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前段時間,大家經常會在電視看到國際章代言的飛鶴奶粉廣告。在廣告裡國際章說:"許多朋友問我,你們家寶寶吃什麼奶粉啊?我不盲從,我選的是國產飛鶴奶粉......"一下就把飛鶴奶粉帶上了一個新高度。國際章的寶寶都吃國產奶粉了,國產奶粉真的要崛起了嗎?飛鶴奶粉要成為國產奶粉領頭人,以後再也不用害怕國產奶粉的質量了嗎?
飛鶴奶粉的質量問題
《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的通
報》顯示,國家食藥監總局針對國內100家生產企業的奶粉進行抽樣檢驗,結果發現,其中至少有48批次樣本不合格,涉及23家國內生產企業和4家進口經銷商。飛鶴艾倍特乳業的樣本,檢出鈉、錳等營養素指標與標籤明示的含量不符。
2020年3月有市民投訴在飛鶴奶粉裡吃出了異物,隔了很久飛鶴都沒有出面解決這一事情。當事人還拍攝了一段視頻,非常氣憤的質疑飛鶴奶粉,質問飛鶴奶粉:這是給寶寶喝的奶粉嗎,對得起我們對你的信任嗎?你們能對我們的寶寶健康負責嗎?隨後與飛鶴廠家聯繫,廠家也開始踢皮球讓他們找出售門店,拖了許久都不能解決,廠家的回覆電話裡態度也很惡劣,不給解決。
「於見專欄」還發現
2018年的時候飛鶴將有質量問題的商品作為贈品贈給購買飛鶴奶粉的牛女士。後牛女士發現該贈品存在質量問題,與飛鶴奶粉討要說法。飛鶴奶粉卻一心想著"毀滅物證"討要牛女士手中有質量問題的贈品,承諾給她換成更高品質的商品,前提要一次性把所有問題商品全部上交給飛鶴奶粉。
2017年時,長春的沈女士還曝光了飛鶴多罐奶粉中含有黑色金屬物質,沈女士使用吸鐵石證明了的確是黑色金屬物質。想想看,這樣的奶粉給嬰兒喝下將會產生多嚴重的後果!
最近還爆出黑龍江甘南縣飛鶴乳業集團的奶源牧場出現了布魯士桿菌感染的情況,但根據牧場內員工表示:牛得病了之後還在正常產奶,牛奶還被運到北廠生產線生產奶粉。
飛鶴奶粉發生的這些質量問題,真的還能兌現"永遠的好奶粉"這句話嗎?
奶粉這個行業不同於其他,奶粉公司應當為中國的後代,中國以後的希望考慮,怎麼能利益當前,把中國人民後代的健康拋之腦後。已經有了三鹿奶粉的前車之鑑,如今飛鶴奶粉難道也要像三鹿奶粉看齊嗎?為什麼現在國內父母都那麼偏向進口奶粉,難道大家都不想支持國貨嗎?就這樣質量的奶粉,怎麼讓大家支持國產奶粉呢?
飛鶴奶粉對消費者的態度使其難攀高峰
飛鶴奶粉不但質量出問題,對待消費者所提的建議和對待消費者維權時態度一點都不像一個名族大品牌該有的樣子。
不管是上面提到的牛女士沈女士維權,還是某網友在微博上發現的飛鶴奶粉的問題,飛鶴奶粉的處理方法都讓人唏噓不已。牛女士先是被踢皮球,到後來的要求上交所有問題商品(證據)來獲得該有的賠償;微博網友發現飛鶴的問題,卻被飛鶴控告侵犯名譽權,該網友還發現了飛鶴奶粉公關了好幾個,他並不是第一個,只要有對飛鶴不利的言論就要被刪除,這可能就是飛鶴的營銷策略。種種跡象都表明飛鶴現在有店大欺客的嫌疑。如此一個企業,連自己的錯誤都不敢直面,如何成為領頭人?如何再讓別人信任你的產品呢?
飛鶴奶粉也開始上市撈錢
隨著2019年11月13日,中國飛鶴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接近700億元,看似是國產奶粉之光。到2020年4月,飛鶴市值已經達到了1300億港元。2020年下半年,飛鶴星飛帆A2也上市了。
一家公司盈利能力一般用ROE(淨資產收益率)來表示,從2017年之後,飛鶴奶粉的ROE以20個百分點持續碾壓第二名的澳優,盈利能力非常顯眼,而處境十分窘迫的雅士利和貝因美跟飛鶴更沒辦法相提並論。
到了2018年飛鶴的ROE居然將近48%!這個水平比貴州茅臺都要賺錢。可貴州茅臺是中國企業盈利能力的大哥大,從貴州茅臺上市以來它ROE最高的一年也只有45%這樣看來,貴州茅臺哪怕是最盈利的那年,也只能排到飛鶴的後面。
可是強大的盈利能力並不是奶粉行業需要的第一目標。
就在2019年到2020年裡飛鶴先後出現的奶源感染病菌,奶粉出現異物這些事情,讓人不禁感嘆,飛鶴上市之後到底是在做良心事業還是只想撈錢?
事實上因為嬰童行業發展過快,嬰童連鎖系統邁步太大,所以很多連鎖與連鎖人的急於做大做強。但是奶粉屬於和民生息息相關的產品,應該弱化它的商業屬性
。不該讓奶粉行業成為逐利資本市場的一部分。
就目前而言,許多母嬰店老闆表示,奶粉行業錢好賺,但都給經銷商與廠家賺了,門店基本賺不到什麼錢。「於見專欄」
覺得,奶粉行業應該把重心放在奶粉的品質上,而不是一味的在資本市場追名逐利,能讓中國的孩子,未來的希望喝上高品質的國產奶粉才是奶粉行業應該做的頭等大事。
結語
就目前飛鶴奶粉發生的這些質量問題,實在不能讓人放心的選擇飛鶴奶粉。畢竟孩子的事都是大事,特別是健康方面的問題尤為重要。飛鶴奶粉如果真心想帶領國產奶粉成為國內家庭的首選,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於見專欄」
希望飛鶴奶粉能腳踏實地,先把最基礎的質量問題解決,能認真對待消費者提出的問題,真誠的去處理消費者的維權,這樣才是一個民生企業,國產大品牌所該具備的條件。
如果還是把逐利當作目標,那未來,國內市場很快就將見不到飛鶴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