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奶粉配方註冊制最快月底敲定,大量品牌將可能被淘汰。《央廣財經評論》本時段關注:只有「喝著放心」,國產奶粉才能迎來大發展。
央廣網北京12月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對於國產奶粉,這幾年發展的停止有目共睹,而這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缺乏信心。如何重樹市場信心呢?奶粉配方註冊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法。有業內人士向媒體表示,預計奶粉配方註冊制最快將在本月底頒布實施,在新的管理方式落地之後,將可能有大量品牌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今年4月份,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要實施註冊。今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對外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試行)》。根據這份意見稿,同一企業批准註冊的同一產品配方只能對應一種產品,不得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新的管理辦法還未落地,已經給奶粉廠商們帶來了一些影響。不少企業已開始對旗下品牌做加減法。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市面上至少有2000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按此推算,每家企業手中握著10到20個品牌,或存在一個配方供多品牌使用的情況,新政後至少有60%以上將被淘汰出局。而業內人士解釋,配方註冊新政對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影響有限,巨頭可以抱團整合,不符合標準的中小品牌將會被淘汰出局。關於此話題,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做出了解讀評論。
經濟之聲:一般來說,品牌和配方的管理與使用都應該有企業自主來做主。然而對於奶粉這種關係到所有嬰幼兒身體健康的商品來說,加強監管也是題中之義。我們對於國產奶粉現在缺乏信心,根源到底在哪裡?通過奶粉配方註冊的方式,能不能做到標本兼治?
趙萍:我認為這不能完全解決了目前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的顧慮問題,但至少可以朝這個目標邁進了一步。其實要標本兼治,治本需要非常長期的解決策略,比如奶粉問題,最主要的根源在於規模養殖的問題,現在散養比例比較高,而規模的佔比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規模養殖一方面需要企業的資金實力越來越強,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找到合適的奶源地。因此目前國內一些企業在朝規模養殖方面發展的同時,也在國外比如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尋找奶源,希望通過兩條腿走路,以這樣的方式儘快使消費者樹立起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是就目前來看,把當前奶粉配方問題管好也是在力所能及內範圍內做好該做的事,這也非常必要。
經濟之聲: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奶粉是需要去藥店購買的,管理上比普通商品更加嚴格。目前我們是否有必要學習這種管理方式?
趙萍: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因為食品安全首先是生產出來的,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安全的,在正規的流通企業買到的產品才是安全的。因此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食品安全在生產環節更為關鍵,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先先解決關鍵問題。而且很多國家也並不都是在藥店銷售奶粉,很多是在超市購買。
經濟之聲:根據媒體的報導,國家食品藥監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業內流傳的「一家生產廠只留3個系列」的說法現在只是在討論之中,將來有可能不會超過5個。這種管理方式,是否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一定的牴觸?
趙萍:我認為不存在牴觸,因為市場在配置資源起決定作用需要前提,它需要一個較為完善的市場機制,也即市場本身要相對比較完善。例如公平競爭,只有企業願意合規經營,這樣的市場機制才會充分得到發揮,但如果市場主體過多,品牌過多過爛,市場機制的作用可能就會被削弱。
經濟之聲:您覺得奶粉配方的註冊制對市場產生的作用會有多大?除了配方註冊之外,真正解決奶粉問題,我們還需要藉助哪些方面的力量?
趙萍:真正解決奶粉問題還是要解決奶源的問題,但就目前來看,通過配方的註冊制管理其實非常重要,它可以使這個企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經營規模不斷提升。企業做大了,企業的違法成本就會相對比較高,它就不敢違法。另外,企業過了生存階段才會考慮長遠問題,所以也不願意違法,因此通過這樣的註冊制就會淘汰那些競爭力比較弱、市場佔有率比較高,目前難以維繫的品牌和企業,使奶粉市場能夠得到整合,使有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這樣市場秩序才會更加規範,市場機制才能夠充分得到發揮。
經濟之聲:奶粉配方註冊制落地之後,必然會帶來的影響是國產奶粉品牌數量大規模減少。這就讓不少人擔心,國外品牌會進一步佔據國產奶粉的市場,對於這種擔心,我們應該如何全面看待?
趙萍: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國內市場是,大的企業非常強,小的企業有創造力,但實際上奶粉市場像IT行業,市場集中度非常高,可能IT行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而奶粉行業也是只有前幾的品牌市場佔有率會非常高,才能真正實現盈利,小品牌很難生存。因此目前這麼多的品牌還是有必要通過未來的關停並轉實現效的市場整合,從而使市場環境變得更加規範,使企業能夠真正成長起來,這樣在面對國外的競爭才可能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