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自我意識的形成原理及內容

2021-02-15 幼教文化人

一、自我意識的形成原理

1.正確的自我認知

「人貴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確的自我認知是培養健全的自我意識的基礎。自我認知是從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認識與評價,也有他人的評價。不妨自己認真仔細地想一想,用儘量多的形容詞描述自己,要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步,他觀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學眼中的我、老師眼中的我、戀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再尋找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質,將其歸類。描述的維度越多,越會找到比較正確的自我。

2.客觀的自我評價

一個人必須建立在正確的自我認知基礎上,正確的自我悅納、積極的自我體驗、有效的自我控制。

自我悅納是自我意識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悅納自我首先要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體會自我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上體驗價值感、幸福感、愉快感與滿足感;其次是理智與客觀地對待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冷靜地看待得與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識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種狀態。積極的策略是:關注你自己的成功,並將優勢積累,每個人身上都有著無數的閃光點,重點在於尋找自己的閃光點並將其構成亮麗的人生風景線。

3.積極的自我提升

提高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在一定情境下對自我完成某項工作的期望與預期。當人們期望自己成功時,他必然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並且當面臨挑戰性任務時,會表現出更強的堅持力,從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學業期望較高,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呈正相關性。

另一條途徑是克服自我障礙,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體驗對自己能力程度的焦慮帶來的不安全感,這便是一種自我障礙。有太多的這樣的故事:由於考試前身體不好,所以在考試中沒有取得好成績。這便是典型的自我障礙,為自己的考學不成功找到了適當的藉口。一個渴望自我發展的人必須主動克服自我障礙,進行積極的自我提升與自我嘗試。積極的自我在嘗試中會發現新的支點。

4.關注自我成長

自我的發展需要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監控。但將成長作為一條線索貫穿於人的始終時,整理自己成長的軌跡顯得尤為重要。依照發展過程,深刻了解與把握自己。要記住:自我體驗永遠是個體的,當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長的碩果時,也在促進自己的成長。

、自我意識的發展

幼兒在幼兒園的教育階段,又稱為學前期。這一期間屬於兒童人生發展的第一逆反期。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其年齡主要是3~4歲,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後。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

1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特點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

逆反期幼兒的心理需求在於:要實現自我意志,實現自我價值感,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並「很能幹」的「現實」。

逆反期幼兒的行為表現在於:要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自以為別人能幹的事自己也能幹,並大膽付諸實際行動;自以為能幹的或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往往堅持退回原狀態,自己重做;常常逆著父母的意願,說「不」,並按自己的願望說「我自己做」;喜歡聽「你真棒」等表揚。

(2)第一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在這之前嬰兒處處依賴父母,父母緊密地控制兒童的行為,這是依賴和控制的平衡期。到了3歲左右,兒童的心理發展出現「躍入」新階段的動力和趨向。

這個時段,兒童的認知發展、言語發展和行為活動能力等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積累了一定的自身的「心理資源」。這些心理資源構成進一步發展的驅動力,所以他們便躍躍欲試地趨向新的發展階段。

2.父母教育

向新的階段躍進的發展勢必對環境有新的要求,對原有的父母控制進行反抗,向父母進行挑戰,要求主動,需要自主權,要求行動自由。父母如何應對兒童的表現,如何適應兒童的發展需要是眾多家長面臨的重要問題。

(1)父母要明確認識到第一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正常現象,並應積極而又理智地面對。

(2)父母要正確認識到第一逆反期的矛盾焦點,孩子出現超出自己實際發展水平的「長大感」,而父母對幼兒的「長大感」認識不足,應對不力,引起反抗。

(3)父母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地幫助兒童,指導兒童並創造條件,適宜地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

其一,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通過遊戲活動,特別是扮演社會角色的遊戲活動,以滿足他們參與社會生活活動的需要。

其二,培養並持之以恆地訓練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能力,以體現他們「很能幹」的價值感。

其三,了解兒童的特長和優勢,創設條件,有針對性地培養認知方面的、藝術方面的或其他方面的才能,使兒童獲得成就感。

其四,以民主型等良好教育方式,正確地選擇、積極地引導,幫助兒童順利度過人生的這一個重要轉折期,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自我意識的內容

1.自我認識

自我認識是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的認識與評價,自我認識是自己對自己身心特徵的認識,自我評價是在這個基礎上對自己作出的某種判斷。正確的自我評價,對個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為表現有較大影響。如果個體對自身的估計與社會上其它人對自己客觀評價距離過於懸殊,就會使個體與周圍人們之間的關係失去平衡,產生矛盾,長期以來,將會形成穩定的心理特徵自滿或自卑,將不利於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長。自我認識在自我意識系統中具有基礎地位,屬於自我意識中「知」的範疇,其內容廣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進行自我認識訓練,重點放在三個方面:第一,讓幼兒能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特徵和生理狀況。第二,認識到自己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認識到內心的心理活動及其特徵。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標誌,是在認識自己的行為和活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通過社會比較而實現的。由於幼兒自我評價能力不高,往往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大多屬於過高型。因此,要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幼兒就應學會與同伴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做出評價。還應學會藉助別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自己。由於自我評價是自我認識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約著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所以,對幼兒進行自我意識訓練,核心應放在自我評價能力的提高上。

2.自我體驗

自我體驗是主體對自身的認識而引發的內心情感體驗,是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所持有的一種態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滿、內疚、羞恥等都是自我體驗。自我體驗往往與自我認知、自我評價有關,也和自己對社會的規範、價值標準的認識有關,良好的自我體驗有助於自我監控的發展。對我們進行自我體驗訓練,就是讓你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滿,隨著年齡增長讓我們懂得做錯事感到內疚,做壞事感到羞恥。

3.自我監控

自我監控是自己對自身行為與思想言語的控制,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發動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為,抑制與該行為無關或有礙於該行為進行的行為。進行自我認知、自我體驗的訓練目的是進行自我監控,調節自己的行為,使行為符合群體規範,符合社會道德要求,通過自我監控調節自己的認識活動,提高學習效率。為提高我們自我監控能力,重點應放在促使一個轉變上,即由外控制向內控制轉變。幼兒自我約束能力較低,常常在外界壓力和要求下被動地從事實踐活動,比如只有教師要求做完作業後檢查,才會進行檢查。針對這種現象,應學會如何藉助於外部壓力,發展自我監控能力。

相關焦點

  • 幼兒自我意識活動的基本結構及發展策略
    運用多種方式引出活動主題即導入,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讓幼兒帶著興趣參加活動,幫助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如通過讓幼兒看自己帶來的照片,引出活動主題「我長大了」2.引導幼兒認知自我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幼兒了解自我,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
  • 幼兒教師招聘考點:自我意識的發展
    【考情分析】關於自我意識的內容,客觀題考察居多,例如單選或判斷題;其次會以案例分析題來進行考察設計。【認識一下】◆知識點一:大家好,我是自我意識!所謂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與周圍人或物的關係的意識。你學會了嗎?2.5歲的紅紅還不會自己吃飯,可偏要自己吃飯;不會穿衣服,偏要自己穿。這反應幼兒( )的發展。
  • 幼兒的自我意識該如何培養
    >幼兒的自我意識該如何培養2011-09-22 15:43:3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自我意識即正確認識自我的能力,能否正確認識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兩三歲起,兒童的自我意識就開始發展起來,所以,培養孩子認識自我、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應根據孩子的認識能力,以生動形象的、孩子能接受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從培養內容上看,父母應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
  • 不同年齡段幼兒自我意識教育活動的實施要點
    小班幼兒自我意識的培養小班幼兒人因後,其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只和親人接觸擴大到接觸更多的成入與同粉夥從在生活上處處依賴家人,到逐步嘗試生活自理。這使得在家中任性.唯我獨尊的動必須單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學會合作與分享等。
  • 別急著剝奪,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體現
    孩子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是形成自我意識的時候,對屬於自己的東西會十分的敏感。如果他不是二十四小時都抱著的話是沒有關係的。為什麼孩子們會對毛絨玩具如此的依賴呢?其實孩子們經常抱著毛絨玩具是一種情感寄託,在父母沒有陪伴在身邊的時刻,毛絨玩具就是唯一能陪伴孩子們的。
  • 自我意識概述,是個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係的意識
    自我意識概述,是個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係的意識,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意識包括了三個層次,即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自我意識的發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發展階段,自我意識的形成各有特點。
  • 教資必背 | 幼兒層級必考內容——學前教育原理
    學前教育原理是幼兒園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常以選擇、簡答或敘述題出現的考試重點,今天我們先簡單來了解幾個重要的概念和教育原則。幼兒生活常規教育概念生活常規教育是幼兒園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基本能力,確保幼兒健康成長而制定的幼兒園生活各環節的基本規則與要求。
  • 保靖縣幼兒園:幼兒自理能力大比拼,激發自我服務意識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通訊員 石林豔 向盛英)為進一步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服務意識,近日,保靖縣幼兒園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幼兒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動。本次比賽內容是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和發展鍛鍊幼兒穿
  •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之基礎,學齡前階段幼兒形成的自我認知
    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高度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和自主能力,並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把創新思想付諸實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牢固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其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社會發展和受教育者的個性特徵,因時、因地、因材施教,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促進他們]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 專題小結:社會學習對中班幼兒形成積極自我概念的價值研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專題小結:社會學習對中班幼兒形成積極自我概念的價值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過「
  • 孩子自我意識什麼時候形成的?這些關鍵階段,需要用心教育
    但是在自我意識發展之後,孩子可以逐漸進行自我評價。對於身邊人的觀察,會讓孩子形成客觀的參照系,而且由於自我意識增強,當外部評價和他自我評價不同是,孩子會表現出疑問,申辯,甚至表示反感。特點三:能動性能動性指的是,孩子會主動的根據周圍環境來進行改變,不斷形成不斷更重自己的自我意識,然後通過自我意識不斷調節自己的行為。當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能夠做出相應的改變,這就是孩子自我意識的體現。
  • 幼兒安全教育:從孩子自我保護開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的工作放在首位」;《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應當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地方課程設置要求,將安全教育納入教學內容」; 國外很早就認識到安全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因此非常重視兒童的安全教育,美國、日本、英國、瑞典等國家都非常重視,日本教育界任務幼兒時期是最適宜進行安全教育,因為幼兒進行安全指導能很容易的進行轉化為行動
  • 幼兒園自我意識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要點
    幼兒園自我意識教育活動的組織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常常發現有些幼兒自我認識欠缺、自我體驗失衡、自我調節失控,幼兒會受到自卑感的困擾,常有猶豫不決、畏縮不前、迴避困難和缺乏上進心等種種表現。在日常觀察中發現,還有一些幼兒受到家人的溺愛和嬌慣,自我中心的行為十分突出。任何關於自身利益的事情,不懂得謙讓、分享,有些任性的幼兒在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怪罪到其他人身上,甚至出手傷害別人。這些都是幼兒自我意識發展中經常出現、必須引起教師重視的問題。
  • 加強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寶東鎮中心幼兒園大班教師通過創設情景,觀看視頻警示等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性別和身體隱私部位,學習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部位,防止性侵害。中班教師通過繪本故事《不要隨便摸我》,讓孩子們明白學會愛自己,讓孩子知道那些偷偷摸摸的、伴隨著威逼利誘的觸摸,是不正確的行為,教孩子學會避免受到性侵害。
  • 自我意識的發展
    【考情分析】關於自我意識的內容,客觀題考察居多,例如單選或判斷題;其次會以案例分析題來進行考察設計。【認識一下】◆知識點一:大家好,我是自我意識!所謂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與周圍人或物的關係的意識。你學會了嗎?2.5歲的紅紅還不會自己吃飯,可偏要自己吃飯;不會穿衣服,偏要自己穿。這反應幼兒( )的發展。
  • 踐行斷舍離,掌握自我意識的四大形成過程和三大發展階段是關鍵
    上期我們討論過,自我意識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那麼,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自我意識從發生、發展到相對穩定,大約要經過20多年時間,綜觀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四個階段。
  • 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每個幼兒身上,其實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的,但往往被教師所忽視。有的教師要求幼兒在課堂上靜默端坐,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按教師給的「框框」做遊戲等等。這樣,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會失去了自我,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會逐漸喪失,更無創新可言。
  • 有趣的「點紅實驗」:孩子的自我意識從什麼時候開始萌芽?
    儘管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但它卻讓我們了解了兒童的一個秘密,那就是自我意識的產生。關於幼兒的自我意識,心理學家們也做過實驗,比如著名的」點紅實驗「。一、阿姆斯特丹等人的點紅實驗1、實驗目的研究嬰兒的自我意識水平。
  • 教師自我意識
    教師自我意識的內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外,主要指向其對自身教育教學的意識,特別是對課堂教學的意識。教師自我意識的特點集中表現在自我概念與自我評價方面。教師自我概念分為現實自我、理想自我和鏡中自我。現實自我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現實中的「我」的認識,也即對實在的我的認識。理想自我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對將來的「我」的認識,也即對想像的我的認識。
  • 教師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也是個體自身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狀態的知覺和主觀評價。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監控三種成分。教師自我意識的內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外,主要指向其對自身教育教學的意識,特別是對課堂教學的意識。教師自我意識的特點集中表現在自我概念與自我評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