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國已結束2021年高考報名。
參加此次高考報名的考生中,有一部分是今年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但放棄報到的。
這類考生需要做什麼呢?河南省招辦負責人就本省2021高招報名答記者問,其中提到:
對往年已被高校錄取未報到入學的考生,考生須提供錄取院校出具的未報到證明;不能提供未報到證明的,須上交錄取通知書、準考證和完整的紙介質檔案。
其實考生放棄報到入學的情況每年都有,人數多不多?會不會影響後續升學和報考?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關於高考考生錄取不報到的數據,官方只公布過一次。
2004年官方公布,2003年大學發放的錄取通知書是428萬張,真正報到的則為382萬人,有46萬人收到通知書後不去報到。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公布過錄取不報到的數據。
從2003年情況來看,高考考生錄取不報到的比例超過了10%。
這十幾年,錄取不報到現象並沒有遏制住。按10%比例來核算,每年大學錄取的高考考生有700多萬(2018年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790.99萬人),每年錄取不報到的考生人數在70多萬。
近日,據媒體報導,老牌985高校東北大學2020年有51名新生遲遲未到校報到,學校發布通知取消了這些同學的入學資格。
從網上公布的信息來看,廣西、河南、江西、四川、甘肅等地的考生相對較多,專業方面,生、化、環、材等基礎學科放棄的人較多,但也有工科試驗班、理科試驗班、經濟管理試驗班、計算機等相對熱門的專業或學科。有大學為了防止錄取不報到,採取提前收取學費;
有的地區把錄取不報到考生參加下一年高考分數的位次排列在同一總分的最後位次;
有地區如河南,限制錄取不報到考生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
更極端的情況是:有地區曾經出臺過政策,凡按考生志願錄取但未報到入學的考生,下一年度錄取時,可能因誠信缺失而不予錄取,後果由考生自負。
錄取不報到到底如何解決,是兩難的抉擇。不管是現在的錄取方式,還是未來新高考模式,錄取不報到現象是很難屏蔽的。
如果新高考選考科目設置有效期,還是會有考生選擇復讀。說明依然會有大量考生選擇「放鴿子」。
出臺嚴厲的政策,限制考生錄取不報到,或者新高考不設置選考科目有效期,那麼,就會限制考生自主權。
將來,高考填報志願實施以專業優先的原則,或許一定程度會緩解錄取不報到現象,但不會杜絕的。
我國的法律法規目前對高校新生這種「錄而不讀」行為還沒有相關制約條款。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考生如已被相關高校錄取,一律不允許退檔換錄。
大部分省市對未經高校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但沒有設置相應的處罰規定,對於放棄資格的考生名單高校一般需要報送省教育考試院。
下面我們來看看部分省份對錄取後不報到的考生有何處理方式↓↓↓
1——廣東
廣東省考試院目前還沒有作出將該類考生記入誠信檔案等相關規定,只是規定凡錄取後不報到的考生,視為放棄當年的錄取資格。
在此前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春季分類考試(學考錄取&高職自主招生)招生錄取工作通知,裡面提到:如果不去報到,將會被記入誠信檔案。雖然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在文件中有這樣明確了,但在後面的招生錄取中並未完全實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在學考錄取中被高職院校錄取了,但是在高考中被本科層次的院校錄取了,該學生之前的專科錄取結果就會自動取消,這種情況是不會被記入誠信檔案的。有媒體披露,近年來,河南省本科錄取不報到考生人數逐年增加,不僅造成招生名額浪費,也影響了一些高校對河南省招生計劃的投放。作為全國高考考生競爭最激烈的省份之一,2018年,河南省首次明確了對違背志願失信行為的懲戒措施。河南在《河南省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明確規定:凡是錄取後不入學的考生,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量,在實行平行志願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願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考生履行志願約定情況將如實記入其個人電子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可以作為對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據。除河南外,河北也有類似規定,河北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生在報到期間無故不報到的,將被取消入學資格,並記入考生誠信檔案。山西省2020年高考招生規定中明確:對未經高校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錄取後不報到的考生,下年度報名參加高考,成績將排在同一總分的最後,同時將寫實性記入考生檔案,並提供給高校。福建省2020年高考招生工作細則中提到:考生領取「考生報考材料袋」後因故不報到就讀的,須在當年12月31日前將「考生報考材料袋」原封不動交回報名確認地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如未交回或逾期交回,由此造成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責任。2020年,甘肅省考試院在《關於做好2020甘肅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確:錄取後確定放棄入學資格的考生要及時和錄取院校聯繫,避免招生院校網上註冊學籍。如因考生上一年度錄取後不報到而影響下一年度再次錄取註冊的,由考生負責承擔。凡按考生志願錄取的考生,如果沒有報到入學,下一年度錄取時,省教育考試院將其上一年度錄取未報到情況向招生院校提供,若學校以考生誠信缺失不予錄取,其後果由考生自負。各省對於放棄報到的考生的處理規定在2021年高考中可能會調整,具體以各省市教育考試院發布的最新高考規定為準。雖然大部分省市都不會對放棄大學報到的考生進行處理,但是,不去報到並不意味著什麼影響都沒有,還要注意以下這幾點:根據教育部規定,考生被錄取後,高校和考生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檔。考生今年也不得再填報任何志願、不得再被其他學校錄取。對未經高校同意逾期不報到的考生,視為自行放棄入學資格。高校將自行放棄入學資格的考生名單(含考生號)按生源所在省(區、市)分別匯總,於本校規定的正常報到截止日期後20日之內傳報有關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學校將對考生作自動退學處理,但這一般不會影響考生復讀參加來年的高考。大多數被錄取不去讀大學的原因是考生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出水平,決定去復讀。這種情況是完全不受影響的,來年可以和應屆畢業生一樣參加高考。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復讀生在高校錄取中與應屆生雖然沒有太大區別,但報考有些專業會受到限制。一般來說高校學籍都是在開學時進行註冊的,但總會有人為疏忽,即使本人沒有前去報到,仍然被註冊了學籍。如果復讀後考上了另一所大學,很可能會出現兩個學籍。到那時,就非常麻煩了,很可能自己讀了四年大學,最後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證。雖說現在全國高校學籍系統是聯網和統一的,但誰也不敢保證沒有意外發生。所以最好在對錄取結果不滿意,決定不去報到的當下,就給錄取高校招生辦打個電話,告知不去報到的意向,確保學籍不會被註冊。文章部分來源網絡綜合,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