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倒」補監管短板互金巨頭或納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要從源頭上控制這些機構過度風險承擔,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和控制槓桿率是核心要素,監管將逐步降低上述機構的風險資產規模,配套以公司治理及其他監管手段。」]

由於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將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11月27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正式發布。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識別、監管和處置作出制度性安排,補齊監管短板,將有效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要從源頭上控制這些機構過度風險承擔,更高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和控制槓桿率是核心要素,監管將逐步降低上述機構的風險資產規模,配套以公司治理及其他監管手段。這是一行兩會針對『大而不倒』金融機構問題和系統性金融風險補齊監管短板的重要舉措。」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哪些銀行將「穿上緊身衣」?儘管實施細則尚未公布,但曾剛預計,五大行、頭部股份制商業銀行、頭部券商、保險、金控集團以及互金巨頭都可能納入。

提高資本充足率、限制槓桿率

2008年金融危機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和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要求,分別發布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和保險機構的評估方法與損失吸收能力要求,開展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和保險機構評估工作。於2011年7月21日圈定了28家具有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並建議對其實施1%~2.5%的附加資本要求;在特定條件下,最具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可能面臨最高3.5%的附加資本要求。

曾剛說,中國將大概率延續對於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即在提高資本充足率和限制槓桿率兩方面做文章。

《指導意見》指出,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針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附加資本要求和槓桿率要求,報金融委審議通過後施行。

其中,附加資本採用連續法計算,使得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附加資本要求與其自身的系統重要性程度相適應。根據行業發展特點,人民銀行還可會同相關部門視情形對高得分組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出流動性、大額風險暴露等其他附加監管要求。此外,《指導意見》著力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從風險管理和信息系統等方面加強監管,以促其形成合理承擔風險、避免盲目擴張的理性企業文化。

目前國有四大行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行2011年最早入選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隨後,工行、農行和建行分別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入選。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附加資本要求從2016年起分階段逐步實施,並將在2019年1月完全生效。目前,FSB對中行、工行、農行、建行的附加資本要求均為1%。

事實上,今年以來四大行就在密集定增、發優先股「忙補血」。

3月,農行率先祭出1000億資本補充計劃,該行原行長趙歡表示,雖然資本充足率符合監管要求,但資本緩衝的空間不夠大,離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其他大行與一些股份行也接連補充資本。例如4月交行宣布將發行600億可轉債,8月工行宣布發行1000億優先股。隨後,中行擬發行1200億優先股,建行完成發行400億二級資本債。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大行對巴塞爾Ⅲ資本充足率要求已經達標,不過壓力在於2018年中行、建行將從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第一級升級為第二級,需要額外增加0.5%附加資本要求。熊啟躍指出,除了四家大行,如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下一步也有潛力進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未來資本達標壓力將提高。

除了資本充足率,此次《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槓桿率要求。曾剛說,限制槓桿倍數有利於限制大機構過度風險承擔,納入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將被限制槓桿率、業務的複雜程度以及內部交易關聯度等。

誰將被納入?

那麼,誰將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此次《指導意見》給出定義: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其經營和風險狀況直接關係到我國金融體系整體穩健性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說,這意味著主要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

曾剛說,五大行肯定都在名單中,因為它們已經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對於股份行而言,監管將有評估流程和標準,目前細則尚未公布不得而知。但他認為,除了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外,金融控股集團以及網際網路金融巨頭都可能被納入。

《指導意見》指出,「金融控股公司適用國家有關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規定,但經金融委認定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控股公司,同時適用本意見」。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目前央行金融穩定局也在牽頭制定金控公司管理辦法,未來一些大型金融控股集團可能將被置於金控公司管理辦法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雙重監管框架之下。

11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在一場金控集團論壇上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的整體監管勢在必行。

除了金控集團外,雖然《指導意見》在適用範圍上未提網際網路金融,但曾剛認為,目前市場上一些網際網路金融巨頭有理由上榜。

事實上,今年年初,金控公司管理辦法醞釀出臺之前,首批5家機構中,將螞蟻金服作為實施監管的試點,已經引發業內對互金巨頭是否也該納入金控集團監管的討論。

以BAT為例,阿里巴巴布局銀行、保險、基金、證券、小貸等多個金融板塊,已經有第三方支付、保險、小貸等多張金融牌照;騰訊的金融版圖則橫跨了第三方支付、保險、證券、銀行、基金、小貸等多個領域;百度方面與中信銀行聯合成立百信銀行,並正在申請百安保險牌照等。

此次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指導意見》規定,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劃定參評機構範圍,確定評估指標。其中,對參評機構範圍規定了資產佔比和機構數量兩套可選標準;一級評估指標包括機構規模、關聯度、複雜性、可替代性、資產變現等。在評估過程中,銀保監會、證監會負責製作數據模板,進行數據收集,計算參評機構系統重要性得分,向金融委辦公室報送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初始名單。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焦點

  • 「大而不能倒」將穿緊身衣,金控集團、互金巨頭也具有系統重要性
    如今距離2008年金融海嘯已經過去10年,那場次貸危機中,「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放大了風險、傷害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場景至今還記憶猶新。由於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將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 金融監管加速補短板 一攬子新規在途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汪子旭)《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多部門正密集謀劃一攬子舉措,加碼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範,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新政涉及系統重要性銀行、影子銀行、金融控股公司等領域。此外,將針對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新挑戰,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對金融科技巨頭創新監管辦法,在促發展中防風險、防壟斷。
  • 魯政委:系統重要金融機構監管指導意見 防風險補短板
    《指導意見》對我國的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定義、範圍、評估流程和總體方法進行了明確。《指導意見》的發布標誌著我國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由「全球系統重要性」發展到「國內系統重要性」機構監管階段。這不僅是進一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需要,也是看齊國際監管要求的「補短板」舉措。
  • 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又跨一步,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即將出爐
    作為《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的配套細則之一,12月3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下稱《評估辦法》),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 強化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成為全球範圍內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內容。從2011年起,金融穩定理事會每年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並已經形成比較明確的監管政策框架。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4家銀行均已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
  • 中國版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將出爐 被納入有何特殊「待遇」?看...
    《評估辦法》是評估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基本規則,是強化宏觀審慎管理、防範系統重要性銀行「大而不能倒」風險的重要舉措,是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關鍵制度安排,有助於識別對我國金融體系有系統性影響的銀行,有助於增強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有助於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穩健經營。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
    《評估辦法》作為《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301號)的實施細則之一,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評估辦法》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明確評估目的。識別出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每年發布名單,根據名單對系統重要性銀行進行差異化監管,切實維護金融穩定。
  • 防範「大而不能倒」《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
    金融監管持續深化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已成為全球範圍內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內容。「《辦法》明確了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認定依據,為下一步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從附加監管要求、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建立特別處置機制等方面出臺相關機制奠定了基礎。
  • 互金反洗錢新規:監管升級 有效規範金融體系風險
    互金機構反洗錢監管升級   《管理辦法》規定,互金機構除了必須建立健全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內部控制機制,有效進行客戶身份識別、開展涉恐名單監控、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等要求外,從業機構還需及時上報、監測大額和可疑交易。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發布 後續監管措施醞釀中
    《辦法》指出,系統重要性是指金融機構因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程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而無法持續經營,可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程度。  《辦法》適用於依法設立的商業銀行、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評估中使用的數據為集團並表數據,並表範圍按照銀保監會監管並表範圍確定。
  • 香港首批虛擬銀行最快年底發牌,內地互金巨頭磨刀霍霍逐鹿港島
    但這個戰場,很可能是內地網際網路金融巨頭逐鹿稱霸的戰場。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自公布虛擬銀行開放申請以來,有 70 餘家公司向曾向其洽詢或表示有意申請。 據悉其中包括騰訊、攜程、阿里、京東、小米、中國平安保險等,最具代表性的內地網際網路與互金巨頭幾乎都到齊了。
  • 互金信用體系建設 少不了你我金融這樣的企業
    曾經,互金行業異軍突起,似乎瞬間火爆全國,各類企業紛紛涉足,資本市場持續熱捧。然而,伴隨監管趨嚴,整改持續,行業風聲鶴唳,似有偃旗息鼓之勢。《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和《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給高速發展的互金行業設置了禁止牌,對其野蠻擴張進行圍堵,資金池、自融、保本保息設為雷池,期限拆分、資產管理、股市配資已成禁區,監管制定者只給網際網路金融留下一條路,那就是小額分散。個人20萬/100萬和法人100萬/500萬的限額,已將大部分抵押貸款隔之門外。信用貸因符合普惠金融標準得到認可。
  • 央行公布今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 金控和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辦法在列
    計劃在今年制定的規章分別為準備金管理辦法、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規定、儲蓄國債(憑證式)管理辦法、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正式落地 30家銀行納入參評...
    徵求意見稿中的「得分達到300分的銀行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初始名單」改為了「得分達到 100 分的銀行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初始名單」。穆迪金融機構部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諸蜀寧將其形容為「錄取分數線降低了。」諸蜀寧認為,監管部門希望不過份限制系統重要性銀行入選範圍,傳遞了監管防範系統性風險的決心。
  • 「大而不能倒」銀行評估標準落地,後續將制定附加監管方案
    哪些銀行大而不能倒成為中國的系統性重要銀行,正式有了評估辦法。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央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評估辦法》)12月3日正式發布,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央行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26日發布消息稱,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央行會同銀保監會起草了《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評估辦法》),評估方法採用定量評估指標計算參評銀行的系統重要性得分,並結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監管判斷,綜合評估參評銀行的系統重要性。
  • 互金髮展前景愈發明朗:你我貸、餘額寶、極光金融、銅板街
    網際網路金融作為新生事物,近年來的發展一直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無論是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還是數字貨幣和P2P網貸,行業規範上也從無人管理到現在的納入監管。最近一段時間,關於P2P網貸不接入實時系統將被淘汰以及納入央行徵信的消息再一次引發了業內外人士的熱議,不過通過網貸行業的監管動態,可以預見未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發展必將是更加健康、規範。
  • 有借貸機構大幅度提高利率逃過監管
    現金貸亂象實質是缺乏監管   在日前召開的「2017首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發言中再度強調,包括「現金貸」在內的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零售信用的交易限定在指定商品上,比如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金融機構通常不向借貸者直接發放現金,而是按約將貸款資金劃到商品出售部門,而現金信用則是金融機構直接將現金發放給消費者。由此可見,現金貸是一種更靈活的資金融通方式,它尤其滿足了小額借貸者的需求。  但是,這種小額的現金貸,如果嚴格按照央行的基準利率操作,成本不低,利潤卻十分微薄,因此歷來為一些大銀行所不屑。
  • 盤點全球互金100強:誰領先誰落榜(附內地11家公司名單)
    儘管畢馬威稱自己評選的初衷是以行業交流為目的,每年互金公司還是對這個全球榜單存在或多或少的質疑。質疑焦點主要集中在,例如,是否存在有的公司沒有報名參評的情況?畢馬威對Fintech理解與國內監管對信息中介的監管理念不一致等。但這些不是今天咱們要討論的重點。
  • 互金機構營銷宣傳這些「紅線」不能碰!互金協會發布自律公約
    6月13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下稱「互金協會」)在北京舉辦《網際網路金融從業機構營銷和宣傳活動自律公約》(下稱「公約」)籤署儀式,協會會長李東榮、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巡視員朱紅以及部分互金機構代表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