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在國際學校工作的最後幾年裡,每年都有兩萬塊的獎金。
當時學校規定工作x年後可以申請評選優秀教師,評選的方式就是總部很有經驗的兩三個大人物來評估一堂中文課,上的好就有兩萬塊,簡單粗暴到無法拒絕。
比起美國學生,中國的國際學生的語言水平要高很多。
除了華裔的學生之外,也有一些很小就到中國並在當地學校上學的歪果仁。由這一群學生組成的「中文學霸們」被分到高水平班,也是(類)母語班——除個別夾生的混血,中文都很地道。
另外一大波被列為非母語班,由低到高分各種等級。
我每年都有機會帶一兩個大的(類)母語班,學校建議選取人數較多的班級進行評優,我自己也覺得類母語班的課堂氣氛好,所以每次都拿他們上陣。
天上掉餡餅也不一定能接住
可我當時並沒有一次就拿下這個兩萬塊。
是的,上砸了!
精心準備了很久的課……
內心自帶街邊刺刺拉拉的環繞立體聲:「在漫天風沙裡,望著你遠去, 我竟悲傷得不能自己……」
巴掌扇過來沒有防備,會覺得很痛。
還有,好丟臉啊!
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痛定思痛。
分析下幾個失敗的原因:
我選的課文是屠格涅夫的散文《蔚藍的王國》,你沒聽說過吧?我也一樣。
我現在也沒想明白一個菜鳥為什麼選了一篇沒有什麼備課資源,只能靠自己solo的文章,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
先看下課文前三段, 暈了嗎?我也一樣。
我的學生是七八年級的,雖然語言水平很好,但都是十一二歲的孩子,要吃透這文章還是有需要很厚的功底的。 所以,後面的各種問題隨之出現。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連鎖反應,但這些已經足夠讓一堂課變得糟糕。自信心受到挫敗的同時,自我反思能力反而提高了。
學校當時提供某些優秀教師的課堂視頻,我就一遍遍地看。
第一遍看教學目標和教學成果,
第二遍看教學思路和教學步驟,
第三遍看教學活動和分組教學,
第四遍看課堂語言和肢體語言,
第五遍看班級規則和課堂管理……
我把每一個視頻都做筆記、分析琢磨。
然後我開始模仿,在相似水平的班裡上同樣的課,然後發現課堂效果竟然完全不同。
我思考自己到底哪裡沒有做到位,比較學生之間的差異……
最後從模仿中走出來,分析哪些適合我的學生,哪些不適合,哪些活動我需要改善,哪些思路可以做得更巧妙……
就這樣反覆地琢磨、嘗試、再嘗試,第二年我在同一個班上了另外一堂課,順利地拿到了我的兩萬塊。
這次,我選的課文是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雖然也是散文,但是有敘事,字面含義很清晰,學生讀來容易。
並且我把文章前面兩段做了充分的鋪墊,聽課時回顧前兩段渲染氣氛,精講後半部分,突出主題。
整個課堂氛圍很好,內容完整,又深入分析了文章背後的含義,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相同的班級,相似的文章,相同的觀課老師,當他們看到我之後說了一句讓我差點兒淚奔的話:「你的課堂有質的突破。」——足夠了,真的快哭粗來了!什麼錢不錢的,太俗了。
你真的會寫教案嗎?
師範生從上大學時就學習怎麼寫教案,從教案的基本框架具體到每一部分的內容。
我大四實習那會兒經常幫助老老師寫教案,覺得這玩意就是應付上級領導檢查用的,實際教學中並無卵用,還浪費紙。
後來乾脆直接從網上下載,然後版面排的好看一點兒,我甚至把初中三年的教案都按課文整理歸檔了。
就這樣,三個月的實習我輕鬆拿到了優。
可我工作第一個月後,校長把我的教案批的連shi都不如,WK,要不要這麼踐踏我的自信心?我大學的教案都是優好不啦,你一個香港仁不懂我們這邊的新課標吧?
後來我們就如何寫教案掰扯了一個多小時無果。
他理論、經驗和邏輯都很棒,但是,我普通話好!
最後,他用領導的口氣說:「我不強迫你接受我的意見,但是你先給我一份curriculum map,我要看下你的依據。」等一下,辣是什麼東西?——我書讀的少,別拿英語唬我。
我後來花了很多時間去琢磨《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教學大綱》,發現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有很多標準也沒有細化,不像英美國家分得那麼清晰。
我又去研究英文的課程大綱,才明白什麼叫curriculum map。這是後來幾年我為什麼又根據當時學校的情況搞出一套從低到高的教學標準,這都是後話。
(傳說中的curriculum map的一個sample)
回到問題本身,我要找到一個適合我的學生年齡和語言水平的標準,根據這個標準來規劃要達到的目標,然後再去找適當的內容,最後才是教課、寫教案。這跟編一套教材+一套教參差不多了。
很多國際學校沒有教材,是的,沒有教材,誰規定一定要有教材了?
MD,我費了好大勁兒才轉過這個彎兒。
後來學校招生多了又說還是得有教材配套才能學得紮實。
NND,還能不能好好玩兒了?
我的那個校長的可怕之處就是他讓我自己把自己徹底否定了,我之前的教案是缺乏依據的,沒有對學生實際水平做分析,完全採用「拿來主義」、生搬硬套,看似完整,實則缺乏內在聯繫。
一份好的教案該怎麼寫?
備課前首先要備學生,這真的很重要。
學生水平如何?我總是問自己哪些學生差異是否比較大,哪些問題及活動的設置可以讓更多低水平學生參與進來,哪些活動又可以讓高低水平學生都參與,並讓高水平學生得到提升。
學生性格如何?他們中是否有人很沉默或是很聒噪,如果一個問題答非所問可以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引導。老師期待的學生理想狀態是怎樣的,用什麼策略來帶動他們。
學生秩序如何?老師和學生關係如何,是否過於融洽而有失分寸,是否過於僵持而不聽指揮,我可以有哪些方法及時鼓勵學生學習。我的鼓勵機制是否可以多樣化,兼顧到心理脆弱的學生。
(喵言:在開學前對於學生的了解十分重要,這涉及到這一學年如何和他們相處的問題。具體細節請參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另外關於學生紀律問題,核心就是課堂管理。得課堂管理者得天下,否則這課無論多好都是沒法上的。具體可以參考《18招教你把熊孩紙變成小天使》。)
目標一定要清楚、清楚、清楚!(說三遍)
學習一篇文章,會把目標定為「了解文章大意、掌握中心思想」。
如果這是第一課時,「了解文章大意」是可以得,因為我可以讓學生通讀文章,找出5w (what, where, when, who, why),然後概括一下全文的基本內容。
但是怎麼「掌握中心思想」呢?什麼叫中心思想?學生還沒深入閱讀,哪來的中心思想!如果是老師板書,學生抄下來(我小時候,老師都是這麼教的:本文通過A、B、C幾件事情,告訴我們xx的道理;或者作者痛斥了A、B、C等社會現象,反映了當時黑暗的社會,表達了xx的心情),抄一遍這叫「掌握」嗎?那我都可以說自己掌握全球濟命脈呢?
目標一定要具體、具體、具體!(說三遍)
我們經常把「學會生詞」作為教學目標,那麼「學會」是個什麼程度?是認讀還是會寫,是會默寫還會能夠寫句子?
那麼作為老師就要先把詞語分類:聽說詞語、認讀詞語、默寫詞語、運用詞語。
(喵言:為什麼目標辣麼重要?請參考《手把手教你備課:主題式教學+反向設計》。)
目標一旦確定了,後面的教學步驟要圍繞著目標展開。
比如我在《生命生命》中設計的教學目標是「揣摩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積累並運用」。
那麼我相應地就要做幾個分析:
哪些是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
用什麼方法去「揣摩」
如何積累並運用?
就拿其中一段作為慄子:
下面是我的教案對這一段設計的三個教學步驟,穿插解釋我的三個問題。
教學步驟方面我還特別注意其他幾個問題:
課堂要完整,合理的分配時間。記得有一次聽課,某老師提前十分鐘結束了,一共才五十分鐘的課。也成為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喵言:控制時間的一個好方法是用計時器。我教室裡就有一個timer,每個活動開始就開始計時,這樣避免自己在一個活動上浪費過多的時間。)
語言能深入淺出,特別是解釋詞語或一段話時,儘量避免用語言解釋語言,如果你不想把學生繞死。
給學生反覆操練的機會,就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說,讀的方法這麼多,為何總「朗讀」?朗讀也可以站著讀,坐著讀,倆人讀,三人讀,你來讀,她來讀,大聲讀,小聲讀,配樂讀,加強語氣讀……(至於課文讀三遍那是回家都能幹的事兒。)
(喵言:不同的課堂活動可以參考《28個語言教學經典遊戲》。)
網上有很多教大家做PPT的,但我自己的教學體驗是PPT不要太花哨,要注意條理,並突出重點。邊框、背景如果只是為了好看,就沒有什麼必要,因為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有些引導性的圖片是非常有必要的。
視頻和音頻要儘量清晰,我們上課需要的視頻往往幾十秒到兩三分鐘,老師要截取最主要的部分,不要被其他不相干內容幹擾。
有時候,我們覺得優酷、土豆或者YouTube很方便,但是很多時候會出現連結打不開的情況,所以我都是會提前下載。
教具放在觸手可得的地方:常用的小響板、計時器、小白板等等,數量可以多一兩個作為備用。
課堂遊戲動靜結合,要注意教學為目的,玩耍為輔。
(喵言:我一般在教案上都會標註上『動』和『靜』,這樣可以確保沒有把很多『動』或者『靜』的活動都安排在了一起。)
一堂課中新遊戲太多也不好,我知道自己學生可以玩哪些,那些玩爛的他們不喜歡。最好的遊戲是已經了解規則的,但可以根據新學的內容調整一下。這樣學生既覺得新鮮,又可以有秩序地玩兒,而不過多地糾結遊戲規則。
同時,遊戲要能兼顧全班學生。我記得去看一個新老師上課,她讓孩子玩「蒼蠅拍」,這一個遊戲只能倆人參加,其他的人已經在下面玩high了,最後沒幾個人在聽課,場面一片混亂。(我前面講了要「備學生」啊。)
(喵言:我玩拍蒼蠅的時候,一般會請3個學生到前面來,然後拍的同時,下面的人同時舉起手中的字卡,確保底下的人也有事情做。不過比較好的還是讓他們倆人一組,然後互相拍,這個比較適合人多的時候。)
評優課可以提前演練嗎?
你猜?我也好想能演練看看熊孩子配合不,但我的學生會怕我腦子不清楚,善意地提醒「我們昨天學過啦!」「你不是已經問過了嗎?」呵呵~萬一呢,那就真演不下去了!
如果不演練,學生沒有按照我計劃的路子走咋辦?
我一直認為好的課堂應該是教的不漏痕跡。
我看過學生跑偏的例子,老師「生拉硬拽」才回來,老師幾乎是自問自答才讓學生「哦」地恍然大悟。
學生答非所問要麼是問的不準確,要麼是鋪墊不夠、引導不到位。
另外我也總提醒自己,不必太過糾結「正確答案」,順著學生的思路走,讓所謂的問題有更多開放性的答案,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接受。
網上的教案我能用嗎?
符合以上所有內容的,我覺得都可以參考。
但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找到一份完全符合自己學生情況的教案呢。先自己分析學生、理清思路最重要。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人,也沒有相同的老師,形成自己的風格很重要!
有時候領導來聽課了,怎麼著也得捯飭捯飭,化化妝,說話穩著點兒,這都可以,但也注意一個度,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有很多雷人慄子可以講。
比如:某老師突然打扮太漂亮學生不淡定了,老琢磨你那項鍊、頭型啥的。
比如:某老師說話風格突變,平時雷厲風行突然和風細雨,學生都被嚇著了。
某老師就是我。現在學乖了——嗯,做自己!
(喵言: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教師面試的服裝,其實穿business casual就很好。《老師面試應該注意些什麼》)
後記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那所學校還有另外一個規定:等到工作n年後,可以申請一節課五萬的獎金。n大於等於10。雖然只是一堂課,但背後卻是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喵言:真希望美國的學校也能有這樣的福利。。。)
互動の話題
你還有哪些關於備課的問題?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粒粒趙
微信號:lilyzhao117
知乎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USA-edu
喜馬拉雅電臺:http://www.ximalaya.com/28937305/profile
荔枝電臺:http://www.lizhi.fm/#/1251159
微博:http://weibo.com/usaedul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