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生二胎這件事,如今的家長們好像對這事並不著急,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家長們,雖然家裡的老人一催再催,國家也是出臺的相應的政策鼓勵生二孩,但總的來說情況如何?
從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施行以來,至今已經過了5個年頭,從相關數據上看,對於那些想生孩子的家庭,加入「二胎」行列的比例確實在增加,不過對於那些不是很想生孩子的群體來說,他們的生育意願依舊是不太強烈。
數據上來看,2016年以來,我國每年的新出生人口中,二孩的佔比是越來越高了。尤其是2017年,我國的出生人口中,二孩的佔比首次超過了一孩,達到了51%。隨後,新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更是連續三年超過了一孩。
但與此同時,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卻是在逐年下降,其總和生育率更是已然跌破了警戒線。這意味著對於很多還沒有孩子的家庭來說,生育下一代這件事並不著急。
尤其是2019年,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已降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10.48‰,其中一孩的佔比更是低於43%。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2000年至2010年間,我國的一孩生育佔比都是保持在60%以上的。由此可見,在近十年間,我國的新出生人口中,一孩佔比至少下降了17個點。
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在1990年到2017年間,我國的育齡婦女中,平均初婚年齡從21.4歲提高到了25.7歲,推遲了4歲多,而且還有繼續走高的趨勢;其中,平均初育年齡也從23.4歲提高到了26.8歲。這意味著從目前上來說,「二孩」政策的推出,並沒有引發生育高峰的到來,大多數年輕人選擇「不生或只生一個」。
相信看到這裡,不少網友們心中都會有一個疑惑:為什麼現在的年輕家庭都不生二孩了?
1、「養不起」是主要原因
對於大多數的普通家庭來說,「養娃」絕對是件燒錢的事情。現如今養娃的成本比二十年前高了可不是一點半點,從懷孕開始,孕期的各種費用開銷,孩子的出生後的養育、教育、生活、娛樂等等,哪哪都得花錢,而且哪個的開銷都不小。而生二胎更是意味著需要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
根據尼爾森發布的《2020母嬰消費洞察報告》,目前來說,「生娃」的主力軍主要集中在85後、90後,而且80%以上都是本科以上的學歷人群,這些家庭的平均月收入約為1.9萬元。
從月收入來看,這些家庭的收入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但即便如此,這些家庭每個月需要花費在育兒方面的開銷平均也超過了5200元,佔了整個家庭月收入的近三成。並且,一些低收入家庭的育兒開銷佔比更高,達到了44%及以上。
現在不少的年輕夫妻早已被車貸房貸等各種貸款壓得喘不過氣了,看到這麼高的一個育兒費用,相信任誰也會考慮考慮,這也就難怪很多年輕人都不著急生孩子了,不是不生,而是「生不起」。
2、缺少養娃的時間精力
如今的年輕人工作普通較忙,加上養家餬口的壓力擺在那,更是在工作上一刻不敢懈怠,上班忙著工作,下班了還得忙著加班,帶娃的時間、精力自然有限。
但洽洽,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花時間、精力去培養的。
根據艾瑞諮詢之前發布的《中國家庭育兒市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寶媽群體在日常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最長的,有30%的寶媽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超過了4個小時。在周末,更是有超過7成的父母會陪伴孩子4小時以上。這意味著,對於大部分「養娃」的家庭來說,所謂的假期並不是休息,反而可能會更加忙碌。
就算是一些年輕家長選擇請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娃,但如果作為父母,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不利的,而且老人畢竟年齡大了,體力、精力都有限,真要讓其長期幫忙帶娃也不現實。
3、孩子之間的相處問題
對於很多計劃生二孩的家長來說,如何讓兩個孩子能夠融洽相處也是個不小的問題,畢竟別看孩子小,但也是會爭寵的。尤其是對于大寶來說,在二寶沒出生之前,大寶一直都是獨自享有著父母和家人全部的愛,在家裡,他就是唯一的焦點,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二寶到來之後,這種情況顯然會發生變化,不僅自己的玩具需要分二寶一半,甚至就連父母家人的愛,也都要被分走。
家長們如果處理不好這個情況,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影響,甚至影響到孩子正常的心理髮育,這也是很多家庭一直猶豫生二胎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