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隋朝之後,實現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唐朝。它在歷經了幾代盛世後,因安史之亂,逐漸由盛轉衰。適逢宦禍黨爭時期,晚唐最著名的一位詩人李商隱誕生了,他與李白,李賀並稱「三李」。很早之前在我們熟讀《唐詩三百首》時,就開始認識他,但是對於他的詩,卻不那麼容易理解,因為其中充滿了雋永和爭議。
李商隱的《錦瑟》歷來被公認《李義山詩集》中最難懂的一首,詩歌中所表達的意思眾說紛紜。就以其中兩個典型的說法來闡述:一部分學者說他是抒寫愛情的,還有一部分說這是回憶平生的。至於哪一種才是詩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呢?
回憶愛情,聊解相思意
這首詩是詩人懷念妻子所作。李商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妻子王氏了,他給王氏寫了很多首情詩,我們熟悉的有《夜雨寄北》《無題》等。
李商隱在應試中不被錄取,一度失意,之後受王茂元邀請做了他的幕僚,王茂元非常欣賞他,並把女兒嫁給了李商隱。妻子王氏自從嫁給他之後,知書達禮,勤儉持家,先後為他生了幾個孩子。兩人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儘管李商隱仕途不順,妻子依然待他如初,關愛有加。他一生為了仕途漂泊,與妻子聚少離多,時常把家中重擔交給妻子一人,不久後,妻子就積勞成疾,於夏天染病去世了,那年李商隱正值壯年。
詩人所作《錦瑟》正為懷念妻子所作。「錦瑟無端五十弦」,錦瑟都無故有五十弦,為何人卻很難活到五十呢?清朝陸昆曾在《李義山詩解》上評論說:
「蓋頌瑟本二十五弦,今曰五十弦,是一齊斷卻,一弦變為兩弦故也。」
那時候古人認為「琴斷後弦方為五十」,即為「斷弦」。李商隱覺得妻子的死對他來說非常意外,畢竟壯年失去妻子讓人很難接受。「腸斷如剪弦,其如愁思何」,正如李白所言,肝腸寸斷,就像琴弦斷裂一般,愁思何如?「一弦一柱思華年」,弦柱分離,各表相思,他每時每刻不在思念妻子。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李商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夢裡他與妻子相會,醒來迷失在梁祝化蝶中,頗有無奈地把一片痴心託給杜鵑。
「滄海」,「月明」都帶有相思和悲情,相愛的兩個人,隔著大海,以望月聊解相思之意。李商隱的一生都與王氏聚少離多,兩地分隔,相見不得,只能靠月以寄懷,海上共明月。「珠有淚」,又做「有淚珠」相思之深,不覺老淚縱橫。藍田日暖,可是玉終究化為雲煙,消失不見,正如妻子一般,離他而去。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說明自己與妻子的感情,已經陰陽兩隔,只能靠回憶來繼續了,只可惜在當時,沒有好好珍惜!
追溯平生,嘆年華流逝
據有關記載,這首詩作於詩人45歲時,也算屬於他的遺作之一。人知將死,總愛回憶過去,詩人思及自己的一生,空有抱負不得施展,無論是愛情還是仕途都是不得志。想想平生,虛度光陰,更覺年華流逝之快,除了無奈還能做什麼呢?
他借錦瑟無端五十弦,來表達自己年近五十,錦瑟的每一弦都猶如自己回憶的華年一般,但是卻不像它的一弦一柱都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李商隱的一生壯志難酬,像一汪死水,濺不起任何漣漪。
「莊生曉夢」,「望帝託鵑」的含義裡都象徵著美好的事物。他痴迷於早晨的美夢不願醒來;春色之美,杜鵑聲聲不忍春去。可終歸,這些美好的事物,都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失。可謂,好夢易醒,盛筵易散,詩人哀悼年華易逝,人生短暫。
滄海,給人以世事變遷之感;月在古人眼中更有陰晴圓缺之狀,明珠本應光彩奪人,卻有淚生。不由讓人聯想到詩人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可使。正如崔珏的《哭李商隱》一詩所言: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藍田也就是古代陝西的秦楚大道,這裡的日暖就是太陽毒辣之意,光明正道,奈何烈陽高照,即使和田美玉也會被曬得冒煙。更何況身處囹圄的詩人呢,一生所行皆為正軌,但無奈身處「牛李黨爭」之間,一度不討好。
無奈的李商隱,最後只能給自己的人生這樣總結:我的才情只能靠後代去追憶吧,現在的我,又有幾人能了解呢?
其實,不管李商隱到底在悼念與亡妻王氏之間的愛情,亦或者是作者晚年「似訴平生不得志」都不可影響到《錦瑟》這首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這首詞,拋開詩人的平生,愛情,仕途來說,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因為無論什麼年齡段的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意思來揣度詩文裡,所告訴大家的含義。
上學時,老師為我們講解這首詩時,就告訴我們珍惜年華,不可虛度光陰;長大了,有了愛情,我們也可用這首詩來告白,亦或者聊表相思之意;後來,年齡大了,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告訴我們人生的真諦。
這首詩,華麗雋永,爭議不斷。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學者來研究李義山的這首詩,但究竟引申義為何?一直都沒有定論,畢竟佳人遠去,才子亦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