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和治療線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疫情面前,除了收治的定點醫院外,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隔離點了。一些基層醫護人員在危險來臨之際,他們衝鋒在前,舍小家大家,任勞任怨,甘當幕後英雄,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父親患癌,她卻奔赴了抗疫一線
1月27日,南京玄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到隔離點需要派醫護人員進入的通知後,大家紛紛主動請纓,寫下「請戰書」。預備黨員、玄武醫院內科護士長趙瑩參加工作已20年,看到疫情發展,她深知一線正需要她這樣經驗豐富的醫護工作者。趙瑩與愛人簡單商量後,將孩子囑託給母親,就一頭扎進了防疫一線。
而此時,她的父親剛剛做過直腸癌手術,化療期間正需要她去照顧,而她的母親眼睛高度近視近乎失明。「困難家家有,此時我不帶頭誰帶頭?」趙瑩說,隔離區內感染的風險還是有的。其他護士都比較年輕、孩子小,而她孩子大了而且經驗豐富,這個工作她最合適。
據玄武區衛健局副局長王河介紹,在集中隔離觀察點,黨員醫護人員總是第一時間衝在前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目前,醫學隔離觀察點主要從事醫學隔離觀察、協調保障、隔離人員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等工作。
醫護人員成了隔離孩子們的臨時保姆
在隔離區內,34位密切接觸者必須24小時全天侯待在裡面,不能外出走動。待在室內,對於成年人還好辦些,但天性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讓他們整天待在室內卻是個不小的難題。而且在玄武區隔離點有6個未成年的孩子,最小的只有4歲。
有一對夫妻都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奶奶和孫子作為密切接觸者住進了隔離點。鎖金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書記劉豔說,為了安撫孩子想念父母的情緒,醫護人員想盡了一切辦法,不僅要照顧孩子和老人的生活起居,還得陪孩子玩耍,成了臨時的保姆。隔離觀察點臨時黨支部,專門購買了一些玩具和禮物給駐點的孩子們。時間一久,孩子們竟然與醫護人員成了好朋友。
小女子挑大梁,沒告訴父母進隔離區
鄧詩紅是玄武區後宰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剛參加工作不久的護士。醫院要派人手到隔離的通知下發後,她第一時間報了名。「我至今還沒敢跟父母說我進隔離區的事,怕他們惦記。」鄧詩紅老家是江西人,本來盼著春節假期回去陪父母的她果斷退了車票。
個子不高,甚至有些瘦弱的鄧詩紅,卻負責著隔離病房內的諸多繁雜事務,34位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的一日三餐、每日兩次的量體溫、一些生活用品的需求等。生活垃圾她每天都要從六樓背到樓下處理,本來防護服就悶氣,來回上下樓一次,她的衣服全部溼透。對此,鄧詩紅說:「再難再苦的工作總得有人幹,我不上誰上?」
交匯點記者 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