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父母教養和家庭結構,對孩子長大變成人有巨大影響

2020-12-14 行者騎鶴

對於養育的概念,鶴鶴是這樣理解的:養育是指養育子女的行為,以及相關的信念、知識、價值觀和態度主要的養育,目標包括根據文化規範和期望提供適當的照顧和使孩子社會化。鶴鶴認為父母的態度可能在孩子出生前很久就出現了,但在孩子出生後,在更廣泛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父母在孩子和照顧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展。

因此,鶴鶴認為父母的養育方式會因孩子的年齡、性別和其他身體和行為特徵而發生顯著的變化,而且在不同的照顧者之間、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存在差異。父母的個性起著重要的作用,而行為遺傳學研究表明遺傳的影響。

在鶴鶴看來父母的心理健康、家庭關係、社會經濟地位、社會關係和其他因素也很重要。父母的態度、價值觀和信仰可能會影響父母的行為,而父母的行為反過來又會對孩子產生獨立的影響。然而,父母的態度可能與實際的行為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處於壓力下的父母可能會以他們認為不受歡迎或不合適的方式對待他們的孩子。在極端情況下,不良的教養可能以虐待兒童的形式出現,如虐待和忽視。

幾十年的研究和臨床研究已經導致了多維度和多層次的育兒概念。已經提出了幾種類型的養育方式,並確定了大量的具體維度。然而,目前還沒有被廣泛接受的父母教養理論,也沒有經過充分驗證的父母行為分類體系。為了研究和應用目的,已通過直接觀察、訪談或問卷調查對父母教養方式進行了評估。觀察是在遊戲室或在家裡,是昂貴的和耗時的,鶴鶴覺得可能不適合較大的孩子和一些行為(例如,體罰)。父母和年齡較大的孩子填寫的標準化問卷或評分量表在社區調查中可能有用。儘管近幾十年來發展了大量的測量方法,鶴鶴覺得仍然需要評估技術,這些技術可能與行為問題的起源和發展相關,並且可以用於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

在維度的育兒上,鶴鶴有以下看法,在許多關於兒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中,以及在不同的文化和測量方法中,溫暖和控制這兩個主要維度一直都在出現。溫暖維度反映了父母的情感成分,其特徵是敏感性、響應性、參與性和支持。有一些證據表明,最好將溫暖/支持和敵意/拒絕作為單獨的維度來考慮,因為它們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並且與孩子的行為有獨特的聯繫。

控制維度反映了父母影響孩子行為的努力,如執行規則、應用紀律和監督。鶴鶴認為不同類型的父母控制對孩子的發展有非常不同的影響。例如心理控制和行為控制,心理控制的目的是通過口頭上的反對、愛的退縮、有條件的關注和內疚的誘導來影響孩子的感覺和想法。相反,行為控制的目的是通過設置限制、實施規則和監控孩子的成熟需求來影響孩子的行為。

對於父母懲戒行為鶴鶴是很重視的。鶴鶴認為積極的訓練包括歸納法,對規則進行推理、解釋和提醒,並通過表揚和獎勵來強化所期望的行為。懲罰是用來減少不受歡迎的行為,通過不愉快的後果,如表達失望,口頭批評,羞辱,提高聲音,取消特權,暫停,或物理懲罰。體罰的範圍從輕微的、偶爾的、有條件的或習慣性的打屁股,到嚴重的體罰(如毆打或毆打),再到身體虐待。鶴鶴覺得體罰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對於其他一些育兒方法,例如強制控制、體罰和言語攻擊等嚴厲的教養方法鶴鶴覺得這在孩子的成長,成才的道路上可能是個絆腳石,所以鶴鶴覺得教育孩子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跟現在涉及到父母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的環境息息相關。相信各位有接觸過小孩的你們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與感悟,那就跟鶴鶴一起探討學習吧!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能力高低的影響
    可是在這段時間裡,兒童生存的主要環境就是【家庭】。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我們總是反覆在強調孩子某個年齡階段能力要達到多高、提升孩子某某能力等;但卻沒想到孩子成長背景下父母這個大環境對孩子能力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對待和管教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父母則武斷專制,嚴厲有加,而有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其實並不大……
    2 有什麼證據說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社會化沒啥影響?哈裡斯所依據的主要是兩大領域的研究,一是行為遺傳學,二是犯罪學。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體重有長期的影響,卻有很好的證據顯示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體重不會產生長期的影響。④ 如果人格測試和童年創傷測試分開做,則人格與童年創傷之間不存在相關關係。家長不在孩子跟前時,或者孩子沒特別回想起家長時,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就會消失。回到原來的家裡時,情境會讓你的「家內人格」出現。
  • 不同類型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父母的教養方式就是備受關注的領域。《社會心理學》中有研究: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兒童的性格氣質發展,道德發展以及自我概念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而父母的對待子女的方法各有不同,對孩子的發展影響也不同。,這種父母不鼓勵孩子進行什麼冒險的行為和積極行為,更習慣於把嚴厲的規矩強加給孩子,甚至強制執行責罰。
  • 《隱秘的角落》: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這首歌響起時,有個畫面,朱朝陽、普普和嚴良三小孩躺在童話一般的大船上看月亮。那一瞬間,讓人覺得——這不是懸疑片,更像是一部《家庭教育片》。一張白紙,三個小孩,幾對混蛋父母,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給孩子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害。
  • 從黃磊夫婦對黃多多的教育看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單位,承擔著生養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會職能,家庭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至關重要,而家庭的教養方式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效果,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 淺談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類: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父母對孩子高期待,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互動很流暢,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能體會到自己被愛和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有價值感,很容易養成對待周圍事物的規矩意識,尊重各類規則,能按照基本要求去做,一般都比較樂觀和自信。 第二類: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
  • 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實際上,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表現有其背後的心理因素。除了與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之外,更有著深層次的父母養育方式不恰當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形成的會造成哪些影響。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密切的環境,父母和主要照料者的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重要作用,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情緒狀態、態度等方式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的各個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可能產生積極的作用,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作用。從學術上來講,父母養育方式指的是什麼?
  •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幼兒期(3--6歲)是智力發展和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是什麼性格的人。通常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以下三種:民主型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慈祥、坦誠的、有耐心的。善於、也樂於與孩子溝通互動,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和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並對孩子有一定的管控。生活中能對孩子提出明確又合理的要求,並積極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 父母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情感溫暖父母拒絕與欺負行為
    教養方式影響不同特徵的青少年情緒和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相關。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性格的形成,以及最直接的學習,進而影響其對以後的人生道路。這裡隨機選擇某中學的13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親子關係和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每一對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對孩子日常行為舉止的要求、面對孩子的成長或犯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一例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
  • 家庭的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溫馨的家庭,教育的孩子是有教養的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孩子一出生就享受著太多的家長的關愛和長輩的愛護,這樣孩子在家長、長輩的看護下,孩子極度依賴。而且很多家長把孩子保護的很好,孩子在嬌慣下長大,孩子很多地方都會變得不講理,喜歡率性而為,這樣孩子長大後,不能及時改掉這樣的習慣,會摔跟頭。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帶孩子對祖父母來說是輕車熟路,然而隔代教養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有學者曾做過統計,在上千例青少年諮詢個案中,有超過70%的家長曾提到祖父母對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養失當。隔代教養有何優缺點?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可能產生哪些衝突?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年輕父母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不同的教養意見?
  • 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是父母的重要責任,教養是孩子的人生名片
    有這樣一句話:窮養、富養,不如給孩子教養。教養的好壞,跟貧富沒有直接關係,教養家庭的鏡子,能夠映射出這個家庭成員的素養,就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人的身體中,融合在人的思想中,顯現在人的行為中,是一個人行走社會最好的名片,影響著一個人生命層次的高低。
  •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教養」
    孩子是中國的花朵與未來,孩子是一個家庭裡的重要寶貝。有孩子在家裡的家庭是熱鬧的、歡樂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相處最多的,基本就是父母(特殊情況除外)。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人生地一導師,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為人父母的更應該注重這些。有的家長會把一切問題歸根於學校老師,老師負責的是「教育」問題,這個「教育」還需要家長輔助。而對於「教養」問題,完全是父母及家庭的責任。
  • 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分類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兒童多表現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唯我獨尊、蠻橫無理、胡鬧等。3.民主型教養方式,父母與兒童處在一種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父母與兒童處在一種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父母尊重兒童,給兒童一定的自主權和積極正確的指導。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能夠使兒童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於交往、富於合作、思想活躍等。
  • 有一個快樂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然而原生家庭父母不和睦,不光是吵架,還包括冷戰,都容易讓孩子對兩性關係的看法產生偏激。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固然是父母教育引導的結果,但孩子個性的缺陷和不良的行為習慣也是父母所造成的。因而擁有一個快樂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化。
  • 隔代教養—對孩子的積極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生存壓力也在不斷加劇,年輕一代的父母往往無暇專注於子女的教養問題,而「二胎」時代的到來使得幼兒的家庭教育問題愈加凸顯。許多家庭往往都會將幼兒交給祖輩進行帶養,這種方法確實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中的子女照管矛盾,但是,與之同時還需要認識到,祖輩的教養方式對幼兒的發展存在著雙面影響。
  • 從金庸筆下的「母親」,淺析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與現實思考
    他把父母教養歸納為兩個維度: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態度,二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程度,並據此,分為四種教養方式,分別是「專斷型」、「忽視型」、「放縱型」、「權威型」。下面,我們將結合金庸作品中的母親形象和生活案例,來分析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 關於教養方式的思考:經濟影響著父母的育兒差距,各國皆如此
    ,建立起與孩子的關係,並創造一種持續的教養氛圍,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主要的教養方式有以下三種。當父母和孩子有意見分歧時,會對孩子施加堅定的控制,但並不完全限制孩子,強調自己的觀點也認可孩子的個人興趣和獨特的行為方式。權威型父母既肯定孩子的行為,也為未來的行為設定標準,使用理性和權利,努力塑造孩子的價值觀來達到目的。
  • 父母教養方式與共情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
    : 作者簡介:   攻擊性行為作為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不但會對兒童自身和他人產生影響,而且影響到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攻擊性相關  從父母教養方式的角度研究兒童社會行為的發展,其潛在假設是: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的社會技能和情緒反應的習得有不同影響,從而發展出不同的社會交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