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寫過一篇散文《傷仲永》,人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是耳熟能詳,它是被列入學生課本學習,來告誡後人在孩子教育方面要科學對待。
文章中的方仲永天賦異稟,是一個小神童,但卻被父親當成賺錢工具到處撈金,忽略了他的後天成長,導致他長大後淪為一個普通人。
而現代也曾上演過一出「神童泯滅記」,主角是被稱為「東方神童」的魏永康,天才少年,13歲考上湘潭大學,17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然而,2003年7月,他的母親卻跑到中科院的樓下,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讓自己兒子去跳樓:「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
甚至,當場發怒的說道:「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為何魏永康讓自己親手母親如此氣憤,這一切的根源還需要從魏永康的出生講起。
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華容縣,家裡生活拮据,父親是抗美援朝的老軍人,但因為在戰場受過傷,一直在家臥床養病。
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是母親在百貨大樓勤勤懇懇的辛苦錢。
因為家窮,自然母親把一切希望都押注在魏永康身上,傾盡心血培養他。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而魏永康自小就天賦異稟,兩歲時就識得2000多個漢字,而別的同齡孩子當時連最基本的漢字都不認識。
並且魏永康4歲就完成了初中的全部課程,小學連跳好幾級,年僅八歲就考進縣屬重點中學讀書。
在當地,魏永康成為眾人眼裡的「東方神童」,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96年,13歲的魏永康更是考進湘潭大學,畢業時又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成為歷年來中科院碩博連讀年齡最小的學生。
魏永康這一路走來,身邊的衣食住行都是母親一手操辦,甚至為了兒子能專心學習,不讓他插手任何家務活,包括洗衣做飯,甚至洗澡、洗臉、刷牙等。
上了高中,母親還親自餵他飯,讓其專心讀書。平時也是不允許魏永康出去玩,就關在屋子裡學習,也不讓其他同學來找他。
久而久之,魏永康成了一個「書呆子」,變得孤僻,不愛說話,也不與人交流。
母親當時想的是:「他將來長大離開我,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的......」。
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兒子魏永康隻身北上求學後,卻一切都變了。
失去母親的照顧,魏永康有些」不知所措」,生活不能自理,又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任何人交流。
自然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畢業論文無人指導,為此他有一門功課記零分,最終在2003年被中科院勸退,離開的時候,連碩士學位證書都沒拿到。
母親聽聞消息後,連忙趕往北京,在中科院大樓下,破口大罵,氣急敗壞。
從中科院回家後,魏永康整日把自己關在屋裡,不出門,也不說話。
2004年,魏永康帶著800元,離開了家門,39天裡,跑了國內16個省。最後還是警察發現他,把他送回老家的。
母親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路,終於明白過來,是自己的教育失敗導致的結果。
於是她不再埋怨,不再後悔,開始重新生活,教兒子從基本的家務活做起,洗衣做飯,洗臉刷牙等,並且還鼓勵他出去找朋友玩,打開心扉。
慢慢地,魏永康情況變得好轉,生活也能自理,話也多了起來,並且還能開上幾句玩笑。
2005年8月,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機構知道他的情況後,邀請他去上海工作。
這次,魏永康拒絕母親的陪同,堅決自己前往上海,他要獨立,他想獨立。
在上海,魏永康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對付碧一見鍾情。並且追到深圳,終於抱得美人歸,兩人步入婚姻殿堂,還生下一個可愛的孩子。
如今魏永康早已成為一個正常人,變的有說有笑,閒暇時間會跟妻子一起逛街,一起看海。
2009年,他考上北京工業大學生物物理專業的研究生,繼續讀書深造。
魏永康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當科學家的夢想,他說:「「到學校讀書。讀書是我的特長和樂趣」。
魏永康雖然是現實版方仲永,但在他母親和他自己的努力下,逐漸走向正軌,也算是及時撥亂反正,糾正錯誤,才沒有讓神童隕落。
版權聲明:原創不易,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