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聽一首歌,四個月後孩子變聰明了?培養音樂審美至關重要

2020-12-20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加州大學有這樣的一個研究,教授肖恩戈登給學生放莫扎特的音樂《雙鋼琴鳴奏曲》,然後再讓學生們進行空間推測實驗,結果發現在聽完音樂之後的學生,比起沒有聽過音樂的學生有了更加明顯的空間推理能力的進步。這就是有名的莫扎特效應。

類似的在加拿大也有一個實驗,研究者讓兩組4-6歲的孩子,其中一組孩子接受音樂訓練,另外一組則不需要,4個月後發現接受音樂訓練的孩子們,在記憶力和智商方面有了提升。

由此可見,在生活中聽音樂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不但是一間可以休閒放鬆的娛樂方式,更是能夠激發孩子大腦發育,提升孩子個人能力的一種方法。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很多的明星都開始為讓自家的孩子從小培養音樂審美。

葉一茜就讓「追風的女子」森碟和小亮仔一起演奏電吉他;黃磊的女兒多多也學會了彈奏鋼琴,文靜優雅的樣子實在吸睛;還有奶爸吳尊的女兒NeiNei甚至拿了鋼琴比賽的第一名;郭濤的兒子石頭也在學習彈吉他......

很多的家長說:「人家明星有錢,才能讓孩子學音樂,培養音樂審美能力,我們普通家庭條件不允許啊!」可真的就因為沒有錢就不能給孩子培養音樂審美能力了嗎?讓孩子缺失音樂審美力究竟會讓孩子損失掉什麼?

具備音樂審美能力的孩子有哪些優秀品質?

★高雅的氣質和良好的責任感

音樂具有神奇的魅力與吸引力,他就像是冬日裡的暖陽一般散發著光芒,讓處於寒冷中的人們不自覺地想要靠近。

音樂不會主動來滋潤你,但是卻會在你主動靠近它的時候帶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當孩子用心去聆聽音樂的美妙,在每一個音符中找尋到樂趣,深層次地去了解和解讀音樂,慢慢地培養出音樂審美能力後,整個人的氣質就會與眾不同,與沒有學過音樂的孩子對比,更加高雅脫俗。

另外,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也會養成良好的責任感,畢竟想要靠自己的小聰明渾水摸魚地學習音樂是不可能的,學習音樂的歌唱或者是樂器的演奏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認真地一點一滴地練習和積累經驗,需要及時地歸納總結,需要對自己學習的成果負責。

★做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勇於面對失敗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想要學好音樂並非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能實現的,很複雜繁瑣的樂譜樂理知識,還有各種樂器的彈奏技巧,所有的所有加在一起,一開始會讓孩子感到困難重重,多次嘗試失敗後甚至萌生想要放棄學習的念頭。

在這樣艱難的學習過程中,孩子漸漸學會了堅持,學會了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要勇於克服挫折吸取經驗教訓,及時地應對和處理難題,然後,更加細心地去研究和學習音樂。培養音樂審美能力的孩子能夠嚴以律己,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日復一日無聊枯燥的練習當中,具備很強的耐心。

★更加珍惜時間,做事情有條不紊效率高

家長如果長期讓孩子學習音樂的話,會發現孩子會變得更加珍惜時間,會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不再拖拉。一般情況下,孩子沒有學習音樂,那麼除了正常的上下課外,就是空閒時間去玩遊戲、看電視等等,這些休閒娛樂的方式讓孩子可以開心地度過每一天,但也正因為做這些事時是沒有時間緊迫感的,會讓孩子不懂得珍惜時間。

當孩子培養音樂審美能力後,每一天都想要珍惜多出來的一分一秒,只為了能夠多練習一會樂器,多聽一首歌,孩子不知不覺間變得專注認真,珍惜時間,做事情也有條不紊事半功倍。

培養孩子音樂審美能力有哪些方法?

★讓孩子學會感知音樂的美

寵溺耳朵的音樂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場美妙的視覺享受,通過視覺來感受身邊音樂的美,慢慢地培養審美感知。

要知道,音樂藝術的時間需要依靠聽覺,而聽是培養音樂審美力的基本,學會感知就是要求家長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舒適的音樂環境,讓孩子能夠用耳朵用視覺去發現和探索每一段悅耳音樂中的美。

例如,家長們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採用多媒體的方式精心製作音樂MV,搭配上經典的《貝加爾湖畔》等歌曲,讓孩子可以看著趣味富有美感的畫面,聆聽悅耳動人的音樂,再加上家長生動富有情感的表述,將孩子完全置身於一個舒適的情境內,讓孩子感知音樂之美。

★激發孩子的音樂想像力

想像力能夠幫助孩子創造更多新的音樂,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孩子的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下,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孩子慢慢地融入到音樂當中,用自己的想像力在音樂中盡情地舞蹈,進而萌發出更多的創造力,比如孩子能夠在聽到一段動聽的音樂後,畫出一幅具有特色意義的畫作,或者是能夠編出一段獨樹一幟的舞蹈。

★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展示音樂才華

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給予孩子更大的舞臺更多的機會去展現才華,讓孩子培養出表現欲望,肯定孩子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當孩子上臺表演彈鋼琴的時候,家長要作一個最忠實的觀眾,不僅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在認真地傾聽他的演奏,更要讓孩子知道他在表演的時候散發出無限的魅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欣賞他。

如果有機會的話,家長應當在生活中積極地引導孩子表現才華,表達愛,比如《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是一首傳唱度很高的歌,讓孩子欣賞這首歌之後,讓孩子說出自己對於媽媽的愛,表達自己對於媽媽的感恩等等。在將內心想法表達出來的那一刻,便更容易加深孩子對於音樂本質的理解。

★讓孩子認識音樂多元化,學會合作共贏

人類的社會需要合作,存在五彩繽紛的元素,音樂的世界也不例外,任何音樂都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有獨唱、獨奏、合唱、合奏等,這些形式的存在讓音樂變得更加富有層次感,有了跌宕起伏的情節,有了感染他人的魔力。

因此,家長應當讓孩子認識音樂多元化,要知道每一首美妙的音樂背後,是眾多不同樂器協同發聲形成的,音樂的豐富性讓每一個欣賞者都感受到不同的美,而且,音樂的背後更是無數音樂人的堅持和努力。在培養孩子音樂審美能力的過程中,讓孩子漸漸地懂得音樂的形成,也有助於孩子學會合作共贏,懂得與人合作一起創造美妙音樂,享受這一份樂趣

★激發孩子的無限音樂創造力

每個人都具備創造力,孩子的音樂創造力是無限的,家長應當將音樂創造教育滲透到日常點滴細節中,從音樂的欣賞、歌唱、演奏等方面,讓孩子在不同的地方尋找到獨特的切入點,發揮自我獨到見解,並且將個人全新的想法表現出來,記錄下來。

比如,在孩子欣賞《快速波爾卡》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在聽到音樂的時候,想像一個場景,扮演一個人物,用表演的方式來傳遞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並且在表演的時候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獨特的理解,不斷在音樂中創造更多優秀的作品

本文由宋媽說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見識!

相關焦點

  • 你常聽的音樂是什麼歌,一首歌,總讓人想起一個人!
    有沒有一首歌,讓你想到一個人?而我大部分都愛拿手機聽音樂,愛聽民謠,音樂的存在讓世界充滿活力,每當聽到一首歌,就想起一些往事,想起一個人,歷歷在目,很久之前發生的事,就跟昨天一樣。一首好聽歌曲真的帶給你無窮的歡樂,當然悲傷的音樂也讓你想起傷心事,就像我們每次聽到豬八戒背媳婦的歌,想起小時候看的《西遊記》;聽到《雨蝶》想起《還珠格格》中的某個人;帶給我們太多的快樂時光。
  • 聽莫扎特or驚雷?關於孩子的音樂培養,我認真研究了下
    古典音樂好,尤其聽莫扎特的最聰明,聽流行樂什麼的要壞耳朵。莫扎特效應被提出後,有一種說法廣泛流傳,那就是孩子聽了莫扎特會變聰明。於是,眾多的家長都開始蜂擁讓孩子去聽莫扎特的作品,欣賞古典音樂。後來,又有學者通過研究質疑了「莫扎特」效應的可信性,有人說古典音樂和智商沒有關係,也有人說不只是莫扎特的音樂,其他作曲家的音樂也有類似效果,一時間眾說紛紜。
  • 音樂專業解讀:如何快速編寫一首歌?
    如何快速編寫一首歌?多快算快一首歌假設五分鐘即使每個樂器一遍過一樣樂器也得花五分鐘常見的電聲樂隊四件樂器就20分鐘了我們不單止讓一些音樂人變成更好的音樂人在音樂製作的過程中,編曲是不可或缺並且至關重要的一個角色。編曲其實就是對詞曲的二次創作,主要指的是對一首歌曲的各個樂器聲部的編配以及和聲的寫作,並且針對性的對歌曲的風格、速度、配器進行設計構建。這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複雜的工序。
  • 短視頻帶火一首歌就毀掉一首歌?好歌不會因為聽的人多了變成爛歌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種經歷,偶爾在短視頻平臺上聽到一首歌的片段,會有種瞬間被擊中靈魂的感覺,迫不及待打開聽歌APP搜一下,暗自竊喜自己又發現了一首好歌,於是循環一整天。進入歌曲的評論區,看看大家聽這首歌時的心情和感受,其中是否有和自己產生共鳴的人。
  • 在B站聽sub音樂的年輕人:他們堅信聽歌就能變聰明、變漂亮
    這是一條簡簡單單配著圖的音樂,評論區的留言卻都在描述聽了之後的神奇效果。「不累也不會疼」,徐維雅決定試試。她每天至少聽半小時,同時想像自己瞳色變淺的樣子,三天後照鏡子,發現「真的淺了一點」。遇到sub音樂(以下簡稱「sub」)的徐維雅,覺得自己找到了「救命稻草」:眼睛可以變大、臉可以變小、鼻子可以變得又挺又翹……在幾個月的沉迷期中,她聽著各種號稱可以「無痛整容」的sub,期待著自己變美,然後得到愛。
  •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這是初中開始聽的一首歌了
    我喜歡一個女孩,但是我從來都不敢對她表白,於是我將這首歌曲親口唱給了她聽。她竟然撲到了我的懷裡,說讓我做她男朋友。感謝杰倫的情歌。誰說周杰倫作詞不行的,這歌就是證明,沒有方文山,周杰倫一樣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好歌推薦丨培養音樂氣質,從這十首古典樂曲開始
    「沒有早期的音樂教育,幹什麼事我都會一事無成。」—— 愛因斯坦素質教育備受重視,父母已開始越來越注重孩子的美學培養。眾所周知,給孩子學習樂器,可以培養其內在氣質和開發智力。而在這之前,適當進行美學薰陶,多給孩子聽古典音樂,受益無窮。
  • 越聽越聰明的胎教音樂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現在的家長是非常注重孩子教育問題的,所以在懷孕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進行一些胎教,讓孩子發育的更加聰明!
  • 孩子不喜歡學音樂?原來音樂是要這樣聽的
    家長朋友們都喜歡給孩子培養些音樂細胞,可是光讓孩子每天枯燥地彈琴、練指法、練哈農拜耳就等於學音樂了嗎?並非如此。對於藝術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學技術」的階段,如果不提高孩子對審美的品位,不提高孩子對樂感的培養,那麼無論孩子練琴多少年,考多少級,也只是一個「琴匠」而已。
  • 孩子放學後總唱同一首歌,聽清歌詞後,寶媽群中找老師討說法
    孩子放學後總唱同一首歌,歌詞引寶媽不滿小李的孩子送入幼兒園不到幾個月,出現的變化令她欣喜。除了比以前更外向,喜歡融入集體中玩耍之外,還學會了做手工,每天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後還能時不時哼幾首歌曲。最近這段時間放學後,孩子總唱同一首歌,小李並沒有很在意。
  • 聽古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聽得懂古典音樂的人,才是真精緻
    古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儘是矣。故人不能無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為道,則不能無亂。」《荀子·樂論》荀子在文中對文藝和政治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他認為人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可以感化人心,是人的情感之自然流露,所以具有特殊的陶冶人心靈的作用,這種作用能使風俗醇正而社會安寧。《樂論》中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音樂——人心——治道」的「觀樂知政」模式。
  • 她引導每屆畢業生原創一首畢業歌,她的音樂課教學生自己寫歌
    有沒有一首歌可以溫暖你以後的道路,讓你永遠記得自己的少年模樣……」2020年疫情下的雲上畢業季,漢陽區墨水湖小學音樂教師肖玉原創了一首抗疫畢業歌,通過雲合唱,讓無法見面的畢業生們雲端相聚。她在日常的音樂課上,不僅僅是教孩子學唱幾首歌,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創作音樂。
  • 全能音樂唱作人!一首歌見證他音樂的影響力!
    全能音樂唱作人!一首歌見證他音樂的影響力!最近看了周傳雄上音樂節目《異口同聲》,讓我不禁懷念起那個唱《男人海洋》的周傳雄。於是,翻出來,單曲循環。總是在一個不懂愛的年齡把情歌唱的撕心裂肺,等真正明白的時候就只是靜靜的聽。周傳雄的歌,聽了就想單曲循環!經典隨著時間的推移但還是經典。一首老歌,一段往事。
  • 莫扎特效應:孩子的「音樂審美力」是未來競爭力,家長別忽視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哥倫比亞大學的羅斯切教授與其助手們將一些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分成三組,其中一組在相同環境下聽莫扎特的曲子,靜靜欣賞,不帶任何目的。而其他組成員則分別讓他們聽其他音樂以及不聽任何曲子。十多分鐘後,實驗人員對這些學生進行一系列測驗,結果發現,聽莫扎特曲子的學生測驗成績比未聽莫扎特曲子的成員的要高出很多。
  • 培養孩子的音樂修養是多麼重要!
    音樂是人類一個重要的娛樂方式,當你痛苦時,聽聽音樂會讓你變的精神放鬆,音樂可以讓人褪去心中的憤怒和不安,沉浸在音樂的海洋裡,感覺只有自己。孩子是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未來,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人類其實是需要全面發展的,音樂是人類的精神良藥,音樂的發展是潛移默化,喜歡聽音樂的人,會變得有內涵、有情感。西方國家很多上層社會的人士會經常去聽音樂會,所以他們顯得高貴優雅。
  • 幼兒園孩子放學後反覆哼唱一首歌,聽清歌詞後,寶媽氣得渾身發抖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非常聰明,記憶力很好,一些兒歌古詩總是教個幾遍孩子就能記住,雖然可能不懂得什麼意思,但是也能一下順下來。尤其是在孩子上幼兒園後,就經常能從孩子的嘴裡聽到一些「兒歌或古詩」,對於孩子這個行為父母當然是非常高興了,有的時候還會鼓勵讓孩子多背誦幾個。
  • 節奏很撩人的一首歌,快發給你喜歡的人一起來聽吧!#歐美音樂
    節奏很撩人的一首歌,快發給你喜歡的人一起來聽吧!#歐美音樂 原標題:節奏很撩人的一首歌,快發給你喜歡的人一起來聽吧!
  • 抖音但你總不相信是什麼歌誰唱的 《Lover boy 88》好甜的一首歌
    抖音但你總不相信是什麼歌誰唱的 《Lover boy 88》好甜的一首歌時間:2019-03-28 16:14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但你總不相信是什麼歌誰唱的 《Lover boy 88》好甜的一首歌 好聽的歌曲總是令人開心和愉悅的,抖音這個APP總是能火不少的音樂
  • 孩子音樂審美力不容忽視,了解「莫扎特效應」,提升孩子競爭力
    現代社會,孩子的競爭十分激烈,其中音樂審美力也不容忽視。家長需要了解莫扎特效應,從現在開始,幫助孩子提高音樂審美。但是過多的流行音樂反而會擾亂孩子的音樂審美,從&34;&34;的流行可以看出來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還是存在缺陷。根據一項對高年級的學生的採訪調查發現,50份調查問卷中,聽流行音樂的有38人,聽民族音樂及其他音樂的有10人,而聽古典音樂的僅有2人。雖然流行音樂構成主流這點並不意外,但是對於孩子缺乏對民族樂以及經典音樂的興趣這件事家長則需要引起注意。
  • 歌手王傑用音樂闡釋人生 一首歌一段情
    王傑談起他的音樂總是諸多感慨,他說每一首歌曲的創作都源自於他的經歷,聽他的歌你就能夠了解他曾經都經歷過什麼,當然每首歌對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意義,每個人在聽一首好歌時都會回憶當時發生的事情,每首歌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因音樂而精彩,音樂因故事而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