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學生5天完成基因論文?14歲少女一天作詩2000首?
現在的神童,好像就路邊的野草一樣,比比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同時,不禁想問,如此大張旗鼓的「造神」,意欲何為?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太過違背常理,自然引來滔天質疑,難道就以這樣的神童,能在大庭廣眾面前矇混過關?
當然,神童一定存在的,真正意義上的神童,除了帶點迷幻色彩外,大部分的事跡,其實可以理解。
比如曾經的天才少年魏永康!
神童魏永康兩三個月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儘管年紀小啥也不知道,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早教。
不知道是早教真有效果,還是魏永康本身資質過人,兩歲時,他就認識1000個漢字。
接著,魏永康逐漸展露出讀書的天賦:小學只上了二年級和六年級;8歲跳級進入縣重點中學;13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年湖南年紀最小的大學生;17歲進入中科院,成為碩博連讀的碩士生。
光看魏永康的這一串學歷履歷,無人不為之折服,所以引起廣泛關注,他的家庭及教育方式,也慢慢浮出水面。
魏永康83年出生,他的父親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受傷癱瘓在家,母親只是一名普通工人。
因此,魏永康承載著家庭的全部希望。
無論在哪個年代,讀書都是成功的捷徑,為了讓孩子能夠專心致志的讀書,魏母大包大攬,從不讓魏永康做家務活。
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用來形容懶惰成性,魏母就把魏永康「培養」成了這樣,就連高中時期,魏母都給魏永康餵飯。
但要說魏永康懶惰吧,他的學習成績確實有目共睹。不過,隨著魏永康去北京中科院求學,魏母陪讀結束,一切的弊端開始顯現。
生活不能自理的魏永康,北京生活非常不適應,據說有一年冬天,竟然穿著單衣踩著拖鞋跑天安門逛了一圈。
在北京讀了三年研究生,20歲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
一時間,輿論譁然!
魏母的認知裡,孩子的學習能力這麼強,真當一個人的時候,生活技巧肯定會快速學會、掌握,所以得知這個消息的魏母,氣衝衝的趕到北京,然後破口大罵:
「我恨不得你去死!」
事已至此,無以彌補。
魏永康回到了老家,內心裡也有一點憎恨母親。
但終究血濃於水,母子二人開始互相反思。
魏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教魏永康做家務,讓魏永康多與他人交流;輟學後的魏永康,仍舊堅持讀書,畢竟他是真的神童,讀書學習從來都是一學就會。
適應了新生活,魏永康再次坐在考場裡面,如願考上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軟體開發,夢想仍是當科學家。
如今的魏永康,已經結婚生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以前書不離手,現在能做一手好飯菜。
神童的毀滅,魏永康的重生。
這裡面,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