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晚報7月15日訊 除了啤酒花以外,做啤酒的主要原料還有大麥。在啤酒生產過程中,大麥經過選麥、浸麥、發芽、乾燥、去根,到成品麥芽,這一過程叫「制麥」。經過制麥的大麥叫「麥芽」。大麥在烘烤過程中,加重火使部分大麥芽焦化,用焦化的大麥芽做啤酒,即是黑啤酒。大麥芽的質量決定著啤酒的質量。做啤酒用的大麥品種大多是用兩稜大麥、四稜大麥和多稜大麥。
1903年青啤建廠初期,德國人嚴格按照《德意志啤酒釀造法》進行釀製啤酒,除大麥芽和啤酒花以外,不添加任何輔助材料。所用的大麥芽和啤酒花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只生產淡色啤酒和黑色啤酒兩種。
1916年日本人接管青啤以後,所用的麥芽都是從日本進口的。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日本管理人員自1937年起成立了制麥組,後改為制麥車間。當時只有一個日本管理人員叫小森,車間工頭孫殿奎及19名中國工人是當時中國僅有的制麥生產人員。當時的制麥設備很簡陋,全年可生產麥芽一千噸左右。
青島啤酒廠有了制麥車間,日本人便開始試用山東的大麥釀製啤酒。當時主要採用泰安、滕縣、官湖等地的大麥,效果良好。
解放後,青島啤酒廠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為了降低大麥的運輸成本,青島啤酒廠採用日本大麥種子在青島郊區種植大麥的方法,取得了成功。1951年收購大麥五百多噸,基本滿足了工廠的生產需要。1952年青啤生產啤酒1890噸。隨著啤酒生產的不斷發展,大麥的收購由山東擴大到浙江舟山、寧波、餘姚、普陀等地,大米的收購也擴大到江浙一帶。1959年,青啤的麥芽產量為2022噸,到1980年實現麥芽生產8569噸。
1982年,青啤開始擴建一個新的制麥車間,實現麥芽生產自動化,該車間到1985年投產,當年就生產麥芽5915噸,為青啤實現年產10萬噸創造了條件。到1992年,青島啤酒廠的麥芽生產已達到18468噸,青啤的年產量已可達到13萬噸。
為實現年產啤酒30萬噸的規劃,青啤於1990年開建年產4萬噸的現代化麥芽廠。這一工程建成大大提高了青島啤酒廠的生產能力,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專業麥芽廠之一。
在原料採購方面,青島啤酒廠於1982年從澳大利亞進口了首批1萬噸優質大麥。自此,青啤便一直堅持從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法國等國進口大麥為主要原料。這些產地的大麥籽粒飽滿,溶解性好,色淺,是目前世界上最優質的釀酒用大麥。
青島啤酒公司成立以後,所屬各廠都是以進口大麥為原料,統一了麥芽生產工藝,使各廠的麥芽都具備了色澤純正、麥香濃鬱、胚乳疏鬆等特點。以此為原料的青島啤酒,泡沫潔白細膩、口味香醇爽口,色澤清亮透明,飲譽海內外。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