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源頭上控制這些機構過度風險承擔,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和控制槓桿率是核心要素,監管將逐步降低上述機構的風險資產規模,配套以公司治理及其他監管手段。」]
由於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將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11月27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正式發布。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識別、監管和處置作出制度性安排,補齊監管短板,將有效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要從源頭上控制這些機構過度風險承擔,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和控制槓桿率是核心要素,監管將逐步降低上述機構的風險資產規模,配套以公司治理及其他監管手段。這是一行兩會針對『大而不倒』金融機構問題和系統性金融風險補齊監管短板的重要舉措。」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哪些銀行將「穿上緊身衣」?儘管實施細則尚未公布,但曾剛預計,五大行、頭部股份制商業銀行、頭部券商、保險、金控集團以及互金巨頭都可能納入。
提高資本充足率、限制槓桿率
2008年金融危機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和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要求,分別發布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和保險機構的評估方法與損失吸收能力要求,開展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和保險機構評估工作。於2011年7月21日圈定了28家具有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並建議對其實施1%~2.5%的附加資本要求;在特定條件下,最具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可能面臨最高3.5%的附加資本要求。
曾剛說,中國將大概率延續對於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即在提高資本充足率和限制槓桿率兩方面做文章。
《指導意見》指出,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附加資本要求和槓桿率要求,報金融委審議通過後施行。
其中,附加資本採用連續法計算,使得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附加資本要求與其自身的系統重要性程度相適應。根據行業發展特點,人民銀行還可會同相關部門視情形對高得分組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流動性、大額風險暴露等其他附加監管要求。此外,《指導意見》著力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從風險管理和信息系統等方面加強監管,以促其形成合理承擔風險、避免盲目擴張的理性企業文化。
目前國有四大行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行2011年最早入選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隨後,工行、農行和建行分別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入選。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附加資本要求從2016年起分階段逐步實施,並將在2019年1月完全生效。目前,FSB對中行、工行、農行、建行的附加資本要求均為1%。
事實上,今年以來四大行就在密集定增、發優先股「忙補血」。
3月,農行率先祭出1000億資本補充計劃,該行原行長趙歡表示,雖然資本充足率符合監管要求,但資本緩衝的空間不夠大,離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其他大行與一些股份行也接連補充資本。例如4月交行宣布將發行600億可轉債,8月工行宣布發行1000億優先股。隨後,中行擬發行1200億優先股,建行完成發行400億二級資本債。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大行對巴塞爾Ⅲ資本充足率要求已經達標,不過壓力在於2018年中行、建行將從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第一級升級為第二級,需要額外增加0.5%附加資本要求。熊啟躍指出,除了四家大行,如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下一步也有潛力進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未來資本達標壓力將提高。
除了資本充足率,此次《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槓桿率要求。曾剛說,限制槓桿倍數有利於限制大機構過度風險承擔,納入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將被限制槓桿率、業務的複雜程度以及內部交易關聯度等。
誰將被納入?
那麼,誰將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此次《指導意見》給出定義: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其經營和風險狀況直接關係到我國金融體系整體穩健性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說,這意味著主要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
曾剛說,五大行肯定都在名單中,因為它們已經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對於股份行而言,監管將有評估流程和標準,目前細則尚未公布不得而知。但他認為,除了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外,金融控股集團以及網際網路金融巨頭都可能被納入。
《指導意見》指出,「金融控股公司適用國家有關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規定,但經金融委認定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控股公司,同時適用本意見」。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目前央行金融穩定局也在牽頭制定金控公司管理辦法,未來一些大型金融控股集團可能將被置於金控公司管理辦法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雙重監管框架之下。
11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在一場金控集團論壇上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的整體監管勢在必行。
除了金控集團外,雖然《指導意見》在適用範圍上未提網際網路金融,但曾剛認為,目前市場上一些網際網路金融巨頭有理由上榜。
事實上,今年年初,金控公司管理辦法醞釀出臺之前,首批5家機構中,將螞蟻金服作為實施監管的試點,已經引發業內對互金巨頭是否也該納入金控集團監管的討論。
以BAT為例,阿里巴巴布局銀行、保險、基金、證券、小貸等多個金融板塊,已經有第三方支付、保險、小貸等多張金融牌照;騰訊的金融版圖則橫跨了第三方支付、保險、證券、銀行、基金、小貸等多個領域;百度方面與中信銀行聯合成立百信銀行,並正在申請百安保險牌照等。
此次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指導意見》規定,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劃定參評機構範圍,確定評估指標。其中,對參評機構範圍規定了資產佔比和機構數量兩套可選標準;一級評估指標包括機構規模、關聯度、複雜性、可替代性、資產變現等。在評估過程中,銀保監會、證監會負責製作數據模板,進行數據收集,計算參評機構系統重要性得分,向金融委辦公室報送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初始名單。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