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是什麼?歷史沿革是怎樣的?

2020-12-22 中國網

中國藥典是什麼?歷史沿革是怎樣的?

中國藥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是由國家藥典委員會(原名衛生部藥典委員會成立於1950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負責組織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制定、修訂國家藥品標準,是法定的國家藥品標準。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懷人民的醫藥衛生保健工作,當年11月衛生部召集在京有關醫藥專家研討編纂藥典問題。1950年1月衛生部從上海調藥學專家孟目的教授負責組建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和處理日常工作的幹事會,籌劃編制新中國藥典。

1950年4月在上海召開藥典工作座談會,討論藥典的收載品種原則和建議收載的品種,並根據衛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國藥典要結合國情,編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學化、大眾化的藥典。隨後,衛生部聘請藥典委員49人,分設名詞、化學藥、製劑、植物藥、生物製品、動物藥、藥理、劑量8個小組,另聘請通訊委員35人,成立了第一屆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衛生部部長李德全任主任委員。

1951年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第一屆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對藥典的名稱、收載品種、專用名詞、度量衡問題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決定。幹事會根據全會討論的意見,對藥典草案進行修訂,草案於1952年底報衛生部核轉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批准後,第一部《中國藥典》1953年版由衛生部編印發行。

1953年版藥典共收載藥品 531種,其中化學藥 215種,植物藥與油脂類 65種,動物藥13種,抗生素2種,生物製品25種,各類製劑211種。藥典出版後,於1957年出版《中國藥典》1953年版第一增補本。

1955年衛生部成立第二屆藥典委員會,聘請委員49人,通訊委員68人,但這屆委員會因故未能進行工作。1957年成立第三屆藥典委員會,聘請委員80人,藥學專家湯騰漢教授為這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不設通訊委員),同年7月28日至8月5日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衛生部李德全部長作了藥典工作報告,特別指出第一版中國藥典沒有收載廣大人民習用的中藥,是個很大的缺陷。會議在總結工作的基礎上,通過了制訂藥典的原則,討論了藥典的性質和作用,並修改了委員會章程,會議一致認為應把合乎條件的中藥收載到藥典中。8月27日衛生部批准委員會分設藥理與醫學、化學藥品、藥劑、生化藥品、生藥、生物製品六個專門委員會及名詞小組,藥典委員會設常務委員會,日常工作機構改稱秘書室。

1958年經常務委員會研究並經衛生部批准,增聘中醫專家8人、中藥專家3人組成中醫藥專門委員會,組織有關省市的中醫藥專家,根據傳統中醫藥的理論和經驗,起草中藥材和中藥成方(即中成藥)的標準。

1959年6月25日至7月5日在北京召開這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主要審議新版藥典草稿,並確定收載品種。草稿經修訂補充後,分別由各 專門委員會審定,於1962年完成送審稿,報請國務院批准後付印,1965年1月26日衛生部公布《中國藥典》1963年版,並發出通知和施行辦法。

1963年版藥典共收載藥品1310種,分一、二兩部,各有凡例和有關的附錄。一部收載中醫常用的中藥材446種和中藥成方製劑197種;二部收載化學藥品667種。此外,一部記載藥品的「功能與主治」,二部增加了藥品的「作用與用途」。

1966年由於「文革」動亂影響,藥典委員會工作陷於停頓。1972年4月28日國務院批覆衛生部「同意恢復藥典委員會,四部(衛生部、燃料化 學工業部、商業部、解放軍總後衛生部)參加,衛生部牽頭」。據此,同年5月31日至6月10日在北京召開了編制國家新藥典工作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全國各省 (自治區、直轄市)的藥品檢驗、藥政管理以及有關單位代表共88人。這次會議著重討論了編製藥典的指導思想、方法、任務和要求,交流了工作經驗,確定了編 制新藥典的方案,並分工落實起草任務。1973年4月,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藥典工作會議,討論制訂藥典的一些原則要求,以及中西藥品的標準樣稿和起草說 明書,並根據藥材主產地和藥品生產情況,調整了起草任務。1979年10月4日衛生部頒布《中國藥典》1977年版自1980年1月1日起執行。1977 年版藥典共收載藥品1925種。一部收載中草藥材(包括少數民族藥材)、中草藥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一些單味藥材製劑等882種,成方製劑(包括少數民族 藥成方)270種,共1152種;二部收載化學藥品、生物製品等773種。

1979年,由衛生部聘請委員112人組建第四屆藥典委員會,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兼任主任委員。同年11月22日至 28日在北京召開這屆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會議討論修改了委員會章程、藥品標準工作管理辦法及工作計劃。委員會分設:中醫、中藥、醫學與藥理、化學藥、生 化藥、藥劑、抗生素、生物製品、放射性藥品及名詞10個專業組。由有關專業組分別推薦新藥典收載的品種,中醫專業組負責審查擬定一部收載的品種範圍;醫學 與藥理專業組負責審查擬定二部收載的品種範圍;由主產地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檢驗所和有關單位負責起草標準,藥典委員會辦公室組織交叉覆核,有 些項目組成專題協作組通過實驗研究後起草,標準草案經有關專業組委員並邀請有關藥品檢驗所和藥廠的代表討論審議後報衛生部審批。《中國藥典》1985年版 於1985年9月出版。1986年4月1日起執行。該版藥典共收載藥品1489種。一部收載中藥材、植物油脂及單味製劑506種,中藥成方207種,共 713種;二部收載化學藥品、生物製品等776種。

198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正式執行,該法規定「藥品必須符合國家藥品標準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標準」。明確「國務 院衛生行政部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藥品標準為國家藥品標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藥典委員會,負責組織國家藥品標準的制定和修訂」。進一 步確定了藥品標準的法定性質和藥典委員會的任務。

1986年衛生部根據藥典委員會章程聘請委員150人組建第五屆藥典委員會,由衛生部崔月犁部長兼任主任委員,常設辦事機構改為秘書長制。同年 5月5日至8日召開第五屆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討論修訂了委員會章程,通過了「七五」期間標準工作設想,確定編制《中國藥典》1990年版的指導思想和原 則要求。分別舉行中藥材、中藥成方製劑、化學藥、抗生素、生化藥及藥理等專業會議,安排起草和科研任務。1987年11月出版《中國藥典》1985年版增 補本,新增品種23種,修訂品種172種,附錄21項。1988年10月,第一部英文版《中國藥典》1985年版正式出版。同年還出版了藥典二部注釋選 編。1989年3月,各地起草的1990年版藥典標準初稿基本完成,藥典委員會常設機構開始組織審稿和編輯加工。同年12月在北京舉行藥典委員會主任委 員、副主任委員和各專業組長擴大會議進行審議,報衛生部批准後付印。1990年12月3日衛生部頒布《中國藥典》1990年版自1991年7月 1日起執行。

這版藥典分一、二兩部,共收載品種1751種。一部收載784種,其中中藥材、植物油脂等509種,中藥成方及單味製劑275種;二部收載化學 藥品、生物製品等967種。與1985年版藥典收載品種相比,一部新增80種,二部新增213種(含1985年版藥典一部移入5種);刪去25種(一部3 種,二部22種);對藥品名稱,根據實際情況作了適當修訂。藥典二部品種項下規定的「作用與用途」和「用法與用量」,分別改為「類別」和「劑量」,另組織 編著《臨床用藥須知》一書,以指導臨床用藥。有關品種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收入《藥品紅外光譜集》另行出版,該版藥典附錄內不再刊印。

1991年組建第六屆藥典委員會,由衛生部聘請委員共168人,衛生部陳敏章部長兼任主任委員。同年5月16日至18日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 議,討論通過了委員會的章程和編制《中國藥典》1995年版設計方案,並成立由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專家共11人組成的常務委員會。分設13個專業組, 即:中醫專業組、中藥材專業組、中成藥專業組、西醫專業組、藥理專業組、化學藥專業一組、化學藥專業二組、化學藥專業三組、抗生素專業組、生化藥品專業 組、生物製品專業組、放射性藥品專業組、藥品名詞專業組。會後,各專業組分別召開專業組委員擴大會議,安排落實全會提出的任務。

1993年《中國藥典》1995年版附錄初稿發往各地作為起草、修訂正文標準的依據。1994年7月各地基本完成了標準的起草任務,由藥典委員 會各專業委員會分別組織審稿工作。1994年11月29日提交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討論審議,獲得原則通過,報請衛生部審批付印。衛生部批准頒布《中國藥 典》1995年版自1996年4月1日起執行。

這版藥典收載品種共計2375種。一部收載920種,其中中藥材、植物油脂等522種,中藥成方及單味製劑398種;二部收載1455種,包括 化學藥、抗生素、生化藥、放射性藥品、生物製品及輔料等。一部新增品種142種,二部新增品種499種。二部藥品外文名稱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 稱只收載藥品法定通用名稱,不再列副名。編制出版《藥品紅外光譜集》第一卷(1995年版)。《臨床用藥須知》一書經修訂,隨《中國藥典》1995年版同 時出版,經衛生部批准,其中的「適應證」和「劑量」部分作為藥政和生產部門宣傳使用和管理藥品的依據。

這屆藥典委員會除完成1995年版藥典的編制外,還於1992年、1993年先後編制出版《中國藥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補本,二部注釋 和一部注釋選編,《中藥彩色圖集》和《中藥薄層色譜彩色圖集》以及《中國藥品通用名稱》等標準方面的配套叢書。《中國藥典》1990年版英文版亦於 1993年7月出版發行。

為加強國家藥品標準工作,1993年5月21日衛生部決定將藥典委員會常設機構從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分離出來,作為衛生部的直屬單位,這是藥典委員會機構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

1996年5月經衛生部批准,第七屆藥典委員會成立,由衛生部聘請204位委員組成,其中名譽委員18人,衛生部陳敏章部長兼任主任委員。 1998年9月,根據中編辦(1998)32號文:衛生部藥典委員會更名為國家藥典委員會,並成建制劃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管理。因管理體制的變化及 1999年3月陳敏章部長逝世,在徵得有關領導部門同意後,按照第七屆藥典委員會章程精神,經1999年12月第七屆藥典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一致同意調整 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這屆委員會設專業委員會共16個,分別為:中醫專業委員會、中藥第一專業委員會、中藥第二專業委員會、中藥第三專業委員會、中藥第 四專業委員會、醫學專業委員會、藥品名詞專業委員會、附錄專業委員會、製劑專業委員會、藥理專業委員會、化學藥品第一專業委員會、化學藥品第二專業委員 會、抗生素專業委員會、生化藥品專業委員會、放射性藥品專業委員會、生物製品專業委員會。

1996年召開第七屆藥典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這屆藥典委員會提出的「《中國藥典》2000年版設計方案」,一部確立了「突出特 色,立足提高」,二部確立了「趕超與國情相結合,先進與特色相結合」的指導思想。根據這屆委員會提出的設計方案,1996年10月起,各專業委員會先後召 開會議,落實設計方案提出的任務並分工進行工作。 1997年底,首先完成了附錄與製劑通則的修改,並下發各起草單位徵求意見。1998年底藥典初稿完成,經進一步徵求全國各有關方面的意見,至 1999年 10月底,先後召開了 16個專業委員會審定稿會議。《中國藥典》  2000年版於 1999年12月經第七屆藥典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報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頒布,於 2000年 1月出版發行,2000年 7月 1日起正式執行。

2000年版藥典共收載藥品 2691種,其中一部收載 992種,二部收載 1699種。一、二兩部共新增品種 399種,修訂品種 562種。這版藥典的附錄作了較大幅度的改進和提高,一部新增附錄 10個,修訂附錄 31個;二部新增附錄27個,修訂附錄32個。二部附錄中首次收載了藥品標準分析方法驗證要求等六項指導原則,對統一、規範藥品標準試驗方法起指導作用。 現代分析技術在這版藥典中得到進一步擴大應用。

第七屆藥典委員會還完成了《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九九七年增補本、一九九八年增補本、《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一九九八年增補本)及《藥品紅 外光譜集》(第二卷)、《臨床用藥須知》(第三版)。1997年完成了《中國藥典》1995年版英文版。為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第七屆藥典委員會還決定 《中國藥典》2000年版英文版與中文版同步出版。

以往幾版藥典中的「劑量」、「注意」項內容,由於過於簡單不能準確反映臨床用藥的實際情況,根據「《中國藥典》2000年版設計方案」的提議,這版藥典二部取消了這兩項,其有關內容移至《中國藥典》2000年版《臨床用藥須知》一書中。

2002年10月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第八屆藥典委員會成立。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聘請312位委員組成,不再設立名譽委員。原 常務委員會更名為執行委員會,由全體委員大會授權審定《中國藥典》及國家藥品標準的重大事項。本屆委員會設專業委員會共24個。在上一屆委員會的基礎上, 增設了民族藥專業委員會(籌)、微生物專業委員會、藥品包裝材料與輔料專業委員會;原生物製品專業委員會擴增為血液製品專業委員會、病毒製品專業委員會、 細菌製品專業委員會、體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專業委員會、重組製品專業委員會和體外診斷用生物試劑專業委員會。

2002年10月召開第八屆藥典委員會全體大會及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本屆藥典委員會提出的「《中國藥典》2005年版設計方案」。設 計方案明確了堅持繼承與發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針;確定了「科學、實用、規範」等藥典編纂原則;決定將《中國生物製品規程》併入藥典,設為藥典三部; 並編制首部中成藥《臨床用藥須知》。

2002年11月起,各專業委員會先後召開會議,安排設計方案提出的任務並分別進行工作。2003年7月,首先完成了附錄草案,並發有關單位徵 求意見。2004年初藥典附錄與品種初稿基本完成,增修訂內容陸續在國家藥典委員會網站上公示3個月,徵求全國各有關方面的意見。6月至8月,各專業委員 會相繼召開了審定稿會議。9月,《中國藥典》2005年版經過第八屆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議審議通過,12月報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頒布,於 2005年1月出版發行,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執行。

本版藥典收載的品種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共收載3212種,其中新增525種。藥典一部收載品種1147種,其中新增154種、修訂453種;藥 典二部收載1964種,其中新增327種、修訂522種;藥典三部收載101種,其中新增44種、修訂57種。《中國藥典》2000年版收載而本版藥典未 收載的品種共有9種;2000年版《中國生物製品規程》及2002年增補本收載而未收載入藥典的品種共有123種。

本版藥典收載的附錄,藥典一部為98個,其中新增12個、修訂48個,刪除1個;藥典二部為137個,其中新增13個、修訂65個、刪除1個; 藥典三部為140個,其中新增62個、修訂78個,刪除1個。一、二、三部共同採用的附錄分別在各部中予以收載,並進行了協調統一。

本版藥典在主任委員的積極倡導下,對藥品的安全性問題更加重視。藥典一部採用原子吸收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增加了有害元素(鉛、鎘、砷、 汞、銅)測定法,並規定了有害元素的限度;藥典一部還增加了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檢查法應用指導原則。藥典二部有126個靜脈注射劑增訂了不溶性微粒檢查,增 修訂細菌內毒素檢查的品種達112種;殘留溶劑測定法中引入國際間已協調統一的有關殘留溶劑的限度要求,並有24種原料藥增訂了殘留溶劑檢查;藥典二部還 增加了藥品雜質分析指導原則、正電子類和鎝[99mTc]放射性藥品質量控制指導原則。藥典三部增訂了逆轉錄酶活性檢查法、人血白蛋白鋁殘留量測定法等, 牛血清白蛋白殘留量及CHO細胞蛋白殘留量等檢測方法也得到改進。本版藥典結合我國醫藥工業的現狀和臨床用藥的實際情況,將由衛生部頒布的原《澄明度檢查 細則和判斷標準》修訂為「可見異物檢查法」,以加強注射劑等藥品的用藥安全。

本版藥典堅持注重環保的一貫性原則,在品種中對苯等有害溶劑,儘可能採用其他溶劑替代。

本版藥典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對收載的中成藥標準項下的【功能主治】進行了科學規範,為準確理解中成藥的功能主治及合理用藥提供了保證,促進中醫藥在新時期的健康發展。

本版藥典三部源於《中國生物製品規程》。自1951年以來,該規程已有六版頒布執行,分別為1951年及1952年修訂版、1959年版、 1979年版、1990年版及1993年版(診斷製品類)、1995年版、2000年版及2002年增補版。2002年翻譯出版了第一部英文版《中國生物 製品規程》(2000年版)。

第八屆藥典委員會還完成了《中國藥典》2000年版2002年增補版、2004年增補版、《中國藥品通用名稱》(2005年版)及《藥品紅外光譜集》(第三卷)、《臨床用藥須知》(中成藥第一版、化學藥第四版)。

2005年,完成了《中國藥典》2005年版英文版。為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本屆委員會期間,與美國藥典委員會聯合舉辦了首屆中美藥典論壇。

為加強和提高國家標準工作效率與水平,常設機構完成了辦公自動化及標準資料庫的建設,實現了已頒布標準的計算機網絡檢索查詢與統計分析。

相關焦點

  • 觀歷史沿革,尋大學特色
    筆者認為,大學的歷史沿革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一所高校的建立、發展普遍基於一定的時代背景,而其辦學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出該院校的傳統優勢與特色。本文將從綜合類大學和專業類大學兩個維度展開說明。綜合類大學往往文理兼備,甚至開設專業涵蓋了理、工、農、醫、經、管、文、法等多個學科,這就需要考生和家長追溯其合併歷史,也就是經歷了怎樣的排列、組合,組建了今天的綜合類大學。以中南大學為例,該院校組建於2000年4月,由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合併而成,三所院校又分別由中南礦冶學院、湘雅醫科大學、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發展而來。
  • 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2020.8.23 1.中國農業大學歷史沿革1994年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組建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參見北京:「北京農業大學(……)歷史沿革」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參見北京:「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歷史沿革」
  • 《中國藥典》2015年版是怎樣編制的
    眾所周知,《中國藥典》是檢測和評價藥品質量、保障公眾用藥安全的法定技術規範和依據。然而,它又是一部科學巨著,其編制過程是一個龐大而繁複的工程。     2010年12月23日,在第十屆藥典委員會成立暨中國藥典60年慶典上,300多位藥典委員濟濟一堂,共商藥品標準工作大計,審議通過了《中國藥典》2015年版的編制大綱,確立了新版藥典的目標、任務和美好願景。
  • 內蒙古終於有了一部完整歷史沿革地圖集——《內蒙古歷史沿革地圖...
    內蒙古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疆域和草原民族發展史都有所不同,近些年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自治區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發現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形成了中國北方草原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活動軌跡。《中國歷史地圖集》雖然比較全面地展現了內蒙古的歷史,但局限於當時的考古發現和歷史資料,存在許多缺憾。
  •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2020.8.23 1.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歷史沿革1956年北京體育學校創建1960年北京體育學校升格為北京體育師範學院1962年北京體育師範學院撤銷,併入北京師範學院1979年北京師範學院(體育系,原北京體育師範學院部分
  • 食藥監總局舉行2020年版《中國藥典》編制工作發布會
    大家讀藥典可以看到前言、藥典委員名單、藥典沿革,綜述等內容。藥典的主要架構包括凡例,這是總的要求;通則,主要有製劑通則和檢驗方法通則;指導原則,這些都是通用性技術要求;正文或稱各論。這版藥典的一個特點是做了一個導引圖,方便查看藥典。
  • 冠名"人民大學"高校統計及歷史沿革
    2020.8.231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沿革2 吉林大學(東北人民大學)歷史沿革3 北京:華北人民大學歷史沿革4 貴州人民大學歷史沿革5 雲南:文山人民大學歷史沿革6 雲南:德宏人民大學歷史沿革7 山西:萬榮人民大學歷史沿革
  • 古代人也學習地理知識,淺析中國歷史上沿革地理的作用和意義
    除了傳統的語數英,文科學生還要對文綜中的地理與歷史補缺補漏。要是問同學們地理與歷史哪科更重要,相信答案會是一樣重要。但在中國古代可不是這樣的,地理只是作為依附於歷史的一門學問,影響著史學家的歷史觀念,稱為歷史地理學。事實上,古代的歷史地理與現代的歷史地理的概念雖有不同,但是差別不大。
  • 《中國藥典》再升級
    原標題:《中國藥典》再升級  京華時報訊(記者錢宇陽)《中國藥典》(2015年版)將於12月1日起實施。此舉標誌著我國用藥水平、製藥水平以及監管水平的全面提升,將進一步促進藥品質量的整體提高,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   2015年版藥典收載品種總數達到5608個,比2010年版藥典新增1082個。
  • 保定理工學院--華北理工大學(河北聯合大學)歷史沿革
    2020/8/221.華北理工大學(河北聯合大學)歷史沿革2010年河北理工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合併組建河北聯合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參見河北:「華北煤炭醫學院(……)歷史沿革」河北理工大學參見河北:「河北理工大學(……)歷史沿革」2015年河北聯合大學更名為華北理工大學 2.
  • 高聖沙龍 | 第954期 · 論股東及其出資對歷史沿革的影響
    本期沙龍,趙律師將與我們探討股東及其出資對歷史沿革的影響。趙雲律師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獲民商法學碩士學位。註冊制以來,主管機關對歷史沿革的關注度雖降低,但仍屬於中介機構的盡職調查和信息披露的重點內容之一。股本及其演變內容十分豐富,本次分享,她將會揭開歷史沿革面紗的一角。本次沙龍分為四部分:歷史沿革的定義、歷史沿革的地位、與股東性質/出資形式勾稽的歷史沿革以及案例分析。首先,趙律師帶我們解決最根本的議題:歷史沿革是什麼?
  • 新版《中國藥典》正式頒布
    原標題:新版《中國藥典》正式頒布 日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公告,正式頒布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新版《中國藥典》將於今年12月30日起正式實施。 新版《中國藥典》分為四部出版。
  • 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醫學院)歷史沿革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9 1.哈爾濱音樂學院歷史沿革2016年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部分資源)改建為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師範大學參見黑龍江:「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沿革」哈爾濱音樂學院是黑龍江省唯一獨立設置的公辦的藝術類高等院校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珠海學院(珠海大學)歷史沿革
    2020.8.181.珠海學院(珠海大學)歷史沿革1949年私立珠海大學(部分資源)遷移香港,並一直由中華民國(臺灣)教育部頒發學位原私立珠海大學參見廣東:「珠海大學(……)歷史沿革」1949年珠海書院創建
  •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歷史沿革
    1.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歷史沿革2004年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合併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籌)2008年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正式合併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參見北京:「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歷史沿革」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參見北京:「北京機械工業學院(……)歷史沿革
  • 暨南大學--嘉應學院(嘉應大學-嘉應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嘉應學院(嘉應大學-嘉應師範專科學校)歷史沿革1924年嘉應大學創建1927年嘉應大學停辦1949年嘉應大學創建1949年嘉應大學停辦1985年嘉應大學(專科)創建年梅州師範學校併入嘉應學院1970年梅縣師範學校創建1984年梅縣師範學校更名為梅州師範學校2003年梅州衛生學校併入為嘉應學院1951年梅縣衛生學校創建1992年梅縣衛生學校更名為梅州衛生學校 2.暨南大學歷史沿革
  • 赤峰學院-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歷史沿革1959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創建1962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停辦1964年伊克昭盟衛生學校復辦並更名為伊克昭盟衛生職業學校」內蒙古工業大學參見內蒙古:「內蒙古工業大學(……)歷史沿革」內蒙古醫科大學參見內蒙古:「內蒙古醫科大學(……)歷史沿革」2018年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撤銷2018年內蒙古工業大學(礦業學院)撤銷2018年內蒙古醫科大學(鄂爾多斯學院)、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撤銷
  •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臺灣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時間:2005-11-21 13:52   來源:   公元230年,吳國大將渡海到達「夷洲」(臺灣)。隋唐稱臺灣未「流求」。
  • 湖南醫藥學院(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2020.9.9 1912年中國紅十字會湖南分會醫院看護訓練所創建1924年中國紅十字會湖南分會醫院看護訓練所更名為仁術護病學校1935年仁術護病學校更名為私立仁術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1949年私立仁術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更名為省立長沙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
  • 2020版《中國藥典》草案審議通過
    4月13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第十一屆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會議在京召開審議通過2020年版《中國藥典》草案」的新聞。新聞稿還透露了2020版藥典的增修訂情況:2020年版《中國藥典》新增品種319種,修訂3177種,不再收載10種,品種調整合併4種,共收載品種591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