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心靈咖啡百家談:所謂的「偽心理學」,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2021-02-16 心靈咖啡

心理學科班出身的學生們,當被人誤解為算命先生時,往往非常無奈,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篤信心理學是一門建立在觀察、統計、實驗等科學研究方法上的學科,妥妥的是一門科學。雖然學院派中的不少人都在堅定地捍衛者心理學的「正統」,但是,這不妨礙搞心理諮詢的實踐派使用一些未經科學證實但卻好用的「心理學療法」,普通大眾更是對星座、塔羅、血型、性格色彩等津津樂道。

在這個矛盾的情境中,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偽心理學」?

值此,心靈咖啡網邀請到了幾位嘉賓,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 主持人:

Zoe,心靈咖啡網編輯,心窩小編。

參與討論的嘉賓有:

□ 王東傑

魯東大學心理學本科畢業,國家註冊三級心理諮詢師。曾供職於北京萬生諮詢有限公司,宣武醫院心理諮詢中心。先後跟隨辛思潔、孫曉峰、Molyn·Leszcz、Ruthellen·Josselson學習歐文·亞隆團體諮詢,Marcia·Leventhal、Ilene·serlin學習藝術心理治療。期間接受若道佔星機構的培訓。並跟隨其他眾多老師學習塔羅,OH卡牌等。

□ 齊嫣潔

心靈咖啡網誌願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EAP培訓執行師,國家催眠保健師,太原市心理研究會理事,太原市品言愉心心理諮詢有限公司資深諮詢師。

□ 戴瑩瑩

心靈咖啡網誌願者。江蘇蘇州人。曾因抑鬱症開始接觸心理學及靈修。零零散散讀過些書之後打開了玄學新大門,酷愛研究面相,手相。後因周易太深奧轉戰儒釋道。現今潛心學佛,偶爾讀哲學。

□ 唐婷

心窩交流群群友。西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本科,曾學習蔡仲淮的短期催眠,目前對精神分析,意象對話感興趣。

□ 陳語凡

心窩交流群群友。半路出家,曾經的來訪者,現在的心理學愛好者。讀過布倫納《精神分析入門》,卡什丹《客體關係治療》,卡倫霍妮《我們內心的衝突》、《自我分析》,《佛洛依德及其後繼者》。目前在讀歐文亞隆的《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以及羅洛梅的《存在之發現》。

□ Wayne

心靈咖啡網主編。

一個搞學院派心理學出身的人,為何搞著搞著去搞佔星了?

Zoe:

王東傑你好,看你的履歷時我不禁好奇,你是正規大學心理系出身的,但現在卻也在佔星和塔羅上有了較多的鑽研,但據我個人的了解,很多學院派的心理學學生都視星座、塔羅等為偽科學,為何你卻並不這樣認為?能否跟我們談談,你最初接觸佔星和塔羅,是怎樣的情形?

王東傑:

剛接觸佔星和塔羅時我很排斥,我覺得都是騙人的。直到去年冬天,才改變了想法。

去年冬天,我來北京。當時還不確定要留下。擺在我面前的有三個選擇:留下,回家,去成都。

朋友說要帶我去塔羅店,說,就是玩玩兒。我就去了。

然後就去算了一次塔羅。將信將疑的我,只告訴塔羅師,我面臨三個選擇,但我並沒有告訴她我的選擇分別是什麼。當塔羅師了解了之後,接下來發生的事很簡單。

洗牌、切牌、抽排、解牌。一氣呵成。

有意思的是,儘管我並沒有告訴她我的選擇分別是什麼,但而從她對牌面的解釋看,卻剛好契合我所做這三種選擇的可能後果。

所以塔羅的結果是,在北京和回家比較好。後來我選擇了留在北京,的確也很不錯。

後來,出於一種好玩兒的心態,我開始學塔羅。再後來,因為我想泡妞,就自己學習了佔星(笑)。但是這兩樣東西,學了之後,我才更發現其中的美好。

也許,這正印證了那句話:「對世俗事物必須先有認識才能產生愛,對神聖事物則必須先有愛才能產生認識。」

對這麼神聖的事物,我之前的智商怎麼能夠理解,只有我先愛它(因為愛妞,所以愛佔星塔羅),然後學習它,才真正了解了它。

Zoe:

我有個疑問,(王東傑:你說~)你說,剛接觸佔星和塔羅時都覺得是騙人的,你早先得出這個「都是騙人的」的判斷,想必也經過了一定的了解,那麼,為什麼之前那麼懷疑,但在那次經歷之後,就徹底相信了呢?

王東傑:

其實,那天去了之後,我也還是半信半疑。這些東西,是需要之後,自己回家慢慢反思沉澱的。(Zoe :那你是怎麼沉澱的?)當我回頭看看我做出的選擇和我的塔羅。當我拿著一個熟人或陌生人的星盤,去了解對方。還有我看的最多的,自己的星盤。

學院派心理學和「偽心理學」如何才能兼容?

Zoe:

我了解到,你學習過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團體心理諮詢、全人模式藝術心理治療、佔星學、塔羅……我很好奇,你學過的這些東西,是以何種方式兼容的?就好比,我大學時候,接觸最多的,是精分打底,朱建軍的意象,別的比較少,但其他療法也有所了解。但是對星座塔羅之類的都是不信的,覺得家排也邪乎。所以看到你的經歷,就很好奇,你是怎麼兼容的?或者說,你是怎麼找到兼容的方式的?

王東傑:

這樣說吧,放下心中評判,先去了解,再去思考。對事實最大的誤解就是沒有了解。

Zoe:

那你覺得,這些技術之間,有衝突麼?還是沒有?

王東傑:

沒有衝突,之所以感覺有,是因為技術還不到家。所有技術背後的東西都是相同的,就是所謂的「道」吧。

Zoe:

這樣啊~

我剛剛在你的QQ空間裡,看到一篇名為《短文三篇》的日誌,其中有這麼一段:

「在電影《異度空間》中,神父問心理醫生,你有宗教信仰嗎?醫生說:目前沒有,或許在我老了以後,當我不能再以科學解釋我所看到一些事物,我或許會去信奉某種宗教吧。

「這也是以往我對一切形而上的東西所抱有的態度。」

我可以問下,你這裡的「態度」是指什麼嗎?

王東傑:

敬畏的態度。

年輕時因為見得東西少,因為對自己還有身邊的環境有一種,年輕氣盛的掌控感。所以覺得一切都可以解釋,可以控制。

但隨著見到事情變多,這種虛幻的控制感慢慢被對於宇宙,自然,人類的敬畏心所取代。

Zoe:

我是否可以理解為:

有些人是,解釋不了,我發展我解釋的能力,繼續解釋。

你這類是,解釋不了,我不盲目解釋,我敬畏。

王東傑:

是的,你可以這麼理解。

「消化不良」,是每一個深入接觸了「偽心理學」的心理學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

Zoe:

我很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現在的感覺。(王:請說~)我想起亞里斯多德說,真正的學習都伴隨著痛苦,我現在就覺得有點痛苦。

跟你聊天的時候,我想起,前陣子做過一個夢,是一隻長得像雞蛋的生物吃一個小雞蛋,然後吃著吃著,蛋形生物的後腦勺破了,蛋形生物不動了,死掉了。

我當時自己解釋為,這是告訴我,我學的東西,跟自己原本的認知產生了不兼容。雖然都是蛋。(王東傑:蛋吃了蛋,好有意思的意象。)嘿嘿。當時還想到一個詞,好像是叫「循環」吧,忘了。但如果是循環的話,原本都是蛋,那麼就是自己跟自己循環不暢。還有,後腦勺破了,應該是殼太硬了不消化。這些都讓我覺得,我得好好消化一下才是。

王東傑:

哈哈,是啊。這是咱們這一階段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吧。

Zoe:

你也曾經「消化不良」過麼?

王東傑:

我現在也消化不良,有時試圖用心理學角度去解釋佔星塔羅,比如在你剛才提到的那篇文章中,我是這麼說的:

「洗牌、切牌、抽排、解牌。這四個過程,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前3個過程類似於靜心或冥想——建立起一層保護罩,這層保護罩把諮詢師和來訪者套起來,使諮訪關係更加牢固,也一定程度與外界隔絕。第4個過程則是諮詢師與來訪者的工作過程,諮詢師通過牌面甚至會更快的讓來訪者打開,訴說問題。在諮詢師那裡,來訪者得到的不是答案,而是對問題的思索和簡單的6張塔羅牌。」

但這個解釋,也只觸及皮毛。真正深層的問題,我也不知道怎麼去理解。(Zoe:比如說?)比如說,第4步「解牌」中,關於塔羅師的直覺性的東西。

Zoe:

能具體說說麼?

王東傑:

我總共去過兩次那家塔羅店,第一次是去年冬天,我選擇留在北京。第二次是今年剛過去的冬天,我選擇辭職,還是繼續留下。

她很認真的給我看了兩個結果,也分別解釋了一下,兩個選擇的利弊,和在接下來幾個月可能發生的事情。總體來講,留在北京繼續工作很好,而離開的變數很大,且不好。

都看完了以後,她說:雖然留下來的結果看起來更好,但是這個選項似乎並不存在。我說,是的,其實我已經把自己行李都寄走了,已經決定離開了。

她說:「怪不得呢。」

Zoe:

聽起來很厲害啊。你是覺得,這個直覺性,不知道怎麼解釋?

王東傑:

是的

Zoe:

我個人覺得,這可能不是有關塔羅的直覺無法解釋,而是直覺本身無法解釋。

大學時候有個朋友,我倆經常互相釋夢,她直覺就很強。有回,我把夢說了出來,夢裡有一些意象,她只通過鞋子、鞋帶這些意象,一下子就猜到了問題與感情有關。但,這個意象本可以有很多解釋。

王東傑:

嗯,是啊。就是這個直覺性本身的難以解釋。

Zoe:

然後,非要用榮格的共時性來解釋的話,又覺得沒安全感。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心裡會反問:「這也算解釋?」因為,這不是因果解釋。

王東傑:

所以,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吧。

直面我們心中的「不確定」:所謂「因果」,所謂「科學」

Zoe:

我忽然覺得,凡事都要求個「科學」,可能根源是不安全感。

Wayne:

科學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有規律了就可控了,可控了也就有安全感了。

說實話,我自我覺著接受度還是蠻高的一個人,但一直對玄學我還是蠻排斥的,但後來自把榮格文集仔細讀了一遍,我態度有明顯的變化了。

戴瑩瑩:

我以前對玄學、宗教也是這樣的態度……後來就被打臉了。

齊嫣潔:

玄學絕對是科學。

Wayne:

如果一定要說是科學,那就不是建立在因果原則之上的科學。我們現在說科學,一般指的都是建立在因果原則之上的。

齊嫣潔:

對。比如說現在的量子力學,就打破了因果。世間的淵源,遠比因果深遠。

我是個心理諮詢師。正規的心理諮詢以外,我有些偏玄學,走易經和道家,很多民間問題,不是簡單的心理諮詢可以解決的。但絕對是科學,只是因為人類解釋不了,才會亂找各種理由。世界上的事,一道通,道道通,萬般皆有源,只是諮詢師聽起來更高大上而已。

戴瑩瑩:

我也覺得玄學很科學~老祖宗留下的很多東西都博大精深。就是太難了。

齊嫣潔:

只是因為廣度太深,才被所謂「正途」百般刁難。

令我們又敬又畏的:所謂「神秘現象」

戴瑩瑩:

「世間的淵源,遠比因果深遠。」這都要牽扯到前後世了吧?

齊嫣潔:

是啊,所以有時這一道被封殺,但很多時候,人們要處理問題,走投無路時,只能求助這一道。前後世也很狹窄,最好把生命的發展看作一條河流,每個人都是細碎的支流。

戴瑩瑩:

站在四維上看嗎?

齊嫣潔:

可以這麼說。要加時間和空間。

Zoe:

說到時間和空間,我想到一件事。我最近手機時間經常錯亂,穿越到1970年,是什麼道理?(笑)我知道科學肯定說,是手機出問題了,齊嫣潔你怎麼看?

齊嫣潔:

哈哈,你的手機把我難住了,你這是正經問的嗎?

Zoe:

米事,就當它秀逗了吧~我就是來自曝糗事的。

齊嫣潔:

覺得它是糗事,就別放在心上,沒事的。

Zoe:

自己覺得有意義,才需要被處理。是這樣的原則?

齊嫣潔:

當你產生疑惑,就會有心結,這就是能量,當有能量產生,就需要處理,如果就是當作糗事,說完拉倒,就不會有東西需要處理。

Zoe:

能量……量子力學……非因果的聯繫。是這樣麼?

齊嫣潔:

哈哈,你還是別想了,一會兒該魔怔了。(Zoe:好奇嘛~)好奇推動人類發展,但是好奇總會產生犧牲品。

Zoe:

所以我們悠著點兒就行了~

齊嫣潔:

是的呀,活得二點最好。玄學這道,要麼就通,要麼就什麼都不懂,這兩種人都百毒不侵,或者八字夠硬。

Zoe:

你還會算八字?

齊嫣潔:

會,但是只要對方不是遭遇什麼事了,就最好不要揣測天意。

Zoe

遭遇什麼事了,就可以揣測天意了麼?

齊嫣潔

測這些都對人不好,只是有時不得不測,平常別鬧。

Zoe:

「天機不可洩露」?

齊嫣潔:

嗯。

算命?其實,就算塔羅也沒那麼神!

Zoe:

說到八字算命,好像一般人的理解中,塔羅有預知能力,這跟算命很像?

王東傑:

是的,有預測的能力。不過時間很短,就幾個月時間,還隨著案主心境的變化而變化。

還有就是其實經常塔羅師也會說的一句話:算出來有的,也只是有這樣的運勢,還要自己努力。好比,如果要是算出你6~7月份有戀愛運,但你一直躲在家裡,不出去社交。恐怕也難以找到。

Zoe:

幾個月時間,這個時間範圍是怎麼來的?

王東傑:

也是大概預測的吧,時間越長越不準。

Zoe:

我想分享一件自己的事:我有一次遇到了糾結的事,當時又剛認識一個玩塔羅的朋友,於是心想,要不我測個塔羅玩玩兒?於是我上網搜了一個塔羅在線測試,做了好幾次,每次抽到的牌都差不多,我還記得當時最多的牌有這些:命運之輪、隱者、愚者、教父、國王、王后、寶塔。既有正位也有逆位。

而我覺得,我是屬於那種,喜歡的就聽,不喜歡的就不聽了的人,於是,我把命運之輪的轉動投射為「去做這件事」,所以最後我的想法就是:「讓命運之輪轉動起來吧。」

於是,我做了決定,並且目前看來,這個決定很不錯。

你對這種在線測試怎麼看?

王東傑:

這類在線測試,喪失了最重要的部分:塔羅師和來訪者的互動。直覺性的東西也喪失了。

Zoe:

所以其實是不準的……咯?

王東傑:

恩,是啊。

Zoe:

所以還好我把它當投射遊戲來玩兒了,我知道這是我的投射,所以做決定時全憑自己的心意。哈哈。

王東傑:

是啊,在線測試,如果要做,就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

與神秘現象建立連接的方式:所謂「直覺」

Zoe:

你說在塔羅測試中,直覺性的東西很重要,那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必須具備分析別人的直覺,才能當塔羅師?

王東傑:

我試著去說吧。

塔羅師首先是一個好的諮詢師,能從客戶的問題中抽出關鍵,能從牌面上看到牌意與客戶問題的聯繫。能把二者整合,回饋給客戶。

然後,塔羅師有分析的成分,不過直覺的工作是這樣的:這可以是針對客戶的,也可能是針對牌面的。

針對客戶的是,就像一對老朋友,雖然他今天穿著,言談和以往沒什麼不同,但你感覺(其實是直覺)他總有些不對,詢問他,他也沒說什麼。事後他可能告訴你,那天他家裡出了什麼事。

針對牌面的就是,有些牌組合在一起就很怪異,所以就猜想這個結果可能並不存在,有可能客戶在隱瞞什麼,或者別處出了什麼問題。

塔羅師不是只用分析做工作,也用直覺做工作。而且比重會很重。塔羅師直覺性的東西,能帶給客戶一種神秘的體驗。那些客戶不說的,言語背後的東西,也能部分被觸及到。

Zoe:

我聽你這麼說,好像沒點兒直覺的天賦,的確做不來這事兒呢?

王東傑:

恩,是有點這感覺。

Zoe:

那我們一般人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呢?

王東傑:

哈哈,我也不知道,可能從星盤上看是種不錯的方式。星盤上,8、9、12宮是關於玄學神秘學的。在這三個地方看。

Zoe:

我了解到,你是在高中就對星座感興趣,雖然星座只是佔星的片段版,但也算和佔星有關。那麼,你在接觸佔星和塔羅之前,就早早地知道自己有天賦麼?

王東傑:

當時不知道。也許那時就是時機未到吧。

Zoe:

對了,說到這一類「偽心理學」技術,我看到,手相學裡有種說法,說是感情線和智慧線中間出現一個叉叉,就是直覺好的,然後如果此時小指長度超過無名指第三關節,就有當女巫的潛質。你怎麼看?

哈哈,我還想到,民間的皮紋心理學、指紋心理學也挺活躍,如果指紋心理學成立的話……由於指紋是胚胎內形成的,那麼指紋是否是記錄了胚胎時期的心理狀態呢?

我特地查了「百度百科-指紋」,裡面說,「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基因均不同,所以指紋也不同。然而,指紋的形成雖然主要受到遺傳影響,但也有環境因素,當胎兒在母體內發育三至四個月時,指紋就已經形成,但兒童在成長期間指紋會略有改變,直到青春期14歲左右時才會定型。」那麼,假如指紋心理學成立,那麼,指紋是有可能記錄了受精卵-胚胎時期-14歲之前的心理特徵咯?

王東傑:

哈哈,我對手相學這些都不了解。不過你要說直覺的話,的確有天賦的問題。

不過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直覺型、邏輯型,劍宗還是氣宗。練好了都牛逼。

一個純學院派的心理學人,對星座怎麼看?

Zoe:

如果我們玩笑說,搞「偽心理學」的,屬於「直覺型」的「氣宗」,那麼,搞「學院派心理學」的,就屬於「邏輯型」的「劍宗」了。而搞認知治療的李松蔚,就屬於「邏輯型」、「劍宗」的典型人物了,他對這些怎麼看呢?

在知乎周刊·完全不像處女座(總第045期),我看到李松蔚寫的一篇名為《星座信徒——什麼樣的人會信星座?》,其中部分觀點大意如下,做個分享:

佔星師的工作和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性質有一部分重合,那就是,我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去聆聽和解讀別人的人生。

而人生,不管你從哪個角度看,不論是科學的或非科學的,都只能看到一部分,不能完全了解。在這一點上,佔星和心理諮詢是一樣的。

而且,來找佔星師諮詢的,和來找心理諮詢師諮詢的來訪者,遇到的問題都是類似的:溝通的問題、關係的問題、不確定感的問題、自我懷疑的問題、沒有話題可聊的問題、過去未解決的問題、將來沒發生的問題……在問題面前,心理諮詢是一個工具,但誰說佔星不是另一個工具呢?同樣是工具,為啥非要鄙視其中一個呢?

雖說,星座這個工具經不起科學的推敲,即使是信星座的人和佔星工作者也承認這一點,但是,作為一個工具,好用就好。至於究竟好不好用,這是個冷暖自知的問題。

但願意用、喜歡用的人,多半是能夠從中得到一些便利和好處的,否則,又不好用,又不撒手,這樣的人恐怕也比較少見。這就像中醫看偏方驗方一樣,就像西醫看中醫一樣,就算前者再怎麼鄙視後者,只要適合病情,病治好了,總是更討人喜歡的。

很多時候,沒有對錯,好與壞,不在於科學不科學,只在適合不適合。適合的,就算好的,不適合的,即使是科學的,對來訪者也不好。

心靈咖啡網怎麼看「偽心理學」?

心靈咖啡網的觀點和李松蔚的觀點是類似的,那就是,心理學和「偽心理學」,都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如果「偽心理學」確實來訪者解決了問題,並且沒有什麼負面影響,那就是適合來訪者的,我們不一定要排斥它。

就好比,榮格的共時性,至今也依舊無法被科學證實,甚至弗洛伊德的潛意識也依舊無法被科學證實,但卻不妨礙許多學院派的心理學人津津樂道地討論共時性,也不妨礙一些心理諮詢師以潛意識為基礎來進行心理諮詢,為來訪者解決問題。

但是不管我們怎麼使用,我們只需清醒地認識到,這些都是不科學的——或者說得再客觀些——這些都還未被科學證實,就夠了。

其實,手段無對錯,即使是學院派的心理治療本身,也有許多流派,這些流派,在來訪者面前,也無對錯,只有好壞,判斷的標準就是,適合就好。

就像心窩交流群裡大家的群聊那樣——

唐婷:

我覺得任何流派都有它的價值,所以看你適合哪種吧,說的有點像逛商場,總有自己適合的。

陳語凡:

嗯,是的。同一種現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唐婷:

方法是手段而已,我們的目的是幫助來訪者。

獨家報導,轉載請註明來源心靈咖啡網www.psycofe.com和本文出處。

MORE>>>《心理研究:交不交朋友?這事兒基因說了算!》↓↓↓

相關焦點

  • 一起揭穿那些偽心理
    但是,有很多人認為心理學是騙人的,比如手相學、顱相學、筆跡學、星座學、心靈控制術等等,不用進行科學的實驗驗證,就可以用來反映人的性格、愛情、事業甚至命運。其實,這些都是偽心理。接下來我就帶你揭示常見的偽心理學。
  • 偽心理學的騙術——與你息息相關但你卻不知道的心理界秘密7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叫偽心理學的騙術,關於偽心理學這個話題,之前我已經在各個話題裡面都涉及了,我們身邊一般的大眾甚至很多學了心理學,考了心理諮詢師證的人,甚至有一些大學的教授,都會多多少少接觸並相信偽心理學的一些東西。
  • 讓自己擁有健康的心靈,和畢淑敏老師一起做心理遊戲
    對於畢淑敏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她是著名心理諮詢師,但同時也是暢銷書的作者。我讀過她的一些小說,她把自己作為醫生的經歷與她的故事相結合了起來,寫出了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她也用她豐富的臨床經驗幫助了許許多多人走出困境。
  • 7節課,7個你最關心的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問題
    我們都慶幸你遇見了心理學。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大約80%從0進入心理行業的人,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因需要接觸心理學↓開始初步了解心理學↓對心理學感興趣↓開始好奇心理行業↓主動搜索,主動了解行業相關↓了解職業性質,想系統學習,考取證書↓
  • 從他身上,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正確看待分數問題
    他的成長過程值得我們去深思:要如何正確看待分數這個問題?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要如何得到呵護?家長、老師又要怎樣教導、指導、引導他們逐步走向通往成功的大道?如果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悶悶不樂,老師就應該主動找學生談心,循循善誘地開導他們。
  • 心理好文 | 世界最頂級的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2、應付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能說明一個人如何定義生活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4、對最強烈衝突的克服,使我們獲得一種穩定超然的安全與寧靜感。要獲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與寧靜,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強烈衝突的大爆發。5、每件促使我們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 豆瓣9.1的《對「偽心理學」說不》,去他的心理暗示、星座運勢
    而在心理學中,把上述那種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產生類似於安慰劑效應的心理現象稱為偽心理學。與科學心理學不同,偽心理學的信徒只收集貌似能支持其觀點的證據,而對那些不利證據視而不見。如最常見的筆跡學、星座、和上述的確認偏向。
  • 在這個瘋狂內卷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 inner peace
  • 代寶義——學心理學真的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嗎?
    四達心理教育 答案是肯定的,學習心理學確實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但具體效果會如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要看個人選擇學什麼樣的心理學?怎麼學心理學?也和個人的心理狀態、理解力及行動力有關。 首先,心理學市場上的書籍魚龍混雜,市面上有很多打著心理學旗號的偽心理學著作,轉播著錯誤的理念。
  • 維諾拉:如何正確看待塔羅佔卜,為什麼好的塔羅師總是能預見未來
    作為專業從事神秘學的維諾拉,研習塔羅已十多年,在工作中,好多諮詢者總是驚訝於維諾拉的點石成金之與,用大家的話來說「準到害怕」。那麼,今天,維諾拉就來和大家聊聊塔羅的事情,如何正確看待塔羅佔卜,為什麼好的塔羅師總是能預見未來?為什麼塔羅那麼準?如何正確看待塔羅佔卜我們要知道塔羅牌為什麼總能洞悉一切,就必須來窺探塔羅牌的運作原理。
  • 正確看待和處理「心理創傷」,走順我們的人生之路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會經歷許多的艱難困苦,會屢屢遭遇抑鬱、焦慮等所謂的「心理創傷」。心理學中將這類「心理創傷」定義為: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我們看看被譽為「千古一完人」的曾國藩在經歷「心理創傷」中的表現:1860年,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他不聽幕僚勸阻,固執地把總督府定在祁門。
  • 教育應該如何支撐孩子的心靈健康?
    孩子們的心理出現問題,我們很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於心理學。於是,我們給學校建心理諮詢室,配備心理諮詢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情況似乎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或許,這正是因為我們忘記了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正如身體健康不能僅僅依靠醫生一樣,孩子們心靈的健康成長,除了心理學之外,還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強有力的教育支持。
  • 談一談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英語可以說是陪伴了我們的整個學習生涯,當然有人會覺得英語是必修的課程,有人會覺得英語無用,那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包含約49萬詞,外加技術名詞約30萬個,是詞彙最多的語言,也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大英國協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那個上面我們簡單的介紹了英語,下面我們談一談是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學習英語,學習英語以及外語的好處又是什麼?
  • 如何讓你的心理更健康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豐盈呢?我們很多人對於心理學或許很陌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學習來改變自己,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有中科院專家寫的一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為我們解釋了我們每個人的心理困惑,更為我們開啟一扇了解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的機會。
  • 如何正確看待心理諮詢?哪些人群適合做心理諮詢
    因為中國人對於精神疾病很多都存在歧視,是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這一人群的。但是還是很多人對於這個行業不甚了解,現在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心理諮詢能做的事情是什麼。心理諮詢是什麼心理諮詢是什麼呢?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師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
  • 如何看待法家思想?
    哪怕你鬥大的字不識一個,只要聽一遍,你就可以很深刻地理解,所謂的「馭民之術」了。《商君書》可謂是集法家之醜陋和陰損之大成,讀後令人不寒而慄。《商君書》流毒最深的,就是它的馭民之術。1. 愚民:使民眾的思想與統治者的思想保持一致,不允許有多元思想的存在。 2. 弱民:民間力量強大則對統治者形成威脅,民眾軟弱則畏懼統治者、服從統治。3. 疲民:使民眾疲於勞作苦役,無瑕顧及他事。 4.
  • 【李鎮西】請解放教師的心靈—如何看待袁老師「傳遞正能量」批註
    【李鎮西】請先解放教師的心靈——如何看待袁老師「傳遞正能量」的批註? 先不得不說幾句未必是題外的話: 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歡迎批評和爭論,但前提是必須把文章認真讀一遍,而且正確理解我的意思。如果仔細讀了,能夠提出不同觀點,無論多麼尖銳,哪怕我不完全同意或完全不同意,我都很歡迎,會將你的批評意見放出來(當然,如果留言還沒有滿一百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