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中福社區:「保姆式」服務溫暖居家隔離人員

2020-12-23 網易新聞

前情提要

從2月7日開始,高新區(江海區)防疫指揮部宣傳信息組在江門高新微信公眾號開闢「對話網格員」專欄,隨機採訪該區的基層網格員,為我們呈現真實的一線防疫狀態。

對話網格員

禮樂街道中福社區

鄧廣信(書記)

袁苑婷(委員)

梁賢輝(幹部)

宣傳信息組:您好,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中福社區的情況嗎?

鄧廣信:中福社區成立於2015年1月21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禮樂街道帕佳圖尚品樓盤13幢首層101號,目前社區管轄原中福(即現文錦苑1至28幢,帕佳圖小區、文昌中英文小區到利生車城、恆大御景半島花園。轄區面積面積0.7平方公裡。中福社區現有人口15230人,5617戶,其中湖北籍的113人,溫州籍的22人。

宣傳信息組:自疫情發生以來,相信您們已經進行了人員排查,所了解到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鄧廣信:目前,經排查,轄區內有19戶,共66人為醫學觀察對象。現在已有42人解除醫學觀察,24人仍在隔離。

宣傳信息組:為了防控疫情,社區還做了什麼工作呢?

鄧廣信:我們從大年初三起全員上班,當時已經根據轄區情況讓社區每個工作人員負責一塊區域進行排查。後來區防疫指揮部會議印發網格化防控方案後,我們對照再細化。目前,中福社區劃分為6個網格共23個網格員。每個網格各有一名組長及兩名組員組成的。其中恆大小區,每兩幢樓配備一個管家(由恆大物業自行配備)。在疫情防疫剛開始階段,全體網格員按各自負責的網格片區開展全方位宣傳,如逐戶上門宣傳、主要路口張貼宣傳海報、播放疫情防疫廣播、微信宣傳等。還要通過電話核實每戶居民外出情況,無法聯繫上的則要上門核實。

宣傳信息組:據了解,中福社區利用微信關愛隔離人員的舉措獲得了省、市級媒體的關注(羊城晚報報導《隔離病毒不隔愛!江門「保姆式」服務隔離對象》江門日報報導《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 「保姆式」服務 溫暖居家隔離人員 》),可以再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嗎?

鄧廣信:這個還是要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大力支持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很重要,我社區工作人員也堅持將心比心地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保姆式」服務。接受居家隔離的人員肯定在生活中有諸多不便,我們利用線上通訊軟體,添加每戶需隔離家庭的人員微信,除每天對隔離家庭進行體溫數據監測及行蹤監測外,還及時了解隔離家庭的需求,主動化身「跑腿小哥」,為他們提供代購生活用品服務,並處理生活垃圾等。這樣子不僅擴寬了溝通渠道,更有效縮短與居家隔離人員的交流距離和減少外出交叉感染風險。

而有時候通過交流,會發現隔離人員存在心情低落、煩躁壓抑的情況,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及時開導,緩解他們的情緒,努力做到像家人一樣溫暖彼此,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

宣傳信息組:當前,江門市實施疫情管控「九個從嚴」措施,那麼在中福社區,我們是怎麼貫徹落實的呢?

袁苑婷:根據「九個從嚴」措施的要求,我們迅速落實有關措施,聯合轄區3個小區,馬上印刷了居民出入通行證,一戶一證進行發放,共設置了3個疫情檢測點,平均每個檢測點安排3-8名人員,加強對居民的體溫檢測。每戶家庭每兩天指派一名家庭成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憑通行證出入。

宣傳信息組:中福社區內也有不少的企業,針對復工問題,社區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梁賢輝:針對需要復工上班的人員和恢復經營的個體戶,上班人員需要開具印有單位蓋章的復工證明,個體戶則需要到社區中心進行登記,申請特定出入證明。我們也會協助他們提供有關資料,幫助自查復工條件情況是否到位,如防疫宣傳是否到位、防疫物資是否到位等。目前,轄區內已有15家企業順利復工。

相關焦點

  • 新莊社區送愛心面與居家隔離人員「隔離不隔心」
    深圳新聞網2月24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洳鑫 通訊員 餘巍巍 駱耀森)2月21日,光明區馬田街道新莊社區工作人員收到轄區居家隔離人員王女士發來的簡訊:「你們放在門口的愛心面和慰問信收到了,謝謝社區對我們的關心,同時請轉告網格員小練、小羅等人,這段時間不斷上門為我們提供服務辛苦了
  • 24小時「保姆式」服務讓醫學觀察人員感受家的溫暖
    2月15日,在五指山大酒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房間進行消毒。2月15日,北碚五指山大酒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一輛醫用車沿著蜿蜒的公路從遠處徐徐駛來,幾名醫務人員下車後徑直來到一棟小樓前,有條不紊地開始新冠病毒核酸採樣準備。小樓裡,醫學觀察人員高先生隔著窗戶往外張望,在此接受醫學觀察8天的他眼神略顯急切,旁邊收拾妥當的行李箱擺放在地上,仿佛與高先生一樣在等待解除醫學觀察前的最後一次取樣。
  • 長春經開區崑山社區黨委創新建立居家隔離人員微信群
    在工作中,社區班子心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系,創新建立崑山社區緊急預案微信群,實現對轄區居家醫學隔離人員的四級監管,得到了經開區管委會的充分肯定。居家醫學隔離人員的管控及服務是疫情防控工作至關重要的一環。為動態掌握隔離人員的身體情況,社區網格長、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每天分別詢問兩次他們的體溫及身體狀況,難免會引起有些被隔離人員的反感,產生牴觸情緒而不配合工作。
  • 居家隔離有人關愛 鄭州林山寨街道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管理服務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通訊員 劉新宇 張夢)人文關懷、體溫測量、物資供應、生活保障......近日,鄭州市中原區林山寨街道為進一步有效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嚴格落實《鄭防控辦53號》文件精神,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的管理服務。
  • 浙江台州居家隔離記:隔離病毒 不隔溫暖
    而對於居家隔離的人員而言,關起了一扇門,卻有更多主動而來的關愛與理解,讓居家隔離不太寒冷。  居家醫學觀察的那扇門,隔不開關愛與理解  隔離的是疫情,不是真情。工作人員在戶主門口放下滿滿幾袋,雞蛋、大米、油、麵包……沉甸甸的生活用品,雖隔了一扇門,卻隔不住滿滿的愛。  「你們防護措施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 智能監控系統服務居家隔離人員,保障一線人員身體健康
    「您正處於居家隔離期間,請不要出門走動,有需要請告訴我,我會幫您解決。」「我有個快遞在社區大門口,請幫忙送到我家門口。」「好,我馬上幫您辦!」在順義區勝利街道義賓南區,社區工作人員李錦輝正通過居家隔離人員智能監控系統,與一位居家隔離的居民遠程對話。
  • 隔離不隔愛,八裡湖社區為居家隔離人員送生活物品
    九江新聞網(洪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七裡湖街道八裡湖社區認真貫徹落實「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八裡湖社區工作人員為外地返潯居家隔離尚先生送去生活物品。
  • 隔離居民收到DIY蛋糕,社區「居家後援團」實力「圈粉」
    「被隔離的日子,我們不孤單,社區工作人員真的太暖心了,今天還幫我們買了豬頭肉。」呼蘭區建設路街道的社區工作者感動著轄區內從外地返鄉需要居家隔離14天的居民們,不僅幫忙跑腿「代購」,甚至還自製蛋糕為過生日的居民送去祝福,這一波操作太暖了。
  • 臺灣居家式託育經驗及啟示
    居家式託育服務的提供者——「保姆」以自己的家庭為場所,利用家中現有資源,包括 空間、設施、人力等,以收費的形式為嬰幼兒提供照顧服務。相較於機構式託育服務,居家式託育是一種非正式的、個人化的、有彈性託育時間的、位於社區內的、收託人數較少的託育類型,且具體照看內容及照看形式由父母與保姆協商決定。因此,家長、幼兒及保姆之間能維持較親近的關係。
  • 府青 | 足不出戶食無憂 「防疫」保姆送溫情
    「劉大哥,我們是社區的志願者,你需要的油、米、肉、蔬菜,我們已經買回來了,請你出來拿一下……你還有什麼需求,儘管給我們說,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隨時為你們服務。」「給你們添麻煩了,實在是不好意思,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家住府青路街道的劉大哥動情地感謝道。
  • 跑腿小二、居家保姆……她說要當居家隔離者的溫情後盾
    「看到她朋友圈發的『為期14天的居家觀察結束了,謝謝奮戰在抗議一線的你們!』,特別感動。」這是近日德雲村村委會副主任張萍見到小編,說的一句話。話中提到的「她」,是德雲村的一名居家隔離人員,現在已經結束隔離返回工作地了。
  • 碑山社區:全面做好國外返內人員居家隔離工作
    12月21日,內江高新區碑山社區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到好美家小區看望居家隔離人員,叮囑他如果需要買東西,就與社區聯繫。「好美家小區居家隔離的居民,是17日從國外返內人員,之前在其他地方已經隔離了14天,回到內江後,已居家隔離了五天,也做了核酸檢測。」
  • 戴上智能手環,居家隔離更溫暖
    5日上午9點,南京新街口街道唱經樓社區主任錢秀和社區醫生一起,準時敲響了隔離居民李成華(化名)的家門,「老李,今天送你一個新玩意!」給李成華量完體溫,錢秀拿出一個紙盒,「這是智能手環,街道給你們配的,能計步能定位,能通話能預報天氣,還能測心率。」確保居家隔離人員14天不出門,是基層疫情防控的關鍵。
  • 炫特社區「紅色閃送團」「搶單」服務居家觀察人員
    「您好,我是社區志願者,您的快遞已經送到,請您儘快查收。」在六裡屯街道炫特社區,有一個人如其名的「紅色閃送團」,他們藉助線上系統為居家觀察人員提供更高效的寄取快遞服務,實現平均配送時長在15分鐘以內,便利了居家觀察人員的生活。
  • 長安鎮錦廈社區創新推行「樓長制和管家式」服務
    長安鎮錦廈社區創新推行「樓長制和管家式」服務,對隔離人員管吃管住管購物,做好生活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的跟蹤服務,讓他們感受到融融暖意。健康小禮包送上門「非常感謝你們這麼多天的關心、照顧,謝謝你們!」談起錦廈社區的管家式服務,從湖北到莞人員張某舉起了大拇指點讚。2月11日,是張某和侄女居家隔離的第14天,她們是1月29日從湖北省襄陽市回到長安錦廈社區,說起隔離期間的生活,張某深有感觸。「明天是我和侄女居家隔離的第十四天了,我相信困難一定會過去的,今後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希望在明天。」
  • 宿城雙莊街道白堡社區:居家隔離不隔心
    但是疫情尚未過去,不可放鬆防疫控疫的警惕,做好自我防護,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外出時請戴口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日,宿城區雙莊街道白堡社區相關負責人來到社區居民劉先生家中,向他們宣布解除隔離的通知。「這個春節雖然一直在家哪也不能去,但我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劉先生激動地說。
  • 臺灣居家式託育經驗及啟示(節選)
    居家式託育的政策與管理居家式託育是託育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託育服務朝專業化、規範化方向發展,臺灣頒布了一系列與居家式託育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並成立專管部門來負責居家託育服務人員的培訓、監管等工作。
  • 集中隔離點中的90後「讓來這裡的人感受到和居家一樣的溫暖安全」
    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戰在全國全面打響,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滸墅關90後張瀅辰第一時間投身戰「疫」,前往集中隔離點工作。2月8日,為儘快啟用集中隔離點,為全鎮精準防控疫情準備「中轉站」,張瀅辰與工作人員連夜趕赴現場勘查,著手改建符合要求的集中隔離點。對照隔離點的各項標準,他要求一條一條過,一項一項核,在防疫工作面前,任何一個細微的失誤都可能造成隱患。
  • 24小時「保姆式」服務 隔離不隔愛
    12日下午,在江北區一隔離房內,隔離留觀的李女士正通過微信視頻和閨蜜「吐槽」。   李女士說,她從湖北返渝,已被隔離7天。隔離點上的工作人員服務周到,自己在這裡看看電視,打打遊戲,不覺得無聊。   「元宵節那天,不能跟家人團聚本來有些失落,沒想到還給我們送來了湯圓,心裡很感動。」李女士說。
  • 返京人員一律隔離14天!全面檢查現有居家觀察人員!今天起,這些規定...
    為了減少清明期間人員流動、人員聚集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的風險,北京和各地也都推出了綠色、低碳、文明的祭掃方式,就是大家所崇尚的「清明居家寄哀思、網絡祭掃傳真情」這樣一個方式。建議廣大市民朋友可以通過網絡祭奠,通過分散式的、居家的、追思的方式,也可以通過預約、代辦祭掃等方式來寄託對親人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