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化階段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2021-02-19 高職觀察

普及化階段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以服務化為內在旨趣、創新化為基本動力、開放化為科學決策的發展。從內部視野來看,高質量發展以質量治理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為主旨;從外部視野來看,高質量發展以打造鮮明類型特色、貢獻中國職教方案為目標。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我國高職教育應當依據普及化時代的需求以及中國國情,遵循共生邏輯和共榮邏輯的深刻內涵,探尋內外部視野兼顧的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

一、創新質量治理體系,優化頂層制度設計

高職教育由大眾化邁向普及化階段的過程是高等教育與外界系統進行物質、信息、能量交換並適時改變自身結構的過程,然而當前高職教育的大規模擴招打破了高等教育有序的演進過程,引發了質量危機。實現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亟須從共生邏輯和共榮邏輯出發,創新質量治理體系,優化頂層制度設計,形成邏輯清晰、質量可控的內部運行機制,即高職教育要從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到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再到教學實施乃至質量評價,以及整個過程中的管理與服務等各個方面開展制度創新和質量治理。

第一,構建產教融合平臺,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要構建內部運行機制暢通的產教融合平臺,關鍵在於政府、學校、企業等多元主體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價值融合,基於共生邏輯將產教融合平臺提升到校企命運共同體的新高度。第二,創新學制體系,試點完全學分制。要實施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必須滿足教育質量足夠穩定、教育資源足夠豐富和教育需求足夠多元的條件,普及化階段高職擴招的展開將激發這一制度變革,為不同群體提供「適合的教育」。第三,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育管理模式。針對教育對象的素質基礎、學習動機、就業需求等開展教學研究,為普及化階段高職教育的不同生源群體提供適切的人才培養方案,依據學習型社會個性化的需求改革現有管理模式,建立差異化管理制度。第四,完善課程體系,聚焦專業群建設。作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依託,專業群承擔著知識整合、技術創新、產業對接等核心任務,成為高職教育發展新的著力點。依託專業群建設的「共生」「集成」思想,共享課程資源,推動課程模塊化和課程界限模糊化。第五,變革評價方式,採取「寬進嚴出」的形式。借鑑國外先進的註冊入學制度和課程準入制度,結合我國國情將崗位勝任力測評作為評價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轉變國民傳統觀念,打造高職類型特色

在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助力弱勢群體接受高等教育方面,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承擔普及化重任的高職教育也面臨較大的質量保障壓力,獲得國民真正認可、打造類型特色成為未來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其實,自學校職業教育誕生之日起,便開始了對類型屬性的追求,當前職業教育對類型屬性的需求更加迫切,是因為普及化階段多元化的需求產生了對高職教育質量的更高要求,智能化時代職業結構的變化引發了職業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2019年1月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開篇明言,「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這一觀點停留於政策表述之中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在國民真心接受和認可的心態層面,建立在自身質量過硬的實踐基礎之上。高職教育要跳出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樹立「共生」和「共榮」的戰略思維,探索全面、綜合的類型化改革之路。

第一,營造崇尚技能、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打造類型化改革的制度環境。有效利用政策和產業環境塑造高職教育發展的良好空間,通過漸進式改革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與產業結構形態的制度對接,在高職教育質量不斷提升的前提下轉變國民輕視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贏得公平的社會認可和類型地位。第二,構建層次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理順內外部銜接轉換通道。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職教育對類型屬性的追求上升到了體系層面,一方面,就學校層次而言,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都要求高職教育為先進位造業提供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要求大力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構建從中職、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到本科層次甚至專業碩士學位的職業教育勢在必行;另一方面,就其內外部轉化通道而言,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需要從「共生」和「共榮」邏輯出發,兼顧內外部視野,構建不同類型教育之間學分互認、學歷互通的體制機制,逐步實現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共生共榮。

三、形成特色職教品牌,貢獻中國職教方案

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中國高等教育已經站在新的起點,擔當重任的高等職業教育在「雙高計劃」引領下也將進入特色化發展階段。「雙高計劃」的實施以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為重要目標,以共生邏輯和共榮邏輯為思維起點,不僅立足於國內現實發展訴求,還應超越單一的民族利益,在全球性教育體系中彰顯中國高職教育的特殊價值,兼顧本土性與世界性的共生共榮。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是新時代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向世界貢獻中國方案是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然追求。新的歷史階段,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呈現出明顯的本土化特徵,為區域和行業發展培養人才的意識十分強烈,但與此同時,其發展理應依據共生與共榮邏輯的前瞻性,通盤考慮本土與國際的內外部視野,思考如何面向未來構築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發展之路。

第一,加強對外開放程度,提升國際化水平。高職教育國際化應堅持自主與開放相互促進的理念,首先從形式上擴大開放,通過多主體協同、多領域合作等方式優化內引和外援渠道,提升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影響力;其次從內容上推進開放,基於共榮邏輯不斷豐富國際化服務對象和內容,推動高職教育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更好地落實有關責任;最後從心態上實現全面開放,立足於「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價值觀,賦予高職教育國際化新的內涵,實現全球教育體系的共生共榮。第二,開創科學模式,形成職教品牌。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我國高職教育應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推動中國特色職教模式的生成,通過與世界各國的多樣化合作推進職教品牌的形成,逐步發展為高職教育國際標準的建設者和引領者。第三,推動標準輸出,貢獻中國方案。形成具備自身特色的職教標準與規則成為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的出發點,推動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理應堅持政府、企業、高校的共生共榮,走出一條「教育伴隨產業輸出」的特殊模式,在公平開放的國際交流中謀求更高水平的話語權,為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貢獻中國方案。(節選自《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第34期)

關注公眾號看專業文摘

往期專題推薦:(點擊以下目錄查看專題)

「1+X證書制度」專題「雙高建設」專題課程思政專題「三教」改革專題師資隊伍建設專題課程建設專題教材建設專題課堂革命專題

產教融合專題校企合作專題產業學院專題「現代學徒制」專題文摘診改專題

相關焦點

  • 普及化階段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
    一、服務化: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旨趣服務化作為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現代化理念,越來越成為普及化階段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旨趣。服務化的理念及內涵將隨著普及化進程的推進及高職教育的發展而逐步豐富。其一,從政治論的角度看,堅持黨的領導,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升提供支撐和服務。
  • 科學網—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觀
  • 以熱愛戰勝恐懼 ——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
  • 鍾秉林:聚焦開放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於內涵發展、改革攻堅、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這需要我們做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公平、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等。其中,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重中之重。對於高校而言,首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重要先導。一是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質量觀。
  • 高教普及化的新挑戰:高質量、多樣化、跨學科—新聞—科學網
    近日,第十八屆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討會在南通大學舉行。研討會以「普及化時代的高等教育:價值觀、質量觀、人才觀」為主題,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83所高校的230餘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普及化階段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之路。
  • 高職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高職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專訪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高職擴招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舉措,它將為國家、為教育帶來什麼變化與影響?記者專訪了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
  • 胡建波: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12月23日,《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刊發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胡建波教授的文章《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其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質量特點和西安歐亞學院的高質量發展探索,作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現全文分享如下: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多樣化是普及化階段國際高教發展的一般規律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邁入普及化階段,由此也帶來一個時代課題:我們該如何應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趙繼認為,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其實並不存在嚴格的分界線,普及化階段同樣存在著「精英化」「大眾化」階段的各種特徵,這本身就是多樣化的一種形式。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會上,東北大學校長趙繼以《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構建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體系》為題作主題報告。 多樣化是普及化階段國際高教發展的一般規律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邁入普及化階段,由此也帶來一個時代課題:我們該如何應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 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記者胡浩)根據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教育部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這一任務應能如期實現。高職擴招100萬人,將成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直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
  • 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教育2020「收官」系列...
    ...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促進教育公平上,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超過90%和40%的學生,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和25%以上學生。用三年時間擴招300萬人,服務「六穩」「六保」,踢出了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後提高質量的著力點
    視覺中國供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教育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成就之一,並從多個方位對「十四五」時期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充分顯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普及達到的新水平
  • 教育部:今年高職擴招100萬 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記者安紅麗)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職擴招專項工作情況和《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主要內容。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表示,2018年,我國高校招生790.99萬人,毛入學率已達到48.1%。
  • 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
    「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張力: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後提高質量的著力點
    張力,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成就之一
  • 提高質量,高職教育發展的主旋律
    ,穩步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要求把發展專科高職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把發展本科職業教育作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一環,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 教育部:中國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6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2018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
  • 教育部:個性化教育將成為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重要特徵
    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普及化新階段,這個階段有何特徵?今天上午,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透露,這個階段呈現四個特徵,即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和現代化。進入普及化以後,特別是跟現在高等教育的「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教育」疊加在一起來看,高等教育學習化的特徵非常顯著,大學生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不僅在校內,也可以在課堂之外,可以在學校之外,也就是說,大學的形態發生了很多變化,形成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 教育部: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 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目前,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佔普通本專科的52.90%。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次。回顧這五年,主要有五大亮點。
  • 今年高考命題體現全面發展要求 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已經來臨
    來自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的消息,今年本市約5萬名考生分布在19個考區、101個考點平穩有序參加考試。今年國家進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從上午的語文考題來看,很好地貫徹了教育部提出的要深化考試內容改革的要求,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察,推動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在教學和考試中的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