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們真威嚴!真修行!寺院打禪七,朝氣蓬勃,法喜充滿

2021-01-07 大愚侃人生

隨州仙城山現光寺冬季禪七法會,第一個禪七已經結束了,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我對這次禪七的感受,那就是「朝氣蓬勃」。

站在現光寺的居士樓上,東望遠眺,山林蒼茫之中,朝陽噴薄而出。寺院的禪堂裡,打禪七的僧眾和居士們,正一聲聲喊著「起……,起……」,疾走行禪的喊聲,在山林之中迴響。冉冉升起的紅日普照之下,冬季的現光寺,竟然有一種朝氣蓬勃的春意盎然之情,讓人別有一番感悟。而整個禪七法會,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種朝氣蓬勃的打七精神,還有春意盎然的祥和之氣。下面我就聊點禪七中的一些見聞,願大家在寒冬中,能感受到這如同春天般的蓬勃、祥和之氣。

寺院蓬勃祥和之氣

一、把好的東西保留下來

「把好的東西保留下來」。住持大和尚這句看似簡單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大和尚對祖師大德們的尊重和傳承,也讓我體會到大和尚的謙恭之心和腳踏實地的傳承精神。打禪七是歷代祖師大德們,不斷累積傳承下來的修行之法,是多少代祖師大德們的心血凝聚!

當二十多位出家師父到丈室告「生死假」,我看到的是一種修行精神,一種面對生死的淡定和灑脫,了脫生死的勇氣和決心。住持大和尚面對告「生死假」的出家師父們,幾句勉勵的話,道出打禪七了脫生死的修行精神,也道出了繼承佛教優良傳統的決心。「我們打禪七是為了繼承優良傳統,為了脫生死,同時也是為了規矩,寺院需要以禪七的方式,讓大家在寺院守好規矩。」住持大和尚的話,讓我感嘆他的眼光和智慧。因為我去過不少寺院,發現佛教中一些優良的傳承在慢慢的缺失。比如,取消早晚課、取消齋堂規矩、取消打禪七等等,這種種的取消,導致的結果是修行上的散漫和管理上的混亂。所以,重視優良傳統、把好的東西保留下來是多麼重要。

尤其讓我感嘆的是,住持大和尚30歲出頭,已經出家18年,如此年輕卻高瞻遠矚、普渡眾生,帶領大眾修建了現光寺和寶善寺兩座規整莊嚴、弘揚正法的寺院,真的是需要很大的福報和智慧才能擔當。住持大和尚高瞻遠矚、傳承優良、創新發展的眼光,正如仙城山山林之上那噴薄而出的日出,普照著仙城山、光耀著人間芸芸眾生。

主持大和尚演善法師

二、禪堂裡的規矩和師父們

禪堂裡的規矩很多,種種規矩都是有道理的,跟修行緊密相關,所以大家都小心細緻地遵守。一個主七和尚、兩個堂主、一個維那師父、六個監香師父、一個當值師父,多麼強大而完整的禪堂領眾班子!師父們手拿香板,氣勢威嚴、神情嚴肅。禪堂香案前鋪著一方棕墊,如果有人犯了規矩,輕則挨香板,重則跪香,所以,禪堂大眾自然是小心認真、攝心辦道了。

坐在禪座上不能隨便亂動、不能發出聲音,只能攝心正念,疼了累了也要忍著。禪堂裡實在太安靜了,誇張地說,不要說掉根針能聽見,就是掉個雞毛,我估計也能聽見。這種安靜的力量,透露著一種威嚴和自律,大家都提起精神,認真辦道。禪堂規矩嚴格,其實都是為了大眾,只有攝心正念、認真辦道,精進修行,才能獲得法益、法喜充滿。而大眾也確實倍加努力,在坐禪的時候,靜默無聲;在行禪的時候,攝心正念,疾走如風。尤其是在行禪時,那聲聲「起……,起……」的喊聲,在禪堂裡讓人覺得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法喜充滿。

師父們手拿香板,氣勢威嚴、神情嚴肅

這次禪七,能夠與出家師父們共修,讓我倍感欣喜。不僅因為有共修的力量加持,更是讓我從師父們的身上,看到了一種朝氣蓬勃、努力精進、嚴格自律的精神。

禪堂執法的維那師法遮法師是個90後,有一次他認為自己在禪堂犯了錯,而主動去跪香。他這麼年輕而自律,勇於承擔錯誤,真的讓人佩服讚嘆!禪堂當值師合盛法師盤腿功夫特別好,一坐下來就一動不動,我坐在他旁邊也深受感染,學著他的樣子努力精進,他還是個言談舉止特別規範的法師,讓人一看,就覺得是個真正的修行人。禪堂堂主本明法師豁達從容,一舉一動,讓人有種親切的禪悅之喜。禪堂班首親慧法師嚴謹穩重,坐禪行禪,彰顯出長者風範。禪堂監香師寬極法師樂觀灑脫,在禪堂經行時,他那自然灑脫的步子,很容易帶動大家努力經行的節奏。

這次打七,下院寶善寺的法師們也參加了,她們老實聽話、默默無聞、精進修行的態度,帶動了居士們積極行法的氛圍,也讓居士大眾們感受到了一個成熟而穩健的僧團,已經在仙城山現光寺和寶善寺開花結果。在住持大和尚演善師父的帶領下,僧團團結一心、朝氣蓬勃,跨向更高更廣的弘法利生的裡程。

僧團

三、禪堂裡師父的開示

幾乎每天晚上八點半,住持大和尚演善師父都會在禪堂開示。演善師父出家很早,在佛學院研讀經教多年,又親近過大善知識淨慧長老,佛學見解和造詣自然比較深。這次禪七法會,住持大和尚在禪堂的開示,讓大眾受益頗多,感悟深刻。而對我來說,受益和感悟比較深刻的就是住持大和尚關於修行方面的開示,可以說,他的一些話,破除了我多年的修學疑障。

比如,對於禪宗和淨土宗的修行,我像許多人一樣,因為經教不通,沒有認真研讀經教,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來窺視佛教教義的全貌,以至於偏執於簡單的修行之法,只念一句佛號來統領自己的全部修行。演善師父開示說:修行不要太偏執,要知道禪法很高,直指心性,直指自己的心,但人們不敢面對自己的心,認為自己根性劣,而選擇誦經、拜佛、念佛,以外在的形式去修正內心,其實我們需要禪法,直指心性、直指人心。禪七打坐,所緣境很重要,你可以參話頭、念佛、持咒,但一定要一門深入。聽了師父這段話,我既汗顏又感恩。汗顏的是,自己修學太偏執,沒有認真學習禪法,不了解禪法的高妙深廣,把禪宗和淨土宗嚴格割裂開,甚至把打坐等同於禪修,從來不願參加打禪七。殊不知打禪七也可以念佛啊,而且更容易進入專注的念佛狀態。尤其是這次禪七,這種更深入、更細緻、更專注的念佛狀態,讓我獲得了巨大的法益和法喜。

演善師父開示

我按照師父的開示,無論在禪堂打坐或者經行,隨順自己的呼吸,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心念心聽,竟漸入佳境,佛號在心底綿綿密密,讓人越念越清淨,越坐越愉悅,沒有平常口念佛號時的那種勞累之感、睏乏之相。《坐禪三昧經》云:菩薩坐禪,不念一切,唯念一佛,即得三昧。所以,專修淨土念佛的同修們,不要排斥禪宗的一些修行方法,最好也參加一下禪七,自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在平常,修淨土宗的同修們也要學會禪宗的觀照之法,智慧觀照自己的內心,運用止觀、禪淨結合,更是無上的修行妙法。

禪堂直指心性的竹杖

四、暖如朝陽的護七師兄們

這次禪七能夠圓滿,離不開護七菩薩們的努力。她們認真細緻,任勞任怨,做好護七每項工作,讓大眾有了更好的打七環境和條件。齋堂的飯菜可口美味,茶水不冷不熱,護七們送到禪堂裡的包子,熱乎乎、香噴噴,美味的包子是禪七美好的記憶。元旦的那天晚上,護七菩薩們還做了餃子送到禪堂,她們認真細緻的護七之心,讓人倍覺感動。

有一位師兄在打七期間得了重感冒,發燒躺在床上,護七菩薩們就把熱騰騰的飯菜和米粥端到他的床前,他在寺院的微信群裡發簡訊感動地說,感謝大家對自己的關愛之心,讓他感受到寺院大家庭的溫暖。耐心細緻、暖如朝陽的護七們,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她們在默默付出,也在默默地修行,讓寺院的修行和生活,更加朝氣蓬勃。

第一個禪七結束了,緊接著還有兩個禪七,我將倍加珍惜這次打七機緣,與寺院大眾一起努力,如噴薄欲出的朝陽,朝氣蓬勃地迎來每一天,書寫更美的篇章!祝願大家因緣具足,參加打七,共沾法喜!

打禪七起七

相關焦點

  • 學佛——六時吉祥、法喜充滿
    從清淨心生出來的喜悅,是真樂,是法喜,是真正的滋養。法喜是從清淨心裏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塵的刺激。喜悅於心,行事在外,無不飽滿熱情,身心安樂。學佛,你修學到一個階段之後,你得到第一個好處就是法喜,就是歡喜,這一歡喜的現象會把懈怠、疲倦給洗刷掉。我們俗話也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要一有歡喜的事情,精神都來了,疲倦就沒有了。你要念佛念到法喜充滿,你的疲倦就沒有了。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3條「禁忌」,不可觸碰!
    我們大家都知道,寺院是十方善信同修培福增慧的清淨道場,每天都會有許多信眾到寺院裡燒香拜佛修功德。寺院也十分歡迎一切大眾前來燻修,增進法身慧命。但是,寺院畢竟是三寶常住之地,作為在家人,我們可以參與寺院的活動,到寺院修福修慧,但是前提一定要懂規矩、懂禮法,不可冒犯道場莊嚴,擾亂寺院清淨,打擾出家師父清修。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寺院自然也有其清規戒律,我們到寺院禮佛,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恭敬得體,才能開慧納福。尤其這裡要提到是女性朋友,有幾點「禁忌」還是要注意,以免造成不好的影響。
  • 戒惡修善,真修行
    過去有一個修行人,他就是這樣,弄了一堆黑石頭,又一堆白石頭,起了好念頭,就拿一個白石頭放在那裡。起到不好的念頭,壞念頭了,就拿一個黑石頭放在那裡。結果他一天下來,檢查一下,自己有多少個黑石頭,有多少白石頭。結果他檢查下來,一天下來,黑石頭很多。白石頭沒幾個。很慚愧啊,就努力地修。
  • 什麼是「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這兩天,因為對面臺灣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元旦期間,參與了民眾的某一場活動時所說的一句話「法喜充滿」,有人來問我說法喜充滿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這句話我特地的去了解了一下韓國瑜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他當時是因對高雄的未來有極大的信心,從而在心裡產生了高興與自豪的心情,所以才以佛教中的法喜充滿為比喻的
  • 佛緣專欄:修行者的禮物,生活法喜充滿
    這就是修行當中樸素的解釋。純潔與樸素的這兩種美德極其相關,如果我們在生活當中能夠變得樸素,我們將取得更大的滿足。同時,因為有著單純的意圖,我們就不會破律,從此變得法喜充滿。但凡是我們能夠樸素的生活,我們會發現生活會變得愜意,更不會生活於悔恨之中,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與幸福。這就是修行純潔與樸素給予修行者的禮物。
  • 記一次終南山上打「禪七」的修行體驗:見聞篇
    禪宗叢林,每逢冬日無其它雜務,便舉行剋期取證的修行,以每七日為一期,叫做「打禪七」。在禪七中,比平日更要努力參究,往往每日以十三、四支長香(約80~90分鐘),作為用功標準。大約睡眠休息時間,晝夜合計,也不過三、四小時而已。我自從學佛以後多是自行看書或根據視頻講座學習。
  • 去寺院求什麼,寺院義工來告訴你到寺院該如何做!
    看到很多人喜歡去寺院燒香拜佛,從疲憊的工作和人際關係中抽身來寺院看看,緩緩的拜拜佛,在大殿外的板凳上靜靜的待一會。煩惱和疲憊就會隨著薰香而消散。老張本人也很喜歡。能來寺院好啊,來寺院拜佛燒香的人都是有福報的人。
  • 女性去寺院拜佛,這3點一定要注意!
    很多人都喜歡去寺院燒香拜佛,從而求得福報增長,善願實現。人們既然來到了寺院,就要升起恭敬心講究起來,遵循寺院的規矩,且不可因為無知而擾亂了清淨道場。尤其是女性朋友,在進入這男眾清淨修行道場時,除了需要帶有一顆恭敬禮佛的心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穿衣打扮。女性去寺院拜佛,這3點一定要注意!
  • 在寺院做義工有沒有功德?
    有的人已經獲得法益,而發大願護持寺院和出家師父,以期佛法長存於世。我們積極努力地尋求改變,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體力,投身到寺院義工的隊伍中,放下自身的社會身份,融入到寺院義工的大集體中,不畏塵勞、服務大眾,同時不忘初心、堅持修行,這就是入世修行,何來消極避世之說?
  • 居士進寺院禮佛,這五點都做到了,才算是如法的真佛子!
    寺院別稱伽藍,它是出家人修行的場所,也是善男信女們親近三寶,改惡修善的地方。經雲「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想入寺拜佛,其中也有規矩。即便是皈依佛門的在家居士,只有做到了下面這五點,才能算作如法的真佛子。對於遊客而言,寺院在他們眼中或許僅是風景名勝,但對於佛門居士來講,一定要明確自己入寺禮佛的目的。那就是修行,不論是聽經聞法,還是護持三寶,都是在借叢林寶剎修福增慧。《楞嚴經》中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假如最初發心就有偏差,又何談如理作意,福慧更無從談起。
  • 劉素雲老師:受了菩薩戒不等於是菩薩了.把菩薩戒的戒條都守到,才是真菩薩.
    我不知道我想的對不對,反正我是那樣想的,我現在沒出,如果我要是出了我就更沒有退路,我一定要今生成就,要不我這帳我沒法還。 咱們在家的同修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受了菩薩戒,你形式上受戒了,你實質上是不是受戒了?那關鍵看你守不守戒。過去我沒受菩薩戒之前,我看有一些受菩薩戒的老菩薩們很自豪,在一起議論好像是:我是受菩薩戒的。
  • 「法喜充滿」很多人都會說,「法喜」是什麼你嘗過嗎?
    「真實」裡頭有「最勝意樂」(「勝」是殊勝),這個快樂,我們平常講「法喜充滿」。「法喜充滿」很多人都會說,到底「法喜」是什麼你也沒有嘗過。為什麼沒有嘗過?從來沒有「法喜」過。聽經好像聽得滿歡喜的,只嘗到一點點邊緣,實在講真的沒有嘗到。真的「法喜」是真樂,「住真實慧」就有「法喜」。【不為卑下亦不驚怖。】在大庭廣眾之下決定沒有自卑,也沒有傲慢,不驚不怖。
  • 師父是你修行的度者、引路人
    道門之中,弟子所拜的師父,只是將自己渡入道門者,而我們真正皈依的是三清道祖,是大道。師父把弟子渡入道門之後,剩下的就是弟子自己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技藝自行修行或者由師父安排(比如法術、醫、佔卜、風水、經文等等)。「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修行人能不能感知他人的心念變化?這三位比丘尼說出親身經歷
    皆仁法師有人曾經問我:「師父,修行者是否真能修得他心通呢?是否能夠感知他人的內心的想法呢?」《六通般若經》中說:「他心通,能如實知十方沙界他有情類心心所法,謂偏知他貪嗔痴等心,離貪嗔痴等心。一家人自然是滿心歡喜,於是,就跑到寺院答謝師父。三人就坐在客堂聊天。這一次,甲比丘尼卻覺得兩人情緒有點不對頭,雖然二人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異樣,一樣是有說有笑。但是她覺得妻子的心中充滿了煩惱,和她對坐時,一種沉悶的壓抑感直透了過來。
  • 春節去寺院祈福時,這些禮儀常識一定要知道!
    居士進入寺院的禮儀常識在介紹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一點,不是只有皈依了的人才可以被稱為居士,在家人都可以被稱為居士。一、去寺院禮佛著裝一定要注意。寺院是修行的道場,是僧人居住的地方,是莊嚴、神聖的地方。二、在寺院見僧人禮儀我們去寺院祈福,不免會與出家師父相遇。出家師父是佛法僧三寶當中的僧寶,所以所有的出家師父都是我們禮敬的對象。
  • 出家人在寺院都做什麼呢?
    寺院中能看到很多出家的僧尼,那什麼是出家呢?又要守什麼戒律呢?其實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寺院裡做尼姑、和尚,一般出家後需要每天吃齋念佛、不能結婚生子,以解脫為目標精進修行。我第一次去寺院的時候,看到出家人和佛像都是很歡喜的,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打招呼、跪拜,那時候比較害怕方式不對,讓人心聲煩惱,後來請教一個老和尚他跟我說;在寺廟中遇到出家人的時候,應該停下腳步,雙手合十,彎腰九十度或者稍微請一些,問候師父,如果知道其法號,可以成為某某法師吉祥,如果是不知道法師的法號,可直接口念「阿彌陀佛」這也是對法師的一種尊敬
  • 禪修心得 修行真的不需要離開生活
    寺院每年都有連續十個精進禪七,我分了兩次去參加,一次是兩個七,第二次是四個七,下面兩段是我第二次結束後向果如法師匯報的修行情況(真的感覺自己很幸運,修行上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向果如法師、常真法師、Jason老師請教)。
  • 出家師父們,每天都在忙什麼呢?
    景德鎮祝聖寺的出家師父們也開始一天的修行生活,他們可謂是利用了每一分每一秒。記得師父們曾說,他們從早上起床開始誦咒語,無論是走路還是工作從來沒有停止過,都說咒不離心,雖然現在做不到咒不離心,但是總要做到不離嘴。大家可能擔心,那樣念的咒語忘記了怎麼辦呢?串了怎麼辦?
  • 真學佛和假學佛,巨大的區別?| 景德鎮祝聖寺
    但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很容易發現,假學佛的人多,真學佛的人少,會說得多,真幹得少。那什麼是真學佛,什麼是假學佛呢?俗話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緣?就是他能信,這表示緣熟了;他不能相信,就是緣還沒有成熟。所以佛度眾生,只能度這些能夠相信的人,他不相信,就不會真學佛,佛菩薩也幫不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