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點裡的「臨時媽媽」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視頻來源:新華社

  「寶寶不哭,寶寶最乖咯……」2月11日下午,在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迎江區孝肅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嵇群懷裡正抱著一個2個多月大的寶寶,身邊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窗戶邊曬著太陽讀著繪本。其實,他們都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安慶市一個感染了新冠肺炎家庭的兩個孩子。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轉發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英文主帳號稿件《隔離點裡的「臨時媽媽」》,讚譽中國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愛心。

  故事要從年前說起。2019年11月18日,家住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濱江街道的李昊(化名)、趙蕊(化名)兩口子迎來了二寶。1月21日,李昊的姑父從武漢回家過年,特意趕來看看剛出生的孩子,隨後姑父被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1月25日丈夫李昊也發燒了,31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沒過幾天,公公婆婆均被確診感染,趙蕊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居家隔離。2月7日,趙蕊發現自己的眼睛腫了,她隨即致電疾控中心,取樣檢測為陽性。「我自己也被感染了!」趙蕊說,當時懵了,全家都住院了,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怎麼辦?

  收到確診消息的前一天,趙蕊一夜未眠。好在她得知丈夫確診之後,隨即給只有2個多月大的孩子斷了奶,在家中無特殊原因也離孩子一米開外,兩個孩子目前並未有任何感染症狀。

  「為了斷奶,孩子日日夜夜哭了好幾天。」趙蕊說到這裡,聲淚俱下,120來接她去醫院的時候,和兩個孩子隔著一米的距離,都哭得撕心裂肺。

  一大家子被隔離,兩個孩子不能丟在家裡沒人管,這給安慶市迎江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安置組出了道難題。「誰來照顧已是密切接觸者的兩個年幼的孩子呢?」安慶市迎江區濱江街道黨工委書記趙明來告訴記者,大家商議之後,決定把兩個小傢伙送到隔離醫學觀察點,由專業的醫護人員照顧。

臨時媽媽們正在給2個多月大的小寶餵奶。

  「我們一定照顧好你的孩子們,你安心去醫院治療,剩下的都交給我們。」趙明來一邊通過電話與趙蕊溝通安撫她的情緒,一邊立即向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報告情況,請求支援。

  「誰願意幫忙照顧孩子,最好是醫護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後,迎江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立即向全區醫療工作者發出到隔離醫學觀察點照顧孩子的倡議,微信群裡的消息被快速轉發。當時已是元宵節的深夜,多位醫生護士主動請纓,要求承擔「臨時媽媽」的任務。

  安慶市迎江區人民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祖璐鷺的孩子也才2歲,卻第一個報了名。「帶娃我有經驗,讓我去吧,孩子還太小了,得有懂得母嬰護理的人。」祖璐鷺說。

一位臨時媽媽正在給4歲的大寶扎頭髮。

  「我孩子大了都參加工作了,家裡沒什麼需要特別照顧的,孩子我來帶。」安慶市迎江區華中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江愛軍也來了,今年已經五十歲的她,志願報名當「臨時媽媽」。

  「我願意去,讓我去吧!」安慶市迎江區孝肅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嵇群積極向組織申請。

  「我行」「讓我去」「讓我來」……一時間,安慶市迎江區醫衛工作者的微信群裡迎來了幾十名爭當「臨時媽媽」的醫生護士。在隔離醫學觀察點,雖然不是救治確診病人的抗「疫」一線,但身處隔離區,不排除會有被感染的風險,可她們卻義無反顧爭先恐後地去當這個「臨時媽媽」。後來,區裡綜合考慮選定了6位「臨時媽媽」,為了方便大家休息,每三個人五個小時一個班,每天三班倒。

  衝奶粉、換尿片、洗澡洗衣服……「臨時媽媽」們很快進入了角色,之前還哭個不停的兩個小傢伙,慢慢便平靜了下來,進入了夢鄉。

  那些天,在隔離病房裡的趙蕊時常通過微信視頻看到兩個孩子,孩子們都十分乖巧,被「臨時媽媽」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她再一次哭成了淚人,而這次是感動的眼淚。

  2020年,祖璐鷺、嵇群、江愛軍、朱豔、吳怡婷、王四妹入選2-7月「中國好人榜」。

(來源:新華社 記者:吳慧珺 劉美子 責任編輯 陶恆)

相關焦點

  • 「臨時託兒所」裡的「大白媽媽」
    2月5日,在廣州市天河區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點裡,孩子們正在和醫護人員玩「躲貓貓」,純真的笑聲讓靜謐的觀察點裡的氛圍輕鬆了不少。從陌生到熟絡,這樣的變化,在不到兩天時間內發生。這個被稱為「臨時託兒所」的觀察點裡,受隔離照顧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呼4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叫「大白媽媽」。
  • 確診媽媽治癒出院鞠躬致謝「臨時媽媽」 「你們永遠是我寶寶的媽媽」
    來到安慶市迎江區集中隔離點,她見到了連日來照顧她兩個寶寶的「臨時媽媽」們,並向她們深深鞠躬致謝。4分鐘8個「謝謝」「寶寶,媽媽回來了!你能看見麼?」20日中午11點多,趙蕊抵達集中隔離點,一下車,她就直奔兩個寶寶所在房間的樓下,一遍遍地呼喊著兩個寶寶的名字。
  • 新生兒科裡的「臨時媽媽」
    原標題:新生兒科裡的「臨時媽媽」 受訪者供圖 近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欄目《新聞直播間》播報了一段新聞:「最近幾天,一張懷孕護士背著患兒上班的照片在廣東惠州的朋友圈裡熱傳,引來不少市民點讚與關注,這溫情的一幕就發生在博羅縣人民醫院的新生兒科病房裡……」 記者了解到,新聞裡八個月大的女嬰是博羅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病房裡的特殊「來客」——5月7日晚,妮妮(化名)和她的父母在博羅楊村遭遇車禍,妮妮的母親在車禍中不幸喪生
  • 未婚社工當隔離孩子的臨時媽媽,至今未告訴家人:有過擔心和害怕
    南都訊 記者楊婷 1月27日晚,海珠區江海街社工站的黃社工接到特殊任務——在醫院隔離病房照顧2歲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陽陽(化名),陽陽的5名家人均因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送到省第二人民醫院隔離治療。
  • 老外要吃西餐,產婦要喝魚湯…上海集中隔離點裡的跌宕起伏
    有一個媽媽,帶著才6個月大的嬰兒一起被隔離了,夥食就成了大問題。出於打掃和垃圾清運方便的考慮,隔離點的夥食是不提供湯湯水水的,這個哺乳期的媽媽喝不到湯水,不產奶了,孩子喝不到奶,每天都哇哇大哭,我每次打電話過去都能聽到哭聲,很心疼。怎麼辦?我就和農莊方面溝通,看能不能單獨給這位媽媽開個小灶,送點魚湯過去。魚湯看似尋常,可要弄到還真不容易。
  • 隔離不隔愛,醫護人員成了臨時保姆
    疫情面前,除了收治的定點醫院外,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隔離點了。一些基層醫護人員在危險來臨之際,他們衝鋒在前,舍小家大家,任勞任怨,甘當幕後英雄,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趙瑩說,隔離區內感染的風險還是有的。其他護士都比較年輕、孩子小,而她孩子大了而且經驗豐富,這個工作她最合適。  據玄武區衛健局副局長王河介紹,在集中隔離觀察點,黨員醫護人員總是第一時間衝在前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目前,醫學隔離觀察點主要從事醫學隔離觀察、協調保障、隔離人員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等工作。
  • 男童治癒出院,父母還在隔離治療!怎麼辦?他多了一個「臨時媽媽」
    1月18日,媽媽帶他從老家坐高鐵到武漢,再坐動車到杭州。7天後,小熊出現發熱症狀,此後幾天父母相繼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1月30日,小熊也被確診,收治在杭州市西溪醫院。經過醫生精心治療,小熊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治癒出院。由於孩子的父母都還在治療,丁蘭街道工作人員高穎就成了小熊「臨時媽媽」。
  • 線上元宵節5|隔離病房裡連線吃湯圓 裡面包的是「愛的餡兒」
    △張蓮琴時間:2月8日上午9點人物: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隔離病房護士長 張蓮琴2月8日早晨,剛到隔離病區上班的張蓮琴在隔離病房的生活區裡,她揭開蓋子之後熱淚盈眶,給丈夫發去了微信視頻。「愛你的餡兒」「吃湯圓,好不好吃嘛?」接通之後,丈夫讓她趕緊咬一口。張蓮琴強忍著熱淚一口咬下去。
  • 疫情下的兒童醫院:護士當起「臨時媽媽」,總結出一份養娃「說明書」
    在這些新冠肺炎患兒中,有幾個月大的嬰兒因為全家感染,只能獨自住院隔離治療,有的陪護家長也是輕症患者,為了避免在醫院交叉感染,有條件的病區都實行單間隔離。該院呼吸科主任劉凡介紹,在這種情況之下,除了診治、日常護理,患兒及家長的情緒安撫也是醫護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剛滿7個月的嬰兒樂樂全家感染,只能獨自住院,哺乳期的護士胡纖給自己的孩子斷了奶,在醫院給他當起「臨時媽媽」。
  • 瀋陽隔離點裡,出生20天的新生兒發高燒,怎麼辦?
    7月7日,在瀋陽市皇姑區一家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賓館裡,駐守在那裡的疾控組、醫療組正在向上級衛生部門匯報情況,「中午12時45分得知孩子發燒的消息,下午3時45分,孩子順利轉運到專科醫院進行診治。當看到急救車開出隔離點的那一刻,隔離點的工作人員都很激動。」
  • 「隔離不隔愛」——探訪葛店集中隔離點
    鄂州市融媒體記者葉雁翅 攝隔離不隔愛,「疫」路有「情」天。位於葛店開發區的長江職業學院新校區集中隔離點,是我市最大一處新冠肺炎患者集中隔離點,也是全市治癒出院患者定點醫學觀察點。該隔離點計劃設置床位1300張,自2月25日啟用以來,日最高使用床位數為580餘張。
  • 隔離點內的「堅守」與「溫情」
    確保了隔離點位的絕對安全。,聽取隔離點警戒巡檢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難點問題。 特警支隊支隊長馮金力具體負責組織實施隔離點安保工作,他反覆實地勘察,從安全防範的角度提出工作建議,迅速協助完成隔離點籌建改造工作。
  • 隔離病區裡,連軸轉的「胡媽媽」
    胡芳總是衝在前面,耐心指導大家如何操作,是科室年輕護士的「胡老師」「胡媽媽」。 一位譚姓患者入院後一直發燒,由於隔離病房不允許家屬陪護,於是照料患者生活的任務就落在了護士們的身上。
  • 滿洲裡集中隔離點裡的「生活管家」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8日電(記者魏婧宇)內蒙古滿洲裡市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集中隔離人員雖然足不出戶,但生活依然井井有條,一群生活管家在隔離點內為他們提供著細緻周到的服務。
  • 為何實施集中隔離,隔離點生活如何保障?河北日報記者探現場訪專家
    隔離點運行安全有序  「我們這個隔離點是一家酒店,有119間客房,已經按照『三區兩通道』標準設置完成,從昨天晚上開始接收隔離人員,目前已接收53名隔離人員。酒店管理人員已經撤離,由我們8個人的隔離點位小組負責管理。」
  • 這家醫院兒科病區試運行 三位抗疫一線臨時「媽媽」歸隊
    3月5日,圓滿完成支援任務的她們解除隔離回到家人身邊,經過休整,於3月16日一早正式返崗。日前,杭州市中醫院兒科病區已從武林院區搬遷到丁橋院區,目前還在緊鑼密鼓地為開張做最後的準備。在那一個月裡,張玲成為了「隔離寶寶」的「臨時媽媽」。她說,為了讓孩子有安全感,她一直抱著他,「讓他靠在我的肩上,拍CT、做治療,後來他靠著我的肩膀睡著了,很乖很聽話」。雖然那時穿著防護服的她已經全身溼透,但這次特殊的「護理」經歷也讓她對於今後的工作有了新規劃,「我們不僅要關注到孩子病情的治療,還要密切感知他們的心理變化」。
  • 6位「臨時媽媽」收到千字感謝信
    在「5·12」護士節前夕,呼和浩特市的彭鹿婷、李凱夫婦把一封千字感謝信送到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附院),以表達對6位「臨時媽媽」及醫院、兒科醫護人員的感激。今年年初,附院隔離病房迎來了一對特殊的小姐妹——4歲的姐姐和4個月大妹妹。她們的父母均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作為密切接觸者,小姐妹倆都要接受隔離觀察,但又需要專人照顧他們的生活。
  • 我在隔離點裡度蜜月,小生命來得竟如此「特別」
    警察態度倒挺好,勸了我們半天,還告訴我們政府為滯留的湖北旅客,專門安排了臨時安置點。按照警察叔叔的指點,我們來到了位於渝中區白象街的安置點。集中隔離生活,接著蜜月開始了。賓館是三星級的,條件挺好,最讓我感到溫馨的,是這裡的飯菜——地道的重慶燒白、酥肉、牛蛙、兔頭……每頓兩葷兩素,兩個多星期,我倆都給吃胖了。
  • 記者探訪陸豐南塘集中隔離點:暖心服務,隔離不隔愛
    為徹底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陸豐市按照防控工作部署要求,設立了多個疫情集中隔離點,對密切接觸者實行最嚴格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加大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力度,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中午12點,記者來到位於陸豐市南塘鎮的集中隔離觀察點,正好碰上午飯時間,工作人員在做好防護措施後,將營養豐富的食品送給隔離人員。隔離觀察點工作人員:了解他(隔離人員)的臨床症狀,做好他的心理輔導。隔離觀察點工作人員:我們就是做好消毒、配餐、隔離人員入住做好登記、做好錄入。
  • 「疫情防控獻愛心」愛不停息——延吉喜爾登臨時黨支部向隔離人員...
    延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包保的喜爾登臨時黨支部建立之後,始終堅持嚴格管理和暖心服務相結合,通過黨建引領凝聚工作合力,切實為隔離人員考慮,創新服務形式,營造溫馨有愛的隔離環境。3月16日,喜爾登臨時黨支部協調延邊白頭山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為隔離點捐贈了水果、海苔、洗手液、雜誌等價值6000元的生活物資,企業負責人李慧晶表示:「作為本地企業,我們始終與家鄉人民心手相連。疫情發生後,一直希望能夠通過愛心捐贈略盡綿薄之力,為隔離人員送上溫暖關懷的同時也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