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2020-09-05 童心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平常看連續劇,都會看到一些上流社會的場景。其中,讓我們印象比較深刻的或許就是他們在家裡或者社交聚會上一般都會放一些比較高雅的古典音樂,而且大人經常會給孩子們放這些音樂。也許有些人覺得沒這個必要,或者理解不了:&34;

而事實上,他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聽音樂不僅會陶冶孩子的情操,還會對孩子們的大腦發育有莫大的幫助。這個結果不是憑空而得,而是經過很多科學實驗證實的。不僅如此,這種現象在心理學當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那就是&34;。

一、 什麼是&34;?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哥倫比亞大學的羅斯切教授與其助手們將一些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分成三組,其中一組在相同環境下聽莫扎特的曲子,靜靜欣賞,不帶任何目的。而其他組成員則分別讓他們聽其他音樂以及不聽任何曲子。十多分鐘後,實驗人員對這些學生進行一系列測驗,結果發現,聽莫扎特曲子的學生測驗成績比未聽莫扎特曲子的成員的要高出很多。但是這種提高學生們智力的效果,一般只能持續10-15分鐘,之後便會消失。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如果能夠讓孩子們一直聽這種曲子,那麼就能永遠地提高孩子的能力。最終,&34;這個術語首次由法國醫生託馬斯提出。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39;魔力&34;

其實,並不是只有莫扎特的音樂有這種效果,很多類似的節奏穩定、純淨明亮的音樂也能產生相同的效果。要不然,莫扎特音樂的光碟估計早就被搶購一空了!

所以說,音樂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是有科學根據的。作為家長,不妨給孩子選擇一些像莫扎特音樂那樣的正能量音樂,讓他們多聽,就會有一定的效果。

既然我們清楚&34;是怎麼一回事了,那就應該都明白,好的音樂確實能帶給孩子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那麼,具體來說又有哪些好處呢?

二、 音樂對孩子的好處

1、提升孩子的審美水平和氣質

從小受音樂薰陶的孩子,是很容易被區分出來的,因為音樂能夠給予孩子獨特且高雅的氣質。而且,由於音樂賦予孩子獨特的審美能力,故其對其他事物的喜好也會更顯不同。

眾所周知,音樂最能培養人的氣質,所以如果家長想要養出一個&34;的孩子,那麼就要注意對孩子從小的音樂薰陶。

2、孩子會更加聰明

&34;讓我們知道,音樂通過促成思維轉化,增強孩子的中樞神經能力,不僅刺激孩子們大腦的發育,還能刺激孩子們的聽覺發育。

孩子們可以通過反覆性地聽音樂鍛鍊到他們對歌詞的記憶,從而增強他們的記憶力。比如一些語文課件,將較為生澀難懂的古詩詞和一些流行音樂結合起來,用比較有趣、接地氣的方式,讓很多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甚至背誦下來,這個就是比較典型的&34;的例子了。

3、培養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情緒很容易隨音樂產生波動。這時,如果家長們給孩子們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就能夠很快平復他們的情緒,從而將不好的情緒快速地排解。

孩子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新的刺激物上,而且孩子們尤其對音樂較為敏感,所以若發現孩子們產生焦慮或者情緒難以控制,家長們就可以通過音樂引導孩子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4、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音樂當中,孩子們很容易產生共情。當聽到一些比較悲傷柔緩的音樂時,孩子們能逐漸地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對這種音樂的想法。據實驗證明,經過音樂訓練的孩子們,他們各項學習能力都比沒有受過音樂啟蒙的孩子強。因此我們也可以這麼認為:孩子越早音樂啟蒙,他們的語言發展速度就會越快,具體表現為他們可以說出一些同齡人想不到的詞彙。

我們都知道,好的歌詞都是飽含深意的,甚至值得我們去銘記一輩子。孩子們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這首歌所要傳達的意思,而且還會自動收藏音樂當中富有哲理的語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對孩子們將來的發展將會受益匪淺。

其實,音樂不僅不會打擾孩子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而且還對孩子的成長有如此多的促進作用,總的來說利大於弊。很多家長已經迫不及待要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音樂啟蒙了。別急,音樂啟蒙也要講究方法,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具體如何做,才能發揮音樂啟蒙對孩子的最佳效果呢?

三、 如何提升孩子的&34;?

1、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歡音樂,那麼家長就很有必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試問,在家總是玩手機看電視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會有機會接觸音樂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孩子也自然談不上對音樂有多熱愛。

因此,家長可以播放一些能夠陶冶情操的音樂,讓孩子耳濡目染,這樣他們就會習慣欣賞音樂。當對音樂的享受變成一種習慣時,在日後孩子會發生驚人的改變。

2、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事實上,包括音樂在內,任何興趣愛好都應該從娃娃抓起。

一般而言,嬰兒在出生半個月後就會有明顯的聽覺,當寶寶醒著的時候,可以播放一些節奏簡單、歡快的兒歌,孩子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音樂吸引過去,就會跟著音樂做出各種表情和肢體動作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說明孩子正在聽音樂,並且他(她)的聽覺也會隨之被訓練。可別小看這些小舉動,因為有研究表明,長大以後唱歌是否五音不全和聽覺有關。

如果孩子七八歲了,可以逐漸給孩子聽一些古典音樂或者音樂名曲,培養孩子的音樂鑑賞能力。

如果有條件的話,家長甚至還可以帶孩子去聽音樂會體驗現場的感受,又或者請老師教孩子學習歌唱或樂器。當然,前提必須是孩子喜歡。

3、讓孩子們模仿音樂片段

我們不僅可以讓孩子聽音樂,還可以讓孩子們模仿音樂裡的情節,把音樂唱出來或者哼出來。孩子小的話很有可能因為把握不好節奏而唱跑調、不分輕重緩急,而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仔細聆聽而不是及時糾正。有必要的話,家長還可以參與進來,和孩子一起唱那些歌曲。

讓孩子們自己唱出來,慢慢地孩子就能體會到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久而久之,孩子們對這些歌曲將會越來越喜歡,那麼他對音樂的興趣也會日益的增加。

4、給孩子講音樂背後的故事(適用於較大的孩子)

孩子們總是愛聽故事的,所以用故事來吸引孩子的興趣比單純的解釋來得更加有效。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貝多芬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曲子的?貝多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之所以能夠成為這麼著名的音樂家,是因為他有哪些過人的品質呢?這些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更加理解音樂,並且能夠深刻理解這種頑強不息、努力拼搏的美好品質,從而更加喜歡這些音樂。這些品質不是別人塞給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體會出來的,所以對孩子們來說彌足珍貴。

5、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演出活動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天賦,學會了唱歌或者演奏曲子,那麼父母就應該鼓勵他們在同學朋友面前進行展示或者參加一些比賽和演出活動。這樣一來,孩子必將贏得很多羨慕的掌聲和讚美,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才華也得到了肯定。毋庸置疑,這是一種正能量,將會極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責任感。

所以說,讓孩子多聽音樂,對孩子可謂終生受益。希望家長在培養孩子&34;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與恆心,不斷鼓勵他們堅持,這樣才會真正達到&34;的目的,讓孩子成就不一樣的自我!

我是童心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音樂審美力不容忽視,了解「莫扎特效應」,提升孩子競爭力
    現代社會,孩子的競爭十分激烈,其中音樂審美力也不容忽視。家長需要了解莫扎特效應,從現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音樂審美。但是過多的流行音樂反而會擾亂孩子的音樂審美,從&34;&34;的流行可以看出來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還是存在缺陷。根據一項對高年級的學生的採訪調查發現,50份調查問卷中,聽流行音樂的有38人,聽民族音樂及其他音樂的有10人,而聽古典音樂的僅有2人。雖然流行音樂構成主流這點並不意外,但是對於孩子缺乏對民族樂以及經典音樂的興趣這件事家長則需要引起注意。
  • 多聽音樂的孩子會更聰明?莫扎特效應:「音樂啟蒙」家長要重視
    然而我們都知道,如果說聽音樂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真的有很大幫助的話,那麼每個家長都是願意為孩子做這些的!今天我就想告訴各位家長們,根據「莫扎特效應」,讓孩子每天聽音樂,對孩子的智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孩子的情緒都有很大的幫助。
  • 有趣的莫扎特效應,胎教聽莫扎特真的會提高孩子的智商嗎?
    罐頭發現身邊的一些準媽媽會有滋有味的聽莫扎特音樂進行胎教,好奇的我問她們為什麼聽不約而同地都選擇莫扎特音樂用來胎教,獲得的答案卻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聽莫扎特胎教,能提高孩子的智商,那麼胎教聽莫扎特真的會提高孩子的智商嗎?如果小朋友不夠聰明,是因為家長沒有聽莫扎特音樂做好胎教嗎?
  • 胎教聽莫扎特孩子更聰明?讓音樂成為習慣,提升更高的認知
    表妹一本正經地說:「姐,虧你還是海歸呢,連莫扎特效應都不知道!」想必很多關注寶寶智商的媽媽,都聽說過這個著名的「莫扎特效應」:如果孩子經常聽莫扎特的曲子,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樂,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像表妹一樣,很多希望孩子「贏在子宮」的父母,甚至在胎教時就已經給胎寶寶聽莫扎特了,但是聽莫扎特或古典音樂真的能讓娃更聰明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 神奇的音樂——莫扎特效應
    相信關注過胎教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個觀念:傾聽莫扎特的音樂是非常好的胎教方式。這一觀念還真不是空穴來風,這是多位專家和學者經過實驗研究得出的結果。199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音樂和空間任務能力》的文章,文中介紹了他們所做一個實驗:讓學生聽10分鐘莫扎特的音樂後立即進行智商(IQ)測試,發現聽過音樂後學生的智商水平顯著提高了。
  • 健康流言:胎教音樂首選莫扎特 孩子會更聰明?
    流言:孕婦多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  真相:不少人對莫扎特的音樂寄予了過高的期望,甚至有孕婦堅持每天聽莫扎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聰明一點。這種對莫扎特音樂的誤解起始於1993年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
  • 古典音樂能提高人的智力?所謂「莫扎特效應」究竟是什麼
    相信有不少人都聽說過「莫扎特效應」這個名字,所謂的「莫扎特效應」很簡單,就是指聽了莫扎特的音樂後會使人變得更加聰明。傳來傳去,就成了「聽莫扎特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甚至有人說聽莫扎特的音樂能夠讓還沒出生的寶寶都變得比其他寶寶更聰明,那麼「莫扎特效應「到底是否存在呢?
  • 每天聽一首歌,四個月後孩子變聰明了?培養音樂審美至關重要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加州大學有這樣的一個研究,教授肖恩戈登給學生放莫扎特的音樂《雙鋼琴鳴奏曲》,然後再讓學生們進行空間推測實驗,結果發現在聽完音樂之後的學生,比起沒有聽過音樂的學生有了更加明顯的空間推理能力的進步。這就是有名的莫扎特效應。
  • 莫扎特效應:聰明的,你聽了嗎?
    莫扎特效應不是「聰明」的效應 「莫扎特效應」這個說法是1991年一名法國醫生Alfred A. Tomatis發明的,他因為常在自己的診室播放莫扎特的音樂,就創造了這個詞兒。 1993年,美國加州大學的Frances Rauscher招募了36名大學生測試「莫扎特效應」。她發現,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在測試裡的表現優於參照組。1994年,《紐約時報》報導了這項研究。「莫扎特效應」不脛而走,加上莫扎特獨有的的神童光環,他的音樂立刻受到全球父母的熱捧! 然而,科學界質疑Rauscher的結論。
  • 被誤讀的莫扎特:聽莫扎特不會讓孩子更聰明
    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樂,都未被證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這不會妨礙人們去喜歡去聆聽——至少不會毒害你的身體,降低你的智商。  莫扎特效應  所謂「莫扎特效應」是指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作為胎教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智商」,這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論。
  • 莫扎特音樂效應,竟是兒童空間感提高的秘密!
    「Mozart Effect」(莫扎特效應)的字樣,而且往往「Mozart Effect」是和孩子大腦培養聯繫在一起的。當時憨媽的這個發現就引起了我的好奇,莫扎特和孩子大腦、和孩子音樂培養能有啥關係?於是我還特地Google了一下。1993年的學術界頂尖期刊「自然」雜誌裡,Rauscher博士發表的一篇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對空間推理能力影響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音樂為何讓你顫抖?丨莫扎特效應
    參考資料https://neurosciencenews.com/fear-enjoyment-haunted-house-17233/莫扎特效應是真是假?對於音樂的研究,最廣為人知的或許就是「莫扎特效應」,它最早出現在《自然》雜誌1993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中。
  • 蒙氏教育|深度解讀:新時代,一個人必備的核心競爭力—審美力
    ,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著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那什麼是審美力呢?今天小編將結合蒙特梭利教育,為大家深入解讀"審美力"。審美不僅是一種直觀感覺,也是一種心理感覺。審美觀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環境中通過有意無意的學習、訓練逐漸形成的。審美觀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別。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們的審美趣味更加高雅。
  • 聽莫扎特or驚雷?關於孩子的音樂培養,我認真研究了下
    很多名人都愛聽古典音樂,比如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就是它的鐵粉。那麼,古典音樂對孩子的作用又是怎樣的呢?關於培養孩子欣賞古典音樂,有一個著名的「莫扎特」效應。結果發現,聽了十分鐘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的學生,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明顯的提高。比如,與聽放鬆指令和不聽音樂時相比,聽了音樂的大學生智商得分提高了八到九分,這個現象後來被稱為「莫扎特效應」。
  • 合輯:《莫扎特讓你更聰明》
    合輯:《莫扎特讓你更聰明  1993年,美國加洲大學三位心理學家實驗證實:聽莫扎特音樂的孩子平均智力會比未聽前或未聽的孩子高出27%之後,此消息立即登上了《紐約時報》的頭條,並引發了「莫扎特效應」。經過4年的醞釀求證,美國音樂健康教育研究所於94年發行「莫扎特效應」同名書籍,書中更以科學的角度,揭露了莫扎特的音樂中,隱含了非常漂亮的頻率之對數數列(logarithmic progression),證實聽莫扎特確實能有效激發大腦成長。  「莫扎特效應」至今熱潮未退,對於懂得栽培孩子的家長而言,莫扎特音樂仍是啟蒙孩子音樂教育的首選。
  • 愛因斯坦的創造力也許來源於巴赫和莫扎特的音樂!
    (圖源網,侵聯刪)愛因斯坦在退學後,自學小提琴,並於偶然間接觸到了巴赫和莫扎特的音樂。當時的愛因斯坦雖說在學業上沒有什麼起色,可他卻展示出了音樂方面的天賦。(圖源網,侵聯刪)後來,在愛因斯坦的成長中,他漸漸顯示出了在自然物理方面的興趣並開始研究自然物理和科學。
  • 給胎兒聽莫扎特的音樂,真的能提高智商嗎?
    不知道小珂從哪裡聽來的消息,說是每天堅持給胎寶寶聽莫扎特的音樂,寶寶出生後會比普通人聰明很多,為了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小柯找來了幾首莫扎特的音樂,每天一有空就拿出來放在肚子旁邊放給胎寶寶聽,小柯甚至還感覺到寶寶的胎動都變得活躍起來了,可後來醫生告訴她,不分時段的給胎兒聽音樂,不僅不會使胎兒變聰明
  • 以「莫扎特效應」做胎教,會讓寶寶更聰明嗎?
    誤區一:音樂胎教是直接針對胎兒的常有準爸媽認為,音樂胎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甚至發展音樂天賦。不過前提是,音樂要通過母體傳達給胎兒。 誤區三:我的寶寶只聽莫扎特在吉普賽人的傳統中,人們說:「如果孩子在母親肚子裡沒有聽過小提琴聲,那麼他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 0歲就聽莫扎特,酷小狗早教機為音樂啟蒙插上」智能+「的翅膀
    近年來,許多年輕的家長熱衷於培養孩子的才能,往往在懷孕期間給還沒出生的孩子收聽莫扎特的音樂進行胎教,因為「莫扎特效應」,準媽媽們在收聽莫扎特的曲子時,心情會變得更加愉悅,有利於促進胎兒的健康發育。
  • 孩子越誇越好,越罵越糟?「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父母別忽視了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在生活中,比起生孩子,養孩子似乎是一件更難的事情。但是父母既然給了孩子生命,就要對孩子的養育負責任。而每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同,有的父母提倡對孩子嚴一些,而有的家長管孩子卻主張要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