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因為漢水而得名,在陝西省的西南部,有「西北小江南」之稱。漢中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丞相北伐的重要軍事基地。在現代,漢中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市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如畫,飲食文化也是相當豐富。漢中的美食雖說以小吃居多,但各有特色,做法獨到,口味誘人。下面就說一些我知道並且覺得還不錯的幾道漢中特色美食。
漢中熱麵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喜歡它的人想天天頓頓能吃到它,不喜歡的人怎麼也喜歡不起來,大概是因為它頗受爭議的「口感」吧。它的口感軟糯,及容易吸收調料,很入味兒。以香辣為主要味道,可涼可熱。搭配菜有,黃瓜絲、胡蘿蔔絲、菠菜、黃豆芽等。
漢中麵皮相傳最早始於秦漢時期,是用大米磨成漿蒸製而成的一道美食,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可涼食外,還可晾乾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上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麵皮是百姓化、大眾化的吃食。201年、2011年被列入漢中市第二批、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熱麵皮吃起來口感軟糯,香辣可口。
說了熱麵皮,漢中的菜豆腐也一定少不了,來到漢中一定要嘗嘗。菜豆腐是漢中名小吃,吃起來營養豐富,口味清爽,細軟微酸。菜豆腐的主要製作食材為黃豆製作的豆腐和漿水菜酸湯,是一道既實惠,營養價值又高的美食。菜豆腐是用上好的酸漿水點出來的,這樣出來的豆腐細嫩、綿嫩。吃起來也是綿甜,酸香,再配上麻辣的小菜,別有一番滋味。
粉皮子吃起來鹹味、辣味、香味、酸味均有,而且味道還有一點衝。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它的一大原因。它的賣相很好,晶銀剔透、色澤誘人,看著就會流口水。嚼起來有韌有柔,十分入味兒,口感Q彈,超級好吃。吃的方法都是涼拌,嚼之光滑,柔韌,自帶幾分涼爽,頗能誘發食慾,最適合青年人的胃口。
漢中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麵時所起,它一直是漢中人民喜愛的麵食,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是漢中名小吃之一。
漢中梆梆面,因為最早是挑著擔敲梆上街叫賣,因此得名梆梆面,是漢中當地的傳統小吃。醒好面之後用擀麵杖將其擀成薄薄的面片,然後再將其切成韭菜葉寬的條狀,吃起來酸辣鮮香。
臘肉又叫燻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產特產。而漢中臘肉醃製工序獨特、選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飪技術等都非常講究,它的吃法多樣,煮熟以後可直接吃,肥肉不膩,瘦肉味美;可加入其它菜燉著吃,湯汁更是盡顯其它燉菜無法比擬的味道;也可煮熟以後炒著吃,色彩比鮮肉更具魅力,口感和煮的味兒又有差別。
略陽罐罐茶,漢中市略陽縣的一道傳統茶點,包括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其中面罐茶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加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提神暖胃,爽口宜人。當地人一般將罐罐茶當做早餐來吃,非常爽口。有客人來了也會讓他們常常自家的特色美食。此種茶食本為氐羌人生活習俗,流傳至今。
寧強麻辣雞,口味麻辣,據傳是寧強縣上一位王婆獨創出來的美味。是當地獨具特色的風味涼盤,紅白喜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自家家裡也經常會做著吃,有朋友來了一定會請他們吃麻辣雞,給人饋贈也常常選它。
漢中麻辣豆腐魚被譽為漢中一絕,其特色是「活魚快做」,魚鮮肉嫩,入味爽口,紅油漫浸柔辣不膩,麻中透香回味悠長。「去漢中旅遊,到褒河吃魚」已成為人們飽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風景線。
西鄉牛肉乾相傳有100多年歷史,採用優質「西鎮牛」肉為原料,烘烤而成,皮呈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酥可口。
黃酒,洋縣、城固等縣生產,以洋縣謝村黃酒最為著名。謝村黃酒自清同治元年(1862)始釀,迄今仍享盛譽。黃酒以小麥作曲料,用烏藥、梔子、肉桂、黃柏、細辛、當歸、菊花等10多種中藥材製成酒麴,精釀而成,酒味香醇濃鬱,色澤橙亮透明,深受消費者喜愛。
除過這些,漢中當地還有很多特色美食,有些可能還不被大眾所熟悉,隱藏在農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