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山東淄博沂源縣一名男子被害,由於現場物證較少,並受當時技術手段所限,無法確認被害男子的身份,案件懸而未破。今年以來,當地警方運用多種偵查手段,終於查清了被害男子的身份,近日將兩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旅行箱藏屍被拋涵洞 25年未能確定身份
1995年8月30日,沂源警方接到群眾報警,轄區一處偏僻的公路涵洞內發現一具屍體。刑偵大隊民警立即趕到案發現場。
沂源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技術中隊中隊長 王玉林: 在這個涵洞的靠近入水口處,裡面有個旅行箱,旅行箱內有一具被燒過的男屍。重點對涵洞內以及涵洞周邊的山坡、野地等,進行了認真細緻勘查。
通過現場勘查,警方判斷,涵洞內並不是第一現場,而是拋屍地點。在對群眾的走訪中,民警根據群眾描述,對案發時出現在現場附近的一對陌生男女進行了模擬畫像。但是,經過對周邊失蹤人員的摸排,被害男子的身份一直無法確認,陌生男女也沒能找到。不知道被害人是誰,偵破工作就無從展開,案件毫無進展。25年來,辦案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終沒有放棄對這起案件的追蹤。
今年,沂源警方在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將此案列為重點案件進行偵破。為了確定死者身份,再次組織警力赴山東省濱州、泰安、臨沂等20多個市縣,走訪調查1250餘人,提取生物檢材240多份。最終,結合失蹤人口信息通過DNA技術鑑定,終於查明被害男子是山東省新泰市的孟某。隨即,警方圍繞孟某的生前軌跡,展開了調查。
沂源縣公安局政委 劉建: 通過和死者他的哥哥交談,他哥哥反映出死者1995年的時候曾在淄川區的雙溝煤礦工作,當時和一個姓張的女子談過戀愛。而且這個女子還到過新泰他們老家,進行談婚論嫁。
模擬畫像鎖定真兇 25年無名命案終告破
為了加快案件偵破,沂源警方抽調數十名偵查和技術人員,組成專案攻堅組,分解任務、壓實責任,圍繞現有物證進行反覆梳理,走訪排查,最終案件有了重大突破。
圍繞被害人孟某打工期間的社會關係和前女友張某,民警展開了重點調查。時間已經過去25年,孟某打工的煤礦幾經變遷,民警費盡周折,才獲得了張某的一些信息,張某現居住在淄博市淄川區,丈夫姓王。
沂源縣公安局政委 劉建: 調出她的戶籍人口(信息)來以後,發現和當年的畫像極為相似。這些信息非常吻合,更增添了我們的決心,通過很多的技術手段,最終我們確定,張某和她的丈夫就是本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
發現畫像吻合後,專案組反覆向多名目擊者求證,確認張某和她丈夫就是當年出現在案發現場的陌生男女。同時,專案組利用技術信息分析確認,25年前張某夫婦與被害人孟某同在淄博市一礦區打工。走訪中,礦區有人反映他們三人一度關係密切,後來先後離開再也沒有出現。專案組查明張某離開礦區後一直在淄川家中,她的丈夫王某則在廣西打工。
沂源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 楊道喜: 確定了嫌疑人以後,我們遠赴廣西進行抓捕,同時我們在家的一組到淄川進行守候,兩組同時動手,將嫌疑人順利抓獲。
審訊中,王某和張某兩人對25年前合夥殺害孟某,移屍到數十裡之外的涵洞內,然後焚屍滅跡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張某交代,她與孟某戀愛期間,孟某經常喝酒,醉酒後時常對她毆打,因此,兩人產生了矛盾。
沂源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大隊長 楊道喜: 這時候,正好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某追求張某,兩個人就商量合夥把孟某殺死。在這個過程當中,給孟某做的飯裡下了安眠藥,然後合夥用毛巾把他勒死,然後又異地運屍,用三輪車把他運到沂源境內拋屍,最後進行焚燒。
這起25年前的無名屍案,通過警方的不懈追蹤,在當年模擬畫像、證人證言等大量物證基礎上,藉助刑偵新技術,終於被成功偵破。
目前,案件正在偵辦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