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又跨一步,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即將出爐

2020-12-25 中國電子銀行網

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識別、監管和處置做出制度安排,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正式落地。

作為《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的配套細則之一,12月3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下稱《評估辦法》),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評估辦法》正式發布意味著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統籌監管成為央行重要職責,我國在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補齊監管制度短板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成為全球範圍內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27個成員國中,絕大部分國家均已建立本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和監管辦法,我國進度相對緩慢。

目前,我國金融資產約338萬億元,其中銀行業總資產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考慮到銀行業在我國金融體系佔有重要地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4家銀行均已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了《評估辦法》,為後續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實施附加監管要求奠定基礎。

實際上,近年來,央行多次披露推進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工作情況,一些成果也相繼落地。2018年11月,前述《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識別、附加監管和恢復處置的總體制度框架;今年9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我國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達標要求、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構成及合格工具標準、扣減規則等方面予以明確。

《2020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內容顯示,下一步,要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加強金融監管,加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配套細則,制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實施細則,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監管制度。

哪些銀行將進入名單?

《評估辦法》顯示,若某銀行滿足下列任一條件,則應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範圍:以槓桿率分母衡量的調整後表內外資產餘額在所有銀行中排名前30;曾於上一年度被評為系統重要性銀行。

由於此前我國尚未開展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D-SIBs)監管政策評估,這意味著,首年納入評估範圍的銀行僅需要滿足「以槓桿率分母衡量的調整後表內外資產餘額在所有銀行中排名前30」這一個條件即可。

《評估辦法》明確了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方法、評估範圍、評估流程和工作分工,從規模、關聯度、可替代性和複雜性四個維度確立了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指標體系。在具體評估時,將向參評銀行發送數據報送模板和數據填報說明,收集參評銀行數據並開展評估。

上述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流程是:首先採用定量評估指標計算參評銀行的系統重要性得分,得分達到100分的銀行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初始名單。然後再結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做出監管判斷,綜合評估參評銀行的系統重要性。

董希淼認為,本次發布《評估辦法》只是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框架的基礎。央行等部門後續還將公布附加監管規定等配套細則,然後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根據評估辦法,納入參評範圍的銀行將有30家。

更高的監管要求

《評估辦法》的落地,意味著我國銀行業將真正迎來差異化監管時代。對於選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的銀行,監管也將更為嚴格。

有關部門負責表示,《評估辦法》發布後,人民銀行將會同銀保監會制定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要求。擬從附加資本、槓桿率、大額風險暴露、公司治理、恢復處置計劃、信息披露和數據報送等方面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監管要求,還將建立早期糾正機制,推動系統重要性銀行降低複雜性和系統性風險,建立健全資本內在約束機制,提升銀行抵禦風險和吸收損失的能力,提高自救能力,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在制定和實施附加監管要求時,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將充分考慮宏觀經濟形勢、銀行資本補充需求和服務實體經濟等因素,合理安排出臺時機。

雖然系統重要性銀行最終名單暫未公布,將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確定後,由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但從此前業內統計來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除了國有大行、股份行外,還可能包括城商行、農商行。

上述負責人稱,針對不同組別和類型的系統重要性銀行,根據經營特點和系統性風險表現,將分類施策,匹配差異化的附加監管實施方案,設置合理的過渡期安排,確保政策影響中性,穩妥有序實施。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認為,短期看,一旦選入系統重要性銀行,部分銀行將面臨較大的監管指標考核壓力,一定程度上加大銀行短期經營壓力。以資本充足率為例,由於當前我國銀行業普遍資本緊缺,而系統重要性銀行對資本充足率提出更高要求,加重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特別是對部分股份行等中小銀行來說壓力更大。長期來看,成為系統重要性銀行,有利於銀行壓縮過於複雜的業務,減少與其他機構、客戶不必要的關聯,促進其回歸銀行業本源,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責任編輯:王煊

相關焦點

  • 中國版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將出爐 被納入有何特殊「待遇」?看...
    中國版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將出爐 這13項指標決定名單 被納入有何特殊「待遇」?看五大要點 國際上有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名單,中國也將擁有自己的系統重要性銀行(D-SIBs)名單。按照此前監管部門的初步規劃,首批系統重要性銀行將有30家左右。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規模體量大,在金融市場上具有風向標作用,識別並強化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有助於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促進市場公平有序競爭,有助於提高我國銀行體系的穩健程度、切實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發布 後續監管措施醞釀中
    業內人士表示,《辦法》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  《辦法》指出,系統重要性是指金融機構因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程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而無法持續經營,可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程度。  《辦法》適用於依法設立的商業銀行、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評估中使用的數據為集團並表數據,並表範圍按照銀保監會監管並表範圍確定。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 強化監管防範「大而不能倒」問題
    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近日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為何要評估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如何評估?後續如何監管?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防範「大而不能倒」《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辦法》出臺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後續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更是在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解讀:30家銀行納入參評範圍 專家預計最終...
    業內人士表示,《評估辦法》的落地,標誌著我國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邁出關鍵一步。準入門檻下調,意味著關注範圍將更大。按照《評估辦法》,系統重要性銀行最終名單經金融委確定後,由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專家預計,最終入選銀行或在20家左右。劃定30家納入參評範圍《評估辦法》劃定了納入參評範圍的銀行標準。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正式落地 30家銀行納入參評...
    2018年11月,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印發《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從定義、評估與識別、特別監管要求、審慎監管、特別處置機制、國際協調合作等方面,明確對包括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在內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2019年11月,央行會同銀保監會起草《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
  •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邁出關鍵一步 設置合理的過渡期安排
    近期,《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這不僅是強化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的主要措施,而且更標誌著我國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系統重要性銀行是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的銀行。
  • 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
    ,識別出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並對其進行差異化監管,依據《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日前出臺《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評估辦法》),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
  • 「大而不倒」補監管短板互金巨頭或納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11月27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正式發布。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識別、監管和處置作出制度性安排,補齊監管短板,將有效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 報告:建立和完善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原標題:報告:建立和完善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我國首份影子銀行官方報告出爐。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課題組日前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界定影子銀行的四項標準,並將我國影子銀行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課題組表示,這是第一次由官方對中國影子銀行進行全面、系統的定義。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正式落地 部分入選銀行需多渠道補充核心一...
    本報記者 劉 琪  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了《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銀髮〔2020〕289號)(下稱《評估辦法》),並於日前正式發布。
  •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地,防範「大而不能倒」風險
    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了《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銀髮〔2020〕289號,以下簡稱《評估辦法》),現正式發布。《評估辦法》作為《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301號)的實施細則之一,是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對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評估辦法》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明確評估目的。識別出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每年發布名單,根據名單對系統重要性銀行進行差異化監管,切實維護金融穩定。
  • 央行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26日發布消息稱,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央行會同銀保監會起草了《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評估辦法》),評估方法採用定量評估指標計算參評銀行的系統重要性得分,並結合其他定量和定性信息作出監管判斷,綜合評估參評銀行的系統重要性。
  • 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 明年1月1日起實施
    財經網金融訊 1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 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了《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銀髮〔2020〕289號,以下簡稱《評估辦法》),現正式發布。
  • 「大而不能倒」銀行評估標準落地,後續將制定附加監管方案
    哪些銀行大而不能倒成為中國的系統性重要銀行,正式有了評估辦法。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央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以下簡稱《評估辦法》)12月3日正式發布,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巴曙松等: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更高的損失吸收能力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識別與評估  金融危機後,金融穩定理事會在巴塞爾協議Ⅲ的基礎上,先後公布了《評估金融機構、市場和工具系統重要性的指導原則》、《強化系統重要性機構監管的有效性》、《降低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道德風險》、《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有效解決方案——建議和時間表》、《處理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政策方法》等文件,巴塞爾委員會也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
  • 銀行明年開始「分班」 重點銀行實行差異化監管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因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度較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而無法持續經營,可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較大不利影響。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表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對金融體系產生較強的傳染性,對宏觀經濟運行也可能產生較大的衝擊。
  • 金融科技如何監管,央行發聲!加快完善監管框架,儘早推出創新監管...
    剛剛,央行網站公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報告對2019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報告指出,要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加大貨幣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推動金融機構合理讓利,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 央行、銀保監會公開徵求對《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
    全文如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為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301號文),制定本辦法。
  • ...會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落實認定依據及實施細則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12月3日,由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制定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銀髮〔2020〕289號,以下簡稱《評估辦法》)正式發布,旨在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建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與識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