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娃配合嗎?小哭小鬧還是嚎啕大哭?
小月齡的寶寶,打完針哭幾聲,抱著哄哄就好了,父母比較輕鬆;一歲半以後,寶寶知道打針這回事了,如果父母沒有很好的處理,打針會變得越來越難。
照例帶兒子去打針,前面是一個大約五六歲的男孩,該他打針了,他一直往出走,媽媽拽回來,他跑了,拽回來,他又往出跑,醫生準備完畢在等待,排隊打針的人都看著這對母子,媽媽感到難為情,一把抓住孩子,強行按住打針……
我想,這個小男孩以後對打針會有心裡陰影,哪怕他成為一個男人,潛意識裡他會排斥打針。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時刻都不要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回想一下小時候的自己,我們就會理解孩子現在的心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問題迎刃而解。
1.打針前一天,告訴孩子明天要去打針,根據孩子情況,適時引導,孩子心裡有準備。
2.去打針路上,再次告知。
3.打針前,擁抱鼓勵。
4.打針後,了解孩子的感受,為下次打針做準備。
媽媽:寶寶只哭了一下下,好勇敢哦!打針的時候有點疼,是不是?
寶寶:嗯。(被媽媽理解認可)
媽媽:媽媽小時候也打針,邊說邊給娃指打針留下的疤痕。
寶寶:用小手摸媽媽的疤痕。
媽媽:每個寶寶小時候都打針,打針我們就不會得很嚴重的病……(結合繪本講解,繪本直觀,寶寶容易理解,推薦《打預防針,我不怕》)
為人父母的我們趕快行動起來,打針不再是事兒,願我們的孩子身心健康,內心豐盈,笑靨如花!
……一路抱牛來到新遷的社區醫院,只能一大一小進去,牛爸只能在門外等著,牛牛已經知道一會兒要打針了,他開始害怕,我一邊安慰他一邊填各種表,他緊緊地抱著我,「媽媽,我們出去……」,時隔幾月沒有打針,打針又換了地方,大廳裡面時不時有小孩哇哇大哭,牛牛特別緊張,前面還有幾個號,我們出去溜溜以緩解牛牛的情緒,順道找找在哪交費,我準備到窗口諮詢可以掃碼支付嗎,牛牛死死地抱著我不願靠近窗口,「不去,我們出去……」,我盡力安慰牛牛,但感覺無效,他仍然很抗拒,時間過得很慢,終於輪到牛牛了,我硬著頭皮抱著他進去,他不願坐在媽媽腿上,使勁往我身上扒,耐心地安慰著他,醫生準備就緒,牛牛看著針管,反而安靜下來,打完針,我雙手捧著他,我看著他,他看著我,「打完了,打完了」,我歡呼著,雖然帶著口罩,我看到牛牛笑了,如釋重負,我也笑了……
回到家,牛牛給我打針,消毒,打針,按棉籤,記憶中今天醫生沒有消毒,難道我只顧看牛沒有看到?午睡前給牛讀了《打預防針,我不怕》,他感同身受,下次打針應該會好些吧!
這次打針,感慨萬分的就是口罩下牛牛的微笑,打針前無比緊張,打針時沒有哭,打針後笑了。反覆回憶牛牛那一瞬間的微笑(疼一下下就好了?終於打完了?沒有那麼可怕?),老母親的心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