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小眾精品路線、堅持全手工製作咖啡,這個讓咖啡屆又驚又喜的Peet's Coffee拒絕了東京和巴黎開海外分店的請求,氣勢洶洶地來到中國上海。
上海「網紅」店多如恆河沙數,這家Peet's Coffee究竟是何方神聖,讓大家前僕後繼地去排隊?
Ta是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的祖師爺
1966年,一位荷蘭裔的烘焙師——Alfred Peet,在美國加州伯克利成立了Peet's Coffee。這家咖啡店以「賣咖啡+賣豆子」的連鎖模式和高超的烘焙技術,引領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精品咖啡浪潮。
不僅如此,Peet's Coffee與星巴克有頗深的淵源。星巴克的三位創始人都是Alfred Peet的學徒。甚至剛開始連星巴克的咖啡豆,也是從Peet's Coffee進的貨。儘管後來星巴克開始自己烘焙咖啡豆,但沿用的依舊是 Peet 的深焙技術。
後來,星巴克易主。在霍華德·舒爾茨的掌管下,星巴克迅速擴張,一路開掛狂飆,在全球開出超過2.5萬家門店,成為名副其實的「咖啡帝國」。
雖說星巴克現在鑄造的帝國,遠遠大於Peet's Coffee的規模。但不能否認,星巴克攜帶了一部分Peet's Coffee的「基因」。
Peet's背後,又一咖啡帝國入華
與星巴克已經遍布全球不同,在過去的50年Peet's Coffee只活躍於美國本土,在美國擁有200 多家店。門店主要在加州,芝加哥、波士頓、華盛頓等地也不罕見。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Peet's Coffee背後,也有一個隱秘的咖啡帝國——JAB。JAB 隸屬於德國萊曼家族,旗下包括CK、杜蕾斯等多個領域的知名品牌。2013 年,JAB 開始大力進軍咖啡市場,靠著幾次出人意料的收購,建立起了自己在咖啡行業的地位。
而近兩年,Peet's Coffee也發展迅速,2015 年以1億美元閃電收購芝加哥烘焙商「知識分子」(Intelligentsia Coffee)大部分股權,以及以瓶裝冷滴咖啡聞名的精品咖啡「樹墩城」(Stumptown),後兩者都是美國精品咖啡浪潮(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引領者。
截至到去年年底,中國咖啡的銷售市場達700億,預測今後可能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如今,Peet's Coffee進駐中國,最大的原因就是新中產崛起,二三線城市正在變化的消費方式,這些因素都預示著中國的咖啡市場不斷壯大。
至於選擇魔都上海作為首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除了咖啡門店數量多之外,上海的咖啡文化根源很深,從清末明初就隨著西方文化進入,中間偶有波折,但一直延續至今。
劍指精品咖啡
Peet's Coffee是「第二次咖啡浪潮」的引領者,卻沒能在上世紀的那次浪潮中實現全球擴張。相比之下,星巴克卻在全球範圍內不斷開店。
隨著中國的精品咖啡市場熱度持續走高,星巴克也在努力地進行「升級」:今年,星巴克的首間海外烘焙體驗店在上海開業;在全國範圍內開設更多臻選店;在更多門店設置手衝吧檯……但是,星巴克「意式咖啡」的標籤在國內市場根深蒂固,這讓Ta通往精品咖啡之路看上去沒那麼容易。
不過,這卻給Peet's Coffee帶來了發展機會。Peet's Coffee的咖啡走深度烘焙路線,味道給人的感覺都是十分「濃厚」。無論手衝還是意式,這股「濃」都與上海一眾精品咖啡館形成極大反差。
跟星巴克,Coasta這些連鎖咖啡品牌相比,Peet's Coffee更為關注咖啡愛好者的感受。上海門店設計,無不帶有濃濃的工業風和現代化設計。
顧客可以在門店品嘗到13種手衝咖啡,還能整袋購買自家出品的咖啡豆。Peet's Coffee的咖啡豆都是每天早上在店裡現烘,然後拿出來杯測。如果杯測結果不理想,這批豆子就扔掉報廢了。而且,上海旗艦店還提供一款專為中國市場烘焙的咖啡豆。
因此,儘管星巴克目前已佔領了絕大部分的市場,Peet's Coffee通過精品咖啡市場去創造出區別於星巴克的一種差異化存在:注重品質,通過工業化流水線方式出售手工咖啡,並以品牌連鎖形式進行擴張……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場博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