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廈社區為隔離人員做好生活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的跟蹤服務 長安供圖
早發現、早隔離,是應對疫情最原始、最有效的辦法。然而,隔離人員可能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憂,如何才能夠讓他們擔心少一點、安心多一點?
長安鎮錦廈社區創新推行「樓長制和管家式」服務,對隔離人員管吃管住管購物,做好生活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的跟蹤服務,讓他們感受到融融暖意。
健康小禮包送上門
「非常感謝你們這麼多天的關心、照顧,謝謝你們!」2月8日下午4點半,住在錦廈舊村出租屋的彭某在家門口領取盒飯後,向幾米外的送餐人員表達謝意,這是他們家吃的最後一頓隔離晚餐。
今年1月25日晚上11點半左右,彭某一家從湖北省廣水市回到長安。第二天一早,錦廈舊村樓長李仲波、民警和社區醫生就上門,開展實地排查和宣傳解釋工作,做好登記和報備,由社區醫生開具居家醫學觀察14天告知書,並由樓長填寫居家隔離健康告知書,對其進行體溫監測。
剛開始的時候,彭某非常擔心隔離期間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和身體健康,特別擔憂是否被感染。令他想不到的是,錦廈社區給家裡送來了裝有大米、食用油等物資和體溫計、口罩的健康小禮包,而且每天都有專門人員送飯上門、測體溫、宣傳預防知識,解決了後顧之憂。隔離期間,一家人有時候看電視關注疫情防控情況,有時候則陪女兒看書、做功課,安心度過這段特別的日子。
經過醫護人員全面檢查,2月9日,彭某一家三口解除居家隔離。在這段時間裡,彭某一家經歷了從擔心到安心的過程,這得益於錦廈社區創新推出的樓長制和管家式服務。
送餐貼心服務受點讚
「從我們到達長安開始,錦廈社區就有工作人員叮囑我們不要出門,每天都有給我們上門量體溫、送口罩,還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務這一塊我們都挺滿意的。」談起錦廈社區的管家式服務,從湖北到莞人員張某舉起了大拇指點讚。
2月11日,是張某和侄女居家隔離的第14天,她們是1月29日從湖北省襄陽市回到長安錦廈社區,說起隔離期間的生活,張某深有感觸。
「明天是我和侄女居家隔離的第十四天了,我相信困難一定會過去的,今後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希望在明天。」居家隔離期間,張某在家每天做好清潔消毒,閒暇時間還會做瑜伽放鬆身心。
錦廈第二社區衛生站全科醫生劉興旺告訴記者,對隔離人員,他們每天都會上門進行體溫檢測,詢問其有無不適症狀,如果發現有發燒、咳嗽、氣喘等症狀的隔離者要及時轉到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確診。
提供管家式服務
「對重點管理對象,我們聯合社區醫生、轄區民警、網格員等進行現場排查,並在14天內進行體溫和身體健康情況的跟進。」隨著返程人員增多,錦廈舊村樓長李仲波越來越忙。他每天根據統計數據對網格內出租屋二手房東、租住人員進行宣傳,上報從湖北到舊村人員信息,提醒二手房東做好出租屋環境衛生清掃,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其中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做好隔離人員核查和管家式服務。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做好防疫工作,錦廈社區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組建了由駐社區班子(分管領導)+鎮幹部團隊+社區幹部組成的疫情防控幹部隊伍,建立鎮領導駐點錦廈社區團隊疫情防控工作組。
此外,錦廈社區嚴格落實居家隔離措施,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做到居家隔離者足不出戶。明確由「鎮駐村團隊和社區黨員幹部+公安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網格管理員」組成見麵團隊,親自參與社區居家隔離人員首次見面,落實隔離措施。
社區對居家隔離人員加強跟蹤管理,實行「幹部聯企、黨員聯戶」,每一戶落實一名鎮(村)黨員幹部作為管家,提供管家式服務。
隔離期間,各駐點團隊工作人員分上午11:00和下午4:30為隔離觀察人員送餐,在心理上關心、安撫他們,監測體溫,並代為採購生活日用品、拿快遞,對垃圾進行集中處理,對隔離區域、居住地點進行消毒殺菌。此外,錦廈社區還整體租用一家酒店設置1個集中醫學觀察點,對集中隔離人員開展管家式服務。
記者 雷元全 通訊員 李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