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武術名家馬令達老師大力推薦的一本書《武當太極拳十三勢》

2020-12-22 白雲講武

2018年12月,期盼已久的太極拳書籍《武當太極拳十三勢》終於與廣大的讀者朋友們見面了。作者自己說,此書是「雖未窮經,業已皓首」,當然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辭。據筆者所知,張理欽老師為寫此書,耗費三年時光,數易其稿,實在是很不容易。這本書中共幾大部分:武當武術、武當太極常識;武當太極拳十三勢的套路練習、單招練習、實戰示範等;武當武術文獻簡要解讀;另外還有作者的幾篇小文章,作為附錄放在書的後面。作者自言,「作書要對得起讀者」,這本書對得起這句話。

說起馬氏通備武藝,沒有人不知道。民國時期的馬鳳圖、馬英圖兩位前輩,聲名顯赫,當年著名的喜峰口大刀隊輝煌戰績,已經載入史冊,彪炳千古。大刀隊所習練的破鋒八刀,就是馬家經過改良的刀法。馬家第二代的馬氏四傑不愧先輩,馬令達老師是馬氏四傑的第三位,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家,主要攻的就是實戰。說起現年八十三歲的馬令達老師,子承父業,頭銜非常多,「西洋拳擊引進中國的先驅者」、「中國短兵運動的主要發起人」、「甘肅省擊劍隊、拳擊隊主教練」等,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武術界老前輩。

作者與馬令達老師合影

就是這麼一位在全國武術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卻欣然為《武當太極拳十三勢》一書作序,並稱讚作者「好學不倦,勤於筆耕」,稱讚此書「撰為圖文,明白演說,使習練者明其要領,會其旨歸,對於武當太極拳普及推廣,於研究武當太極亦頗具參考價值。」

我與作者實為好友,聽說當初張宏(理欽)老師請馬老作序,是帶著誠惶誠恐的心情,不知道在全國武術界有著「泰山北鬥」地位的馬老會不會謝絕否定。沒想到,馬老一看此書,十分高興地答應了為此書作序的請求,並且殷切盼望張宏(理欽)老師能夠在「傳播和發揚優秀武術文化事業中不斷耕耘,勤練精修,取得更加可喜的成就。」

馬老師序言

我相信,作者一定會不負馬老厚望。因為我知道,張老師的下一部書籍《武當太極拳108式學與練》(套路、實戰、拆招)正在寫作當中。

目前此書由於限量發售,所以並沒有大面積鋪放,讀者如果想要購買,可以在「孔夫子舊書網」上註冊購買,在甘肅的朋友也可以在新華書店購買,甘肅省的各大新華書店均有銷售。更可以與作者親自聯繫購買(親自購買可以有作者籤名),作者v甘肅武當武術培訓基地。

相關焦點

  • 2018年袁師懋道長親授太極十三勢四月一日開班
    在時代不斷更迭的今天,尋求養生的人士日益增多,不惜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探尋武術與養生之間的共通點。事與願違的是,大多數人都是初次接觸武術和養生,不知道如何有效運用二者以達到身心康健、體質健碩的目的。武當山道家傳統武術館創立至今已十三餘載,一直致力於武當傳統武術的傳承,開枝散葉,薪盡火傳。
  • 武當太極十三勢、太乙五行拳親授班三月一日即將開班!
    有人說他是太極詩人,有人說他是武術奇人,有人說他是武當代表,而他說他叫師行,一個修行的名字,擔當著武當武術的使命,師承武當,行道天下。他的悟道心得只有當您走進師行道長才會真正明白他的問道心靈。學習內容一班:太極十三勢二班:太乙五行拳註:只可選擇其中一個班級學習,每班學制15天,所學課程均由陳師行道長全程親自教學,確保每位學員學有所成。
  • 西安市太極拳道協會會長山新樓入選《中國武術名家人才資料庫》
    山新樓,出生1961年6月,中國武術七段、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小學悅美分校書記、陝西武術段位通段和式太極拳指導員和考評員、西安市太極拳道協會會長、西安太極拳總會副秘書長、趙堡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太極拳道無境派第二代傳人、連續七年榮獲陝西省武術協會先進個人。
  • 武當太極28勢第三勢:退步熊式,進步縮身,神氣內斂
    福泉太極宮 鑑於廣大武當太極拳愛好者們誠摯的學習心願,從本周開始,太極宮將陸續推出武當太極拳口令+視頻指導動作專題,每周一到兩勢,此專題旨在為初學者和有一定太極基礎的養生愛好者們在細節處規範武當太極拳動作
  • 王宗嶽傳武當太極拳十三式歌訣
    今天,分享一下王宗嶽的武當太極十三式歌訣,喜歡武當太極拳的朋友,可以把這個背熟!對自己打好武當太極拳非常有幫助!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十三勢者,棚捋擠按,採列肘靠,進退顧盼定。棚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個正方位。採列肘靠,即乾坤艮巽四個斜角方位。四正方位和四正斜角方位,形成八角,八角即八卦!
  • 趙幼斌老師85式太極講習班拳友見面會及培訓的通告
    趙幼斌先生著有《楊氏太極拳真傳》、《楊氏太極拳講座》、《85式楊氏太極拳教程》、《28、37楊氏式太極拳》、《楊氏13式太極刀51式太極劍》等系列書籍和教學光碟。在《中華武術》、《武當》、《太極》等雜誌發表《楊澄甫太極拳式歌訣釋義》等數十篇太極拳專著和文章。是《中華武術》雜誌「名家講堂」欄目專題論述者。他純正的拳術風範和深刻的理論見解,在國內外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 武當太極拳古傳歌訣
    武當太極拳共有八路,計一百零八式,大半是面南背北的走直趟練習, 拳式開展,姿勢優美活潑;勁路綿綿不斷,形似流水,周而復始,循環無窮,剛柔相濟,以身領手,以意領氣,以氣運身。武當太極拳古傳總歌:武當拳,有淵源,武當道士傳在前,張松溪,黃百家,武當道總徐本善,九宮先(九宮八卦掌),修道傳藝武當山,遵道藏,立真傳,黃庭真髓是為先。武當門,有嫡傳,旨稱武當內家拳。向丙丁(南方),背壬癸(北方),水火相濟煉真元。太極拳,式十三。掤,捋,擠,採,挒,左顧右盼肘靠伴。中定 體,基礎天,十三總式太極拳。
  • 【一周薦書】了解中國武術,你需要讀這五本書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曾拜訪數位中國著名武術名家,歸國後即寫成《中國武術史略》、《陳式太極》等著作。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史料篇,介紹中國武術古典史料,目的是通過介紹其內容和古籍作者生平,以縱覽從古到今的中國武術史。第二部分是從眾多的拳派中選出著名的9派和摔跤(中國式相撲)進行介紹,包括陳氏太極拳、少林拳、密宗拳、八極拳、形意拳等。
  • 龍形太極 大海汪洋——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簡介
    解放前夕,在天津經友人介紹,拜張振之老先生生學習猶龍派武當太極拳功架六十四式。開始張老師不背輕易傳授,經過多次接觸,當他看出我的為人本份守規矩時,方答應教授。但向他學拳,必須遵守三個不準,否則他不教拳。三個不準是:一、在師兄弟之間不準談拳、練拳;二、不準在公園或大庭廣眾之中練拳、表演;三、老師說拳只準用腦記,不準筆錄。對此三條,誰若違背即將誰拒之門外。
  • 武當太極十三式
    太極十三式是第一代內家拳,為三豐祖師所創,十三勢是由起勢、抱球勢、單推勢、探勢、託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等功防意識較強的十三組動作組成,其中內含吐納導引、採補混元樁等三種道家內修養身功法,然十三勢動作亦是根據鍛鍊人體八脈的需要所編,而八脈又內連五臟,整個套路內含五臟八脈,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組合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如何從太極操走向真正的太極拳?
    如何遠離「太極操」?關鍵是在明拳理。我師爺楊禹廷生前常說:「練拳就是練的一個理」。太極拳之所以取名太極拳,是由於太極哲理是編撰太極拳的理論根據。太極哲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太極圖像。又云:「太極拳乃研求一氣伸縮之道」。他具體說到:「人生天地間,本藏有先天之元 氣……,所謂中和之氣也……,其氣平時洋溢於四體之中,浸潤與百骸之內,無處不有,無時不然,內外一氣,川流不息….,於是,拳之開合動靜,即根此氣而 生,放伸收縮之妙,即由此氣而出…..,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以體言則為太極,以用言則為一氣,時陽則陽,時陰則陰,陰而陽,陽而陰。
  • 太極實戰拳法與內功修煉
    >   混元太極實戰拳法十三式凝聚了太極大家、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先生所傳授的最經典的技擊精華,是幾十年擂臺實戰經驗之總結,技擊性特強,體現了太極拳的技擊靈魂。【混元太極實戰拳法十三式動作名稱】1.無極起式2.金剛搗碓3.懶扎衣4.六封四閉5.單鞭6.白鶴亮翅7.斜行拗步8.提收9.前蹚拗步10.掩手肱捶11.披身捶12.背折靠13.青龍出水收式【太極內功】1.太極樁功的修煉方法2.太極保健按摩功的修煉方法混元太極實戰拳法十三式與內功修煉  本課程共分十五講進行直播講授。
  • 七月一日,武當師行武術暑假定製班與師行親授班開班了~
    經典,打破時間的力量7月1日,2019下半年的第一天,也是武當師行武術暑假定製班開班的第一天。「一」,意味著新的開始,新的旅程。這位家長是跟孩子一起來的,他經朋友推薦,報了師行道長的親授班。前幾年朋友來過,收效很不錯,所以今年他也來了。師行道長親授班的第一課是論道課。這一課,道長解疑答惑,將修煉武當武術這麼多年的感悟毫無保留的分享。
  • 道教:武當武術五大特色、以「道」為指導,養生為宗旨,博大精深
    縱觀武當武術的產生發展過程,道教文化始終是其最基本的理論來源和最突出的精神內核,也是其創新與發展所遵循的原則和依據。同時,道教的精神也透過武當武術的招法動作和武學原理表現出來,並在一定程度上藉助武當武術這一形象而通俗的表達形式獲得存續、弘揚。
  • 中國武術史上的百年公案 究竟何謂真正的內家拳?
    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黃宗羲《王徵南墓志銘》 相信任何研究中國武術的人,都必然知道這段說話。自黃宗羲後,內家拳就被附上了高深莫測的形象。各門各派爭相證明自己為內家拳法,但究竟甚麼才算內家拳?是否必然要以柔制剛、以靜制動?
  • 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崔法強開山收徒
    、呂飛傑、吳佳興等三名太極拳愛好者拜在崔法強老師門下,正式成為陳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承擔起傳承太極拳、弘揚太極文化的責任。首先,陳照森與崔法強師徒先後向太極拳始祖敬香,以告收徒傳承再續薪火。隨後弟子們依次上前向師父、師母行拜師禮,遞交拜師貼並接受師父回帖,新弟子在師父帶領下叩拜太極拳始祖。在眾人的見證下,拜師禮儀圓滿完成,三位新弟子正式成為陳式太極拳傳承人。
  • 民國時期武術:太極理論書籍大量湧現
    在民國時期眾多的武術組織中,影響較大的是精武體育會。其前身是1909年武術名家霍元甲創立的精武體操學校,1910年改為精武體育會。它「以提倡武術,研究體育,鑄造強毅之國民為宗旨」。廣羅全國武術名家,培養技擊人才,融合眾家之長,消除門戶之見,運用多種形式傳播推廣武術。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家院子依地勢而建,院牆建得高,能避開人們窺探,陳長興就借用陳德瑚家的院子教拳授藝。小幫工楊露禪伏在角落處偷師學藝,夜晚再找無人處練拳。陳長興發現後,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傳授他太極拳法。楊露禪藝成後,將太極拳從小山村帶到外面的大世界。
  • 百齡養生名家胡海牙談太極悟道
    山中清苦,道士們皆習武,一為防身,二因為靜坐時間久後,虛火上升,引得雜念叢生,還會有難以克制的情慾,而一趟拳打下來,便平復了這些。世界太極拳網(微信號:sjtjqw):匯聚太極拳信息動態、理法攻技、學習心得、研究交流、名家教學、心法體悟、太極文化、珍貴資料、太極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