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是泉水,清華是巖漿

2021-02-28 群學書院


文 | 李方

來源 | 狀元講堂(ID:zhuangyuanjt)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驕傲感,是從戴上北大或清華的校徽開始的。這種驕傲感使這兩所學校的畢業生往往在幾十年滄桑之後,依然自稱「北大人」或「清華人」以緬懷那個留住他們黃金歲月的地方。

但是北大人和清華人之間,卻從來多少有些互相看不大起。

清華人挺起堅實的胸脯說:在兩校無數次的對抗賽中,你們贏過幾回?北大人則斜倚著門框以唇相譏:你們連跑步都喊著號子,沒有比你們更乏味的了。這是北大人文主義和清華科學精神的對話,也是追求自由和遵守紀律的對話,更是傳統之花與今日之果的對話。我們從中清晰地看到中國人的兩副面孔、兩種精神。

誠然,他們都是巨人。


在彈吉他唱歌的日子裡,北大圖書館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難忘的。但往往是清華來的吉他手最終坐在了草坪的中央,因為他們技高一籌。北大學生彈琴在於娛樂和表達,清華人則更在乎技法,因而於此道痛下功夫。

有一次,一個北大女生去清華的舞會跳舞,一個清華男生請了她。正跳著,那男生突然說:「我記得你來過。」然後正確無誤地回憶起那是幾月幾號,她穿了什麼衣服,跳過什麼曲子。這女生驚呆了,以至以為他有什麼居心,一曲終了就飛逃而去。這故事在北大是作為笑話流傳的:看看你清華人,高達6比1的男女比例失調竟使得你對我們的女孩記性好到這般地步。

儘管有些純樸的清華學生甚至到畢業時都還沒有嘗到過戀愛的滋味,但很多「我們的女孩子」還是被清華男生的執著專一打動了芳心。她們並不迷醉於未名湖畔才子情調,相反,她們在清華人那裡找到了更實在的感覺。

這兩所大學的情形,頗類似於英國劍橋和牛津。劍橋在兩校間著名的傳統划船比賽中幾乎很少佔到上風,但他們依然可以嘲笑牛津的紳士們:你們懂得什麼叫浪漫嗎?


雖然是北大人而不是清華人最早喊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但整整一個世紀以來,北大人身上卻似乎一直保持著中國原生傳統的一些特質。換句話說,北大人由於對酒和女生不能忘懷的情調,使他們的生活更接近於傳統的文人士大夫,就連他們無數次試圖幹預社會現狀的行動,其特徵似乎更像大學生請願和「公車上書」精神的延續。

這種文人士大夫氣質,從每天扶杖徐行於未名湖畔的老先生們的背影中就一目了然了。在年輕學子傾慕的目光裡,他們本身就是生活和愛的化身。以至一位校園歌手僅用一句就唱出了全部的意境:「有漂亮的女生和白髮的先生……」

與北大流淌的文人氣相反,清華則以其理工科院校的特點,把現代文明求精確重實幹的精神表露無遺。這無疑是一群最具有朝氣的人。每次我走進清華的大門,都會感到仿佛他的每一個毛孔裡都在向外瀰漫著精力和鬥志。與北大人悠閒甚至略顯懶散的腳步不同,清華人更像一張拉滿的弓,他們步伐更迅速,眼神更堅定,表情更肅穆。

在清華,你會最深切地體會到什麼叫「天降大任於斯人」。

北大以其人文精神,很自然成為首都以至全國各高校的精神領袖。幾乎在每一個需要學生們挺身而出的歷史時刻,各高校都會首先把目光投向北大;你們打算怎麼辦?

清華則顯得默默無聞得多。明確的紀律感和使命感賦予了清華人一種「泰山崩於前面色不變」的品質。即使在最躁動的日子裡,仍有不少清華學生可以踏踏實實地把自習上到熄燈,然後上床倒頭便睡。這在北大是不可想像的,那些游離於焦點之外的人,至少會成為同伴嘲笑的對象,以北大傳統中著名的寬容,這種現象是很奇怪的。

清華人更接近一個自我中心者,在學生時代社會參與意識相對淡漠。不用督導,他們知道目前他們應該多讀書而少去分心勞神。他們更像一些苦修者。他們清楚他們還缺乏幹預社會事務的能力和手段,他們在有意識地為將來的一飛沖天積蓄力量。


這種不近人情的沉默使他們變成一些「怪人」,可誰若是因此而輕視或嘲笑他們將大錯特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這群學理工的人,後來成為更優秀的管理者和行政官員,並且有望升遷到更高的決策層。而北大人,則在短暫地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後,更多地是以布衣的身份游離於社會之外而終了一生。


從更大的時間跨度上審視,清華人會輕而易舉地成為社會的主流。北大人作為一個批評者而不是建議者,則永遠帶著異端式的懷疑的目光。

是北大人天生地抗拒做官嗎?不是。是過早的爆發使他們在走到青春的頂點之前就耗盡了心靈的動能,甚至未老先衰。這是北大人至死不悟的悲劇,而他們卻往往更願意將其歸結於社會的不公和人們的偏見。

由過早地入世到過早地退隱,北大人往往意識不到道家的精神是如何地滲入了他們的靈魂。來自未名湖畔的吟唱使他們更醉心於體味某種輕愁薄怨的情調,然後縱情於詩酒之間。

而清華人在科學與自律的外表下則更接近於真正的儒家。他們從來不是機會主義者,他們會選擇在最適當的時機作全力一搏。讀書時的兩耳不聞窗外事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入世精神。設想若他們像北大人一樣,在讀書時就時刻準備著拍案而起,那麼他們未來的身影則很有可能與潦倒的教書匠或卑微的科員形象重合。那時,他們可能會在酒後大罵清華害人不淺。

而北大人雖是這種普遍不得志的處境,卻對自己的母校無怨無悔,甚至以其為終生精神的聖地和靈魂的歸宿。北大實在有其獨特的迷人之處。

北大這種魅力的核心,就是告訴她的孩子們:你是一個人!你要獨立行走於天地之間。這也許註定了你苦難的命運,但你應該以此為傲。因為你是眾生的俯瞰者,雖然不是救世主。


北大人是以傲氣著名的,以至於不屑於在世俗中為了某一目的而呼朋引類。清華人則不然,他們似乎天然具有群體合作的精神。讀書時,他們常常以這種精神在體育館對抗中把北大的散兵遊勇打得落花流水;走上社會後,他們也是以這種精神互相提攜,一榮共榮。在這個意義上,北大像雅典,而清華則像斯巴達。

我常想,中國今後的歷史,很可能是清華人來寫,北大人則永遠會以一種精神漫遊者的形象被歸入邊緣群體。北大的上者成為寂寞的先知,中者成為不為人理解的狷士,下者成為潦倒的流浪漢。清華人,則上者成為堅定的決策者,中者成為穩健的官員,下者成為可以信賴的士兵。當然,清華人更多的會成為成功的學者和工程師,以上不過是一種不太恰當的比喻。

北大的歷史比清華的更長些,但北大人從來沒有學會經綸世務,從來沒有養成更深的城府。若以一個人不同的人生階段做比,則北大是青年,清華是中年。青年人的敏銳中往往會有盲動和偏執的成分,有走上歧途之憂;中年人的務實往往會流於刻板,有隻顧眼前而陷入僵化之慮。只有北大精神與清華精神的結合,才更接近於完善。

能認識到其價值和影響,甚至要高於她曾經首倡的一些最明確無誤的精神和教義。傳統中國人的精髓,除了已溶入我們血液中的那些與生俱來的東西,很多已漸漸死在圖書館和博物館裡了,只有在像北大這樣少數的一些地方,還活著。這是彌足珍貴的財富。


相關焦點

  • 侃侃而談與緘默不言 清華北大創業路涇渭分明
    北大圖書館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難忘的,但往往是清華的吉他手最終因為技高一籌坐在草坪的中央。北大學生彈琴在於娛樂和表達,清華人則更在乎技法而於此道痛下功夫。  迥異的校園文化  清華比北大更團結,經常一呼百應;而北大的創業者們更像一個個江湖俠客  誰是中國高校TOP1?
  • 清華北大的「卑微」,全寫在了招生老師的臉上,哈哈哈
    正當我等吃瓜群眾激情退去,正準備扇著蒲扇回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時,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卻剛剛走出「泉水」,準備「對線」。他們,是高校的招生代表。在這段時間裡,只要你能看到一個清華的招生老師,那麼在他的半徑一公裡之內,絕對還有一群北大的老師。反之亦然。
  • 高考放榜後,一年一度的「清華、北大搶人大戰」,又開始了,哈哈
    那麼我們在清華、北大的學長學姐,自然也不少。在我高一剛入校不久,連班主任都沒認清楚是誰的時候,清華的宣講會就開始了。在那個PPT還算是新鮮玩意的年代,看著清華學長為我們展示的美好藍圖,以及人才扶持的各種計劃,我甚至產生了一種一定要向清華努力的幻覺。然而,清華會做PPT,北大也沒閒著。所以三年以來,這個原本無人問津的禮堂,每年都會派上兩次用場。
  • 教育行業清華北大畢業生接踵而至,是清華、北大畢業生貶值了嗎?
    據黑板洞察研究院統計,2017年清華有225人,北大有332人進入教育行業,而2018年這個人數增加了,清華為305人,北大為339人。等到2019年,人數更多,清華為316人,北大為650人。由此可見清北畢業生籤約教育單位的人數逐年遞增,特別是北大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增速更快。
  •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同時上清華北大是啥感覺?
    其中,北大開放27課,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清華開放12門課程,以理工科為主。北大和清華作為中國人心目中地位最高的兩個高等學府,其各自側重點有所不同。北大的人文社科更強,清華的理工科則更強,兩者互補,可謂是魚與熊掌兼得。而作為很多人曾經的夢想高校,上清華還是上北大,一直都很糾結。現在好了,清華北大相互開放,上啥都一樣。
  •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時間:2020-01-14 19: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 清華、北大是不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但兩所大學各有側重,在具體課程資源和設置上會有所不同。
  • 「不能把北大辦成清華」
    清華則嚴謹務實,雖然想法不如北大多,但辦法比北大多,想得到也能辦得成。如果能把北大的「想法」和清華的「辦法」結合起來,勢必如虎添翼。在新時期,北大、清華各有千秋,北大的後發優勢也開始顯現。其實,不論具有清華學歷或是具有北大學歷的領導人,大多數並不是從學校直接進入政壇的,而是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湧現出來的。「時勢造英雄」,是社會發展對領導者素質的要求決定了領導層的構成。其次,北大、清華不同的辦學傳統也對學生的從政歷程起了很大影響。北大是在廢科舉、興學堂的背景下誕生的,是封建科舉制度的直接對立物。
  • 面對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的洶洶輿情清華北大為什麼沉默
    先來看兩個驚人的統計數據:在美國矽谷,有大約兩萬名清華畢業生在此工作。而在美國防部一項人工智慧領域的軍事技術中,將近三分之一的科研人員來自中國。清華、北大一直代表著中國學術界的最高學府,每年國家對其撥款也在各大高校中遙遙領先。清華、北大所招錄的也是來自於各省最優秀的學子,如此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大家對其期待也就更高。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怎麼樣了?
    北大和清華,取其一即可笑傲江湖。這兩所國內的頂尖學校,難考程度不必多說,中國人都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幾乎每年都有那麼1-2個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去的大神。考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好像吃大白菜那樣簡單。高三的時候,他偶爾也會玩玩遊戲,不過這不影響他當年考上北大。以他的能力,可能去個一般985還能勉強過關,然而北大沒那麼好糊弄,所以他才會被北大退學。這才有了兩奪理科狀元的經歷。另一個流傳在清華北大間的傳奇人物名叫張非。他參加了四次高考。
  • 北大前書記:不要把北大辦成清華!
    我在北大工作期間,不時有人告誡我「不能把北大辦成清華」,我以為這是重要的提醒,也是重要的辦學原則。大學最忌諱的是千校一面,用一個模子複製。我們既不能把北大辦成清華,也不能把清華辦成北大。北大清華應當各有千秋,各具魅力,各領風騷。我先後在清華、北大求學就職三十年,也許是因為我對清華、北大都比較熟悉,因此經常有人問我對兩校的看法。
  • 清華、北大是不是很冤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生填報志願的時刻了,毫無懸念,幾乎所有考生都渴望進入中國的最高學府清華和北大。然而,最近,在網上炒的很火的一件事,卻不得不讓人關心和重視。有媒體披露了中國10項現代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與總設計師名單及畢業院校,我國高校排名一、二的清華、北大無一上榜,讓人感到十分的意外與不解!
  • 北大目前與清華比肩,當初清華比北大厲害的多,你知道嗎?
    眾所周知,在我國高校中選出兩所最好的高校,非清華北大莫屬,至於清華北大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沒有人能說的清楚,很微妙,清華工科獨霸,北大文理一流,勢均力敵。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當初北大和清華有差距。考不上清華才去北大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日本投降後,大學教育秩序逐漸穩定,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進入清華大學當教授,一家四口住進清華園。這一年,他們的女兒梁再冰參加全國大學入學考試,報了清華大學,但是結果卻沒考上,林徽因不相信還複查了試卷,結果仍然是名落孫山,最後夫婦兩一商議,決定送女兒去北京大學學習。
  • 清華北大留學不歸,網友質問,清華北大為什麼不出面
    最近一段時間,清華和北大兩所中國頂尖高校陷入了眾矢之的,最近出現了很多關於眾多留學生不歸國的問題,而這些留學生多數都來自北大和清華這兩所高校。眾多網友在網上紛紛質問這兩所高校,是不是學校的教育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學生選擇出國不歸?
  • 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考進清華北大的又是哪些學生呢?
    想要考上清華北大有多難?考進清華北大的又是哪些學生呢?清華北大是國內頂尖的學府,是所有學生夢想的學習聖地,可是,進入清華北大又是多麼難,每年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基本都在690分左右,這時候就要求學生基本語文、數學、英語要達到140分往上,文綜或者是理綜要達到280左右,這樣的成績才有進入清華北大的機會,基本每科的分數都要達到接近快滿分的分數才可以,不然,任何一科出現低分數的情況,這時候上清華北大都不保險,那麼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又是哪些學生呢
  • 考上清華北大,意味著什麼?
    2020年的高考已經結束,相信對於每一位高三學子來說,能夠考上名校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對於一些學習非常好的尖子生來說,他們的目標可能有些高,他們想要報考的學校甚至是清華北大,那麼為什麼學習好的學生都喜歡報考清華北大呢?考上清華北大,意味著什麼呢?
  • 眼裡只有清華北大?
    一聽到「沒有拔尖的」,我就知道今年應該沒有學生考上清華或北大。老師還對我說:「校長都沒有放鞭炮。」顯然,今年的高考成績對學校來說並不好。在過去,我們高中幾乎每年都有1~4人被清華或北大錄取,校長每年都會放鞭炮慶祝。  其實,我曾經就讀的高中並不差,每年考上一本院校的有四五百人,各個批次的上線比例也不低。
  • 無緣清華、北大的江蘇文科狀元,如何才能曲線進軍清華、北大?
    之後人們非常惋惜地發現文科狀元因為歷史等級是B+,將無緣清華、北大,甚至連復旦、上交、浙江大學等知名大學也不能報考。大家對此覺得非常可惜,要麼希望這些知名大學特招她,要麼建議她復讀明年考清華、北大。而白湘菱自已卻欣然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 考不上清華、北大,自己跑去清華北大蹭課,能達到一樣水平嗎?
    考不上北大清華,自己跑到清華北大去蹭課,有可能可以達到清華北大畢業生的水平,但是你這個水平永遠沒有辦法被別人承認。 清華北大畢業證書的含金量 清華北大本科畢業證書它值錢嗎?這個畢業證書只是證明你在清華北大各個科目達到了及格水平。
  • 遊北大與清華
    夢中,中國最高的學府殿堂就是那清華與北大。清華與北大是我國最高等的學府,是學府金字塔的頂尖,是每個學子夢寐以求、心生嚮往的地方。它們彼此的學術成就地位,就像一對雙胞胎兄弟從外形上看難分伯仲,從性格上看他們各有不同。北大綜合型,清華理工型。
  • 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什麼條件可以當清華或北大的老師?
    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什麼條件可以當清華或北大的老師?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我也比較感興趣。就我了解的情況來看,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想要進去當老師確實有不小的難度。一、本碩博都是頂尖985高校畢業注意我說的是本碩博都要是985高校畢業的,而且其中這三個階段中,最好有一個階段是在北大或者清華讀書。比如你本科讀的是國內前十的985高校,那碩士和博士最好實在北大或者清華讀。而且最好出來能進博士後流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