢內含豐富,意義深遠,自古為武當鎮山之寶,秘傳之法。

 

 

一、氣——氣隨勢換

 

  練習太極十三勢要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兩種方法,順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順腹式呼吸的練習方法:身體自然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目向前平視,兩臂由前向上徐徐平舉,掌心向上,至與肩部持平時為吸氣,用意念使空氣漸漸送入腹部,使小腹隨吸氣緩緩外突;兩肺部將空氣吸滿後,兩掌心向下翻轉,使掌心向下,兩臂雙肘下垂,兩掌慢慢下按至腹部前方;下按掌時使肺部空氣緩緩呼出,小腹隨呼氣自然內收,至此就完成了一呼一吸,如此循環連續呼吸,要逐步練習成深、慢、柔、勻。逆腹式呼吸與順腹式呼吸的練習要求相反,其它要求都是一致的。套路熟練以後,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開呼」,以及「起吸開呼」、「合吸落呼」的原則,使動作和呼吸自然配合起來。從以上的講解,就不難理解「氣隨勢換」的含意了。

 

 

二、勁——內勁暗發

 

  太極十三勢練習時的發勁動作,有其獨特的方法,每當有發勁動作,使用的都是內勁。發勁之前首先要「蓄」勁,蓄勁如拉弓,要將勁力蓄足,蓄滿。蓄勁時首先腰肌和脊背部放鬆,兩肩也同時放鬆下沉。兩臂的勁力要從足下生成,雙足用力蹬地,挺膝,轉髖,擰腰,抖肩,坐腕,舒指,要把這七個動作在發勁瞬間運行至源或手掌之上,用寸勁(如放箭的力量)發出,要柔中寓剛,剛中含脆。當拳或手掌接觸到對方身體的瞬間用暗「按」勁,也就是用蓄足之力突然發出,使對方感到有千鈞之力,如內功練習的勁力充沛,莫不掌到人倒,令對方難以防範,這就是「起之於足」、「行之於腿」、「發之於腰」、「勁貫四梢」之妙用。

 

三、虛——虛靈頂勁

 

  太極十三勢演練中強調「虛領頂勁」的要求。頭頂百會穴,由頸部向上,輕輕上提,好像頭頂之上頂著一滿碗水那樣,頭部不能搖擺,百會穴輕輕上提可以保持頭部自然垂直,防止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頂勁時要虛虛領起,若有若無,不可硬往上頂,虛領頂勁對脊柱起到平衡作用,對頸椎則起著調節的作用。練拳時眼神向何處轉動,勁項也要隨之向何處轉動。練拳時要保持軀幹正直,始終遵循「虛領頂勁」的要領。練習套路時不能沒有伸縮,身法有時也有歪斜,有些動作彎腰幅度很大,便仍然要保持「虛領頂勁」也就是「頭頂懸」的原則,身法的中正安舒,輕靈圓活,與沉著穩重三者相結合,練拳時全身的動作就會輕鬆自如,寬大舒展,挺拔瀟灑,給人一種美好的享受。

 

四、盤——上下三盤

 

  練習太極拳姿勢的高與低要根據練習者的體質條件和對套路的熟練程度以及年齡的大小和基本功的高低來決定。練習套路也稱盤架子,盤架子有高中低三盤,上盤架子適合初學者或年老體弱者採用,對基本功要求不高;中盤架子適合中青年人練習,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下盤也稱底盤,練習底盤對基本功要求比較高,有很多動作要求僕腿,虛步的架子比較低,沒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礎是很難做到的。

 

  練整套拳時,在起勢時就確定了拳架的高中低,要始終如一,不要中途改變,或忽高忽低,以免影響整套拳術的節奏。盤拳架高而快,運動量小,低而慢運動量較大,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來選擇拳架的高低。

 

 

五、眼——眼隨手轉

 

  太極十三勢的練習特別強調要注意眼神的配合,所謂「眼神」,就是用二目來體現全身的精,氣,神。練拳五法「手、眼、身、法、步」,眼佔第二位,足以說明眼在運動中的重要地位。個人練拳時雖不和別人交手,可是一招一式都寓含拳交手的招勢,重要的是眼神的貫注會使意識集中,心神不亂,更能提高運動的效果,每個動作在演練中,眼神要始終跟隨手的動作轉動,也就是本文所述的「眼隨手轉」。眼神的轉動,必須用頭部左右前後轉動來配合完成,故對頸椎關節的靈活鍛鍊也有良好的效果。太極拳十三勢中的「左顧、右盼」,指的就是眼神。靈敏的視覺,銳利的目光,靈活的眼神,對拳術的演練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六、步——步隨身換

 

  力從腳跟起是太極十三勢始終關注的一個重點。足為步型法的根基,根基不穩,稍有偏差,步型法必亂。邁步時先須穩於一腿,屈膝松胯然後另一腿緩緩地弧行向前邁出。凡欲往左邁步,右腿須先穩定重心,右側腰部先向下松沉,右胯同時內收放鬆,這樣左腿向前邁步就輕靈穩健。腰肌是上下體轉動的關鍵,對全身動作的變化、調整重心的穩定,以及使勁力貫到肢體各部位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步法的變換要由腰肌和雙胯來支配,欲向左邁步,必先往右,欲向右邁步,必先往左,腰肌和雙胯隨步法來變換重心。向前邁步時要腳跟先著地,然後全腳掌再慢慢踏實,重心前移再邁出下一步。邁步似貓行,在太極十三勢套路演練中要作為重點步法來使用,移動步法必先轉動腰和胯,故有「步隨身換」的要求。

 

七、形——形象模仿

 

  太極十三勢是一套以獅、猴、鶴、熊、鳳、貓、蛇、蟾、馬、雞、龍、鵲、虎等十三種動物和飛禽的形態和生理特點配合太極拳的棚、履、擠、按、採、列、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的十三方法演練的拳術,外練其形,內練其意,形意結合,連綿不斷。太極十三勢的基本功是由十三形(十三個拳勢)組成的太極十三丹法,這十三個拳勢就是模仿十三種動物和飛禽的形態演練的。練習武術都離不開攻防的方法,太極拳也不例外,每一舉手投足是進攻還是防守都要有目的,例如本套拳中的「斜飛勢」是模仿鳳凰在飛翔中舒展羽毛的動作,實質上是一個貼身靠掌的進攻方法;單鞭勢是模仿猿猴舒手偷桃的動作,實質上是撲面掌拿腕掐喉的進攻方法。總之,十三形每一形都有實戰的攻防方法,只要掌握十三種動物和飛禽的特點,再熟練拳勢攻防方法的運用就會得心應手。

 

八、變——大中含小

 

  太極十三勢是祖師爺張三丰自創的太極拳招式,它的拳勢寬大舒展,圓活挺拔,剛柔相濟,連綿不斷,形意結合,輕靈瀟灑,演練的拳式千變萬化,大中含小。開展性動作,簡稱為大勢,猶如雄鷹展翅,底盤下式如猛虎下山,轉身旋轉如雲龍盤繞,變化成小勢卻精微巧妙,整套拳術在舒展圓潤的大架子中寓含著很多精微巧妙的小動作,小動作是用採、列、肘、靠等手法,運用肩、肘、腕、手掌和手指來變化成刁、拿、鎖、扣等手法,實用技擊性很強。在太極十三勢套路中包含著很豐富的技擊和擒拿等手法,在變化拳勢時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每一處關節都在運動,太極拳諺語中說:「一動無有不動,四兩撥千斤」,大中含小就很好地體現出這二句名言的含意了。

 

  以上介紹的練功八法中寓含著「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呼吸的配合、攻防的運用、發力的寸勁、擒拿的手法等等多種練功方法,練習者可在練功中去體會運用。

 

  

 

     「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這說明了「太極」二字的真正意義。因為太極拳沒有固定的法則,實際就是以十三勢,即八方(八卦)四正四隅,五步(五行)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這十三字合而謂之「十三勢」。

 

  八卦是指四正四隅,棚、捋、擠、按為四正,採 、挒 、 肘、*為四隅,謂之八方。這八方的位置都在人體本身,將來講推手時,實踐體會就有意思了。

 

  按易經說的十二地支有六衝六合,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位置在人體本身,裡面包捂八卦,即八方,而八方的位置如下:棚 :棚, 勁屬水,在北方,北方壬癸水,人身有命門穴,在兩腎(兩個腰子)中間,右腎的左上角,此處發棚 勁。過去書上也有「捋 南棚 北、擠東按西」的說法,從前一般是秘而不傳的,我今天把這些給大家介紹,你們想著來回那麼做就行。用棚 勁時,手上不用使多大力氣,只要你注意想自己的命門穴,眼神看對方眉毛(眉攢、眉梢),他人就起來了。而棚勁屬水,見縫就鑽。

 

  捋 :捋 勁屬火,在南方,南方丙丁火。人體為玄關竅,在兩眉當中,你看人坐著,「火」字也就表現出來了:由鼻子尖到右眉毛是一撇,到左眉毛又是一捺,這是個「人」字,再加上兩隻眼睛這兩點,就成「火」字了。這火,又叫午「火」,火能化萬物,在太極拳中叫捋手,是舒展的意思,好比有褶子的地方,給它劃拉平。在力學上叫作分力(那個發勁叫合力),即力的合成與分解。分力怎麼分?如來手集中,給它分開、分散,比如要卸一車磚拿起磚來就嘁嚦咔嚓都給它卸了,不要去碼好(沒有那麼多工夫)。實際上對方來手了,你就隨便把來手這兒一扔,那兒一扔,這兒一捋 ,那兒一捋 ,把對方來的分力開,化整為零,給它分散了。合力是化零為整,把很多的力集中在一點上,那是棚 勁,就是位置不同。

 

  捋 的方法:用眼神帶著自己的手去劃時代自己的眉毛, 比如用右手劃,先是手心向裡從左眉梢劃到左眉攢,再手心向外從右眉攢向右眉梢划去,這是陰陽變化,由陰掌變為陽掌,即由柔變為剛,先柔後剛,這時對方就起來了。不管對方的力多大、多衝,也不用著急,輕輕一划就行。劃時後手不能弱,前手帶著後手走,做等距等速運動。熟練後眼看眉毛就行,往左看,人往左轉,往右看,人往右轉。這叫捋 。擠:擠勁屬木,在東方,東方甲乙木,為直勁。在人體脊背,發的時候意想脊背,要發出整勁,就是兩手的兩個接觸點,像兩條電線的兩個頭,前腳放在兩個接觸點的中間,再用脊背去找前腳。眼神要穿過對方,越往這處看,這人出去的就越遠,像木頭槓子杵一下那個勁。前腳尖的位置就放在對方的腳跟,往前邁,一個衝力,就跟木頭槓子似地杵出去了,有時你意念想得足,如屋子有多大,木頭就多粗,很大的一墩擁出去。擠勁也叫打擠,打穿透。

 

  按:按勁屬金,在西方,西方庚辛金,按破擠。酉金在前胸,即肺臟,用按須涵胸。具體做法是前胸與右手合(酉與巳合),手與前胸一平就按。按不是用力按,比如用力去按汽椅子,越用力按人繃起得越高。又如推手,兩人較勁,像摔跤似的,越按越起。所謂按勁,實際上輕輕一扶就行了。向左化對方,體重放在右腿,眼神往左下方斜看,使對方來衝力以後往斜下倒。你左手跟前胸對正以後,體重放在左右腿,眼往右下方斜看,一涵胸就是,這是向右化對方。

 

  現在四正有了,即捋 南、棚 北、擠東、按西。發棚 勁進攻,用捋 勁化解;對方用捋 ,你用擠來進攻,就想脊背,往這兒一想,前腳必須放在兩點當中,不能偏,偏了就打旋,力量不足。自己的腳、兩手與對方接觸的中心線,必須掌握好,再用脊背去找前腳就行。

 

 

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人體的位置如下:

 

腰為子,右胯為醜,右腳為寅,脊背為卯,右肩為辰,右手為巳(體重在右腿)。玄關為午,左肩為未,左手為申,前胸為酉,左胯為戌,左腳為亥。若體重在左腿時,除子、午、卯、酉四正(東西南北)不變,其餘四角(四隅)則有變換,即左胯為醜,左腳為寅,左肩為辰,左手為巳,右肩為未,右手為申,右胯為戌,右腳為亥。而四正又是子午相對,卯酉相對,東為脊背,西為前胸,南為玄關,北為命門。四隅為東南、西北、西南、東北,隨體重的轉而來回變化。而肩、胯的交*變化叫醜未辰戌,手足的交*變化叫寅申巳亥。四正為棚、捋 、擠、按,四隅即採、挒 、肘、*。採:是午與未合,「採」是選擇的意思,挑選對方訴弱點(背力不得勁的地方)採他一下,使對方的重心越出體外。採是由前上方向後下方,是自己用玄關穴找採勁一側的肩井穴。採勁要出向外放射的勁,不管對方發多大的力氣也要把他採住。採是怎麼個採法?如對方揪住自己,你就拿午與未合,拿眼神為右肩,對方就起來了。拿眼神看左肩也行,都為採,看左右肩要根據體重的位置而定。

挒 :是手與腳分,挒是使腳蹬地,用手託天,整個與採相反的,挒是分開。

肘:是意念上勞宮穴與肩井穴相合,即手、肩、肘向前打,好像寶劍尖。你若往前打,對方一扶著肘,你就拿手找肩,這人就起來,手找肩就頂回去了。如果向後打肘,即肩找手(辰與巳合)。若用肘採也一樣,你拿肩找手,這人往後栽,手找肩,這人往前打,只要對方扶住胳膊,一找,對方就出去了,這是前後平肘,平肘是拿手找肩,一平,就像寶劍尖似的。肘法的練習有16種。

 

靠:是肩與胯合(腰找胯也行,胯找足也行),對方不管扶住哪兒,拿胯與足一合,實際胯與肩也合了,肩*、背*、肩打、胯打都行,好比肩與對方要接觸了,接觸點與眼神是相反的方向。

 

肩與胯合也是交*相合的,左肩與右胯,右肩與左胯。醜戌屬胯,辰未屬肩,用相衝力,要配合眼神,眼回頭看的方向與接觸的肩或背同手找成相反的直線。

 

靠是擊打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在視線,這點要特別注意。好比肩要與對方接觸了,讓接觸點與眼神成相反的方向就行,要記住,如肩向右前方發,回頭一看,視線與接觸點成一條反方向的直線。若眼往前看,力量去不了,一回頭力量就去。採、挒 、肘、*為四隅,也是循環互用的。對方用肘我拿採破他,採破肘;對方用採呢,我以*來破:用挒 破*,也是那麼循環的。

 

  四隅補助四正之不足,四正用不上了,不靈活了,用四隅。就是出圈以後,拿四隅補助四正之不足。

 

  糾正姿勢用十二地支,每個姿勢組成都通過六衝六合,「六合」是一個姿勢完成了,而在一個姿勢的過渡期間為「衝」。比如抱七星,這怎麼編六合呢?就拿實腿為一條直線,在一條凳子上也行,在一塊磚上也行,就是體重在右腿,拿子(腰)與醜(胯)合,即腰與右胯合。寅與卯合呢?右腳為寅,拿脊背、腰胯跟隨它合,命門脊背,腰胯跟它合了後,卯(木)與寅,即脊背與右腳合,也在一條直線,這叫子醜寅卯。辰(右肩)和巳(右手)也往右腳集中,午(玄關)未相合,看著他以後給他領起來。未也往實腿集中,申是左手,大指對正前胸。戌亥是左胯左腳,往前伸直後,意念頭全在這集中就整了,糾正姿勢時你不用去找他姿勢就正確了,這腿也沉了,虛實也分不清了,這叫六合。六衝就職在這分散,這兒變化時又變了,變打擠,這是子與醜合,這在這兒過渡,這是分散,分散即是六衝。子午相衝,卯酉相衝,……為六衝,寅、申、巳、亥相衝。凡是那一個字後邊一個字到七個字都是醜未相衝,寅、申、巳、亥都是相衝的。完了以後,又是子與醜合,左腳為寅,跟脊梁背井離鄉往這兒合,寅與卯合,辰巳一合,午戌也往這兒集中……申是這手,打的脈門,這 右手與前胸合。戌亥右胯與右腳,伸直以後也往這兒集中,這個蹬勁就出來了。你像剛才發勁,如撲面掌把人打出去多麼遠,這實際放平舒展以後都往一處集中,都往一處集中,這發勁就出來了。

 

  上面講的是十二地支,包括八卦八方、四正四隅。還有十天幹,十天幹革命是:甲、乙、丙、丁、戊、已、庚、壬、癸。五行是屬於十天幹,那是兩個字組成一個字:東方甲乙木,卯木,在脊背。

 

  南方丙丁火,午火,在玄關。

 

  中央戊己土,在中丹田臍下三寸,仰臥由肚臍往裡3/10處,或從命門往前7/10處,叫中丹田。人要恢復疲勞,三田合一,一天不管多麼勞累,只要一刻鐘的工夫就行了,只要把上、中、下丹田三點掌握成一條直線,就能很快恢復疲勞,這太極拳又結合氣功。

 

  西方庚辛金,西金,在前胸,羶中穴,肺臟。

 

  北方壬癸水,子水,在命門穴,右腎內側的左上角。

 

  五行在太極拳裡怎麼用呢?十天幹是指步法,以步法為主,像前進時想北方壬癸水,欲追擊想命門,把眼神往高一點看,看多少呢?就是看自己的眉毛斜上一點、約有一寸高的位置,腿就被腰催著走,腿就往前動,追擊對方時不要想追對方,你越想追對方就越慢。前進想命門,眼看斜上方,忘掉兩條腿。

 

  退時想玄關,眼睛斜向下看,眼睛下落點與兩腳分開同肩寬成正三角,腿自然後退,把玄關往下一落,腿自然後退。這叫用十天幹做前進後退。

 

  左顧是左顧木。在字義上;講,向左轉、右轉都不是,就是一想脊背與實腿的腳相合,眼神順腳的前方往前看,即寅與卯合(脊背與實腳合),叫左顧。回頭體重到右腿上也是,拿脊跟隨右腳一合就是。這叫左顧木,即打擠的勁,左顧就是用一個側面。

 

  右盼金,金想前胸與手合,申與酉合,眼神斜向下看,這叫右盼金。你想左顧木就是想脊背,右盼金就是想前胸,你一想脊背左顧木,一想前胸右盼金,實際一個人側面躺著,東西南北中,四正方都出來了。

 

  中央戊己土,雙土為圭,練氣講究刀圭,即牛角尖,不讓你休息,如頭懸梁、錐刺股,刀尖、牛角尖也要扎。聚精會神領著氣往上升,這叫中央戊己土,雙土為圭。戊己土在這變化中叫中定,好比被對方擠得沒辦法了,這時你先想命門後想肚臍,身子自然下落。太極拳所練的十三勢就是指的是這個,是十三個部位,八卦指的是前面手的變化,五行是腿法的變化。老拳譜上都有太極十三勢,就是八卦五行,也就是八方五步,今天把過去「拳」不說的東西給大家介紹一下。

 

  練太極者,頭頂太極(腦子想一動一靜,不能離開太極一陰一陽),懷抱八卦(八方線:四正方、四隅角),腳踩五行(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太極拳的手之運動有八方,足之運動有五步。(八卦即:乾三連、坤六斷、坎中滿、震仰盂、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

相關焦點

  • 王宗嶽傳武當太極拳十三式歌訣
    今天,分享一下王宗嶽的武當太極十三式歌訣,喜歡武當太極拳的朋友,可以把這個背熟!對自己打好武當太極拳非常有幫助!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十三勢者,棚捋擠按,採列肘靠,進退顧盼定。棚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個正方位。採列肘靠,即乾坤艮巽四個斜角方位。四正方位和四正斜角方位,形成八角,八角即八卦!
  • 武當太極十三勢、太乙五行拳親授班三月一日即將開班!
    有人說他是太極詩人,有人說他是武術奇人,有人說他是武當代表,而他說他叫師行,一個修行的名字,擔當著武當武術的使命,師承武當,行道天下。他的悟道心得只有當您走進師行道長才會真正明白他的問道心靈。學習內容一班:太極十三勢二班:太乙五行拳註:只可選擇其中一個班級學習,每班學制15天,所學課程均由陳師行道長全程親自教學,確保每位學員學有所成。
  • 全國武術名家馬令達老師大力推薦的一本書《武當太極拳十三勢》
    2018年12月,期盼已久的太極拳書籍《武當太極拳十三勢》終於與廣大的讀者朋友們見面了。作者自己說,此書是「雖未窮經,業已皓首」,當然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辭。據筆者所知,張理欽老師為寫此書,耗費三年時光,數易其稿,實在是很不容易。
  • 武當太極拳古傳歌訣
    武當太極拳共有八路,計一百零八式,大半是面南背北的走直趟練習, 拳式開展,姿勢優美活潑;勁路綿綿不斷,形似流水,周而復始,循環無窮,剛柔相濟,以身領手,以意領氣,以氣運身。武當太極拳古傳總歌:武當拳,有淵源,武當道士傳在前,張松溪,黃百家,武當道總徐本善,九宮先(九宮八卦掌),修道傳藝武當山,遵道藏,立真傳,黃庭真髓是為先。武當門,有嫡傳,旨稱武當內家拳。向丙丁(南方),背壬癸(北方),水火相濟煉真元。太極拳,式十三。掤,捋,擠,採,挒,左顧右盼肘靠伴。中定 體,基礎天,十三總式太極拳。
  • 龍形太極 大海汪洋——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簡介
    解放前夕,在天津經友人介紹,拜張振之老先生生學習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六十四式。開始張老師不背輕易傳授,經過多次接觸,當他看出我的為人本份守規矩時,方答應教授。但向他學拳,必須遵守三個不準,否則他不教拳。三個不準是:一、在師兄弟之間不準談拳、練拳;二、不準在公園或大庭廣眾之中練拳、表演;三、老師說拳只準用腦記,不準筆錄。對此三條,誰若違背即將誰拒之門外。
  • 2018年袁師懋道長親授太極十三勢四月一日開班
    武當山道家傳統武術館創立至今已十三餘載,一直致力於武當傳統武術的傳承,開枝散葉,薪盡火傳。 早年以來,不斷有養生班學員表達了想在袁師懋道長親自指導下學習的強烈願望,期盼袁道長能開班授課,答疑解惑,但因袁道長深感傳承武當武術及道家文化的繁重而婉拒。
  • 武當太極劍分解教學(背面正面)
    武當太極劍分解教學49式 背面49式武當太極劍的劍譜第一節: 01.起勢 .      02.丁步點劍 03.回身點劍 04.僕步橫掃 35.獨立託架 36.弓步掛劈 37.歇步後刺 38.叉步雲斬 39.虛步抱劍 40.插步平帶 41.弓步平崩 第六節: 42.提膝點劍 43.叉步反撩 44.丁步刺劍 45.丁步抱劍 46.行步穿劍 47.扣劍平抹 48.並步平刺.49.收勢還原 武當太極劍分解教學
  • 太極實戰拳法與內功修煉
    【太學堂倪元海精品課程】之:《混元太極實戰拳法十三式與內功修煉》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網約武當•雲端太極|第七屆鄂臺(苗慄)青少年武當文化夏令營線上...
    本屆夏令營以「網約武當•雲端太極」為主題,通過視頻聯線方式,邀請了臺灣苗慄縣30名青少年和湖北省38名青少年共同參加。她表示,十堰和苗慄兩地的青少年多次交流,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苗慄縣設立了武術學校,推廣武當太極拳。希望兩地青少年能相互往來,加強兩岸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 武當太極28勢第三勢:退步熊式,進步縮身,神氣內斂
    福泉太極宮 鑑於廣大武當太極拳愛好者們誠摯的學習心願,從本周開始,太極宮將陸續推出武當太極拳口令+視頻指導動作專題,每周一到兩勢,此專題旨在為初學者和有一定太極基礎的養生愛好者們在細節處規範武當太極拳動作
  • 湖北武當太極功夫城建設項目正式拉開帷幕
    2020年9月13日8點18分,湖北武當山道家傳統武術館遇真宮校區開工儀式在遇真宮村黃家溝成功舉行,這也標誌著武當太極武當太極功夫城項目是武當山特區以武術產業為重點武當山道家傳統武術館遇真宮校區建設項目總投資約3000萬元,佔地面積8030.63平米,建築面積8403.21平米。
  • 追本溯源尋千古 混沌初開武當生:金門呈盛世
    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系統的、完整的武當太乙門內功文化體系。武當太乙門內功文化總體可以用一下幾個方面論述:外練方面:1、天人合一,2、陰陽太極學說,3、九宮八卦學說,4、上古仿生學說,5經絡學說,6、六合一體整體論,7、筋骨合一等。內修方面則以文始金丹為主要法門,調心、調息、調身、內觀身中宇宙大千世界。內功以武當太乙十三樁為例。
  • 太極長拳是太極拳運動中的一顆明珠,李景林太極長拳有何特點?
    後經明,挖據整理,各式流派的太極長拳才逐漸公開,目前,經發掘已為人知的太極長拳中,李景林所創太極長拳退,一八式以其獨特風格令人矚目。李景林,近代著名武術家,不但精通武當劍術,兼有「劍仙」之稱,而且深諳太極、八卦、形意之奧。步太極方面,他從楊健候所學,造詣很深,並有所發換展。他在楊太極長拳的基礎上,發展成一0八式太是極長拳。
  • 七月一日,武當師行武術暑假定製班與師行親授班開班了~
    十堰武當山機場合影這一天,師行太極道院迎來了重慶資武太極道院暑假夏令營20名小同學,這也是資武夏令營第二次回母校舉辦活動,走近武當,探尋道學。這一課,道長解疑答惑,將修煉武當武術這麼多年的感悟毫無保留的分享。這一課,讓學員們明白了師行道長關於武當武術傳承的想法與信念。這一課,讓學員們了解到師行太極道院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其間雖有苦難,但作為道院創立者,道長始終心念傳承,樂在其中。
  • 趙幼斌老師85式太極講習班拳友見面會及培訓的通告
    85式太極講習班拳友見面會。 五、培訓對象和人數:「趙幼斌傳統85式太極講習班」、「太極八法與築基八式」等直播課程學員,楊氏太極拳愛好者,為保證教學質量本次限報30名。 六、報名方式:歡迎致電垂詢:17791850566(微信同號)、17791853166(微信同號)、029-88748389
  • 腳下有了這種感覺,才算入了太極的門
    在那以後,遇到的多,看過的多,最終覺得太極就那樣吧,有些強身健體的功效,但不是練氣的佳法也不是煉心的要途。直到,我遇到了武當太極。正安開設武當太極課已有三年,我一直是知道的,但沒有興趣。今年我反覆琢磨一個問題:究竟為什麼自己站樁和打坐都不能長久地堅持下來?
  • 《太極圖》重陽專場 保利準入1.2米以下兒童
    太極圖簡介   搜狐娛樂訊 最近,大型舞臺秀《太極圖》因其獨創的舞臺形式、中華九大絕技和引人注目的超大道具磨秋而備受關注和熱議。主演胡啟志、清風子、中華絕技藝術團、塔溝武校教育集團等受中央電視臺《我要上春晚》欄目邀請,為觀眾表演《太極圖》節目片段《山之巔》,該期節目將同步於10月11日首演當晚播出。
  • 32式太極劍完整教學
    3速度適宜、節奏明顯開始時速度不宜過快,主要弄清動作路線,注意姿勢的正確性,以後待動作熟練後可加快速度,同時注意太極劍的節奏,這種節奏就是太極劍動作的剛柔相濟、忽高忽低;勁力的輕重緩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間所表現出的一種韻律。演練武當太極劍時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間,演練競賽套路時可先按照相應音樂掌握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