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很多遠離家鄉的小夥伴是否還記得,兒時在農村的乘席宴,那時很多農民都很窮,但人們卻非常的大方。要是有貴重的客人到訪,或者是兒子結婚家裡添丁什麼的大喜事兒,都會搞乘席宴,把全村的板凳桌椅鍋碗瓢盆都借上,用磚頭壘成的臨時大灶一字兒擺開,那排場就像滿漢全席。當然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更為方便快捷,提倡簡約,我只是從美食的角度去懷念一下當初的畫面。
但現在確實很少搞了,因為很多農民都進城打工了,農村的人慢慢的少了。也有好多農民後來在城市混得不錯就買房子了,農村老家便是很少回去,所以就顯得相當冷清,沒有那麼些人手幫忙,一般也是搞不起來。
像那種豬肉可以做成火肉的,又叫伏肉,為什麼叫伏肉呢?那是有個扣碗,炒好之後放到那個蒸籠屜子裡面去蒸,然後可能有點油膩,有時也很辣,所以吃完給人一種三伏天的感覺,非常過癮,所以便取名伏肉。
還有一種便是紅薯的高級吃法。並不像大多數人想像的做成紅薯粉條,而是先放到大鍋裡去蒸上兩個小時,等紅薯熟爛,然後用擀麵杖搗碎成泥,加面粉紅糖適量做成麵餅,然後放在油鍋裡炸,盛起切塊,再弄成扣碗放到蒸屜裡面蒸一個小時,紅薯就完成了華麗轉身,變成了婦女小孩們最喜歡吃的紅薯饃饃,我也很久沒吃過了,所以沒搞到紅薯饃饃的照片,但現在是紅薯豐收季,這個我有。
還有很多,雞蛋肉卷子、珍珠白玉湯、燉蹄筋、大蒜燒鯰魚……後來再就沒吃過了,感覺以前的農村老家人個個都是大廚,不過現在很多老手藝快失傳了,年輕人很少學這個了,現在要是家裡有什麼客人或是喜事的大多都去農家樂或酒店了,一來省事兒二來還有面子,但過去的那種感覺找不到了,只能拿來懷念了。