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每個孩子在出生時的起點是相同的,但是也確實存在著一些神童,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學完別人要學十幾年的東西。這樣的孩子在大人眼中前途是無量的,但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神童」17歲碩博連讀,卻因無自理能力遭中科院勸退
這個孩子叫做魏永康,是被大家公認的神童。他在兩歲的時候已經學會了寫字並且掌握了一千多個漢字。別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就學完了初中的課程,並且不到十歲就進入到了重點中學。
更讓人驚嘆的是,他在十三歲的時候就考入了湘潭大學的物理系,四年後再次以第二名的成績成為了一名碩博連讀的研究生,成為了眾人心中的一個傳奇人物。
魏永康雖然學習上的事情從來不用媽媽管,但其在生活上的所有事情卻都是交給媽媽打理的,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洗臉換衣服,十多年來除了學習他就沒有自己做過其他的事情。
而在魏媽媽看來,生活上瑣碎的事情會讓兒子分心,而她也很願意這麼無微不至的照顧兒子。
不過當魏永康上了大學之後一切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
沒有母親在身邊他的生活變得一團糟,天氣冷的時候不知道穿棉鞋,熱的時候不知道換上薄的衣服,和老師同學交流的時候更是存在很大的障礙。不久神童的傳奇迎來結點,魏永康被學校勸退了。
幸運的是,後來的他又考進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又再度選擇了深造。學業完成後,魏永康成為了一名軟體開發員,在脫離媽媽的照顧後,如今逐漸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從魏永康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成功,不單單只是在學習上做到完美就夠了,學習只是作為「人」的一個方面,它有時能成為「人」的上限,卻保證不了下限。而家長如果在孩子學習之外做得面面俱到的話,就會一直拉低著孩子作為「人」的下限。也正因此,培養孩子作為「人」的獨立性至關重要。
家長為什麼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
1、控制欲作祟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著非常強的控制欲,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聽他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這樣的父母把孩子當作成了自己的一個物件,任由自己隨意擺弄,孩子對他們的絕對服從讓他們感覺到了當父母的權威。
2、讓孩子替自己飛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遺憾,有一些沒能完成的夢想,這個時候有些家長便會把這個未能完成的夢想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夠替自己完成,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學會捨得放手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捨不得父母,而是父母捨不得孩子。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對孩子不自信造成的,認為他們無法自己單獨完成某件事情。可家長越放不了手,孩子也就越不能獨立做事。
2、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
當孩子到達一定年紀後,會通過自己建立起來的價值觀,去做一些自己認為對的選擇。這時候家長就不能再強制幹預了,可以適當的提出建議,給孩子提供更多參考,最重要的是要對孩子的選擇給予尊重。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聆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養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家長每一步教育都尤為重要,切勿因為自己的私慾而毀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