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武漢娃 7個杭州「媽媽」 濱江護士為兄妹築起「家」

2020-12-19 浙報融媒體

哥哥和妹妹在護士陪伴下吃飯

消毒,拖地,等孩子醒來,穿衣服,洗漱,餵飯。一切收拾完畢後,程紅梅仔細地叮囑了接班護士柴聰聰一些注意事項,輕手輕腳地關上了房門。

下樓回到休息區,程紅梅脫下不透氣的防護服,摘下護目鏡和手套,長長地舒了一口氣——6小時的「密閉」工作,讓她渾身都溼透了。

對於程紅梅和她的6位搭檔來說,這個春節是極其特殊的——從1月28日(年初四)開始,她們成為了兩個武漢小朋友樂樂和佳佳的「臨時媽媽」。

這場臨時的緣分來自一場無奈的分離——

春節前,樂樂、佳佳一家回武漢探親,返回杭州濱江家中後,父母和外婆先後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到定點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兄妹倆也需要接受醫學觀察。

「可這兩個孩子怎麼照顧是大問題,哥哥8歲,妹妹才2歲,離開家人能不能適應?處理起來,真的很棘手。」濱江區疾控中心主任胡建江說。1月28日中午,濱江區社會發展局發動3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人員自願報名,徵集志願者照顧兄妹倆。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很有風險的任務。但結果出人意料:僅僅兩小時後,7位「臨時媽媽」就已集結完畢。這個臨時的「小家」也有了一個溫暖的名字:「愛心天使驛站」。

2月3日下午,濱江區區委書記王敏還特地來到這個「家」——「你們身體好不好?」「想不想家?」在視頻前,他特意問候了兩位小朋友,並向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致以敬意和感謝。

1月29日,黃綠寶在醫學觀察點

隔離28天不能回家

值班時不能脫防護服,不能進食喝水上廁所

兩位70後、兩位80後、兩位95後,再加上孩子父親的同事尤麗,7個「臨時媽媽」分成了兩個梯隊:傅靜、程紅梅、黃綠寶、柴聰聰作為第一梯隊,和尤麗一起進駐醫學觀察點,4位護士每人輪值6小時;第二梯隊邵慧霞、湯春燕留在後方待命。

「一開始,我們擔心沒人報名,因為任務很艱巨,也有一定的危險性。」濱江區社會發展局副局長徐建說。

儘管兄妹倆沒有出現症狀,但他們是密切接觸者,存在著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如果孩子沒有被感染,志願者需要陪他們在醫學觀察點待滿14天,承受14天的高壓工作,之後還得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前後一共要隔離28天。「這意味著連續28天,志願者不能回家,見不到家人。」徐建說。

28天的分離只是一道關。更累人的是,值班期間七位「媽媽」需要「全副武裝」:防護服、護目鏡、手套、口罩,甚至還有尿不溼。因為這段時間裡她們不能脫防護服、不能進食、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

傅靜(資料圖)

但每一位「媽媽」都有自己不猶豫的理由——

「我是黨員,這種時候,我肯定要帶頭上一線。」傅靜是西興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管護師,去年12月剛剛從貴州黔東南州麻江縣掛職幫扶回來,「我當了26年護士,先生是醫生,兒子上大三,他們對我的決定都非常支持,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長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給護士們群發了消息,曾參加過抗非典戰役的程紅梅立即下定了決心。「我有非典工作經驗,對此不會特別恐慌,作為媽媽,我打心底裡心疼這兩個孩子。」

程紅梅(資料圖)

擔心家人不同意,程紅梅索性先斬後奏:「先生知道後,希望我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

在浦沿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輕護士黃綠寶、柴聰聰被選中。「我和聰聰沒成家,沒啥後顧之憂。我前不久剛寫了入黨申請書,我爸爸說,組織需要你,你就去。」黃綠寶說。

柴聰聰(資料圖)

與此同時,醫學觀察點所在的西興街道也為隔離點安排了社工和保安,保障兄妹倆和醫護人員的每日飲食和生活必需。

妹妹的一句「阿姨」

讓「媽媽」們紅了眼眶

一開始的相處,其實並不那麼順利。

1月29日,兄妹倆住進觀察點的第一個上午,房間空蕩蕩的,兩個娃娃和值班的柴聰聰「大眼瞪小眼」,兩個孩子很快就有點坐不住了。

柴聰聰立即通過對講機「求援」:於是疾控中心和西興街道的工作人員迅速送來了哄娃利器——書本、拼圖、玩具和兩個IPad。

而杭州市錢塘實驗小學的數學老師來煜婷也通過視頻連線給兩個孩子上起了數學課。

哥哥是個「安靜的美男子」,而妹妹更像是「傲嬌的小公主」——不僅喜歡黏著哥哥,而且時不時也會發點小脾氣。相比懂事的哥哥,2歲的妹妹是醫護人員關注的重點。

護士正在哄妹妹吃飯

「雖然我和傅靜都是媽媽,但面對兩歲寶寶,還是會有手忙腳亂的時候。」比如,因為和父母暫時分開,兄妹倆的作息不像家裡一樣規律,妹妹有時在深夜哭鬧著要媽媽,怎麼哄都不肯睡。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抱著妹妹來回走,給她唱兒歌,講故事,直到睡著。」程紅梅告訴記者,防護服不透氣,抱著二三十斤的妹妹哄睡,時間長了會全身溼透。

即便是兄妹倆入睡了,護士們也不能歇著。「隔離點的床很窄,兄妹倆睡在一起,我們擔心一不小心會掉下床,時刻都要打起精神盯著。」傅靜說,「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妹妹半夜經常醒來,這個時候我們也要安撫她的情緒。」

護士給妹妹洗腳

因為戴著口罩,年紀尚小的兩個孩子並沒法很準確地判斷出眼前的是哪位「媽媽」,但這麼多天的朝夕相處,也讓這對兄妹逐漸放下了心防。

「妹妹可能年紀小,乖的時候很黏人。聽到她嗲嗲地喊我們『阿姨』,有時候真的會有點感動,想落淚。」傅靜在電話那頭,傳來一聲輕笑,語調裡是滿滿的寵愛。

「媽媽」們的臉上

都是口罩的印痕

由於兄妹倆是醫學觀察對象,「臨時媽媽」們要時刻關注他們的身體情況。「兄妹倆除了睡覺,每小時會測一次體溫,我們都會記錄,如果有異常會隨時通過對講機向外匯報。」程紅梅說。

儘管傅靜和程紅梅都是20多年的資深護士,但這樣長時間穿防護服的護理經歷還是頭一遭。「不吃不喝不睡6小時,一趟值班下來累得只想睡覺。」

即便很累,但「媽媽」們每天早晚仍然會堅持對房間、走廊進行消毒。

護士們的臉上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記,幾個小時都消除不了。幾天下來,大家臉上都出了點小狀況,「皮膚太幹了」。

護士給哥哥測量體溫

舍下自己的家人和孩子,照顧素昧平生的武漢娃娃,有時看著兄妹倆玩鬧的場景,也會讓程紅梅心頭一酸。「兒子放寒假在家,基本就沒怎麼見過我,他總是在視頻裡問我,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但我再見到他,可能他都開學了……」電話那頭,程紅梅的聲音哽咽了。

如果一切順利,樂樂和佳佳將在2月11日解除醫學觀察。「希望兩個孩子的家長儘快出院,這樣等觀察期結束,他們就能一家團圓了。」孩子已經上初中的程紅梅特別理解分離的苦楚。

「家裡人一直給我打氣,先生告訴我,他報名了醫院支援武漢的隊伍。」 傅靜覺得,對於她們來說,能把這對兄妹照顧好,就是這次疫情保衛戰最圓滿的成功。

記者 張夢月 通訊員 宋桔麗 俞琦

相關焦點

  • 浙江:「愛心天使媽媽團」,受到表彰!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6名護士以及志願者尤麗組成「愛心天使媽媽團」,主動請纓照顧因家長確診新冠肺炎而無人照料的兩個武漢孩子。
  • 杭州濱江:打造區域「家校成長共同體」
    面對眾多繁雜的事務,杭州江南實驗學校808班班主任徐曉莉不僅沒有焦頭爛額,相反成竹在胸,問及原因,她笑著回答:「團隊的力量。」這個團隊就是家長。「只需要輕鬆對接6個組長媽媽,就能在第一時間對班級情況了如指掌。」徐曉莉說。這樣的狀態不是徐曉莉獨享,在杭州市濱江區,各學校已經普遍建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協同運行的家校管理共同體。
  • 杭州濱江寶龍城開業2個月開業率達95% 首進品牌與網紅品牌齊聚
    萬方購物中心、199米高甲級寫字樓、濱江首個24小時不夜城商業街等。   據贏商網了解,濱江寶龍城共匯聚300多個品牌,開業當天進駐品牌已經超過150家,包括80餘家風味餐飲名品,50餘個輕奢、個性潮牌服飾品牌和20多家個性教育、童玩天地品牌,目前,開業率已達到95%,不乏許多網紅品牌與首進品牌。
  • 濱江醫院(浙醫二院濱江院區)明起對外試運行
    對於家住濱江區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個好消息,明天3月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濱江院區對外試運行,想要看浙二名醫,不用再過江,在家門口就可以搞定了。  浙醫二院濱江院區又叫杭州市濱江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杭州濱江醫院,是一所市屬非營利性股份制醫療機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學、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共建。
  • 穿上紙尿褲,以椅為床,以院為家……他們睡著了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杭州新聞客戶端訊戴口罩、戴帽子、穿防護服、護目鏡、戴手套、封領口......這是進入發熱病房的必備流程,如此繁瑣的流程卻是醫護人員的一道安全防線,而這一穿就要4到8個小時,對「前線」的醫護人員來說,防護服不可能經常穿和脫,這也意味著不能頻繁地上廁所,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在浙江醫院發熱門診
  • 泰康之家護士們為長輩築起疫情「防火牆」
    在全國各地的醫養結合養老社區泰康之家內,有這樣一批護士,她們雖然沒有參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但皆奮不顧身,主動請願,全副「武裝」堅守在泰康之家養老社區抗疫一線,為長輩們築起了安全防線。她們敢於擔當,勇於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南丁格爾精神。
  • 龍鳳胎兄妹剛出生就一直親,連護士都無法分開,網友:前世是情侶
    ,兄妹倆的行為舉止讓人大為意外,觀之的網友的也是驚訝不已。小美(化名)辛苦懷胎十月,終於迎來生產期,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漫長煎熬,終於生產下一個男寶寶,隨後又產下了一個女寶寶,一次得倆,兒女雙全 ,家人都笑逐顏開。
  • 龍鳳胎兄妹出生後一直親吻,護士都沒法分開,這兄妹情太暖了
    生一對龍鳳胎可謂是兒女雙全,爸爸媽媽既能當爺爺奶奶又能當姥爺姥姥。如果兩個孩子間感情又非常好,那麼家庭別提有多幸福了。兩個胎毛未乾的小寶貝居然能有這樣親密的互動,真是令人感嘆,這兄妹情太暖了!兄妹兩人就這樣你一口我一口地親吻著,與其說護士不願分開他們,還不如說這對兄妹根本沒辦法分開。
  • 武漢媽媽|宅家帶娃跟老公鬧翻了,我決定當個心機媳婦!
    口述|武漢 晨媽三月的風吹進窗臺,吹開了枝頭朦朦朧朧的生機,日曆本上的春天早該來了,只是武漢的春天還在昏睡。說心裡話,武漢剛開始宣布不讓出門那會兒,我還慶幸可以多在家休息幾天。過年不用走親戚,我也挺高興,畢竟年年看別人家花式炫娃,真的是種折磨。可這個假期太長了,我沒想到,一向自詡為專業帶娃的我,會在這艘停擺的、封閉的船上崩潰,頻繁爆發出我一直竭力避免的歇斯底裡的一面。也是在這段期間,我才意識到,帶娃不能是我一個人的戰鬥。
  • 河南馳援武漢護士札記:我們會在天空下自由的呼吸
    沒猶豫:奔赴「戰火」最猛烈的地方2月3日晚七點,正在發熱病房值小夜班的我,拿著手機為病人訂飯的時候,看到了工作群裡護士長發的緊急援助武漢通知。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群裡的姐妹也都陸續接力,沒有人猶豫。可冷靜下來又有些害怕,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還有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兒子每天期盼我回家陪他,可危難面前,總得有人衝上去,總得有人做出表率,這種時刻,我們必須發揮我們的職業優勢,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在疫情和人民群眾之間築起一道城牆。
  • 一場車禍5個大人受傷 護士給3個娃當「媽媽」
    2018-08-26 11:15圖文來源:揚子晚報記者25日從揚州友好醫院採訪到一則暖新聞:24日夜,京滬高速揚州江都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麵包車上5個成人不同程度受傷,所幸3個6、7歲大的孩子安然無恙。
  • 武漢7個學段學生:2020的《畢業》註定是場人生洗禮
    從6月底開始,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跟蹤採訪了7個學段的7名畢業生:幼兒園畢業生何藝銘,小學畢業生任思語,初中畢業生汪子嵐,中職畢業生潘峰,大學畢業生張怡,碩士畢業生黃成希,博士畢業生陳明。5個月,何藝銘在江西跟姥姥生活,背古詩、和姥姥一起下棋。
  • 武漢7個學段學生:2020的《畢業》註定是場人生洗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武漢。2020年的畢業生們在這個人生重要的節點上,經歷了一場難忘的人生洗禮。從6月底開始,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跟蹤採訪了7個學段的7名畢業生:幼兒園畢業生何藝銘,小學畢業生任思語,初中畢業生汪子嵐,中職畢業生潘峰,大學畢業生張怡,碩士畢業生黃成希,博士畢業生陳明。
  • 隔離點裡的「臨時媽媽」
    視頻來源:新華社  「寶寶不哭,寶寶最乖咯……」2月11日下午,在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迎江區孝肅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嵇群懷裡正抱著一個2個多月大的寶寶,身邊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窗戶邊曬著太陽讀著繪本。
  • 生日快樂啊帥帥的護士小姐姐 杭州武漢荊門三地同事暖心送祝福...
    都市快報訊 昨天,是浙大邵逸夫醫院90後的ICU護士申蕊蕊的生日。令她驚喜的是,來自杭州、武漢、荊門的同事們送來了祝福,並為她許了個共同的願望「給她分配一個男朋友」。申蕊蕊,浙大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1992年出生,2014年進入邵逸夫醫院工作。今年2月12日,作為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醫療隊隊員出徵湖北荊門。這支35人的隊伍中,共有16名護士,全部來自重症醫學護理團隊,其中11名男護是之前媒體報導過的「荊門男團」,申蕊蕊是5名女護士之一。
  • 疫情下的兒童醫院:護士當起「臨時媽媽」,總結出一份養娃「說明書」
    作為武漢唯一一家接收新冠肺炎患兒的定點醫院,武漢兒童醫院在疫情發生以來已收治多個確診和疑似患兒。在這些新冠肺炎患兒中,有幾個月大的嬰兒因為全家感染,只能獨自住院隔離治療,有的陪護家長也是輕症患者,為了避免在醫院交叉感染,有條件的病區都實行單間隔離。該院呼吸科主任劉凡介紹,在這種情況之下,除了診治、日常護理,患兒及家長的情緒安撫也是醫護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 武漢乘客在酒店隔離的21個日夜 「孤島」讓杭州的溫暖傳遞更快
    此時的酒店,剛剛結束給南航機組人員特意準備的年夜飯歡聚,其他住店客人已經用餐完畢,進入休息狀態;另有2個南航機組人員將馬上落地,酒店完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次日凌晨2:00,經過近7個小時的忙碌,部署的工作全部完成了:在店客人轉移完成,安排妥當,訂單取消完了,網絡預定也關閉了。武漢籍客人到店入住,與原在店客人無一交叉。1月24日至1月25日,與時間賽跑的,還有特殊的臨時黨支部。
  • 小家大愛 | 在疫情、在職責面前,媽媽是個合格的護士
    小家大愛 | 在疫情、在職責面前,媽媽是個合格的護士 2020-03-25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杭州濱江青少年宮,停車場這一點被很多家長...
    9月12日,是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濱江分中心大部分課程開課的日子。從早上8點多開始到中午12點,活動中心出入口的道路,時不時就處於「堵」的狀態。帶娃去上課的賀女士給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吐槽:她早上8點多把孩子送去少年宮,只花了十幾分鐘,但開車繞出來卻花了半個小時。
  • 杭州高新區(濱江)物聯網街集聚數十家國內外知名高科技企業
    在杭州高新區(濱江),也有這樣一條創新大街,名為「物聯網街」。現在這條街長1002米,從東走到西不過10分鐘。可就在這條街兩側,集中了數十家國內外知名的浙江企業。它們有的是行業龍頭,有的是隱形冠軍,還有很多成長之星。讓我們沿著物聯網街,用心聆聽這裡的創新故事。  海康技術「大咖」不惑之年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