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託兒所」裡的「大白媽媽」

2020-12-24 瀟湘晨報

「哈哈,我找到你了。」2月5日,在廣州市天河區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點裡,孩子們正在和醫護人員玩「躲貓貓」,純真的笑聲讓靜謐的觀察點裡的氛圍輕鬆了不少。

從陌生到熟絡,這樣的變化,在不到兩天時間內發生。這個被稱為「臨時託兒所」的觀察點裡,受隔離照顧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呼4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叫「大白媽媽」。

家人確診,小孩無人照料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讓這個冬天顯得格外寒冷。疫情面前,有這樣一群特殊的醫護人員臨危受命,接受了一份特殊的囑託。

1月24日至2月2日,天河區計有3個家庭的7名成年人,先後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東東(化名)是一個2歲大的男孩,他的母親於1月30日確診,父親和姑媽於2月1日同時確診。珊珊(化名)是一個8歲大的女孩,他的父親於1月24日確診,母親於1月25日確診。1歲的笑笑(化名)和8歲的歡歡(化名)是一對小姐妹,她們的父親於1月31日確診,母親於2月2日確診。

按照要求,與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需要集中醫學觀察,一時間,4名兒童變得無人照料。怎麼辦?

2月1日,天河區衛生健康局發出緊急號令,徵集志願者來照顧這群孩子。短短1天時間內,50餘名天河衛生健康系統的幹部職工積極響應、踴躍報名。考慮到照顧孩子的需要,優先選擇已當媽媽和兒科的護理人員負責這項任務。最終,天河區婦幼保健院的洪燕芳、梁東梅和長泰醫院的劉芬、肖淑梅成為照顧孩子們生活起居的臨時家長。

很快,一間「臨時託兒所」在天河區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點裡成功搭建。

既是護士也是兼職甜媽

記者走訪了解到,由於需要分開觀察,4個孩子以家庭為單位分布在3間房間。在每個孩子的房間裡布置了溫馨的遊樂區,如:用毛巾做成小動物,用紙片當積木拼成不同的圖畫。

「大白是動畫片《超能陸戰隊》中虛擬的暖心機器人,孩子們十分喜歡,看到我們每天穿著白色的防護服,孩子們都笑說:大白來了。於是,我們天河區婦幼保健院和長泰醫院的四位護士也甘願當起了『大白媽媽』。」梁東梅說。

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4名「大白媽媽」 投入到24小時不間斷輪值照料孩子們的工作中。 在長時間不能進食、喝水、如廁、休息,又必須忍耐防護服悶熱的情況下,「大白媽媽」們還施展出「護士兼甜媽」雙重角色的「獨門絕技」——

2歲的東東(化名)剛離開父母時不太適應,每晚睡覺前總要哭鬧好一陣,2日當晚甚至鬧騰到凌晨二時,還不肯睡。負責照料的「大白媽媽」劉芬給東東講起豬媽媽哄佩奇的故事,然後又拿出東東早上畫的小潛艇說:「東東睡吧,睡著了,小潛艇就來接你去找海底小縱隊的巴克隊長玩了。」東東漸漸安靜下來,抱著最愛的畫板甜甜地睡了。

為了讓確診患者安心治療,「大白媽媽」們定時讓孩子們與父母家人進行視頻聊天,消除孩子和家人們的焦慮情緒,同時將孩子們起居飲食的情況反饋給正在治療的家長們。

「大白媽媽」表示,盡己所能幫助確診患者照顧好孩子,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在精神上給予他們安慰與鼓勵,增強他們早日戰勝病魔的信心。羊城晚報記者 劉雲 通訊員 劉珉旻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天河隔離觀察點建起「臨時託兒所」
    孩子們純真的笑聲讓靜謐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點裡的氛圍輕鬆了不少。幾天前,孩子們還不願同前來照顧自己身著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說話,現已經把她們當做最熟悉的玩伴,還親切地稱呼她們為「大白媽媽」。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4名「大白媽媽」取消休假、打點行裝、告別親人,熱忱投入到24小時不間斷輪值照料孩子們的工作中。為照顧好這些性格迥異的小朋友,「大白媽媽」們不僅長時間不能進食、喝水、入廁、休息,又必須忍耐防護服的悶熱,還要施展出護士兼甜媽雙重角色的獨門絕技。
  • 廣州火車站有個「臨時託兒所」
    大年除夕,小宇終於見到了媽媽。牽著媽媽的手,小宇與「臨時託兒所」的武警叔叔揮手告別。  節前的廣州火車站,潮水般的人流不斷擁擠、推搡。一些帶著孩子的旅客被衝散……見此情景,在火車站指揮執勤的8730部隊部隊長趙永平、政委盧江輝,迅速從部隊調集數頂行軍帳篷以及行軍床、棉被等,在火車站設立了一個「臨時託兒所」。
  • 中建二局雲南分公司開設臨時託兒所
    同時開設了24小時臨時託兒所,由4名有一定幼教育兒經驗、擅長心理健康輔導的女性職工擔任「臨時媽媽」,解決了職工的實際困難。據悉,該公司自3月復工後,部分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因無處安頓孩子,便帶著孩子來上班。「公司真是為我們送來了及時雨。」鋼筋工人羅志萍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的4歲,小的兩歲半,復工以後,她每天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來工地,孩子的安全問題一直讓她很擔憂。
  • 新絳中學「臨時託兒所」正式開班
    新絳中學「臨時託兒所」正式開班 2020-05-17 0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年國慶長假警營臨時「託兒所」 歡樂真不少
    聽「臨時老師」講故事今年國慶長假,一群民警子女在特殊的「託兒所」度過了快樂的8天。鄭州市公安局豐產路分局開辦警營臨時「託兒所」,幫助節日堅守一線崗位的民警照顧孩子。民警李蓓是臨時「託兒所」31名小學員的「臨時老師」之一,上任前一晚,她在網上搜集了大量的親子資料,研究如何儘快和孩子們融入在一起,如何成為孩子們信任的大朋友。她和同事開設了不同主題的課堂,如手工製作、畫畫、沙盤遊戲等,還請來英語較好的民警培養孩子們的英語口語。豐產路分局食堂專門為孩子們開了「營養小灶」,豐富的肉類菜品搭配水果甜點,幾乎天天不重樣。
  • 嘉定爸爸媽媽看過來,公辦託兒所回來了
    回想小時候,家裡的爸爸媽媽都要忙著上班,小朋友們誰沒有上過託兒所呢?回首過去,託兒所是小夥伴們第一次接觸社會的場所,許多人兒時的第一份記憶就來自於託兒所生活。那時候可以開辦託兒所的主體豐富,單位裡有託兒所、街道鄉鎮也開辦託兒所。小編小時候上的就是單位裡的託兒所,一大清早跟著媽媽一起擠公交,她上班我上學↓
  • 快來看廣州這家公司的自辦託兒所,媽媽可以帶娃上班
    公司高管劉女士說,公司距離市區較遠,早年公司所處地帶周邊都是農村,公共配套尚不完善,他們才決心自辦託兒所的。一開始,公司還沒有現址的辦公新樓,他們就臨時在一個大型樓盤租了地方辦託兒所。後來公司建起新大樓後,他們就把託兒所的建設納入了新樓建設規劃中,這才有了現在託兒所的模樣。目前,託兒所接納公司員工0~6歲的孩子,在這裡,公司高管的孩子和普通員工的孩子都一視同仁。
  • 【海上記憶】為了解救老母親們,當年上海的裡弄託兒所
    那時候我的媽媽才40來歲,她也和千千萬萬的家庭婦女一起投入到這波熱潮中去了。我們弄堂裡辦起了許多生產組,有紙盒組、縫紉組、電珠組、織襪組等等,家庭婦女差不多都上班了。好了,問題來了,她們的孩子沒人管了。上海那時公辦幼兒園、託兒所很少的,不可能一下子接納那麼多的孩子,怎麼辦?我媽媽發起辦裡弄民辦託兒所,立刻有另外兩個阿姨響應一起辦。
  • 上海鐵路局常州北站:常悅580成臨時「託兒所」
    上海鐵路局常州北站:常悅580成臨時「託兒所」時間: 2014-01-23責任編輯: 古劍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1月23日訊 常悅580雷鋒服務站是京滬高鐵常州北站的一個服務品牌,竭盡所能為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的旅客提供服務和便利,是旅途中旅客們小憩的家,是旅客們的幫手,是旅客們的朋友,有時也化身為臨時「託兒所」。
  • 隔離點裡的「臨時媽媽」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轉發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英文主帳號稿件《隔離點裡的「臨時媽媽」》,讚譽中國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愛心。得知這一情況後,迎江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立即向全區醫療工作者發出到隔離醫學觀察點照顧孩子的倡議,微信群裡的消息被快速轉發。當時已是元宵節的深夜,多位醫生護士主動請纓,要求承擔「臨時媽媽」的任務。  安慶市迎江區人民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祖璐鷺的孩子也才2歲,卻第一個報了名。「帶娃我有經驗,讓我去吧,孩子還太小了,得有懂得母嬰護理的人。」祖璐鷺說。
  • 一天接到多起兒童走失報警 廈門一社區警務室變「臨時託兒所」
    拿著挖沙鏟的,抱著奶茶杯的,還有穿著兒童泳裝的……昨日,潘塗派出所的金海社區警務室,成了「臨時託兒所」,最高峰時,有三個小朋友等著警察幫他們找家長。金海社區警務室:執勤人員用望遠鏡幫孩子找家長記者趕到同安潘塗派出所的金海社區警務室時發現,假期第一天,這裡變成了「臨時託兒所」。據了解,在同安濱海旅遊浪漫線,截至昨日18時,警方與曙光救援隊員已在這裡幫七個孩子找到家長。
  • 因有被感染風險 日本護士送孩子去託兒所被拒收
    日本愛知縣的一名護士媽媽像往常一樣在上班前把孩子送到託兒所,卻沒想到被老師告知「託兒所現在不接收醫護人員的孩子」。護士媽媽向園方解釋自己沒有接觸確診的醫生,但是園方仍然堅持拒絕。最後,這名母親只好臨時請假在家照看孩子。她說:「我想在醫院工作是因為想幫助別人。但是孩子沒有人照顧的話,我就沒法好好工作,我感覺很難受。」
  • 社區裡開了個「託兒所」
    社區裡開了個「託兒所」 發布時間:2013年06月20日11時42分   稿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中安在線   ????居民家的孩子沒人看或者放學之後沒有人接,可以送到綠園區正陽街道豐和社區,有專門的志願者代為看管接送以及課程輔導  ????
  • 新生兒科裡的「臨時媽媽」
    原標題:新生兒科裡的「臨時媽媽」 妮妮不幸失去了母親,接管她的護士踴躍扮演起了「媽媽」的角色,其中的溫情一幕被一名護士拍下上傳了朋友圈。這些護士們沒想到的是,通過網絡傳播效應,她們的善良舉動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關注。 病房來了個「超齡」嬰兒 在新生兒科病房裡,妮妮的年齡顯得有點大了——這裡一般接收的都是出生一個月以內的嬰兒。
  • 幼兒是與父母在一起呆在家裡好,還是去託兒所發展得更好?
    有些家庭可能認為,孩子在託兒所環境中會發展得更好、更成熟,而另一些家庭則認為,全職父母是正確撫養孩子的必要條件。考慮事項在決定是讓父母呆在家裡還是把孩子送到託兒所時,經濟狀況通常是主要考慮因素。有時候,父母負擔不起其中一人帶孩子呆在家裡,而其他家庭則發現,即使父母都工作,高質量的託兒所的費用也很昂貴。
  • 河南留觀病區感人瞬間:為表達感謝,小患者飛吻「臨時媽媽」
    在醫院兒童留觀病區,收治的多是父母不便在身邊陪護的小患兒,除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病區的醫護人員還當起了他們的「臨時家長」,朝夕的陪伴相處中,這裡發生著許多溫暖的故事。 【高甜瞬間:小患者飛吻「臨時媽媽」】 「來寶貝,再飛吻一個。」
  • 北京朝陽一私人託兒所失火1名女童身亡(圖)
    兩間燒塌另一間只剩框架起火的託兒所名叫「陽光樂園」,位於一條1米多寬胡同的一側。這處平房院子裡共3間房,另有一間搭出來的廚房。昨日,其中兩間被大火燒塌,另外一間也被燒得只剩框架,房間的外側一片凌亂,散落著一些書本文具。
  • 孩子什麼年齡送託兒所最好
    孩子上託兒所後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孩子離開媽媽,要進行一些相對獨立的生活。因為託兒所裡需要照顧的兒童較多,老師不可能時時在照顧這一個孩子。因此,要求孩子能夠獨立行走,能主動表達自己的要求,如大小便等,並且會自己學著吃飯,這些要求需要1歲半到2歲的孩子才能達到。同時託兒所有規律的生活,有比較規範的教育,但這些客觀條件只有等到孩子到1歲半左右之後才能發揮作用。所以讓孩子上託兒所的年齡不宜太小。
  • 有託兒所月收費1.2萬 有託管項目由政府買單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深圳存在三類託幼機構:由政府購買服務,在社區服務中心為0-3歲幼兒提供臨時託管服務;個人在住宅區內開設的家庭式0-3歲幼兒日託、晚託,通常無牌無照;私立幼兒託管機構,部分走高端路線,引進歐美比較成熟的嬰幼兒教育模式,但學費昂貴。    託兒所月收費1.2萬,家長稱合理    「媽媽,媽媽!
  • 魚龍混雜 缺乏監管——託兒所何以走出困局
    魚龍混雜 缺乏監管——託兒所 何以走出困局不想讓老人帶、又不放心交給保姆……從產假結束到上幼兒園,這段時間孩子由誰來管,令不少職場媽媽倍感頭疼。入託難「小託兒所衛生差,大機構老師顧不過來」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徐婷(化名)已經給兒子貝貝換了三家託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