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情況下,魚缸的物理過濾系統根本沒用,這個結論是否正確?

2020-12-20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請教個問題,物理過濾一定是必須的嗎?我用的是過濾桶,原本桶裡是有濾棉的,後來為了促進鰟鮍發色缸裡進了河蚌,然後怕河蚌餓死就撤掉了濾棉,桶裡只剩下生化濾材。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魚缸水質的清澈度看起來跟之前有濾棉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分別啊。

所以想請教一下,是不是對於不具備乾濕分離的過濾桶來說,有沒有過濾棉其實對水質本身影響並不大?因為即便是有濾棉也是泡在水裡的,魚便便、食物殘渣沉澱在過濾桶底,與粘在物理濾材裡其實並沒有什麼分別?

上述是一位魚友有關魚缸使用濾桶過濾,我們可以不去設置物理過濾的看法,不知道各位魚友們意下如何呢?

物理過濾一定是客觀存在的,說破天也沒用,只不過換了個形式罷了

只要是提到魚缸裡的物理過濾系統,我們能夠想到的好像就是乾濕分離,就是幾塊白棉而已,其他的形式好像再沒有了,事實上,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幾乎是所有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物理過濾在開展的,只不過形式上多種多樣罷了。

所有能夠減輕物理過濾的有效工作,我們其實都可以稱之為物理過濾。

物理過濾看似就是可以濾除掉魚缸裡的雜物和垃圾,事實上能夠濾除掉或者清理掉魚缸雜物的工作,可未必就是那幾塊濾棉。

抽底換水和缸壁的青苔,都是再做物理過濾的工作

由於平時魚缸裡的底部雜物過多,我們可能會去進行定期的抽底換水,這個工作就是在進行物理過濾,包括了我們平時的洗棉、擦拭缸壁等工作,也是在做著物理過濾的活。

還有就是,比如現在很多魚缸裡設置的定期排汙系統或者是魚馬桶等等,部分觀賞魚沉澱倉裡的毛刷,沼澤過濾裡的綠植和底部砂石,它們同樣也在做著物理過濾的工作。

還有古法養魚的青苔水,青苔也會有一定的分解魚便的功能,造景缸裡的底沙也在起著相關的作用,甚至於包括了很多的工具魚、工具蝦、工具螺,它們都對於魚缸的物理過濾做出過應有的貢獻,否則這些工作就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去做了。

生化濾材在沒有過濾棉的情況下,有很大一部分在做著物理過濾的事

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如果我們的魚缸裡沒有任何的濾棉來承擔物理過濾的工作,那麼毋庸置疑,就會有一大部分的生化濾材來主動承擔起物理過濾的效果。

這是絕對正確的一件事,雖然說我們在感覺上好像是魚缸裡根本沒有物理過濾啊,那麼這些雜物跑到哪裡去了?

要麼就是通過一定的排汙系統,提前阻擋住了部分大顆粒雜質,把這些較大的汙物直接排到了魚缸以外,但是對於魚缸裡的一些細小的雜質,如果沒有了物理過濾,目前來講還是沒有一個合理有效地方式去解決,它們會跑到哪裡,我們靠什麼來有效地阻擋呢?

想來想去,最後也只有剩下來的生化濾材了,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為什麼有些魚友的生化濾材動不動就會粉化,就會粘附有大量的雜質?

就是因為魚缸裡的物理過濾系統根本沒有做到位,繼而嚴重影響到了生化過濾的有效性,過多的雜質以及魚缸垃圾開始發臭、發腥、發酵,然後就會腐蝕一些質量較差的生化濾材,如果我們能夠永久的保持住魚缸物理過濾的有效性,生化濾材的更換和清理工作,甚至於可以永久忽略不計。

因為大部分魚友飼養觀賞魚的時間都不會太長,或者總是斷斷續續的,所以說生化過濾的清洗和更換就不是那麼重要的了。

生化過濾有時候也沒有用啊,不是一樣的道理?

那麼,我們再反過來看,我們飼養觀賞魚,魚缸裡的生化系統是不是也可以去除掉呢?

這個問題我也早就說過了,為什麼不可以?完全可以的。

我們之所以在魚缸裡設置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無外乎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個是阻擋住絕大部分的垃圾汙物,另一個就是有效地培養硝化系統,用來消除魚缸裡的毒素。

雖然說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結果,硝化細菌是需要一定的附著物,才能夠大量繁殖的,但是魚缸壁上、各種過濾管道上、底沙表層,也都會有它們的身影,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假設我們通過勤換水或者抽底換水減少飼養密度和投餵量等所以一切有效的手段,來減少魚缸內有機物的排放,也就在無形中減少了魚缸裡的毒素來源,在這種水質的魚缸裡,其實硝化細菌也就可有可無了,道理上大致就是這麼回事,事實上很多魚友也就是如此操作的。

包括了古法養魚、純自然方法養魚、一塊濾棉也可以養魚,很多魚友之所以敢如此去做,使用的無外乎就是上述的這些技巧,把生化過濾和生化濾材永久的從魚缸裡清除

兩樣雖然都可以缺一,但是全部都有還是省時省力

雖然說,通過上述的探討,我們可以看到,似乎是魚缸裡即使沒有物理和生化過濾,我們也能夠玩得轉飼養觀賞魚的水質,但是這就需要我們付出一定的辛苦了,需要靠著我們自己的判斷力和堅持力去手動改善魚缸的水質。

而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是不會再去做如此勞神勞力的事了,再說了,他們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能飼養個觀賞魚,有這麼個小愛好,那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他們也未必有那個時間去精心打理魚缸的水質。

這個時候魚缸的物理和生化過濾效果就完全顯現出來了,物理排汙、生化排毒,八個字就可以完美解釋。

而如果我們想要去除其一,就要承擔起去除其一的工作,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以及觀賞魚的飼養密度等問題去適當選擇自己需要的過濾形式,未必都要把所有的東西全部都用上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使用魚缸過濾棉!
    過濾棉和生化棉,誰是誰?市場上的過濾棉有許許多多的圖案和某些使人困惑的概念。就如:藤棉、生化棉、過濾棉、魔毯魔術袋、PP棉、白棉、雙色棉、高密棉等。最先是過濾棉。它的主要職責是攔截魚缸水循環中的糞便和食物殘渣,它是魚缸氮循環的第同一個貢獻者。普通過濾棉包含白色、綠色和藍色以及雙色過濾棉。熟悉哇仔的朋友清楚我僅僅使用白色,不僅僅用任何其餘顏色。
  • 魚缸水質出現問題時,我們是否需要增加過濾形式,或者更換濾材?
    說得直白點,可能我們的物理或者生化過濾需要輕微的改動,也可能是我們初期設定的過濾系統太小,它們無法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了。二、首先是物理過濾系統對於魚缸的物理過濾系統來說,核心就在於一個濾棉上,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考慮,一旦物理過濾開始正常的運行,首次第一層濾棉以下的無論是白棉還是生化棉,我們儘量的不要去輕易挪動或者更換。
  • 購買了魔毯和一種高效過濾棉,魚缸物理過濾效果會有所改善嗎?
    在飼養觀賞魚的物理過濾系統中,我們最為常見的濾材,也是最普遍使用到的只有生化棉和過濾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棉和黑棉,黑白無常闖天下,還給我們一個空氣缸。雖然從正理上來講,生化棉未必應該歸類到物理過濾的行列,但是它絕對會有一定的物理過濾功效。
  • 魚缸生化濾材的擺放順序,和物理過濾正好相反!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魚缸的水質不清澈、水面上有氣泡不破散、黃水、綠水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來源於過濾系統的無效率工作,或者是濾材擺放順序的不合理。所以說在我們的魚缸物理過濾不強大的時候,部分生化濾材一定在做著物理過濾的工作,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關鍵問題是,我們選用什麼樣的生化濾材,才能夠比較適合做這份工作。
  • 魚缸過濾系統薄弱,如何改善水質?首先要排查觀賞魚的問題
    換句話說,只要是水質不清澈,即使是魚缸的過濾系統已經很強大,大部分魚友還是會認為我們的過濾系統薄弱,以至於開始大肆改動或者添加魚缸的過濾系統。但是不好意思,很多情況下,即使我們改動了魚缸的過濾系統,魚缸的水質依舊還是沒有得到改善,這個時候很多魚友就徹底蒙圈了,真是奇怪了,為什麼就是調理不好魚缸的水質呢,原因到底會出在哪裡呢?
  • 如果魚缸的過濾棉越多越好,那何不墊上一百層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我們最後再談,但是在正常情況下,一個飼養密度比較合理的魚缸裡,白棉的數量最多不要去超過三到五層,再多了養魚老道說句實話,根本也沒有任何的作用。三、水流不經過濾棉,純屬浪費當濾棉上的雜質沉積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濾棉上的水流方向就會有所改變,一個是它們不經過濾棉,使得最下面的多層濾棉根本就沒有了過濾的作用,換而言之,就是在做無用功,這些濾棉純屬浪費。
  • 我就不明白了,搞好一個魚缸物理過濾,有那麼難嗎?
    可能大家還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對於魚缸底部的殘留雜質,並不是過於在意,除非是過多了,我才會抽底換水,我只在意魚缸整體水質的清澈度、以及濾棉過濾的有效性。這個當然也要看濾棉的厚度,有些濾棉很薄,也可以適當多鋪點,但是再薄,五層濾棉絕對夠用,不管它是什麼過濾系統或者魚缸。怎麼算是濾棉完全包裹住水流?這個還用再解釋麼?
  • 魚缸過濾棉的選擇,物理過濾棉的作用原來這麼重要!
    文|大李話魚點右上方【關注】查看300餘篇精彩文章,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現在觀賞魚的養殖已很普遍了,而在魚缸的過濾系統的維護中,最長更換的應該就是物理過濾部分的過濾棉了,很多人都認為這個過濾棉越細越好,其實不然,細了會更容易隔絕雜質和垃圾,但是同時也更容易堵塞,那麼清洗的頻率就會加大,造成過大的護理負擔。
  • 如何提高魚缸物理過濾的效果,有效的快速去除黃、綠水現象?
    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大部分的魚缸雜質都是要依靠魚缸的物理過濾系統來清除的,而提起物理過濾,就是那麼簡單的幾樣東西,無外乎濾棉、魔毯、生化棉,它們到底應該如何擺放和使用,才能夠發揮它們的最佳效果呢?養魚老道就以最簡單的上濾系統和自己的操作實踐,和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
  • 為什麼沼澤過濾或者沙濾系統,可以達到很好的過濾效果?
    如果我們在魚缸的過濾系統設置上,能夠做到這兩點,那麼一定就是勝利,道理就是如此如此的簡單。濾材有沒有高檔的?確實存在,這個誰也不必去否認,但是一堆沙子為什麼也能起到很好的過濾效果呢?水流緩緩流過,再加上沙子的細密度啊。
  • 生化棉對於魚缸過濾系統有何作用,它們也需要定期清洗、更換嗎?
    一、生換棉遭遇的尷尬1、喜歡簡單魚缸過濾設置的魚友們,經常會認為一塊白棉就可以輕易的解決魚缸的物理過濾,特別是在低密度的小魚缸裡飼養的觀賞魚,本來魚缸的濾槽就不大,僅容得下兩三塊白棉,即使陶瓷環都加不上,我們為什麼還要無端的整上幾層生化棉呢?
  • 魚缸過濾濾材怎麼選?其實很簡單
    關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魚缸的正常穩定運行,尤其是大型魚缸,都離不開過濾濾材的使用,而現在市面上的濾材的種類繁多,價格也是天差地別,各種營銷方案疊出,有時候可能同一種濾材,換個高深一點的名字,價格就能差上幾倍!很多朋友都可能吃過這方面的虧,所以這篇呢,我就來簡單說說個人對於濾材的選擇和使用的一些觀點,提供一個參考。
  • 使用小魚缸飼養點小型觀賞魚,過濾系統過於強大,反而不好
    這裡的小魚,指的是像燈科魚之類的小型熱帶觀賞魚,這裡的小魚缸,指的是,三四十釐米的小魚缸。為什麼我會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有一位魚友,就是使用到的這樣的小魚缸,飼養了幾條三角燈、紅綠燈之類的小型觀賞魚,然後,反覆折騰魚缸過濾,魚缸內總是氨氮超標,最後導致整缸魚的死亡。
  • 購買了一個小下濾魚缸,我們來看看它的過濾系統如何運作?
    一、循環水道的走向無論是下濾還是上濾,都無外乎是一個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有效結合,上濾魚缸比較簡單,水流經過魚缸裡的底吸泵抽到了上濾槽,依次經過物理濾材和生化濾材之後,在下水到魚缸裡,完成一個水循環。而魚缸的下濾系統正好相反,是魚缸的水流先經過了魚疏進入到了第一層管道裡,然後經過溢流管再次下水到底濾槽,依次經過了物理和生化濾材,通過水泵再把水流打到魚缸裡,完成一個水循環。
  • 魚缸過濾槽裡的褐藻需要清除嗎,生化過濾雜質過多怎麼辦?
    一位魚友給養魚老道發來圖片,也是因為在濾槽裡長褐藻的原因,問我這個東西如何清理,是否需要清理生化濾材呢?3、有些褐藻隨著我們的擦拭和循環系統也有可能進入魚缸,這個時候就要靠物理過濾強大了,照樣可以把它們濾除掉的,但是不要忘了及時的清洗濾棉。
  • 魚缸在使用滴流過濾時需要注意什麼?
    前言如果不同的過濾形式能決定過濾系統的好壞,那么正確認識和使用過濾,往往能使過濾系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滴流盒的工作原理潛水泵將魚缸中的水抽到過濾盒頂層,水通過多孔雨淋管均勻的撒在過濾棉上,透過濾棉再以滴流形式流經每盒濾材,最後集中流進底層的集水槽,再由集水槽引導流回魚缸。
  • 一個小水泵兩塊過濾棉,一天之內就可以調理好一米五的魚缸水質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昨天養魚老道的兩個魚缸出現了反水的現象,究其原因,最終還是物理過濾的濾棉已經毫無過濾作用了,所以說魚缸的水質就出現了白濁的現象。1、以前養魚老道認為它們還是會有一定作用的,所以說在魚缸水質完全正常的情況下,或者說是在魚缸的水體較大,物理和生化過濾系統都完備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它們置之不理。
  • 魚缸過濾效果好壞,全在細節,使用三合一水泵也能養好水質
    很多的新魚友在近期不斷反映魚缸的水質無法處理,而聽到他們的水泵功率,養魚老道認為完全合適啊,根本不應該出現水質不好的問題,原因到底會在哪裡呢?誰也想不到的一個細節問題,竟然可以決定整個魚缸水質的好壞,其實這個問題與我們的濾棉多少和濾槽裡面有多少濾材的關係根本就不大。
  • 假如飼養觀賞魚的物理過濾接近百分百有效,生化過濾又有何用?
    如果是這種飼養方法,無異於根本用不上什麼生化過濾,這也就要求物理過濾的強效。二、飼養七彩大多數無生化,不也養的很好?四、本來魚缸裡的有機物就是靠物理作用濾除事實上魚缸裡的有機物本來就應該靠物理過濾來濾除掉的,生化過濾在魚缸水質的處理上,根本就是物理過濾的一個有效補充,它們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在粘附雜物,也就是說繼續物理過濾的作用。
  • 魚缸過濾,按照普通飼養密度設計,而新魚友按照最高密度飼養
    很多新魚友使用淨水劑以後,魚缸的水質立刻變成了一鍋粥,自己還不知道該去立刻處理,因此來說,不用也罷。上濾魚缸說過濾薄弱,底濾魚缸還薄弱嗎?很多魚友認為,大部分成品上濾魚缸的過濾系統,太過薄弱,都是用來糊弄人的,特別是只配備一個較淺的濾盒,再加上一個三合一水泵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