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孕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又伶俐,因此都會在懷孕的時候給胎寶寶做「胎教」。
對於胎教,許多人也是一知半解,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給胎寶寶聽音樂。孕媽媽會把耳機放在肚子上,播放諸如莫扎特等一些古典音樂給寶寶聽。
至於為什麼一提到胎教,大家都會想到莫扎特呢?因為他的作品旋律性非常明顯,和聲非常和諧。曾經有醫療機構做過一個試驗,發現莫扎特的音樂,每30 秒有一個頻率高峰,而大腦中樞神經的許多功能運行,頻率也是30 秒左右。也許,這能解釋「莫扎特效應」的存在。
但是,聽音樂真的會對胎兒發育有促進作用嗎?
其實,大部分的孕媽媽都不懂得科學的胎教方式,以為一味地給胎寶寶聽音樂就相當於胎教,要知道,這樣做搞不好會弄巧成拙,反而給胎兒的發育帶來阻礙呢!
讓我們來看看常見的胎教誤區都有哪些:
孕早期給常寶寶聽音樂。
懷孕的前4個月,是胚胎成長的階段。這個時候,任何刺激的聲音或震動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所以在懷孕頭4個月的時候,胎寶寶最需要的不是胎教,而是一個「安靜的環境」。
孕早期寶寶的腦部和身體各個器官都沒有發育完成,所以任何胎教都無法接收得到,做了也是徒勞。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孕早期是寶寶神經發育的重要階段,只有穩定的環境才能最好地讓胎兒成長,倘若經常刺激到胚胎,反而會阻礙寶寶腦部發育。
經常用手撫摸肚子:
許多孕媽媽喜歡把手放在肚皮上,撫摸凸起的肚子,來跟胎寶寶互動。但是要注意幾個時間點,以及撫摸的方式是否正確。
懷孕頭3個月不要撫摸肚子,以免刺激子宮收縮導致流產。孕中期可以適當地給予胎寶寶撫摸,撫摸方式除了來回撫摸,還可以結合輕輕地觸壓拍打,給胎兒以觸覺刺激。
不要不分時間地撫摸肚子。當胎寶寶有踢媽媽動作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予寶寶反應,拍打或撫摸一下,來跟寶寶互動。但是當寶寶安靜的時候,可能處於休息的狀態,孕媽媽就不要刺激寶寶了。
從不跟寶寶「說話」。
比起聽音樂,胎寶寶其實更喜歡媽媽的聲音。所以,講故事會比聽音樂更利於胎兒的成長。而媽媽的聲音,就是最好的胎教。
要知道,媽媽和胎兒是心連心的,媽媽的心跳頻率、一言一行和心情狀態,都非常影響胎寶寶的發育。在胎兒長到4個月的時候,聽覺系統已經開始發育,到了5個月後就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了。此時,爸爸媽媽多跟寶寶「聊天」,經常講故事給寶寶聽,可以很好地刺激寶寶腦部發育和性格養成,也可以讓胎兒有一種安全與溫暖的感覺。
正確的胎教方式:
說白了,科學的胎教方式,就是要順應胎寶寶的發育階段,不盲目地刺激,而是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優質的成長環境。
聽古典音樂不是不行,而是古典音樂本身其實並沒有使寶寶變聰明的神奇作用,但是能夠使孕媽媽的心情變得愉悅、放鬆,從而使胎寶寶感受到祥和的狀態。而且在懷孕5個月後聽胎教音樂,作用會更好。
孕媽媽可以做一些讓自己心情變好的事情,例如畫畫、閱讀、散步或聽歌,這些都會直接影響胎兒。最新的研究顯示,胎兒在七八個月大的時候,胎腦就可以捕捉到外界的信息,所以胎兒是有記憶的,這個時候經常和胎兒說話,會令其神經系統變得對語言更加敏銳。
孕媽媽也不要忽略了健康的飲食,保持身體營養輸出也是對寶寶發育的重要因素。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多做運動,充足的氧氣會讓寶寶得到更多活力,同時跟著媽媽一起動起來,讓胎寶寶在律動中感受外界的刺激。
記得少用電子產品,除非你想生出一個呆滯的寶寶,玩遊戲和看手機只會讓孕媽媽處於一個靜止的狀態,對寶寶的發育毫無用處。
胎教的目的,就是擁有一個健康、活潑、聰明的寶寶,但是我們不能盲從,也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最好的胎教,就是讓孕媽媽處於一個最佳的懷孕狀態,和寶寶一起度過美好的懷胎十月,從內而外增進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