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對於小寶寶來說,世界上有三大事情,讓他們十分害怕。分別是:吃菜、打針、去上學,在這裡面,寶寶感覺最害怕的就是打針了。之前網上也流傳出出好多圖片,這些圖片全部都是寶寶在打針時,各種各樣有意思的反應。有一個寶寶,護士過來給他打針時,因為特別害怕,原本無法站直的他,竟然一下子站到了牆角裡,家長和護士都哭笑不得。還有一個寶寶,在打針時,流露出的既堅強又害怕的表情,也讓大人們忍俊不禁。
寶寶在打針時的各種反應,總體都表現了寶寶的一個心理特徵——對這件事無比的害怕和恐懼。雖然有一些寶寶堅強的說&34;,但是在打針時,仍然會露出害怕的表情。醫生再給寶寶打針時,寶寶還會一直手扶著自己的胳膊,希望醫生能打得輕一點。這種害怕,是全世界寶寶共有的害怕,不是某一個寶寶的害怕。
小李的寶寶病了,去醫院看病時,醫生告訴小李,寶寶來打三針就好了。第一次小李帶寶寶去的時候,寶寶還不知道小李要幹什麼,直到去了醫院,臀部挨了一針以後,小李的寶寶在感受到疼痛的那一刻,瞬間對針頭有了恐懼感。不僅是對針頭,還對拿著針頭打針的穿白衣服的人,有了恐懼感。有時候寶寶在外面,見到了穿白大褂的人,會有莫名的退縮,可能是寶寶對打針的恐懼,蔓延到了穿白大褂的人身上,這種現象也叫做刺激的泛化。
小李在帶寶寶第二次去打針時,寶寶說什麼都不去了。在出門時,寶寶緊緊揪著小李的衣服,希望媽媽不要帶自己去,小李看到這一幕,很心疼。於是蹲下來認真地和寶寶說明了現在的情況以及為什麼要打針,講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小李的寶寶最終有一點鬆動了,最終跟著媽媽去了醫院。那麼當寶寶非常害怕打針時,家長有哪些小技巧,可以緩解寶寶的疼痛呢?
一、拿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
如果寶寶害怕打針,那麼家長可以用寶寶喜歡的玩具來陪伴他。有一些玩具,在寶寶的眼中是被賦予了生命的,因此家長可以帶那些玩具過去,陪著寶寶一起打針,會緩解寶寶的恐懼感。寶寶打針時,可能也不會覺得那麼痛苦了。如果寶寶特別喜歡家裡面的寵物,家長也可以用籠子帶著寵物,陪著寶寶一起去。在寶寶喜歡的動物的陪伴下,寶寶對於打針的恐懼也能減少幾分。
二、延遲獎勵。
寶寶在打針的過程中,如果表現出退縮、抗拒時,家長可以口頭承諾,滿足寶寶未來的一個要求。用這樣一種,不是當下獎勵的方式,引導寶寶堅強的打完針。這樣寶寶在打針時,心裡會想著家長即將滿足自己的要求,痛苦也會減少一點。家長在使用一些延遲獎勵時,不要太空、太大,是能夠輕易實現的,比較容易完成的,這樣才不會使自己,在寶寶的心裏面信用度降低。
給年輕家長的寄語:
寶寶害怕打針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所有的寶寶都是這樣。因為在接觸針頭的那一刻,他們感受到了疼痛,因此就會對這件事產生恐懼感。當寶寶害怕不配合時,家長也不用過於焦慮,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用寶寶喜歡那些玩具陪著他一起打針,或者在打針時承諾給寶寶一些獎勵。這些都可以幫助寶寶,克服打針的害怕與恐懼感,讓寶寶順利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