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期想寫寫養水,入魚如何操作,後來一想過濾的細節處理還是沒說明白,所以詳細寫寫。應魚友要求先附一張魚缸俯視圖。
大家好,我是小城良哥,今天跟大家聊聊簡易魚缸過濾系統的配置,養魚離不開一缸好水,好的水質離不開一套合適的過濾。
先來分析一下過濾系統的種類,正常大家使用的過濾有,底部過濾、上部滴流過濾、側濾、濾桶、外掛式過濾。底部過濾好處就是美觀,對應的上部滴流過濾,缺點也就顯而易見,目前主流過濾也就這兩種,我是傾向於使用上部滴流過濾,沒有為什麼,就是喜歡那種自己動手組裝的樂趣。
第一層物理過濾,也就是最上面一層,三張棉一次擺放。最底部生化棉,可以起到生化過濾的效果,同時培養有益菌,中間普通白棉一張攔截上部未過濾完的細小顆粒,最上面放的是魔毯,所有的物理過濾主要在這裡。這樣第一層完全可以達到需要的物理過濾效果。
相對於第一層,第二層就簡單的多,只放了細菌屋,起到培養有益細菌的作用。有些朋友用的是三層,第二層放的是陶瓷環,珊瑚骨之類的,我這裡只用了兩層,個人喜好。因為三層感覺太高了,美觀度會減弱。那麼有的魚友可能就會說,這種方式減弱了生化過濾的效果,其實不然往下看。
失去的一層過濾,在魚缸中來填補,在最左側留出了10公分的寬度,用擋板分開。硬生生的建立了一個生態空間,底部放了一些石頭,改善水質,加了三包活性炭可以吸附魚缸中的異味,也可以作為有益菌的培養空間,這些還不是主角。
這裡的主角就是陶粒和種在陶粒上的綠植,陶粒既可以培養綠植,也可以作為有益菌的溫床,同時綠植又可以分解水中的有害成分,建立生態平衡的作用,這樣就可以不用經常換水。加上每天10個小時的光照,我想要不了多久綠地毯就會長出,到時整個魚缸的生態平衡才算完美建立,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以上只是自己在養魚中的一些方法處理,希望能幫助到一些朋友,歡迎關注、點評,我是小城良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