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加州大學有這樣的一個研究,教授肖恩戈登給學生放莫扎特的音樂《雙鋼琴鳴奏曲》,然後再讓學生們進行空間推測實驗,結果發現在聽完音樂之後的學生,比起沒有聽過音樂的學生有了更加明顯的空間推理能力的進步。這就是有名的莫扎特效應。
類似的在加拿大也有一個實驗,研究者讓兩組4-6歲的孩子,其中一組孩子接受音樂訓練,另外一組則不需要,4個月後發現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們,在記憶力和智商方面有了提升。
由此可見,在生活中聽音樂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不但是一間可以休閒放鬆的娛樂方式,更是能夠激發孩子大腦發育,提升孩子個人能力的一種方法。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很多的明星都開始為讓自家的孩子從小培養音樂審美。
葉一茜就讓「追風的女子」森碟和小亮仔一起演奏電吉他;黃磊的女兒多多也學會了彈奏鋼琴,文靜優雅的樣子實在吸睛;還有奶爸吳尊的女兒NeiNei甚至拿了鋼琴比賽的第一名;郭濤的兒子石頭也在學習彈吉他......
很多的家長說:「人家明星有錢,才能讓孩子學音樂,培養音樂審美能力,我們普通家庭條件不允許啊!」可真的就因為沒有錢就不能給孩子培養音樂審美能力了嗎?讓孩子缺失音樂審美力究竟會讓孩子損失掉什麼?
具備音樂審美能力的孩子有哪些優秀品質?
★高雅的氣質和良好的責任感
音樂具有神奇的魅力與吸引力,他就像是冬日裡的暖陽一般散發著光芒,讓處於寒冷中的人們不自覺地想要靠近。
音樂不會主動來滋潤你,但是卻會在你主動靠近它的時候帶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當孩子用心去聆聽音樂的美妙,在每一個音符中找尋到樂趣,深層次地去了解和解讀音樂,慢慢地培養出音樂審美能力後,整個人的氣質就會與眾不同,與沒有學過音樂的孩子對比,更加高雅脫俗。
另外,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也會養成良好的責任感,畢竟想要靠自己的小聰明渾水摸魚地學習音樂是不可能的,學習音樂的歌唱或者是樂器的演奏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認真地一點一滴地練習和積累經驗,需要及時地歸納總結,需要對自己學習的成果負責。
★做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勇於面對失敗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想要學好音樂並非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能實現的,很複雜繁瑣的樂譜樂理知識,還有各種樂器的彈奏技巧,所有的所有加在一起,一開始會讓孩子感到困難重重,多次嘗試失敗後甚至萌生想要放棄學習的念頭。
在這樣艱難的學習過程中,孩子漸漸學會了堅持,學會了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要勇於克服挫折吸取經驗教訓,及時地應對和處理難題,然後,更加細心地去研究和學習音樂。培養音樂審美能力的孩子能夠嚴以律己,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日復一日無聊枯燥的練習當中,具備很強的耐心。
★更加珍惜時間,做事情有條不紊效率高
家長如果長期讓孩子學習音樂的話,會發現孩子會變得更加珍惜時間,會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不再拖拉。一般情況下,孩子沒有學習音樂,那麼除了正常的上下課外,就是空閒時間去玩遊戲、看電視等等,這些休閒娛樂的方式讓孩子可以開心地度過每一天,但也正因為做這些事時是沒有時間緊迫感的,會讓孩子不懂得珍惜時間。
當孩子培養音樂審美能力後,每一天都想要珍惜多出來的一分一秒,只為了能夠多練習一會樂器,多聽一首歌,孩子不知不覺間變得專注認真,珍惜時間,做事情也有條不紊事半功倍。
培養孩子音樂審美能力有哪些方法?
★讓孩子學會感知音樂的美
寵溺耳朵的音樂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場美妙的視覺享受,通過視覺來感受身邊音樂的美,慢慢地培養審美感知。
要知道,音樂藝術的時間需要依靠聽覺,而聽是培養音樂審美力的基本,學會感知就是要求家長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舒適的音樂環境,讓孩子能夠用耳朵用視覺去發現和探索每一段悅耳音樂中的美。
例如,家長們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採用多媒體的方式精心製作音樂MV,搭配上經典的《貝加爾湖畔》等歌曲,讓孩子可以看著趣味富有美感的畫面,聆聽悅耳動人的音樂,再加上家長生動富有情感的表述,將孩子完全置身於一個舒適的情境內,讓孩子感知音樂之美。
★激發孩子的音樂想像力
想像力能夠幫助孩子創造更多新的音樂,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孩子的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下,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孩子慢慢地融入到音樂當中,用自己的想像力在音樂中盡情地舞蹈,進而萌發出更多的創造力,比如孩子能夠在聽到一段動聽的音樂後,畫出一幅具有特色意義的畫作,或者是能夠編出一段獨樹一幟的舞蹈。
★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展示音樂才華
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給予孩子更大的舞臺更多的機會去展現才華,讓孩子培養出表現欲望,肯定孩子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當孩子上臺表演彈鋼琴的時候,家長要作一個最忠實的觀眾,不僅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在認真地傾聽他的演奏,更要讓孩子知道他在表演的時候散發出無限的魅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欣賞他。
如果有機會的話,家長應當在生活中積極地引導孩子表現才華,表達愛,比如《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是一首傳唱度很高的歌,讓孩子欣賞這首歌之後,讓孩子說出自己對於媽媽的愛,表達自己對於媽媽的感恩等等。在將內心想法表達出來的那一刻,便更容易加深孩子對於音樂本質的理解。
★讓孩子認識音樂多元化,學會合作共贏
人類的社會需要合作,存在五彩繽紛的元素,音樂的世界也不例外,任何音樂都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有獨唱、獨奏、合唱、合奏等,這些形式的存在讓音樂變得更加富有層次感,有了跌宕起伏的情節,有了感染他人的魔力。
因此,家長應當讓孩子認識音樂多元化,要知道每一首美妙的音樂背後,是眾多不同樂器協同發聲形成的,音樂的豐富性讓每一個欣賞者都感受到不同的美,而且,音樂的背後更是無數音樂人的堅持和努力。在培養孩子音樂審美能力的過程中,讓孩子漸漸地懂得音樂的形成,也有助於孩子學會合作共贏,懂得與人合作一起創造美妙音樂,享受這一份樂趣
★激發孩子的無限音樂創造力
每個人都具備創造力,孩子的音樂創造力是無限的,家長應當將音樂創造教育滲透到日常點滴細節中,從音樂的欣賞、歌唱、演奏等方面,讓孩子在不同的地方尋找到獨特的切入點,發揮自我獨到見解,並且將個人全新的想法表現出來,記錄下來。
比如,在孩子欣賞《快速波爾卡》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在聽到音樂的時候,想像一個場景,扮演一個人物,用表演的方式來傳遞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並且在表演的時候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獨特的理解,不斷在音樂中創造更多優秀的作品
本文由宋媽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