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發現身邊的一些準媽媽會有滋有味的聽莫扎特音樂進行胎教,好奇的我問她們為什麼聽不約而同地都選擇莫扎特音樂用來胎教,獲得的答案卻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聽莫扎特胎教,能提高孩子的智商,那麼胎教聽莫扎特真的會提高孩子的智商嗎?如果小朋友不夠聰明,是因為家長沒有聽莫扎特音樂做好胎教嗎?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莫扎特音樂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嗎?
音樂家莫扎特肯定想不到,在他去世200餘年之後,這個世界上會冒出一個叫莫扎特效應的名詞。
按照網上流傳的說法,莫扎特效應是指把莫扎特的音樂作為胎教音樂,將會提高孩子的智商。據說這效應是1991年法國醫生託麥提在《為什麼聽莫扎特音樂》當中提出的,他相信當耳朵受到不同頻率音樂刺激時,有助於提高聽力,並且有健腦的功效。
1993年10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勞舍爾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頁紙長度的小論文之後,全世界才颳起一股莫扎特效應的旋風,勞舍爾是怎樣進行研究的呢?
首先他找來了36名大學生,先讓一部分學生聽了10分鐘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其他人則聽放鬆的音樂磁帶或保持安靜,接著讓所有人一起參加幾項測試,結果讓人大吃一驚。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空間感增強,摺紙辯別事物等任務也完成得更好。若運用數字來評價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在一項智力量表中平均得分比其他學生高3分。如果換算成常見的IQ值,發現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在這幾項測試裡的IQ平均得分要高8-9分,勞希爾因此得出結論,莫扎特音樂能夠增強人的空間推理能力。
次年紐約時報的音樂專欄作家羅斯為這項研究大加讚譽,聲稱聽莫扎特音樂真的讓你更聰明。然而很多人對事物的了解總是習慣浮於淺表,追求簡單的因果關係。
換句話說,很多人誤解並誇大了這項研究的結果,研究結論也被過度詮釋為聽莫扎特音樂能提高兒童智商。如果聽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能夠讓孩子更加聰明的話,人們為何不推崇貝多芬或巴赫?為何沒有貝多芬效應呢?誰也說不清楚這究竟是為什麼?也許是因為莫扎特被稱為了音樂神童,成為不少家長內心育兒的標杆。可是,如何解釋聽莫扎特音樂讓大學生的空間推理能力增強呢?
有科學家解釋道,勞舍爾的研究僅涉及單一類型任務,用非常簡單的神經心理學方法就可以解釋這個結果,你是否能享受這個過程,將會對你的表現產生影響。
有一項研究發現,無論是聽莫扎特音樂還是史蒂芬金的有聲懸疑小說,他都能夠提高動手摺紙能力,其關鍵僅在於聽他們對你來說是否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可事實上依然有很多父母叫真的認為聽音樂會讓孩子更聰明,莫扎特效應在全球迅速散播。
2004年底,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安班格特分析並總結說,人們相信莫扎特效應的存在,並認為最初的研究也是針對嬰兒的,這正是因為嬰兒是人們焦慮的中心,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